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腿疼要警惕,致殘的骨關節炎,一半的老人會中招

2020-12-27 澎湃新聞

原創 周柏林、天線 丁香醫生

「老了,不中用了,腿也不行了」是否也是你常聽父母長輩念叨的話?

要注意,這可不是一句普通的抱怨。

因為腿不舒服,他們出行會越來越不方便,慢慢變得不愛出門,開始了「孤單」的老年生活。

因為腿不舒服,他們會嘗試敲打、藥酒、針灸,甚至各種野方子,來緩解反覆到來的髖、膝關節疼痛。

但疼痛並不會就這樣停止,反而隨著年紀的增加而越發嚴重、發作越發頻繁,直至老人因為難以忍受的疼痛被限制在家裡,被限制在床上,成為半殘疾乃至殘疾的狀態。

其實,疼得走不了路、睡不著覺並不是老年生活的必需品,很可能是一種常見疾病:骨關節炎(Osteoarthrosis,OA)。

而這種疾病,是可以被管理和控制,讓老人過得舒服一些的。

對抗骨關節炎

其實是對抗疼痛

骨關節炎又叫做「退行性骨關節病」,年齡與它有著明確的關聯。

50 歲以後,膝、髖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病率會快速上升,並在 70 歲左右形成高峰。

有研究推測,男性在一生中罹患有症狀的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風險約 40%,而女性約為 47%。

如果把人體比做是一輛汽車,在經年的持續使用後,相應的零件就是會不斷的消磨和勞損。

而關節經過多年慢性炎症的反覆刺激,失去了長久進化形成的潤滑,精巧的結構,本可以緩衝潤滑的軟骨也被磨損殆盡,變成了粗糙骨骼的反覆摩擦。

如此以來,鑽心難忍的疼痛自然難免,更會嚴重影響老人的生活質量。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而對於骨關節炎來講,這種消退是個不可逆的過程。

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敲打這輛汽車,夢想著它能奇蹟般變好,而是給予它必要的保養,讓它儘可能平順、正常地運行下去,延長使用周期。

其中最首要該被解決的,是它帶來的疼痛感。

➊ 控制體重,減少關節壓力

人在行走時,由於上下身體顛簸,膝關節所承受的衝擊力是本身體重的數倍。

如果體重過大,那麼超重的部分就會成倍地、給本就脆弱的膝關節帶來巨大的負擔,從而加劇磨損和疼痛。

有研究發現,通過飲食和運動相結合,體重減輕至少 10%,18 個月後,超重/肥胖的膝關節炎患者的疼痛程度能夠下降一半。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此外,人體的脂肪也會分泌一些激素和炎症介質,加重身體各處小關節的炎症,例如超重者的手部也常存在骨關節炎問題。

控制住體重,還能緩解疼痛,不是一舉兩得嗎?

➋ 保暖加鍛鍊,增強關節力量

年輕人一定聽過父母這樣的念叨:

「要把秋褲和襪子穿好,不然老了你就知道了。」

其實,這確實是不少老人的切身體會。

膝關節是全身體溫最低的部分,寒冷雖然不會凍出關節炎,但會加劇疼痛。

由於膝關節距離人體的軀幹遙遠,日常情況下,膝關節部位的體溫只有 32~35 攝氏度,低溫天氣裡,膝關節的溫度會進一步下降,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和炎症介質代謝。

腿疼的老年人在秋冬雨雪季節,一定要做好下肢的保暖,毛毯、暖寶寶、保暖褲……都可以給父母買起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此外,適當的鍛鍊可以增強關節周邊肌肉的支撐,減少關節的負擔。

但鍛鍊要挑對,不要選擇一些加重膝蓋負擔的鍛鍊方式,如爬坡、爬山、上下樓,膝關節反而會受到更大的損傷。

相比之下,太極、遊泳、或者坐著抬腿活動關節等等,是更好的運動選擇。

➌ 矯形及輔助裝置,分散關節負擔

一些老人的腿,會因為骨關節炎出現變形,比如 O 形腿或 X 型腿。

如果有這樣的情況,可以佩戴護膝或醫用矯形器改善關節畸形,也可以用拐杖、助行器降低關節的負擔,這都對緩解疼痛、減慢疾病的發展有好處。

➍ 合理用藥止痛,不要害怕副作用

如果上面的方法都不能很好地緩解疼痛,就要考慮藥物止痛了。

對輕度或中度的骨關節炎,藥物治療不僅效果是明確的,而且有簡便易行、容易堅持的優點。

最常見的鎮痛藥物是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這類藥物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熱作用,是治療骨關節炎最常用的藥物。

