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悄無聲息打到了中年人的「七寸」

2021-02-08 鳳凰WEEKLY

忙完國慶長假的生意,洪亮曬了全家在海南島度假的照片,溫馨又風光。但對於洪亮本人而言,心裡還是有遺憾的,因為原計劃要在椰樹海風的跑步聖地打卡的他,這次只是走走停停,拍拍風景……

一次跑步後,洪亮感覺膝蓋在活動時會有類似「卡住」的現象,輕輕摁了摁,隱隱作疼。他沒有多想,克服不適繼續奔跑,直到那次感到鑽心的疼痛,他心裡「咯噔」一下,以為跑壞了骨頭。

從那以後,洪亮必須接受一個現實:自己跑不動了。

這曾是他最喜歡,也是堅持最久的運動,既可鍛鍊身體,也能讓他釋放壓力,暫時擺脫現實的煩惱。他還專門買了跑鞋和運動手環,想在有生之年向馬拉松發起挑戰,但現在「全都是泡沫」,他只能擱置關於跑步的一切雄心。

今天,是世界關節炎日,而和洪亮有一樣病痛的人其實不在少數。

因為這種痛,用力過猛的中年人只能被迫停跑

開始跑步前,在朋友眼中,洪亮是幸福生活的樣本。

47歲的他在四川經營一家火鍋店,生意還算紅火,家庭和睦而穩定,就連身材,都是標準的「幸福肥」:肚子圓圓,兩腿纖纖。

白手起家的洪亮習慣於做家裡兩代人的頂梁柱,事無巨細,一肩扛起,將生活和事業打理得井井有條。

但是,他逐漸感到,生活的軌道正悄悄脫離他的掌控。

年初,受新冠疫情影響,火鍋店的生意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回到家,剛升入高中的兒子成績忽上忽下,老師頻頻打來電話,他卻什麼忙都幫不上,只有干著急。

《經濟學人》曾把洪亮這樣的中年人稱為「三明治一代」,他們上有老下有小,支出不斷增加,機會越來越少,壓力陡增,健康也亮起紅燈。

每年體檢報告上總有不少加號,洪亮的血壓和血脂都偏高,血糖也不低,只是還沒有高到糖尿病的程度。

「不敢生病」的中年人洪亮聽說跑步有助於快速減重,改善指標,就毫不猶豫地加入了跑步行列。相比去健身房舉鐵,這已是城市生活中,最簡單、也是投入最少的健身方式之一了。跑著跑著,他迷上了跑的過程。

跑步的當下,他能從種種瑣事中抽離出來,從生活的束縛中得到釋放。大汗淋漓的時候,自己仿佛又找回年輕時的體力與衝勁,回歸生活,他還能大幹一場。

後來,洪亮將健身事業拓展到爬山、蹬車等,但跑步,始終是他的最愛。

不過,就像張文宏醫生說的,大多數挺個大肚子的中年人並不適合立刻跑完「全馬」,洪亮也遭遇跑步帶來的健康困擾。只是,出問題的並非心肺,而是膝蓋。

起初還只是難以名狀的不適感,關節發脹,還有些僵,早上起來要先伸一伸腿,緩一下。後來,不適演變成疼痛,考慮到跑友圈裡不少同齡人有此問題,喜歡「挑戰自己」的洪亮依舊沒放在心上,他還是執著於用跑步的方式來強身健體,疼得厲害了,洪亮會買止疼片吃上一段時間,不疼了再跑。

直到膝蓋痛得影響了正常行走,洪亮才不得不求助醫生。醫生說,骨頭並無大礙,反倒是軟骨出了問題。

「軟骨就像骨頭與骨頭間的緩衝墊,周圍還有許多『潤滑油』,軟骨是有使用壽命的,如果完全磨損殆盡,就只剩骨頭與骨頭之間硬碰硬了。」洪亮這才明白,自己得了骨關節炎。

作為退行性疾病,骨關節炎的起病和進展都相對緩慢,且危害相較於心腦血管等疾病而言更具隱匿性,使得早期患者往往忽視疾病、赴診滯後,錯過最早診治時機。流調數據顯示,骨關節炎的發病從40歲開始有明顯增高趨勢。

印象裡,六七十歲的老人才會得關節炎, 「我才40幾歲,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洪亮想不通。

