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二戰迷「登陸」諾曼第

2021-03-02 兵者

12歲的華璋是廣州市東山培正小學的小學生。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因為偶然看到BBC紀錄片《廣島》中原子彈爆炸的片斷,小朋友就此一發不可收拾地迷上了二戰戰史。

華璋是個固執得有些過頭的小朋友,自打迷上二戰,他對其他孩子們感興趣的東西都無感了,「王者農藥」不碰、童話故事不讀,一面書架全是《核擊日本》、《攻克柏林》、《1939-1945日本帝國的覆滅》、《太平洋戰爭》、《最長的一天》、《戰爭如此熱血》、《第三帝國的覆滅》,房間裡沒有樂高玩具,全部擺滿各種槍械武器模型,因為特別愛太平洋戰爭史,還自己去報讀了日語班。

媽媽勸阻無效後,竟然成了華璋的「二戰隊友」,發誓要陪他走遍二戰戰場。2014年開始,先後走遍塞班島登陸戰、天寧島啟運原子彈、衝繩島登陸戰、核擊廣島長崎、巡遊籤訂投降協議的東京灣等戰場故地,今年,華璋開始「開闢歐洲戰場」——嚴格按盟軍的步伐登陸法國諾曼第,從空降兵降落點,到猶他海灘,然後依次推進奧馬哈海灘、金灘、朱諾海灘和劍灘。

他的忘年交大朋友——媽媽單位同事李叔叔是他的「神助攻」。李叔叔常常興致勃勃地和華璋一起討論二戰軍械的優劣長短,華璋寫的每一篇二戰文章,也督促媽媽第一時間發給自己的李伯伯;在空降兵紀念館,華璋自掏零花錢給李叔叔買下一隻空降兵聯絡用的「蟋蟀」暗號,李伯伯則回贈精緻88炮模型一枚。為此,華璋小朋友親自寫下兩篇遊記《霍克角》《掛在教堂尖頂的傘兵》

諾曼第我來啦!華璋小朋友從美軍登陸艇上搶灘登陸。

華璋坐在霍克角的海灘上瞭望70多年前的那場驚心動魄的空降登陸作戰。

霍克角•華璋/文

  上個月,我來到了諾曼第,尋找那場登陸留下來的遺蹟。

我首先來到的地方就是這個高達30米的海邊懸崖——霍克角。碧藍的大海上有一片碧綠的草地,碧綠的草地上有一群背上有編號的黑臉小羊在悠閒地吃草。但是,你從旁邊的這些大坑和一些被打得粉碎的炮塔可以看出,這裡曾經有過一場非常激烈的戰鬥。

1944年6月6日,美軍指揮官下令,佔領霍克角上的炮塔,讓軍艦可以近距離射擊。支援奧馬哈灘頭。因為奧馬哈灘頭已是一片混亂,已死的、等死的、活著的人都混在一起。美軍傷亡慘重,急切地需要炮火支援。

這個任務掉到了美國遊騎兵部隊的頭上。

說到遊騎兵,它有一個光輝的歷史,從美國的南北戰爭開始就有遊騎兵的記載。顧名思義,遊騎兵就是馬背上拿著火槍、劍刃、6發轉輪手槍等20世紀初19世紀末的武器。它在南北戰爭中立下過赫赫戰功。

這次去奪霍克角的200多名遊騎兵應該不是拿著那些破武器,騎著馬登上那30M的懸崖吧?其實,這遊騎兵部隊是突擊隊,只不過,艾森豪將軍喜歡遊騎兵,就稱他們為「美軍第二遊騎兵營」。

到了霍克角,遊騎兵們發現這裡懸崖好高,指揮官知道後,立刻指揮登陸艇發射六枚「火箭繩索」上去,這些火箭帶的繩索有30M長,非常足夠。

美國人開始攀登,上面的德國人就拿著衝鋒鎗朝下面射擊,不少已經攀登在半路的美軍遊騎兵中彈身亡。不過美國遊騎兵不怕困難,前僕後繼,終於,有一個遊騎兵突破重重彈雨衝到了懸崖頂端,接著第二個,第三個……

