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有部分樂迷認為於同一時期崛起的IDM相比,Big Beat過於主流、過於「陳詞濫調」,但你依舊可以在Big Beat音樂人的歌裡找到:
1.抓耳的vocal hooks
2.大量元素豐富的70年代爵士+放克採樣
3. 濃厚的Acid House/Acid Techno與合成音色元素
如果要用一段話來形容Big Beat,可參考領軍人物「Midfield General」Damian Harris的描述:
剛開始的時候,它就像一口新鮮的空氣一樣,充滿活力。然後慢慢地它變成了你平時最怕在派對上碰到的爛醉酒鬼,十分吵鬧。Big Beat是很直接的。它為的就是要聚集所有的嗨點,本身也沒有House這麼注重groove的存在。其中的嗑藥文化加上吉他元素的靈巧運用,非常對NME(英國著名音樂媒體)的胃口。
可惜Big Beat在00年代初期,因過度的炒冷飯與融合,聽眾也出現了審美疲勞的現象,逐漸走向沒落。
而幾天前The Prodigy主唱Keith Flint的離世消息,也讓曾經的Rave文化愛好者(這裡說的是90年代純正的Rave文化,並非自稱Raver的EDM蹦迪人士)不禁回憶起當年為之瘋狂的Big Beat浪潮。
下面我選出了5張比較能代表Big Beat的經典專輯,帶大家一起回到20多年前:
這是Big Beat教父級組合化學兄弟的首張專輯。這張專輯不僅採樣用得非常地妙,也充分地體現了Big Beat精神:這類音樂的概念性中並不是最核心的要素。它為的是讓聽眾/蹦迪的人能投入其中,感受那種狂放的氛圍。
當年The Chemical Brothers的成員Ed Simons提及組合的核心價值時說到:
為什麼就沒有一個來自電子舞曲圈的音樂人做一個反映這個時代的作品呢?為什麼要讓Oasis去做年輕人的代表,去表達年輕人熱愛玩樂的這種生活態度呢?這就是我們The Chemical Brothers存在的意義。我和Tom整天都在外面,從這個夜店蹦到另一個夜店。我們是最可以表達出「Living Fast, Living it up」的生活態度的。
Bentley Rhythm Ace (1997)
有別於其餘4張,Bentley Rhythm Ace的採樣來源並不是Funk和Soul音樂:從第一首歌中的多個電視卡通採樣中,你就可以知道這張專輯的採樣有多「怪」。同時,這張作品的bass也來得更「髒」。
在2016年,Richard March解釋了當時製作這張專輯的初衷:
我們已經厭倦了一模一樣的two-bar loops,所以我們想添加更多的元素進去。我們想讓一切來得更加獨特更加怪,讓聽眾在很嗨的同時可以得到不一樣的感覺。這是我們獨有的「作案手法」。
The Fat of the Land (1997)
就像The Chemical Brothers一樣,The Prodigy就是90年代英國電子舞曲的代名詞。除了在英國本土有家喻戶曉的知名度外,他們還把他們的熱門單曲帶到了美國,絕對稱得上是稱霸歐美的「舞」林王者。
整張專輯裡的break beat非常具有感染力,而較為朋克的吉他元素使得這張專輯來得更具有態度,不單單只是「Feel Good Music」這麼簡單。專輯內的「Firestarter」也成為了他們的一大代表作。
You've Come a Long Way, Baby (1998)
這張作品可以說是Big Beat最為裡程碑的作品,它流暢悅耳的旋律和血脈噴張的節拍也把Fatboy Slim推上了音樂事業的巔峰。
套用當年英國媒體的總結,這張專輯最為成功的一點就是其受眾群可覆蓋資深ravers、Blur粉、Oasis粉。全專包容性非常強,融合了流行、雷鬼、Techno、House、嘻哈等豐富元素,讓不同的樂迷都可以從中找到共鳴。
Decksandrumsandrockandroll (1998)
這支來自英國的電子組合Propellerheads只出過一張專輯,然而就憑這一張專輯就已足以Big Beat浪潮留下腳印。就算你未必認識Propellerheads這組合,但你可能會聽過這張專輯裡的歌。
多首歌曲成為了電視和電影甚至遊戲的插曲:
個人認為,這張專輯是5張專輯裡歲月痕跡最為明顯的一張,部分聽眾現在聽會感覺到它較為強烈的過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