醫生說,像他這樣本就偏胖,又過度運動,容易誘發骨關節炎。但是另一個極端——久站久坐,缺乏運動,也是高危的致病因素。而這些,恰恰都是現在很常見的工作習慣和生活狀態。

確診後,洪亮只得一併割捨了跑步,以及由此帶來的精神愉悅和釋放。

養生達人也不知道,原來補鈣「管不著」這種病

一直以來,女白領燕子的人生都循規蹈矩,按時結婚生娃,一切波瀾不驚。忙碌的工作之餘,她希望能給家人高質量的陪伴與關愛。比如雙休日,她享受在家裡煲養生湯,把中草藥到蟲草、花膠都研究了個遍,這樣不僅能給全家補身體,還能抵禦「初老」,燕子覺得。

大約是過了35歲以後,燕子感到自己「初老」的症狀越來越明顯了。

有時做繞膝或下蹲,燕子發現關節會「咔噠」作響。天氣轉涼的時候,膝蓋僵硬和不適感會比平時更厲害一點,腰腿也跟著不間斷麻木。她懷疑自己是缺鈣,想當然地在日常保健品中新增了一款鈣片,但情況並未改善太多。

最嚴重的一次,一家三口難得假期郊遊爬山,本來是完美的一天,但下山後燕子的膝蓋還是掉鏈子了,膝蓋每次彎曲就疼到不行……更讓她難過的是,因為膝蓋的不適,她被迫缺席了和女兒一周一次的攀巖館約定,也讓好動愛玩兒的女兒成了「小困獸」。

為了不讓生活被類似的「小插曲」再度打亂,燕子也曾積極尋找她以為正確管用的方法。

比如去藥房配膏藥和一些外敷的草藥,為了內外兼治,她還試過吃中藥和網購的保健品,或許是不適合自己,這些辦法最後都因收效甚微而被放棄了。

如此折騰一番過後,燕子決定還是去醫院看看。壞消息是,她的膝蓋和腰椎都查出骨關節炎,所幸病情不算太重。

流調數據顯示,人體各負重關節都有可能得骨關節炎,除了最常見的膝骨關節炎,頸椎、腰椎也是高發位點。另外,受雌激素和肌肉力量等因素影響,女性關節不適發病率整體都較男性更高。

「你的情況,熱敷已經不夠了。當出現不適的時候,應該儘快到醫院檢查」醫生指出燕子之前的那些措施有些盲目,「不過,你也別太擔心,還沒有嚴重到需要手術,畢竟才三十多。」

聽完醫生的話,燕子既自責也慶幸,慶幸自己相對年輕,還有緩兒,也慶幸這回終於走上了治療的正道。醫生叮囑她,要堅持長期科學管理,不能疼了才想起來吃藥,不疼就放任。 

盯父母做好關於健康的功課,這件事並不簡單

在志明的印象中,年近70歲的母親身體硬朗,有著使不完的勁。

她天性愛熱鬧,退休後,母親拉上老姐妹們組織了個旅遊小團體,常一起出去「看世界」。不旅遊的時候,母親則主動承包起繁重的家務,為子女們減負。即便這幾年腿腳開始不利落,母親出門買菜,還是習慣把購物車填滿,再拽著沉重的車身,咣當咣當地獨自牽拉上樓。

去年開始,志明發現母親走路越來越緩慢,時常坐下來按按膝蓋。但是當他勸母親上醫院看,母親依然毫不在意:「我這個年紀的人,有點毛病再正常不過了」。說著,還挽起褲腳,「你看,膝蓋也沒腫,沒事兒。」雖然志明看出母親的膝蓋已經腫起,她卻辯解是自己胖。

一天,正在上班的志明接到母親的電話,母親支支吾吾地說「膝蓋疼得有點厲害」,他了解母親的個性,一定是非常嚴重才會來「麻煩」子女的,志明心裡著急,立刻請假帶母親去了醫院。結果並不樂觀:軟骨磨損嚴重,關節積液很多,醫生建議住院治療,先抽積液,再向關節腔注入藥物,但母親卻執拗地要求,只要開些外敷和口服藥物就夠了。