當德軍看都許多遊騎兵上來時,他們拿來剪刀,打算把繩索剪斷,不過他們只剪斷了三四根,掉下去的美軍也都沒死亡,所以德軍剪斷了也沒用。

當遊騎兵們來到德軍炮臺前,發現德軍炮臺已經在三天前就給搬走了,炮臺上的火炮變成了一根根電線桿,讓美軍感到吃驚和憤怒,他們好不容易得登上來,結果是一場撲空。雪上加霜的是,德軍在底下的堡壘開始對他們進行猛烈的攻擊。遊騎兵無力反擊,而且他們的通訊設備遭到損壞,使他們的總指揮官以為,遊騎兵能完成任務,所以就沒管他們,自行去奧馬哈灘頭登陸去了。遊騎兵在那裡被困了一天一夜,直到有一隊援軍到來,朝地下堡壘丟下白磷手雷,他們才解圍。那時候,已經有90多名遊騎兵英勇陣亡。真可謂「萬裡長徵人未還」。

後來,遊騎兵們還是在霍克角下面的村莊找到了那些運走的大炮,並且炸毀了它們。遊騎兵們終於完成了任務。

70多年過去了,這些彈坑和堡壘仍然保存在這裡,似乎向人訴說著那二百名遊騎兵遭遇的那場如噩夢般的戰鬥。而訴說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記住戰爭,保護和平。因為「忘記戰爭,等於第二次戰爭」。

掛在教堂尖頂上的傘兵•華璋/文

我曾經去過一個法國北部鄉村的教堂。

這個教堂位於法國的一個普通的小鎮,名字叫聖美爾—艾格麗絲小鎮,那裡和季羨林筆下的德國城市一樣,「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家家戶戶的院子和陽臺都是繁花似錦,奼紫嫣紅。小鎮也很安靜,位於鎮中心的教堂算是整個小鎮中最大的一個教堂了,但它仍然面積小,樓不高,鐘樓旁邊的房子就是個平房,跟我們後來去的魯昂大教堂相比,這個教堂比魯昂大教堂小得多。魯昂大教堂旁邊還有許多戰爭遺蹟,例如我在教堂的旁邊看到了一門德軍留下的防禦炮。這個教堂的外面就只有一個小廣場。

雖然教堂也不算金碧輝煌,但是它和小鎮都有不平凡的歷史傳奇。我隨後發現這個教堂的頂尖處有一個潔白降落傘,下面好像掛著什麼東西,走進一看,哦,是個全副武裝的美國傘兵呀。當然,那是假的,是一個橡膠模型。不過,他和真人大小一樣。穿著二戰時美軍的軍裝,掛著背包和衝鋒鎗。

你知道這個教堂的尖頂上為什麼要掛傘兵嗎?原因是這裡曾經真的有過一個傘兵掛在了教堂尖頂上。那你知道假傘兵的原型是誰嗎?他叫斯蒂爾,來自美國最著名的101空降師。101空降師是支空中突擊隊,現在這支部隊正在保護美國。

1944年諾曼第登陸時,盟軍為了使登陸更順利,就派101空降師和82空降師到敵人後方進行破壞行動。行動中有許多傘兵陣亡,甚至整個編隊都死掉了。有的傘兵掉進了茫茫的英吉利海峽,有的傘兵掉進了大運河裡,還有的傘兵掉到了德軍司令部花園然後被俘。很多傘兵與部隊失散。

而斯蒂爾和他的101空降師戰友則被空投到德軍後方進行偷襲行動。滑翔機雖然把他們投到了指定地點,但是下面的德軍正在用水滅房子的火,傘兵降下來時德軍驚呆了,拿起武器就對著傘兵群射擊,不少傘兵還沒落地就陣亡了,還有一個傘兵掉到著火的房子裡,瞬間他身上的彈藥立刻爆炸。這一幕,讓所有在空中漂浮的傘兵感到難過。因為他們知道這個傘兵肯定被炸得支離破碎。

