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國之路離不開非公經濟的健康發展,各地工商聯組織圍繞"兩個健康"的主題,紛紛推出新舉措,力爭形成逆勢而進、實虛並進、紮實推進、激情奮進的民企發展新高潮。近日,湖北省委統戰部、工商聯通過大規模地走基層,走訪企業,大力開展調查研究,大力度提供服務,在"抓大扶小"引導服務民營企業發展中的實踐創新,帶動了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關注、關心、服務民企,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營造了民營經濟"穩神競進"的良好氛圍。
今年以來,湖北省各級黨委統戰部、工商聯開展了"進萬家民企、促跨越發展"活動。湖北省委常委、副省長、省委統戰部部長張岱梨指出:"這既是服務民營企業健康發展、促進湖北民營經濟再上新臺階的一項重大舉措,又是貫徹同心思想、促進'兩個健康'的一次創新實踐。"各級黨委統戰部、工商聯大規模走進基層,大範圍走訪企業,大樣本調查研究,大力度提供服務,帶動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關注民企、關心民企、服務民企,共同營造了湖北民營經濟"穩神競進"的大氣場。
據介紹,"進萬家民企、促跨越發展"活動是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下行壓力增大、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大的背景下開展的,活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紮實有效。從總體上看,一是堅定不移地發展民營經濟的氣場更大、氛圍更濃、信心更足;二是湖北省民營經濟總量進一步壯大,上半年私營企業總數達33.22萬戶,增長7.9%,個體工商戶達185.28萬戶,增長8.6%,民間投資成為投資主導,上半年佔全省投資的比重達65.3%,民營工業產值快於工業產值增幅;三是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得到優化,民營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逐步得到破解,並形成了有利於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的工作機制。
逆勢而進,紮實推進,湖北民營經濟交出了亮麗的答卷:《人民日報》頭版頭條聚焦全國十大非公經濟典型百步亭集團的黨建工作法,稻花香集團衝刺500億元產業集群,卓爾在漢正街加速外遷過程中加快漢口北建設,勁牌公司實現利稅大幅增長,武漢智能電梯產品營銷11個國家和地區,凱迪電力成為新能源領軍企業……在2012年公布的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湖北17家企業上榜,上榜企業數量居全國第六位。
大調研:深化對民營經濟省情認識
在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複雜嚴峻的情況下,湖北各級黨委統戰部、工商聯堅持面向基層、重心下移,深入民企、了解民企,掌握翔實的第一手材料,找準問題,把脈問診。
把"兩個全覆蓋"作為"進萬家民企、促跨越發展"活動的首要任務,走進民企覆蓋到統戰部和工商聯的所有專職幹部,結對聯繫覆蓋到各級工商聯常委企業。各地普遍成立領導專班,召開動員大會,對活動進行部署,推行"四必工作法"(結對企業負責人必訪、企業生產經營一線必進、企業員工代表必談、企業基本數據必採集),讓幹部接地氣、企業鼓士氣、發展增底氣。
把深入調研作為"進萬家民企、促跨越發展"活動的基本要求,一是對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進行摸底調查和分析研究,全面掌握全省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的基本情況;二是開展小微企業"保生存、謀發展"專題調研,發放調查問卷30000多份,與1800名小微企業主面對面座談,深入了解小微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困難,提出對策,提振信心;三是開展千億元產業發展調研。圍繞雷射、醫藥物流、服裝、家具等產業,創新調研方式,發揮龍頭企業、商會協會作用,向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交調研成果、提出對策建議;四是各地結合實際,圍繞民營企業發展環境、融資服務、文化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調研,積極建言獻策,形成了一批有價值的調研成果。
把"四個一"作為"進萬家民企、促跨越發展"活動的重要載體,即出臺一個文件(黨委、政府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文件)、建立一項制度(領導掛點聯繫重點民企制度)、新建一批非公企業黨組織、辦好一批實事,使活動有形化、持久化。
把中小微企業作為"進萬家民企、促跨越發展"活動的重中之重,通過整合社會資源、搭建溝通平臺、創新融資渠道等舉措,"抱團取暖",靈活求變,達到服務小微企業、服務社會、促進轉型升級的目標。
活動開展以來,共深入走訪15000多家民營企業,形成調研報告360多篇,確定了一批重點跟蹤、監測、服務的企業。對民營企業普遍反映的"三高兩難"(高門檻、高稅負、高成本,用工難、融資難)、技術落後、人才缺乏、抗風險能力低以及社會發展環境有待改善等問題,提出各類對策建議10000餘條。在黨委統戰部、工商聯的帶動下,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把關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民營企業,擴大了活動的覆蓋面,形成了聲勢和影響。
大服務:傾情"四送"促民企發展
通過調研,湖北省各地圍繞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融資服務、結構調整、項目落實等方面,積極協調、加大力度,共同做好服務文章。
一是送政策。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有關政策規定、扶持措施編印成冊,送政策、文件到企業34509套,並廣泛開展政策宣講,對各項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及時向有關方面反映。
二是送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各地邀請黨政主要領導為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作報告,組織專家學者開展講座,幫助企業家樹立加快轉型發展的信心和決心。與湖北日報等聯合開設《天下楚商》欄目,與湖北電視臺攝製《穩中有進百企行》節目,選擇200個非公有制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先進典型進行重點宣傳,營造濃厚社會氛圍。