醫生批評她,骨關節炎雖然不致命,但若不及時治療,反以「接受衰老」為名放任病情發展,不僅生活質量大大受影響,嚴重的情況是會致殘的。

數據顯示,53%的老年骨關節炎患者會致殘,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幫助,也使家庭長期背上沉重的治療負擔。如能更早留意,及時介入,堅持治療,他們本不至於承受這些。

恐懼再也無法和老姐妹們一起出遊,更怕嚴重起來拖累孩子,志明的母親終於開始認真對待自己的病情。現在,為了避免負重遠行,母親也在志明的耐心講解下,學會了在手機上買菜。

後來,志明通過查資料了解到,結晶型硫酸氨基葡萄糖是一種軟骨保護劑,氨糖和硫酸根天然存在於軟骨中,它們之於軟骨就像鈣和骨骼的關係,堅持服用這類保護劑有助於修復軟骨,抗炎止痛,延緩骨關節炎發展的作用。

但志明起初並不明白這些,考慮到母親有糖尿病,他曾問醫生:「這是不是葡萄糖,吃糖會不會讓血糖更高?」結果把醫生都逗笑了。

回想當初沒能儘早說服母親就醫,志明一直很懊惱,現在他常抽空陪母親聊天散步,監督她吃藥和複查,儘量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也計劃在母親病情恢復得七七八八的時候,陪她一起去旅遊。

不能再跑步的洪亮也在積極康復中。在醫生的建議下,他開始用藥幹預,並培養了遊泳這一新的愛好,像這樣關節不負重的運動有助於洪亮的恢復,也能放鬆身心。國慶長假裡,他經營的火鍋店裡熙熙攘攘,生活一定會再現曙光,洪亮堅信。

燕子還是喜歡閱讀養生的信息,但對於骨關節炎的治療,她更相信醫生,堅持服藥,定期複查的她病情沒再往壞處發展。燕子和女兒的周末之約也陸續恢復了,她會注意換上舒服的鞋,陪女兒去運動、看電影、或者逛公園,母女的關係像親密無間的陽光姐妹淘。