在槍林彈雨和沖天火光中,斯蒂爾從空中降下來。他看到自己離教堂尖頂越來越近了,他的臉上已經露出了驚訝和恐懼,他想避開,但為時已晚。

等到被掛住的時候,斯蒂爾嚇壞了。他用刀割傘繩,沒有成功。他再一次想割繩子時刀掉到地上,正好一個德軍在他的下面,看到一把刀從天上掉下來,德軍發現了斯蒂爾,立刻對他開了一槍,但沒把斯蒂爾打死,只是打中了斯蒂爾的腳。隨後,在小鎮德軍的MG42機關槍的掃射下,這一小隊傘兵部隊全軍覆沒。僅存的斯蒂爾想用自己的衝鋒鎗朝下面射,再儘自己最後一個人的力量,跟德軍痛痛快快地打一場。結果他差點連人帶槍地摔下去了。他因為沒辦法拿起槍,所以只能閉眼裝死。其實我猜他閉眼的原因就是:他被掛住的教堂尖頂旁邊,就是鐘樓的大鐘,當時大鐘不斷地敲,把斯蒂爾震暈了,讓德軍誤以為斯蒂爾已經死了。

斯蒂爾裝死的結局不是被MG42機槍或其它武器射死,而是被德軍俘虜。他在德國當戰俘當了一兩年。

到了今天,教堂尖頂上仍然掛著那個「傘兵」,紀念斯蒂爾和他的101空降兵兄弟們。看了之後,我想:這個傘兵應該能掛上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一直掛到天空蒼老,大地乾涸,掛到世界末日,掛到人類滅亡...一直到最後,永遠記住勇往直前、慷慨赴死的101空降師。「雖千萬人,吾往矣」!

