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文學作品的渲染,人們對三國時期很多小人物都可以點頭評足,但對於連歷史課都很少提及的諸如南北朝史,五代十國史,往往知之甚少,至於其中很多猛人,牛人,也都知者寥寥,作為歷史控,我把經常在飯局裡閒扯提及的一些歷史牛人整理一下,分享給大家,今天第一個開篇的,是南北朝劉宋時期的漢族名將 ,檀道濟。
提到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陌生,不過提及三十六計,相信所有中國人都知道,今天我們所熟知的三十六計來自於明清時期的整理,據傳從檀道濟的檀公策整理而來,檀公策在多部詩詞中有提,但現代人誰也沒見過。
實際上,在宋文帝劉義隆要求檀道濟對付謝晦時,檀道濟曾說,與謝晦共事時,出謀劃策,十條計策有九條出自謝晦,當時讓皇上好不緊張,忙問,那你能對付他麼?檀道濟說,讓三軍用命,士卒效死,謝晦就遠不是自己的料了。
果然,謝晦聽說皇上派檀道濟來對付他時,部下士卒不戰自潰,被檀道濟輕鬆擊敗。從這個故事看,檀道濟自詡並非以謀略見長,而是強於治軍;所以後人偽他名義創作三十六計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在明朝及清朝,人們對檀道濟軍事才能的認可和欽佩。
檀道濟最早是跟劉裕混的,這個名字要比檀道濟出名的多,如果劉裕都不知道,可以提醒一下,辛棄疾的詩詞裡」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說的就是這位爺,劉裕,小字寄奴,堪稱南北朝第一帝王,平民出身,軍功赫赫,滅孫恩,剿平恆玄,擊潰盧循,可以說是東晉得以苟延殘喘的大恩人;兩度北伐,攻下半壁江山,滅譙蜀,南燕,後秦;但為了回朝篡位,北伐半途而廢,加上駐守軍隊內訌,最終全部便宜了北魏。 劉裕赫赫戰功,回馬一槍奪了東晉江山,建立劉宋(比我們所知道的宋朝要早,史稱南朝宋,又稱劉宋,不是南宋哦。。。)檀道濟作為劉裕得力幹將,被賦予託孤重任。
保劉宋江山,檀道濟可謂兢兢業業,戰功赫赫,可惜當時權臣當道,檀道濟被捲入了廢立之事,犯了皇家大忌;最終導致被劉義隆誅殺;其實劉義隆原本沒打算當皇上,安穩的當個王爺也沒啥野心,結果權臣廢了他兄長的皇位,(而且事後還殺了少帝劉義符,給劉義隆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
劉義隆是在恐懼和無奈中被人簇擁上臺;這位爺可不想步他兄長後塵,於是韜光養晦,暗自籌謀,不幾年,分化權臣,先滅主持廢立的主謀徐羨之;再誅謝晦,然後放眼望去,檀道濟成為廢立大事中唯一倖存的重臣;但即便如此,劉義隆對檀道濟的忠誠並無疑心,他所擔心的是,如果自己不行了,檀道濟是否會對自己的接班人忠誠?
恰恰劉義隆又是個病秧子,動不動就覺得自己快不行了,於是,劉義隆在病榻上,下詔宣檀道濟入京述職,準備除卻後患;旨意下來後,檀道濟家人及親隨都說,皇上這是要對付您了,看看徐羨之,看看謝晦,誰不知道皇上的心眼;找個藉口不去,擁兵在外,皇上也不敢拿您怎麼樣啊;檀道濟卻不以為然,我對朝廷忠心耿耿,戰功卓著,謝晦還是我抓的呢,皇上對我信任沒得說,於是毫不猶豫的就入京了;這一入京,巧了,皇上身體好轉了,一好轉,覺得檀道濟還是留著好,這不忠心耿耿讓來就來麼,於是擺宴款待,君臣盡歡,大加賞賜,和睦融融,然後檀道濟的開心的帶著賞賜回家,估計還琢磨,你看那些謠傳說皇上要殺我,這不扯淡麼。
結果估計皇上酒宴喝多了,又躺床上覺得自己不行了,他接班人(他弟弟)一看不行,趕緊傳令把檀道濟叫回來,抓起來;檀道濟已經上船了,硬被傳令官喊了回來,檀道濟下船問怎麼回事,傳令官傳聖旨,說他一堆罪狀(什麼和叛臣結交,不尊重皇上等等,一堆陳穀子爛芝麻的老帳,跟殺嶽爺爺的莫須有罪名差不多),檀道濟一下明白了,把頭巾往地下一扔,罵道「你們這是自壞長城啊!」 自毀長城這句話,就是打這個時候留下來的。
可惜,這次皇上沒留情,檀道濟及其多個兒子(都很勇武,有戰功),以及親隨武將,全部問斬,可謂處理的乾乾淨淨。
其實皇上真不是不知道檀道濟的能耐,他還問過某大臣,誰可以取代檀道濟,那大臣說,檀公的能耐,沒人比的了;皇上不信,說當年漢朝飛將軍李廣牛b吧,他自殺了漢朝也沒慫不是。可惜,他很快就後悔了。
檀道濟被殺的消息傳到北魏(就是花木蘭所在的朝廷,鮮卑族拓跋氏的王朝),北魏皇上給群臣放假三天,擺酒,說檀道濟一死,南朝就沒人了;第二年,北魏大軍南下,淮河流域全面失手,飲馬瓜州,離劉宋首都南京城一江之隔,劉義隆這時候身體又可以了,站在城牆上看著北岸的胡馬,嘆道,若是檀道濟還在,他們怎麼能到這裡。 劉義隆其實真的不笨。
劉義隆的下場,最為離奇,按說,所有可能對他造成威脅的,都被他殺的乾乾淨淨,連他最初設立的接班人,他弟弟都被他殺了,以便給他兒子留位置; 北魏雖然打到了南京城下,但是水土不服最終還是撤了,他是個病秧子,卻沒有病死,最終,居然是被太子帶兵入宮殺掉的。
而太子殺他的原因,並不是要奪位,(何苦呢,等他病死不就完了),而是恐懼;劉義隆誅殺身邊所有重臣乃至親族,給太子也留下了心理陰影,當太子有事讓劉義隆失望,劉義隆罵道,你小子再這麼混帳我就廢掉你時,太子的恐懼使他鋌而走險;所以,這位終於消除了自己的恐懼的帝王,被自己兒子的恐懼害死了。
說的有點多,檀道濟,記住兩個詞,三十六計,自毀長城。 都是說他的,此人命運,和嶽爺爺有一比。在南北亂世,漢族名將裡,可列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