而阿片類鎮痛藥因其成癮性,和長期服用後噁心、頭暈、嗜睡等副反應,除了疼痛程度非常嚴重、難以忍受的病患,醫生一般不會建議患者使用。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但因為聽說「是藥三分毒」「止疼藥傷胃」「止疼藥上癮」,很多老人即使腿疼得受不了,仍舊不敢、不願吃止疼藥。

其實,現代醫學對疼痛的控制早已發展出一套精細的體系,對於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疼痛,都有相應的藥物和管理工具,力求在控制疼痛的同時,盡力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比如很多人擔心的「止痛藥傷胃」,就可以選擇對胃黏膜刺激性低的藥物類型。

比起這些擔心,骨關節炎帶來的疼痛、殘疾和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才是對老人更大的威脅。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一些老年人因為腿腳不便,容易摔倒發生骨折,也有老年人因為腿疼而長期臥床,時間一久,肺炎、褥瘡、肌萎縮和心腦血管疾病接踵而來。

由此,骨關節炎是目前導致成人慢性殘疾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所以,怕「副作用」而不敢服藥控制病情、緩解疼痛,是一種非常得不償失的選擇。

除了鎮痛藥物以外,其他的保健品、偏方和療法,也儘量遵醫囑,不要自己亂來。

疼痛真的很折磨人,很多老人為了讓自己舒服一點,可能會嘗試各種方法,偏方藥酒保健品……花錢事小,傷身可就划不來了。

例如市面上各種各樣號稱能夠緩解骨關節炎的保健品:氨基葡萄糖、軟骨素、維生素 D、魚油等,目前的各種研究,不能證明它們確實有效。但這些產品也沒有什麼大危害,如果要用,可以先諮詢醫生,根據家裡的情況理性選購。

而向關節內注射「透明質酸等潤滑類物質」的療法,由於不能明顯緩解疼痛或活動困難,且費用較高,還會增大關節內感染風險,近年來已經不推薦這類治療了。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總之,骨關節炎是家中老人不可忽視的健康問題,但它無法治癒且不可逆,緩解疼痛、改善生活質量才是關鍵。

如果到了止疼難以維持、行動受限、生活質量極低的時候,那就該考慮更為徹底的治療辦法了——「關節置換手術」。

骨關節炎

也許可以換個關節

回到汽車的比喻中,假如零件已經徹底報廢,或者零件的磨損已經讓駕駛變成意見非常痛苦的事情,那麼,其實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更換零件。

畢竟,再怎麼勉力維持,一個幾乎報廢的零件也不可能有新的零件好用。

同樣的,對於老人反覆的、與日俱增的疼痛來說,通過關節置換術更換一個光潔、潤滑的嶄新人工關節,會徹底地去除疼痛和活動困難的根源——已經接近「報廢」的舊關節。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很多飽受骨關節炎折磨多年的老人,在更換了人工關節後的第一個反應是——「換晚了」。

怎麼我的腿一點都不疼了?

怎麼我的腿還能這麼靈活?

對重度骨關節炎的患者,在全身情況能接受手術的前提下,人工關節置換術是目前公認的消除疼痛、矯正畸形、改善功能的有效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也正是如此,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是關節外科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關節存在一定的使用壽命。如果人工關節的壽命耗盡,需要患者接受翻修手術翻修或更換關節假體。

先進的人工關節壽命能夠達到 15~20 年,具體時間根據使用的材料及患者的日常活動量而異。

因此做手術前,需要先接受醫生的評估,明確手術能不能做、有沒有必要做、收益有多大、後續是否要翻修等。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無論如何,骨關節炎是每個家庭當下、未來,都可能遇到的問題。它所帶來的痛苦,需要被更多人重視、理解,從而獲得更有效地緩解和控制。

關節炎帶來的病痛有很多種治療方法,但忍著絕不是其中的一種。

希望每一位父母和老人,都能擁有高質量的晚年生活。

策劃 天線

監製 Feidi

封面圖來源 站酷海洛

參考文獻

[1] Epidemiology of osteoarthritis.Zhang Y, Jordan JM, Clin Geriatr Med. 2010;26(3):355.