當然,她也時刻警醒,為了將來安穩度過更年期對女性骨骼健康的挑戰,這場軟骨保衛戰必是一場持久戰。

所以身邊同事朋友誰有一點相似的症狀,燕子都會湊上去現身說法,「骨關節就像車子,不要等出問題後再去4S店維修,之前就要好好保養。」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洪亮、燕子、志明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骨關節炎患者最適合的運動方式是什麼?骨關節炎患者如何正確運動?
    骨關節炎患者最適合的運動方式是什麼?骨關節炎患者如何正確運動? [山東省立醫院袁林] 得了骨關節炎以後,時常會感覺到僵硬,上下樓梯時腿腳發軟以及膝蓋酸痛等症狀。很多骨關節炎患者以為自己得了這種疾病以後,只有多休息才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的關節。
  • 小心患上了骨關節炎
    王阿姨患有膝關節骨關節炎,膝蓋痛了許久,一直拖著沒到醫院接受治療。近幾日,直至痛到無法走路,下床都困難,王阿姨這才蹣跚來到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就診。劉阿姨七十多歲,也患有骨關節炎,時常感覺膝關節痛、手痛,接受關節腔注射等對症治療後,還是不能完全緩解。溫豔芳接診後,了解到老人的情況,叮囑她少幹農活,保養關節。這兩位老人都是骨關節炎患者,飽受此病痛折磨,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預防與治療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預防與治療 u 什麼是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骨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病,是由於關節增生退變導致的一系列症狀.在人體關節中,膝關節除要支撐全身重量外,還要作站立、下蹲、跳躍、跑步、行走動作,使膝關節活動十分頻繁,最易發生膝關節勞損
  • 打蛇打七寸,為什麼要打七寸?打頭不是更有效嗎?
    蛇有七寸,在頭之下,腹之上,覷得清,擊得重,制其要害之處,得之矣,這段話出自清朝王有光的《吳下諺聯·打蛇打在七寸》。為什麼要是七寸呢,有人說那裡是心臟的位置,其實吧,蛇的七寸與心臟沒有關係,因為不同種類的蛇心臟的位置不同,拿蛇島蝮蛇來說吧,它的心臟位於離頭約17-19 cm處,這可不是七寸的位置,並且有地方的諺語還說打蛇要打三寸的呢,各種說法都有,可見幾寸與心臟是沒有關係的。
  • 可能是骨關節炎在提醒你
    其實,這些都是骨關節炎的症狀,不是忍忍就沒事了!一旦惡化了在老年時期可是容易致殘!什麼是骨關節炎?這句話真的不是在嚇大家,因為骨關節炎會導致長期關節疼痛、關節活動障礙,進而引起行動不便,甚至喪失勞動能力。骨關節炎有哪些症狀?1.痛關節疼痛,尤其是負重關節和雙手。
  • 骨關節炎是怎麼回事?都有哪些症狀?
    骨關節炎的起因是軟骨出了毛病膝骨關節炎的發生,主要的原因就是膝關節表面的軟骨組織產生磨損、遭到破壞,逐漸發生退行性變,提前老化。漸漸地,軟骨下的骨端便暴露出來,骨端相互摩擦,造成骨質增厚、畸形,以致骨刺形成。關節出現持續性隱痛,在活動時加劇,休息後好轉。而且,軟骨磨損時會產生軟骨屑,引發腫、熱、痛等炎症反應。此時,病人若去拍X 光片,就會發現有 「軟骨破壞、關節間隙變窄、骨質增生(骨刺)」這三大表現。
  • 膝關節炎的治療診斷方法_如何正確的認識骨關節炎-健康百科
    骨關節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關節炎,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骨關節炎以中老年患者較為多見,女性多於男性。60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達50%,75歲以上的人群中則達80%。該病的致殘率可達53%。因此,在當今老齡化的社會正確認識骨關節炎非常重要。  什麼是骨關節炎?
  • 骨質增生和骨關節炎,有何不同?保護膝關節,要注意什麼?
    雖說知道膝關節的重要性,但還是免不了會出現一些問題,骨質增生以及骨關節炎是比較常見的問題,很多人容易將它們混淆,覺得就是一個問題,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它們的不同之處。骨質增生和骨關節炎,它們有什麼不同?而骨關節炎的出現,是因為關節處有退化的情況,出現磨損或者是受傷之類的問題。它的出現對關節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關節處會有疼痛,影響身體正常運作。患上骨關節炎的人,不僅僅是老年人,還有年輕人也可能出現,絕經後的女性,出現關節問題的機率會大一些。
  • 一文讀懂骨關節炎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開展各類手術約8000餘臺,擅長複雜骨盆及髖臼骨折的微創治療;複雜四肢骨折、關節內骨折、胸腰椎骨折、骨不連、骨壞死、骨缺損的微創治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膝關節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複雜髖、膝、肩、肘等人工關節置換與翻修;骨盆及四肢腫瘤的切除與功能重建、微創治療;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的微創治療;退行性及運動性關節損傷的微創治療等,在國內較早開展了射頻消融技術微創治療骨與軟組織腫瘤的系列工作
