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日,法國諾曼第海岸,為紀念諾曼第登陸75周年,歷史愛好者駕駛吉普車重演登陸場景。
邱吉爾曾說過「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在二戰中,勝利者不止一個。
記者 | 安晶
6月6日是諾曼第登陸75周年紀念日,英國和法國將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正在對英國進行訪問的美國總統川普也將出席。
但這一次,有一個人沒有收到法國的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這也是自2004年以來,普京首次沒有被邀請參加諾曼第登陸紀念活動。
在2014年的諾曼第登陸紀念日前夕,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在講話中說,雖然他本人與普京有很多觀念上的差別,但「永遠不會忘記二戰中犧牲的數千萬俄羅斯人」。
從二戰結束到現在,蘇聯到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法國人對這一問題的看法發生了巨大變化。而在俄羅斯人看來,諾曼第登陸的意義被歐美誇大,忽略了蘇聯對二戰做出的貢獻。
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6月2日報導,普京沒有受邀參加本周的諾曼第登陸紀念日活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此前報導指出,法國沒有向普京發出邀請,法國總統辦公室尚未透露是否有其他俄羅斯官員參加紀念活動。
今年的紀念活動將在英國樸次茅斯和法國諾曼第舉行,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美國總統川普都將到場。
英國今年也準備了空前浩大的紀念活動,包括展覽26架二戰時期使用的戰機、跨海峽飛行表演、跳傘等。
1944年6月6日,以英美加軍隊為主力的16萬盟軍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登陸諾曼第,佔領猶他、奧馬哈等五處海灘。其後,數百萬盟軍從諾曼第進入法國,開闢了西線戰場,成為二戰的重要轉折點。
雖然蘇聯並未參與諾曼第登陸,但蘇聯在東線戰場上對納粹德軍的牽制,為諾曼第登陸創造了重要條件。
負責法國北部防禦的隆美爾曾強烈要求將「閃電戰」中使用的Ju-87俯衝轟炸機布置在大西洋壁壘,但希特勒堅持讓Ju-87留在東線戰場,以對付蘇聯軍隊。當時納粹德國約三分之二的軍力都投入到了東線戰場。德軍後勤補給不足、再加上盟軍在登陸前製造的假情報,諾曼第登陸行動沒有遭遇大規模空中打擊。
德國歷史學家利勃(Peter Lieb)指出,甚至在德國,諾曼第登陸的標誌性意義都沒有其在英美人心中的分量,因為「從1940年到1943年,德國的主要關注點都在蘇聯」。
從1942年到1944年夏天,蘇德先後經歷了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列寧格勒戰役、烏克蘭戰役、庫爾斯克會戰等主要戰役。其中,二戰中的最大坦克戰庫爾斯克之戰被視為東線戰場的關鍵轉折點。
到1944年5月,已有185萬名德軍士兵陣亡或被俘。歷史學家將東線戰場和此後西線戰場的軍事損失比例定為9:1。在整個二戰中,蘇聯共有超過2700萬士兵和平民喪生。
雖然蘇聯軍隊也在二戰中犯下了槍殺上萬波蘭戰俘、奸淫擄掠等罪行,但在1945年歐洲戰場戰鬥結束後,法國民調機構Ifop的調查顯示,57%的法國受訪者認為蘇聯為二戰做出最大貢獻,僅有20%認為美國貢獻最大。
而在經歷了冷戰、蘇聯解體之後,到2004年,普京首次參加諾曼第紀念活動之時,調查結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僅有20%認為蘇聯對二戰貢獻最大,認為美國貢獻最大的多達58%。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歷史學家佩斯錢斯基(Denis Peschanski)指出,除了冷戰因素和普京的強勢之外,《最長的一天》、《拯救大兵瑞恩》等好萊塢戰爭英雄片也影響了民眾對二戰的看法。
佩斯錢斯基認為,冷戰讓俄羅斯被其他西方國家孤立,也孤立了「俄羅斯人對二戰的敘事」。
除了俄羅斯之外,包括《拯救大兵瑞恩》在內的電影也被指刪減了英國和加拿大對諾曼第登陸的貢獻。在參與諾曼第登陸行動的1213艘戰艦中,有892艘來自英國,200艘來自美國。在4126艘登陸艇中,有3261艘來自英國。
《拯救大兵瑞恩》海報
而在俄羅斯人眼中,諾曼第登陸在二戰中的作用並非英美所描述的那樣重要,因為蘇聯在此之前已經扭轉了戰局,納粹德國終將被擊敗。
早在1942年,史達林就曾向邱吉爾提出在歐洲開闢西線戰場,以夾擊納粹德國。但當時邱吉爾認為時機尚不成熟,開闢第二戰場只會引發「災難」。
在部分俄羅斯人看來,邱吉爾之所以推遲開闢西線戰場,是為了讓蘇聯和德國互相殘殺,「選擇兩者實力被削弱的時候再乘機入場」。
俄羅斯工程師克裡洛娃(Lyudmila Krylova)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還表示,在她看來,由於西方國家對蘇聯的反感,為了防止蘇聯在歐洲戰場獨大、將觸手伸到其他歐洲國家,因此才會有諾曼第登陸,目的是避免蘇聯獨自終結戰爭。
在俄羅斯的一本兒童百科全書中,對蘇聯二戰戰役的介紹有四頁長;但對西線戰場僅用了一句話概括:「與此同時,盟軍在歐洲開闢了第二戰場,但蘇聯軍隊在對德國的進攻中佔得了先機。」
邱吉爾曾說過「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在二戰中,勝利者不止一個。
佩斯錢斯基認為,普京此次未被邀請參加諾曼第登陸紀念活動與二戰無關,「而是關於現在」。自克裡米亞併入俄羅斯、俄被指幹涉美國大選、前俄間諜英國中毒事件之後,俄羅斯與歐美各國的關係急速惡化。
繼美國單方面宣布退出《中導條約》之後,普京也在上月向俄羅斯國家杜馬提交了俄暫停履行《中導條約》的法案。俄國家杜馬將於本月中旬對草案進行表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