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完畢的小羊標本。袁婧攝
今天,102歲的上海市首批特級教師林有禹收到了來自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的特殊的節日禮物——4件修復完好、神採奕奕的動物標本。60年前,老人親手製作了這些教學標本,這些年來它們一直林老先生的牽掛。
袁婧攝
「本身這隻耳朵是朝下的,壞特啦(壞掉啦),修好後送回學堂裡廂,小朋友要上自然課必定要用到……」看到修復後的標本變「精神」了,林有禹高興地說。他還表示要教孩子們愛護標本,繼續大膽探索自然。
當天,館方代表正式將這些標本歸還校方,並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蝴蝶標本製作體驗課,百歲特級教師的圓夢之旅完美收官的同時,孩子們的探索自然之旅正在展開。
低溫冷凍、驅蟲上色,四件標本「修舊如舊」
今年7月初正值超長梅雨季,林有禹十分惦記學校裡他親手製作的「高齡」教具標本,他通過媒體呼籲專業人士能夠加入到動物標本修復中,讓更多的孩子愛上自然科學。上海自然博物館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派標本師赴上海市實驗小學查看標本現狀,並表示將無償修復部分標本,圓百歲特級教師心願。經過充分討論,上海自然博物館標本模型製作中心決定對豹貓、白額雁、獼猴、羊四件標本進行無償修復,前三件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袁婧攝
四件標本均有不同程度損傷,比如羊的皮毛上滿是油脂,獼猴的嘴角、腳趾等處被蟲蛀得很厲害,白額雁的羽毛紛紛掉落……取回這些標本後,它們先在低溫冷藏室「關」了三天,這是為了幫它們除蟲去黴。
針對每件標本的不同情況,標本師定製了四套修複方案。羊標本的一隻耳朵耷拉下來,皮毛蠟黃,標本師先用溼棉花塞在耳根部,再用溼紗布包住全耳,反覆溼潤數次將其軟化,再用事先裁剪好的塑料片和夾子給耳部「凹造型」,數日後乾燥固定,即可使耳朵重新豎起來;
白額雁的主要問題是掉毛和褪色,由於蟲蛀腹部部分毛根掉落,標本師將雁毛一根一根粘回,並用鑷子將羽毛層層捋順,還原鳥類羽毛原有的紋路,在褪色嚴重的嘴部和腳蹼,標本師為其添上了新色彩,使白額雁整體看來富有生機;
修復難度最大的要數獼猴,由於當時技術所限,猴子手掌腳掌蟲蛀嚴重,標本師填充了標本的缺失部分,並為其上色。
「在此次修復中,標本師使用的防黴劑、增亮劑,顏料等全都是環保新材料,對人體和環境沒有毒害。」負責此次項目的主要標本師馬鳴一說。
銀針固定,薄紙吸水,蝴蝶標本栩栩如生
昨天,到了標本回家的時候,除了歸還標本,自博館標本模型製作中心還給上海市實驗小學的學生們帶來了一場標本製作課,讓他們了解標本是如何做出來的。充水、扎針、展開、壓紙……儘管只是製作一隻小小的蝴蝶標本,但過程中處處充滿學問。
孩子們首先了解到,一隻蝴蝶製成標本前,先要將其身體充水,這是為了讓它的身體更加飽滿。其次,孩子們在標本師的指導下,用一根昆蟲針將蝴蝶固定在展翅板上,再用硫酸紙將翅膀壓平,然後用昆蟲針將翅膀固定,整個過程中手不可以接觸蝶翅,全程用鑷子操作。
袁婧攝
標本師耐心地給孩子們講解知識要點,孩子們也饒有興致地動手嘗試。他們中許多是第一次動手製作標本,透過薄薄的紙張看蝴蝶的翅膀,孩子們對鱗翅這個詞有了更深的了解。「你看翅膀上,一閃一閃的。」他們說。
這些標本不僅僅是一件教具,更是百歲特級教師林有禹教學精神的傳承。上海市實驗小學的老師表示,自然教育會在學校中繼續傳承下去,這些修復了的標本將會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沈湫莎
圖片:除註明外為上海科技館提供
責任編輯:任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