和你一樣,每一張唱片都有它的生日。
繼上期60年代最偉大專輯後,我們盤點了一下70年代那些最偉大的專輯,和上次不同的是,我們羅列了一些同年度最偉大專輯候選。
如果你是「70後」.來看看哪些偉大專輯和你同年出生!
1970年
Black Sabbath
「Black Sabbath」
1970年無疑是當代史上動蕩的一年,越戰、巴以衝突都讓一切社會舊秩序變得不安。
這樣的動蕩也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了音樂世界:
The Beatles解散、吉他之神Jimi Hendrix和伍德斯託克代言人Janis Joplin都因迷幻藥去世,60年代「愛與和平」徹底結束。
Jimi Hendrix和Janis Joplin
取而代之則是對社會新秩序的探索,當和平花環不足以撼動舊秩序時,那就讓反抗來的更激進一點:
James Brown發布「Sex Machine」定義放克音樂、The Stooges的「Fun House」播種著朋克搖滾的種子,Miles Davis用一張「Bitches Brew」單槍匹馬地改變著爵士……
而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挑戰一切傳統的金屬樂鼻祖:Black Sabbath。
1970年2月13日,Black Sabbath發行了這張足以震撼世界的「Black Sabbath」。
Sabbath是基督徒的神聖安息日,而Black Sabbath(黑色安息日)則是中世紀傳說中女巫的恐怖黑彌撒,和名字一樣,恐怖就是專輯的主題。
同名主打歌「Black Sabbath」在Ozzy陰暗晦暗的唱腔,和Tony Iommi失真狂躁吉他聲中,夾雜著雷聲、暴雨聲和象徵舊秩序教堂鐘聲,營造出一幅末世即景。
在那個保守年代,挑戰基督教文化遠比「愛與和平」更具挑戰,主流世界視Black Sabbath為洪水猛獸,但他們的「黑暗」卻在普羅大眾間蔓延開來。
從1970年開始,冷戰升溫核戰一觸即發,末世恐慌在世界蔓延。60年代狂歡頹廢的「伍德斯託克精神」太過柔軟,人們希望更激進地表達對生命的憂慮。這張黑暗詭異的金屬專輯傳達了一種新主題,取代了嬉皮文化、民謠文化成為70年代主旋律。如果說60年代的音樂是迷幻而理想的,那麼從「Black Sabbath」開始,恐怖和憤怒就逐漸成為音樂的主題。
Black Sabbath還統治了70年代那些因為舊秩序而窮困潦倒的孩子們,當他們長大後紛紛組起金屬樂隊,繼而造就了80年代的金屬狂潮。「Paranoid」- Black Sabbath「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Simon & Garfunkel「Layla And Other AssortedLove Songs」- Derek & The Dominos「Led Zeppelin III」- Led Zeppelin「Sex Machine」- James Brown被主流保守的政治與資本裹挾人們迫切需要被喚醒對於真實世界的認知,而非淪為宣傳機器的傀儡,為所謂的「民族大義」付出血的代價。靈魂歌者
Marvin Gaye目睹了這個世界發生的一切苦難與不公:戰爭、病痛、等級制度、種族主義……他想通過音樂說點什麼,他意識到如果要創作能觸及人們靈魂的歌曲,就必須把個人幻想拋諸腦後:「
我想讓他們看看這個世界上到底在發生些什麼。」
1971年5月21日,劃時代的靈魂樂專輯「What's Going On」發行,覺醒後的Marvin Gaye徹底改變了黑人音樂。Marvin Gaye在編曲的幫助下,打破了黑人音樂以往的套路,編排入大量管弦樂和爵士元素,自己則圍繞主旋律婉轉而溫柔地唱著:這張專輯無一不在圍繞著社會議題,貧窮、社會歧視、毒品泛濫、政治腐敗都在其中鋪陳開來,演繹著最純粹的批判現實主義。
由此開始,黑人音樂終於從生活情愛走向了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質疑,黑人音樂人似乎體會到了一種新的自由,一種可以推動政治變革、社會進步的自由。在2020年版的「滾石雜誌500大專輯」名錄中,這張「What's Going On」位列第一。
「Led Zeppelin IV」-Led Zeppelin「Sticky Fingers」- The Rolling Stones70年代雖然沒有了披頭四,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還擁有滾石。只不過和披頭四相愛相殺的四個壞小子現在年近三十,還為了逃稅跑到了法國,在一個小別墅裡,過著沒羞沒臊的愜意生活。