三是送信息。發揮組織聯絡優勢,利用各類信息平臺,向民營企業提供各類信息18829條,幫助招工142180人,引進各類人才11859人。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組織專家院士服務團分赴各地,幫助企業解決技術、科技、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困難與問題。
四是送服務。各級統戰部、工商聯領導班子成員和機關幹部深入企業一線,傾聽企業意見建議。各地黨政機關和相關部門踴躍參與到這次活動中來,通過實施"骨幹企業提升工程"、"中小成長工程"、共創"信用安全區"、舉辦對接會等方式,共收集整理、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各種問題5051個,融資283億多元,掀起了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新熱潮。
大平臺:提升服務民企能力水平
為了鞏固和拓展活動成果,湖北省各級黨委統戰部、工商聯在搭建服務平臺、建立長效機制上下工夫,著力提升引導服務能力。
一是搭建黨建工作平臺。對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建設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和分析排隊,幫助企業建立建全黨組織2599個,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不斷擴大。引導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加強"五個基本"、"七個體系"建設,切實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圍繞促進生產經營開展"五亮五比五創"活動,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和強大動力。
二是搭建溝通協調平臺。各地開展了"我為民營企業發展獻一策"等主題活動,形成了民營企業"直通車"、民營企業高層座談會等服務機制,做到直通骨幹企業、直通黨政領導,推進服務民營企業工作的制度化、常態化。
三是搭建信息調研平臺。初步建立湖北民營企業基本資料資料庫,逐步建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計監測制度,加強與統計、經信、工商、商務、稅務等有關職能部門的合作,及時、準確地掌握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情況,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實現轉型發展提供有效參考。
四是搭建融資服務平臺。推進省工商聯與銀行、擔保公司的深層次合作,推廣"銀行-商會-擔保"三位一體的融資服務平臺模式,建立徵信、評估、擔保、貸款工作平臺,為工商聯推薦的商會及會員提供融資擔保、銀行貸款等金融服務。
五是搭建教育培訓平臺。以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負責人為主要對象,面向企業家和員工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87888人次,服務非公有制企業科學發展。
六是搭建權益維護平臺。針對民營企業經濟糾紛和涉法案件的逐步增多,省工商聯成立了非公有制企業服務中心,各地通過組建律師服務團等方式,建立民營企業法律風險防範、法律知識宣教、法律訴求徵詢等制度,提供諮詢服務,受理投訴和辯護,幫助協調民營企業和政府部門之間的有關維權事宜。
大轉變:切實擔當服務民營經濟發展責任
在活動中,湖北省各級黨委統戰部、工商聯幹部在聯繫和服務非公有制企業中,真正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深入一線,企業不嫌其小,員工不嫌其少,車間不嫌其簡,場地不嫌其遠,真正做到了聯繫廣、工作深、服務實,把活動辦成錘鍊作風、增強感情的實踐課堂。
各級黨委統戰部、工商聯幹部按照"實現一次面對面結對、辦一件實事好事、寫一篇調研報告、發一至三次書信(微博)聯繫和宣傳"的"四個一"要求,沉到基層,身下心入,與民營企業結對子、交朋友、送服務,並及時總結、推廣活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和好典型,探索建立統戰幹部、工商聯幹部聯繫非公有制企業的長效機制,形成全員參與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工作新格局。
通過此次活動,湖北工商聯總結活動啟示,提出五個堅持,希望為民企砥礪奮進做更有力的支撐。
首先,堅持把握正確導向,宣傳同心思想,促進"兩個健康"。突出主題,找準定位,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教育,引導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同心、同向、同行。大力宣傳"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寧願政府麻煩,不讓企業費事"的理念,爭做優化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環境的先行者、推動者。
其次,堅持優化發展環境,形成整體合力,助推企業發展。拓展服務民營企業的廣度、深度和內容,改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社會環境。借臺唱戲、借梯上樓,聯合各個部門搭建服務平臺,健全服務體系,形成聯繫、關心、幫助民營企業的制度。
第三,堅持企業主體地位,保護好、發揮好民營企業的積極性創造性。對民營企業的發展,"少處罰、多指導,少設路障、多設路標",幫助不包辦、幫忙不添亂、幫扶不索取。加快商會組織、行業協會發展,推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旗幟鮮明地維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合法權益,切實保障民營企業合法經營不受幹擾。
第四,堅持做好頂層設計,深入調查研究,推進重點工作。在"進"字上拓展範圍,在"促"字上加大力度,一方面,當好"參謀部"、"思想庫",謀劃和提出更多富有前瞻性、針對性的民營經濟發展指導思想和政策措施;另一方面,當好"指揮部"、"作戰部",一手抓小微企業,一手抓骨幹企業,不斷壯大民營經濟總量,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
第五,堅持提升能力素質,加強作風建設,鍛鍊幹部隊伍。把"進萬家民企、促跨越發展"活動作為幹部服務意識、工作作風的一次大轉變,加強對幹部的培訓,培養出一批熟悉企業、熱愛企業、善做經濟統戰工作和工商聯工作的新時代幹部,給民營企業送去好的環境、好的作風、好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