[2] Lifetime risk of symptomatic knee osteoarthritis.Murphy L, Schwartz TA, Helmick CG, Renner JB, Tudor G, Koch G, Dragomir A, Kalsbeek WD, Luta G, Jordan JM, Arthritis Rheum. 2008;59(9):1207.

[3] Effects of intensive diet and exercise on knee joint loads, inflamma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s among overweight and obese adul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the IDE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Messier SP, Mihalko SL, Legault C, Miller GD, Nicklas BJ, DeVita P, Beavers DP, Hunter DJ, Lyles MF, Eckstein F, Williamson JD, Carr JJ, Guermazi A, Loeser RF,JAMA. 2013 Sep;310(12):1263-73.

[4] Is osteoarthritis a metabolic disease?Sellam J, Berenbaum F.Joint Bone Spine. 2013 Dec;80(6):568-73. Epub 2013 Oct 29.

[5]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12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nonpharmacologic and pharmacologic therapies in osteoarthritis of the hand, hip, and knee.Hochberg MC, Altman RD, April KT, Benkhalti M, Guyatt G, McGowan J, Towheed T, Welch V, Wells G, Tugwell P,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2;64(4):465.

[6]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12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nonpharmacologic and pharmacologic therapies in osteoarthritis of the hand, hip, and knee. Hochberg MC, Altman RD, April KT, Benkhalti M, Guyatt G, McGowan J, Towheed T, Welch V, Wells G, Tugwell P,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2;64(4):465.

[7] Risk of bias and brand explain the observed inconsistency in trials on glucosamine for symptomatic relief of osteoarthritis: a meta-analysis of placebo-controlled trials.Eriksen P, Bartels EM, Altman RD, Bliddal H, Juhl C, Christensen R.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4 Dec;66(12):1844-55.

[8] OARSI guidelines for the 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McAlindon TE, Bannuru RR, Sullivan MC, Arden NK, Berenbaum F, Bierma-Zeinstra SM, Hawker GA, Henrotin Y, Hunter DJ, Kawaguchi H, Kwoh K, Lohmander S, Rannou F, Roos EM, Underwood M,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14 Mar;22(3):363-88. Epub 2014 Jan 24.

[9]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otal knee replacement.Skou ST, Roos EM, Laursen MB, Rathleff MS, Arendt-Nielsen L, Simonsen O, Rasmussen S.N Engl J Med. 2015;373(17):1597.