  • 骨質增生骨關節炎的治療,系列之四,氨基葡萄糖不能再生軟骨
    今天推出系列之四:骨質增生骨關節炎的治療,氨基葡萄糖不能再生軟骨。 關節軟骨 骨質增生專科 首先,關節軟骨中沒有血管和分化再生的祖細胞,靠細胞間質液體供其營養,損傷後無法自我修復和再生;且目前的醫療技術,還無法再生關節軟骨;其次,氨糖也不具備去除無菌性炎症的作用(之前的文章中,詳細說明了消炎藥、抗生素對骨質增生引起骨關節炎
  • 手機玩得好,關節受不了——漫談拇腕掌關節骨關節炎
    今天,本文介紹一種手部常見慢性勞損性疾病——拇腕掌關節骨關節炎。 1. 什麼是拇腕掌關節骨關節炎? 和身體其他大關節的骨關節炎類似,拇指腕掌關節骨關節炎也是以「關節軟骨破壞變性,軟骨下骨硬化,關節周圍骨贅形成」為病理特點的慢性退行性和(或)勞損性疾病(圖1)。 圖1.
  • 爸媽腿疼要警惕,致殘的骨關節炎,一半的老人會中招
    其實,疼得走不了路、睡不著覺並不是老年生活的必需品,很可能是一種常見疾病:骨關節炎(Osteoarthrosis,OA)。而這種疾病,是可以被管理和控制,讓老人過得舒服一些的。對抗骨關節炎其實是對抗疼痛骨關節炎又叫做「退行性骨關節病」,年齡與它有著明確的關聯。
  • 生物材料頂刊《Biomaterials》:治療骨關節炎的新型療法!
    軟骨的損傷導致骨關節炎的發展導致滑膜和半月板變性、軟骨下骨質硬化、無菌性炎症、滑膜和半月板變性,導致慢性疼痛和活動度降低。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納米外泌體將KGN定向遞送到充質幹細胞中,使KGN在細胞質中均勻分散,增加了其在細胞中的有效濃度,並強烈促進了充質幹細胞在體內和體外的軟骨形成,達到治療骨關節炎的最終目的。
  • 打蛇打七寸,真的能制服蛇嗎?
    大家都知道「打蛇要打七寸」這句話,比喻說話做事必需抓住主要環節直擊要害部位。那麼真的碰到了蛇危及到我們人身安全的時候都會在想,蛇的七寸到底在哪?這句話出自清·王有光《吳下諺聯·打蛇打在七寸》:「蛇有七寸,在頭之下,腹之上,覷得清,擊得重,制其要害之處,得之矣」。
  • 骨關節炎科普|《軍師聯盟》中司馬懿「斷腿」後是怎麼那麼快就站起來的?
    司馬懿裝的「風痺」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骨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以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為特徵的一類骨關節疾病的總稱,其中骨關節炎在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骨關這是骨關節炎最常見的症狀,其特點是骨關節活動開始時出現疼痛或不適,活動一段時間後症狀減輕,若活動過度或負重後疼痛又加重。 2.僵硬。特點是早晨起床時骨關節運動不利,稱為「晨僵現象」。 3.腫脹。當骨關節炎急性發作時,可導致急性滑膜炎,關節腔積液,受累關節的腫脹和不適。
  • 骨關節炎,服用氨糖有沒有用?患者有沒有必要吃氨糖?醫生告訴你
    伴隨著老齡化隨之而來的,就是骨關節炎發病人數的增多,骨關節炎是一種非常典型的中老年疾病,在我國40歲以上群體中的發病率達到了46.3%,其中以女性居多。患了骨關節炎後,最常見的表現就是給患者帶來較為嚴重的膝蓋疼痛,任何腿部彎曲的動作都會受到影響,到了後期甚至無法正常行走,骨關節炎是導致50歲以上喪失勞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中老年人殘疾的第一大威脅。
  • 骨關節炎患者可以用嗎?市面上多種護膝如何選擇?
    很多喜歡運動的人群都知道應該在運動中對自己的膝關節進行保護,但是對於市面上各種各樣的護膝很多人都覺得很迷惑,不知道到底哪種適合自己的關節;很多骨關節炎的患者雖然知道使用護膝,但是有一些患者常年的佩戴護膝,這也是不對的。今天謝醫生就給大家講解一下關於護膝的相關知識。
  • 打蛇打七寸,可人渣的七寸在哪兒?
    我們是不是很懷念六、七十年代的夜不閉戶,那個年代的人雖然窮但卻純樸,家家夜不閉戶,很少有失竊的,哪有什麼鎖,簡單別一下門,就出去勞作了,有時一整天不在家,不用擔心家裡被盜。可能你會說那時家裡窮的叮噹響有啥可偷的,絕對不是這樣,窮的連糧食不夠吃,不會偷富裕家裡的糧食嗎?不會偷生產隊地裡的糧食嗎?答案是不會!也不敢有偷的想法!
  • 打蛇打七寸?你們都想多了 教你一招制勝!
    (央視財經《是真的嗎》)所謂「打蛇打七寸」意思就是要命中蛇的要害。而網上有傳聞說,蛇的七寸位置就是蛇的心臟,是蛇最脆弱的地方。所以,七寸的地方受到重擊,蛇便必死無疑。為了驗證這個說法的真實性,央視財經頻道《是真的嗎》記者來到了黃山市蛇類科學研究所尋找答案。
  • 關節炎的症狀 8大偏方快速治療關節炎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骨骼機能開始下降,很多青年、中老年人會出現關節炎的病症。關節炎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骨科疾病,想要治癒不容易。那麼關節炎的症狀都有哪些呢?關節炎治療的偏方有多少?類風溼性關節炎飲食方面可以吃什麼呢?關節炎的症狀1、成年人經常患的關節炎是風溼性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