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的起因是軟骨出了毛病
膝骨關節炎的發生,主要的原因就是膝關節表面的軟骨組織產生磨損、遭到破壞,逐漸發生退行性變,提前老化。
不知大家是否留意,我們在菜市場買回的豬筒骨的頂端,有一層白色且非常光滑的物質,這就是軟骨。
人體的關節也有一層光滑的、薄薄的釉白色軟骨。它像個有緩衝功能的軟墊子,對關節起著減壓、防震等保護作用。
然而,像衣服穿久了會破損一樣,關節軟骨用久了也會磨耗。隨著人一天天變老,這塊「墊子」會慢慢損毀。漸漸地,軟骨下的骨端便暴露出來,骨端相互摩擦,造成骨質增厚、畸形,以致骨刺形成。關節出現持續性隱痛,在活動時加劇,休息後好轉。而且,軟骨磨損時會產生軟骨屑,引發腫、熱、痛等炎症反應。
此時,病人若去拍X 光片,就會發現有 「軟骨破壞、關節間隙變窄、骨質增生(骨刺)」這三大表現。
有數據表明:膝關節軟骨的退化從30歲開始,到40歲時,幾乎90%的人膝關節軟骨出現退變現象。但不代表此時會出現骨關節炎的症狀,真正出現症狀是要從關節軟骨退變比較嚴重的時候,通常男性在55歲,女性在50歲。
膝骨性關節炎的發展史
膝骨性關節炎並不是急性病。由於關節軟骨是漸漸地產生磨損,所以,症狀的出現是緩慢的,發展也是緩慢的。
(1)初期:關節僵硬,關節像上了鎖一樣,動彈不得,早上起床時更明顯,一般持續數分鐘,極少超過30 分鐘,活動後緩解。開始運動幾分鐘後即好轉。沒有疼痛或輕微間斷性隱痛,很少人在意。
(2)中期:某些日常動作中會感到明顯的關節疼痛,如:上下樓梯,跪坐,上廁所下蹲時。初始疼痛休息可好轉,活動加重,然後疼痛變為持續性,數日不能減輕。同時,可伴關節腫脹、發熱。伸屈關節時裡面可有咔嚓咔嚓的響聲,即摩擦音。
(3)晚期:疼痛劇烈,外出不便,日常生活受影響。以輪椅代步,情緒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