[10] Which patients are most likely to benefit from total joint arthroplasty? Hawker GA, Badley EM, Borkhoff CM, Croxford R, Davis AM, Dunn S, Gignac MA, Jaglal SB, Kreder HJ, Sale JE, Arthritis Rheum. 2013;65(5):1243.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小心患上了骨關節炎
    王阿姨患有膝關節骨關節炎,膝蓋痛了許久,一直拖著沒到醫院接受治療。近幾日,直至痛到無法走路,下床都困難,王阿姨這才蹣跚來到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就診。劉阿姨七十多歲,也患有骨關節炎,時常感覺膝關節痛、手痛,接受關節腔注射等對症治療後,還是不能完全緩解。溫豔芳接診後,了解到老人的情況,叮囑她少幹農活,保養關節。這兩位老人都是骨關節炎患者,飽受此病痛折磨,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 警惕| 這種「奶油」吃了會上癮,嚴重可致殘!南寧有人中招
    警惕 | 這種「奶油」吃了會上癮,嚴重可致殘!南寧有人中招 2020-10-29 21: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可能是骨關節炎在提醒你
    其實,這些都是骨關節炎的症狀,不是忍忍就沒事了!一旦惡化了在老年時期可是容易致殘!什麼是骨關節炎?骨關節炎通常累及全身關節,以膝關節最為常見,病理表現為關節軟骨的漸進性破壞、軟骨下骨硬化和骨贅形成等,臨床症狀表現為疼痛、關節僵硬、關節活動度顯著降低,甚至誘發殘疾,其具體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是老年人致殘的首要原因。
  • 骨關節炎,悄無聲息打到了中年人的「七寸」
    流調數據顯示,骨關節炎的發病從40歲開始有明顯增高趨勢。印象裡,六七十歲的老人才會得關節炎, 「我才40幾歲,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洪亮想不通。醫生說,像他這樣本就偏胖,又過度運動,容易誘發骨關節炎。但是另一個極端——久站久坐,缺乏運動,也是高危的致病因素。而這些,恰恰都是現在很常見的工作習慣和生活狀態。
  • 膝關節炎的治療診斷方法_如何正確的認識骨關節炎-健康百科
    骨關節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關節炎,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骨關節炎以中老年患者較為多見,女性多於男性。60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達50%,75歲以上的人群中則達80%。該病的致殘率可達53%。因此,在當今老齡化的社會正確認識骨關節炎非常重要。  什麼是骨關節炎?
  • 骨關節炎患者最適合的運動方式是什麼?骨關節炎患者如何正確運動?
    骨關節炎患者最適合的運動方式是什麼?骨關節炎患者如何正確運動? [山東省立醫院袁林] 得了骨關節炎以後,時常會感覺到僵硬,上下樓梯時腿腳發軟以及膝蓋酸痛等症狀。很多骨關節炎患者以為自己得了這種疾病以後,只有多休息才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的關節。
  • 骨質增生和骨關節炎,有何不同?保護膝關節,要注意什麼?
    若是膝關節出現問題,走路就會出異常,腿腳不靈活,身體運作也會出問題,因此膝關節的保護很重要。雖說知道膝關節的重要性,但還是免不了會出現一些問題,骨質增生以及骨關節炎是比較常見的問題,很多人容易將它們混淆,覺得就是一個問題,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它們的不同之處。
  • 骨關節炎是怎麼回事?都有哪些症狀?
    骨關節炎的起因是軟骨出了毛病膝骨關節炎的發生,主要的原因就是膝關節表面的軟骨組織產生磨損、遭到破壞,逐漸發生退行性變,提前老化。然而,像衣服穿久了會破損一樣,關節軟骨用久了也會磨耗。隨著人一天天變老,這塊「墊子」會慢慢損毀。漸漸地,軟骨下的骨端便暴露出來,骨端相互摩擦,造成骨質增厚、畸形,以致骨刺形成。關節出現持續性隱痛,在活動時加劇,休息後好轉。而且,軟骨磨損時會產生軟骨屑,引發腫、熱、痛等炎症反應。
  •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預防與治療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預防與治療 u 什麼是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骨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病,是由於關節增生退變導致的一系列症狀.在人體關節中,膝關節除要支撐全身重量外,還要作站立、下蹲、跳躍、跑步、行走動作,使膝關節活動十分頻繁,最易發生膝關節勞損
  • 治療骨關節炎,氨糖要吃多久才管用?吃久了對身體會有啥影響嗎?