The Rolling Stones在法國的別墅裡
就是在這棟小別墅裡,他們寫下了搖滾史上的偉大巨作:「流亡大道」(Exile On Main Street)。和前面提到的幾張專輯不同的是,這張「流亡大道」徹底遠離了那些煩人的政治勞什子,從而探索著搖滾樂最深邃的靈魂。「流亡大道」幾乎在搖滾樂的風格探索上構建了一座絕難攀越的巨碑、一條直達現代流行樂古老心臟的Main Street。
在紛擾而恐慌的70年代將玩世不恭和放蕩不羈玩到極致。「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 David Bowie「Talking Book」 -Stevie Wonder「Machine Head」 -Deep Purple「I'm Still in Love With You」 -Al Green「The World Is a Ghetto」 -War1973年1月23日,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達成越戰停戰協議,但人類社會依舊籠罩在冷戰陰影下。人類的恐慌從一開始的反抗、疑惑,逐漸發展為脫離現實的幻想,音樂也因此跳脫出現實束縛,無論是風格和內涵都更具實驗性,這在
Pink Floyd樂隊的「月之暗面」中尤為突出。整張專輯首尾相連,一氣呵成,像是一首完整的曲目,而非歌曲的簡單集合。用對現實生活的紛亂、不安、恐懼,描述著無盡的幻想,構成了一個恢弘而極富內涵的幻想世界,將人性的矛盾和貪婪展現得淋漓盡致。在「Us And Them」中,David Gilmour這樣唱道:
「你我都是普通人,只有上帝知道我們會怎樣選擇命運。是在後方哭泣?還是在前線陣亡?昏暗之中,誰又知道我是誰?沮喪之時,誰會給我援助?」「Innervisions」 -Stevie Wonder「Goodbye Yellow Brick Road」-Elton John「The Payback」 -James Brown在平權運動、性解放運動之外,
女權運動也是70年代的時代象徵。長期以來,女性在音樂圈的狀況依然十分糟糕,大多女歌手從未因其音樂性受到重視,而是在唱片公司的包裝策略下,成為迎合男性觀眾口味的「幻想對象」。在美劇「我們這一天」中,女主人公Rebecca曾在兒時夢想著成為一名歌手,而激勵著她放聲高歌的偶像正是70年代最著名的女歌手
Joni Mitchell。Joni Mitchell已然成為一個時代的代名詞,作為女性創作歌手的先驅,她幾乎是所有女性音樂人的偶像。
1974年1月17日,她發布了自己生涯最暢銷的專輯「Court And Spark」。在這張專輯中,Joni Mitchell開創性地將爵士樂融入民謠之中,創造出略帶憂鬱氣息的鄉村音樂。她用貼近心靈的歌唱方式、清澈入雲霄的歌聲,緩然流洩著優美的旋律,在其中又蘊育著對社會運動的深思,留下了混亂70年代中最動人、溫柔的聲音。
「Natty Dread」 -Bob Marley & The Wailers「On The Beach」 -Neil Young1975年,世界深陷石油危機,美國工業生產下降了14%。恰逢工業衰退之際,代表著永不言敗美國夢的
Bruce Springsteen出現了。他身材健碩、留著短髮、硬漢十足,不同於以往的搖滾明星那般頹迷放縱。他的音樂不實驗也不前衛,而是實打實地關注著那些底層工人的生活,傳達著那些支撐起美國夢的工人心聲。
這些特質都在他1975年8月25日發行的專輯「Born To Run」中展露無遺。他鏗鏘有力地唱著:「
白天我們汗流浹背,為了瘋狂的美國夢,夜裡我們開著車,穿行過光輝的高樓大廈。」
「That's The Way Of The World」 - Earth, Wind & Fire「Blood On The Tracks」 -Bob Dylan「Physical Graffiti」 -Led Zeppelin這張專輯是
The Eagles在最佳狀態、最佳組合之下完成的曠世之作,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專輯之一,全球銷量3200萬張,獲得26倍白金認證,在「滾石雜誌500大專輯」(2003)名錄中位列第37。時至今日,關於這張專輯和同名曲的話題仍然持續不斷,它的歌詞的抽象而神秘,引起不少語言學、宗教學專家試圖去解答專輯中那些抽象謎團。然而樂隊主唱Donald Henley則這樣解釋專輯主題:
「它們關乎失去的純真、名望的危險、美國夢的陰暗、實現並挫敗的理想主義,幻想與現實、商業與藝術、腐敗的政治,以及60年代「愛與和平」之夢的消逝。」「Songs In The Key Of Life」 -Stevie Wonder「The Ramones」 -The Ramones「ATrick Of The Tail」- Genesis就在「愛與和平」之夢消逝之際,演化出一種極富感情色彩的搖滾風格。它和Black Sabbath的重金屬走向了完全相反的極端,繼承了60年代音樂中最柔軟感性的部分:這就是Soft Rock,軟搖滾。在70年代軟搖滾風格中影響最深遠的樂隊,莫過於
Fleetwood Mac,這張「
Rumours」就是他們的巔峰之作。專輯發行於1977年2月4日,此時秉持緩和態度的卡特方才當選美國第39任總統,美蘇爭霸腳步逐漸放緩、石油危機暫時告一段落。
溫柔浪漫的「Rumours」恰如其分地出現,徹底點燃了人們被壓抑許久的享樂之心。專輯全球銷量突破4000萬張,是有史以來銷量第八高的專輯,對後來的流行樂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在2020年版的「滾石雜誌500大專輯」名錄位列第七。
「Saturday Night Fever Soundtrack」- The Bee Gees (& others)「The Stranger」 -Billy Joel「Never Mind The Bollocks,Here's The Sex Pistols」 - The Sex Pistols受70年代後期的享樂主義風潮影響,朋克、迪斯科、新浪潮和前衛搖滾逐漸興起,發展了近十年的金屬樂也不甘落後,在1978年華麗轉身。這一方面源於錄音技術的革新,另一方面則源於演奏技術的脫胎換骨。將金屬樂由此推上時代高潮的,正是2020年去世的吉他手
Eddie Van Halen。
1978年2月10日,Van Halen和他的樂隊推出了首張同名專輯「Van Halen」。Van Halen用令人眼花繚亂的吉他演奏震驚了世界,短短幾個月內專輯銷量就高達200萬。他幾乎在這張專輯中重新定義了電吉他,影響到一大批後來的搖滾樂手。
「在當時,這樣的專輯橫空出世,完全像是天外來客,那種力量、能量和態度都不可思議。我甚至都無法描述它對當時只有13歲的我所帶來的巨大影響。讓我瞠目結舌的並不只有技術,還有那種音樂態度,我被那種純粹的音樂徹底打動。」「This Year's Model」 -Elvis Costello「Here, My Dear」 -Marvin Gaye「Darkness On The Edge Of Town」 - Bruce Springsteen「Some Girls」 -The Rolling Stones「Die Mensch·Maschine」- Kraftwerk當70年代最後一年來臨時,Michael Jackson出現了。「Off The Wall」融合迪斯科、流行、放克、靈魂樂和軟搖滾,探討了關於逃避現實、平權運動、孤獨和享樂的人文主題。
而Michael Jackson那天鵝絨般柔軟的聲音則貫穿始終,格外出眾。不過此時的Michael年僅21歲。據他自己說,製作這張專輯是他最艱難的時日,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倍感孤獨。好在「Off The Wall」發行後大獲成功,全球銷量千萬張,在Billboard榜上一直停留到1984年才下榜,這對那時略顯頹靡的音樂市場來說,無疑是極其驚豔的表現。
這張涵蓋多種元素的天才作品,被視作「後Motown時代」的經典,堪稱迪斯科年代的裡程碑。自此之後的音樂世界,便是屬於Michael Jackson的世代。「London Calling」 -The Clash「Unknown Pleasures」-Joy Division「Breakfast In America」 - Supertramp它接過了60年代的思想火炬,秉承著因愛與和平而誕生的平權思想,將那些誕生於理想的宏偉藍圖付諸於社會實踐之中,徹徹底底地改變著現實世界。然而這一切都在80年代蕩然無存,迪斯科死亡夜、CD、疾病、電腦的出現徹底顛覆了流行音樂的傳統秩序,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商業化、更為浮誇的音樂類型。
下期,我們會接著盤點80後一代的最偉大專輯,帶你重回那個革新的80年代。實體店:上海市中山東二路600號BFC文創裡B145
營業時間:周一 - 周日 10 : 00 - 22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