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 王蒙
前不久,一條小學畢業班會上老師辱罵學生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引發廣泛關注,而讓這名老師如此暴怒的原因則是學生給班主任送花,卻沒給她送。
事件發生後,包含這名老師在內的6人受到處分。然而,從網絡上到生活中,關於這件事情的討論仍在繼續。
【事件】
未收到鮮花老師謾罵學生 6人被處分
7月17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第六小學某班的畢業班會上,一名學生給班主任送了一束鮮花,沒有收到花的另一位王姓老師對此感到不滿,隨即當著眾人的面辱罵送花的學生長達10分鐘,並將花束砸向對方。
該視頻在網上發出後不久,當地教育局就做出決定,其中,涉事王老師被撤銷教師資格、調離教育系統,涉事學校1名校長、3名副校長被免職,還有兩人也受到相應處分。
同時,朔城區派出工作組進駐該校,對教學教務進行整頓,對校領導及其他教職人員涉嫌違反校風校紀和師德師風等行為作進一步調查處理。
【聲音】
網友:多數人一邊倒,但也有不同觀點
此事一出,網友們氣不打一處來。有人表示涉事教師此舉欠妥,會對孩子造成不好影響,甚至有人直接對涉事教師的師德表示質疑。
可就在一邊倒的批評聲中,也有網友保持著不同的考慮角度。
此外,網友「明明哥」稱:送花只是形式,我相信這個老師是積怨已久爆發來求認同感,都覺得付出送花,不應該三六九等,其實應該坦然面對現實,讓家長或學生對所有學科的老師都送花不現實,也不真實。
家長:內心尊敬好過禮物,懂得感恩是人生必修課
對於這位老師的做法以及要不要給老師送禮物這件事,家長們又是怎麼看待的呢?
「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想法是很單純的,喜歡哪位老師就會向哪位老師表達心意,這再正常不過了。」在鄭州的寶爸王先生說。
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教師節或者畢業的時候,學生給老師準備個小禮物,不必上升到社會上所謂「送禮」的角度,「實際上,讓孩子懂得感恩,學會表達感謝,也是一堂重要的人生必修課。」
對於這件事情,鄭州寶媽李女士也有話要說。
因為在一次幼兒園家園共建活動中,她感受到老師對孩子們發自內心的關愛,於是就把當天隨手拍下的視頻剪成了短片,而孩子所在的班級也憑藉這個視頻在全區系統受到表揚。
「我能明顯感覺到,老師們也因此對我家小朋友更多了一些關心和偏愛,這也是當時意料之外的效果。」在李女士眼中,感謝老師不一定非得要刻意給老師送禮物,只要家長發自內心地尊敬和感謝老師,必然會對孩子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這些善意通過言辭和行動傳遞,老師也會感受得到,這才是一種老師和學生家庭之間的良性互動。
老師:禮物有時是負擔,每逢節假日「腦殼疼」
那麼,對於學生給老師送花、送禮物這件事,老師們又持啥看法呢?
「每逢節假日腦殼疼。」對於擔任鄭州某小學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的楠楠(化名)來說,每年的教師節,她都會收到來自學生送來的鮮花。拿到這些鮮花,她有的會留在班內做裝飾,有的則轉贈給好同事,有的也會抱回家,但沒過多久,她就覺得收到花,是種「甜蜜的負擔」。
於是,每到節日前,她就會厚著臉皮,給學生們提前表示,「不要送我這種華而不實的東西,最後只好指定一本便宜點的書。」而作為回禮,她還會給每位同學送一份小禮物,禮物主要都是學習用品之類。如此一來,每到節日,她都要絞盡腦汁想回禮,「禮物還得有意義,所以常常腦殼痛。」
楠楠告訴河南商報記者,這幾年給老師們送禮物漸漸成了一種風氣,感覺誰不送,孩子就會受到不公平待遇,「有的家長送的東西很貴重,但大家似乎忘了,你敢送,我們也不見得敢拿啊。」
談到被送禮物這件事,鄭州某幼兒園老師圓圓坦言,確實有家長給她和同事送過貴重的禮物,但她們即使收了心裡也會不踏實,「其實孩子們的思想都很單純,把自己心愛的玩具送給我們,就足夠讓人暖心,而那些貴重的禮物,實際上都是家長們眼中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