    現在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身體也會大不如前,尤其是雙腿。俗話說人老腿先老,到了中老年之後,身體的骨骼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常見的骨質疏鬆、骨關節炎等。尤其是50歲之後的女性朋友,多少都會存在一些骨關節方面的問題,會有人覺得服用氨糖可以緩解這樣的症狀,但是對於氨糖他們也不怎麼了解。下面來跟大家談一談,關於氨糖的事。
  • 老年人髖關節疼痛、走路跛行,警惕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關節炎是老年人的常見病,一說到關節炎很多人首先只會想到膝關節炎、肩周炎等。其實在60歲以上的骨關節炎患者中,髖關節炎佔了近30%,且女性比男性更易得。 張老伯今年66歲,幾個月前,發現自己晨起後右髖部有僵硬感,運動後變得「靈光」,誤以為是老腰椎的毛病,並沒將此事放在心上。
  • 一文讀懂骨關節炎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開展各類手術約8000餘臺,擅長複雜骨盆及髖臼骨折的微創治療;複雜四肢骨折、關節內骨折、胸腰椎骨折、骨不連、骨壞死、骨缺損的微創治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膝關節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複雜髖、膝、肩、肘等人工關節置換與翻修;骨盆及四肢腫瘤的切除與功能重建、微創治療;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的微創治療;退行性及運動性關節損傷的微創治療等,在國內較早開展了射頻消融技術微創治療骨與軟組織腫瘤的系列工作
  • 手機玩得好,關節受不了——漫談拇腕掌關節骨關節炎
    今天,本文介紹一種手部常見慢性勞損性疾病——拇腕掌關節骨關節炎。 1. 什麼是拇腕掌關節骨關節炎?拇腕掌關節骨關節炎示意圖2. 拇腕掌關節骨關節炎的流行病學。為什麼會發生拇腕掌關節骨關節炎? ①過度使用拇指 過度使用拇指會增加人們罹患拇掌指關節骨關節炎的風險。這常見於經常使用手部勞動的工作(如樂器演奏家、裁縫、理髮師等)(圖4)。
  • 這幾種病,最容易纏上「炎」黃子孫 | 世界關節炎日
    有的患者會以為是內外的「內風溼」,相對應的是自己創造一個新名詞「外風溼」。規範診斷應該是「類風溼關節炎」;有的老齡患者則將骨退行性病變當作此病。其實,類風溼關節炎是一類瀰漫性結締組織病,它是以典型的對稱性、小關節受累為主的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尤其以手部三大關節區,即腕關節、掌指關節、近指關節為最易好發,甚至引起關節變形乃至手部殘疾。它具有典型的晨僵特點,持續時間長。
  • 骨質增生骨關節炎的治療,系列之四,氨基葡萄糖不能再生軟骨
    今天推出系列之四:骨質增生骨關節炎的治療,氨基葡萄糖不能再生軟骨。 關節軟骨 骨質增生專科 首先,關節軟骨中沒有血管和分化再生的祖細胞,靠細胞間質液體供其營養,損傷後無法自我修復和再生;且目前的醫療技術,還無法再生關節軟骨;其次,氨糖也不具備去除無菌性炎症的作用(之前的文章中,詳細說明了消炎藥、抗生素對骨質增生引起骨關節炎
  • 類風溼關節炎:一人得病,一家受累
    如果不及時加以治療,會引起多種嚴重的病變,比如關節變形致殘,縮短患者的壽命,出現多系統傷害,死亡率高。  我們常常唏噓「好好一個人,得了病後肢體變殘疾了!」很多時候,要麼是患上了腦血管病,要麼就是關節疾病,而在關節疾病大類中,類風溼關節炎致殘率高居首位 ,據調查「30%-50%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在第一年就會出現關節損害,40%的患者在5年內會因為疾病的發展逐漸喪失勞動力。」
  • 骨關節炎科普|《軍師聯盟》中司馬懿「斷腿」後是怎麼那麼快就站起來的?
    司馬懿裝的「風痺」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骨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以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為特徵的一類骨關節疾病的總稱,其中骨關節炎在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骨關由於骨關節炎導致關節軟骨損傷、骨贅形成、滑膜增生、關節積液增加等病理過程,必然會影響關節的屈伸運動功能和活動度,特別是當軟骨剝脫、骨贅游離時會「卡住」關節,造成關節絞鎖現象。 5.肌肉萎縮。原因是關節疼痛及行動不利影響了肢體的運動和受力,長此以往,受累下肢肌肉萎縮成為必然。 6.
  • 生物材料頂刊《Biomaterials》:治療骨關節炎的新型療法!
    軟骨的損傷導致骨關節炎的發展導致滑膜和半月板變性、軟骨下骨質硬化、無菌性炎症、滑膜和半月板變性,導致慢性疼痛和活動度降低。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納米外泌體將KGN定向遞送到充質幹細胞中,使KGN在細胞質中均勻分散,增加了其在細胞中的有效濃度,並強烈促進了充質幹細胞在體內和體外的軟骨形成,達到治療骨關節炎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