    關注「兵者」就是關注國防

相關焦點

  • 諾曼第登陸75周年,川普:我們尊敬所有在諾曼第戰鬥過的人
    75周年紀念活動,並為5名參與諾曼第登陸的老兵頒發法國榮譽軍團勳章。今天我們記得那些倒下的人,我們尊敬所有在諾曼第戰鬥過的人,他們贏回了現有文明的基石。」今年6月6日,是諾曼第登陸75周年紀念日。諾曼第登陸是英美聯軍在二戰中取得的最重要勝利之一,對結束法西斯統治、維護世界和平意義重大。
  • BBC二戰紀錄片《諾曼第登陸前的十天》全2集 標清百度雲下載
    BBC二戰歷史紀錄片《諾曼第登陸前的十天 Ten Daysto D-Day》講述諾曼第登陸前緊張的準備工作。影片在諾曼第登陸前之前的十天內,通過他們的信件和日記追蹤十個角色的生活。本文來源:135紀錄片《諾曼第登陸前的十天》:http://www.135world.com/16696.html
  • 【點播】經典戰爭影片之《拯救大兵瑞恩》 | 真實再現諾曼第登陸
    最佳音效剪輯 最佳藝術指導(提名)劇情片最佳原創配樂(提名) 第22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最佳外語片(提名) 瑞恩(馬特•達蒙 飾 )是二戰期間的美國傘兵影片重現了50多年前驚天動地的諾曼第登陸戰的恢宏場面,血肉橫飛的諾曼第戰役,血流成河的鏡頭幾乎是真實再現了當時的戰場血腥景象,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
  • 諾曼第登陸75周年紀念:法國竟然沒邀請普京來?
    法國諾曼第海岸,為紀念諾曼第登陸75周年,歷史愛好者駕駛吉普車重演登陸場景。這也是自2004年以來,普京首次沒有被邀請參加諾曼第登陸紀念活動。在2014年的諾曼第登陸紀念日前夕,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在講話中說,雖然他本人與普京有很多觀念上的差別,但「永遠不會忘記二戰中犧牲的數千萬俄羅斯人」。從二戰結束到現在,蘇聯到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法國人對這一問題的看法發生了巨大變化。
  • 二戰老兵黃君裕曾參加諾曼第登陸 是所在部隊唯一倖存者 攻堡壘 搞...
    □文/江門日報記者 畢松傑日前,臺山市華僑文化博物館內,一套漂洋過海、保管如新的二戰軍裝對外展示,它的主人是曾在諾曼第登陸、許特根森林等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黃君裕
  • 《講點兒英國歷史》系列 第五十五篇:諾曼第登陸
    盟軍也並非沒有部署第二戰場的計劃,他們給這次大反攻計劃取了個很霸氣的名字--霸主行動(Operation Overlord);而霸主行動的關鍵,就是諾曼第登陸。1944年6月6日,答案揭曉,諾曼第正式硝煙瀰漫。第一批登陸的是空降兵,英國第六空降師是最早投入戰鬥的隊伍,他們落腳到諾曼第左翼的村莊地區,成功完成了任務控制住德軍支援線上的橋梁。
  • 諾曼第登陸中的開拓者,大部隊實施空降的先鋒
    諾曼第登陸中開拓者(pathfinder)是指空降先導分隊(parachute pathfinder)。空降先導分隊是在空降兵主力之前實施空降的特種分隊,任務是在大部隊空降之前控制著陸場和空投場,為大部隊設置著陸場和空投場標識,建立為空投機群設立無線電導航臺,引導大部隊實施空降。
  • 諾曼第登陸:全球最大規模戰爭角色扮演
    六月六日是諾曼第登陸紀念日,二戰期間盟軍在法國諾曼第地區對德軍發起了最大規模的登陸戰役。諾曼第地區,一直以來基本上都維持著二戰時期的原貌。在五六月期間,走在各個鄉鎮小路上,你就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當年。不同的是,他們去敵後,我是去海灘。首先是從劍灘開始。五個登陸點都跑了一遍。這麼寬闊的登陸場,要在半天裡走完,不是件容易的事。
  • 華中悅讀會 《諾曼第登陸》 一個戰爭史上從來都不曾出現的壯舉
    諾曼第登陸是二戰中最重要的戰鬥之一,它開闢了盟軍的第二戰場,緩解了蘇聯紅軍東線戰場的壓力,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安東尼·比弗的《諾曼第登陸》這本書講述了從6月初諾曼第登陸準備工作開始到8月底巴黎解放的大大小小的戰鬥。讀完之後感觸最深的有以下幾點:1) 希特勒為了讓各部門相互制衡,空軍和海軍不接受法國防禦體系總指揮的集中指揮,不能協同整體作戰。
  • 一家「電影公司」成為諾曼第登陸的關鍵?德國美女間諜誤中美男計
    二戰進行到1944年已經接近尾聲,盟軍勝利在望。給德國最後一擊的諾曼第登陸計劃正在悄悄醞釀。一個名叫漢尼.哈露德的德國女間諜,成了諾曼第登陸戰成功的關鍵所在。二戰荷蘭軍隊為了讓德國人深信登陸點在荷蘭,5月中旬的一個下午,斯蒂夫和他的副手霍華一同出席了英美高階層聯席會議,
  • 昔日盟友共同紀念諾曼第登陸75周年 川普大讚美法關係「超乎尋常」
    當天,法國總統馬克龍、美國總統川普、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等多國政要齊聚法國諾曼第海灘,向75年前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第登陸的退役軍人和陣亡將士致敬。馬克龍在演說中特意用英語感謝當年美軍帶來自由。據法新社報導,儘管川普是當前日益加劇的全球紛爭主要罪魁禍首,他仍在諾曼第登陸(D-Day)75周年這天試圖展現大西洋兩岸和諧。
  • 大君主之役:諾曼第登陸前夕,出現了瘋狂的喪屍
    諾曼第登陸戰爭是殘酷的,從1939年到1945年,6年的戰火讓世界7000萬人犧牲,一億多人受傷。這些數字僅僅是能夠統計的,當然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還有無數失蹤的人員,他們或是被戰火摧殘的粉身碎骨,亦或是被拖入神秘的地下研究所進行人體實驗。
  • 諾曼第登陸75周年,為什麼我們仍要關心這場戰役?
    準確地講,在英吉利海峽的兩岸地區,他們在參加諾曼第登陸75周年。6月6日這一天是整個紀念活動的高潮,在這一天舉行了很多系統的活動。為什麼在這樣一個時刻,這些領導人會去紀念這樣一件事?諾曼第登陸作為75年之前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發生的一個戰役,為什麼具有如此重要、引人注目的意義呢?我就簡單和大家說一說。
  • 諾曼第登陸戰役的勝利,給我們提供了哪些經驗和啟示?
    計劃在法國西北部諾曼第地區,對德軍進行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諾曼第登陸行動,代號為「霸王行動」。諾曼第登陸戰役是二戰中的經典戰役,也是後世軍事家們爭相研究學習的案例,同時也為我軍的渡海登島,提供了重要經驗和啟示。「霸王行動」戰前謀略任何一場戰役打的都是軍事力量和謀略,而謀略在戰爭中又起到主導作用。
  • 諾曼第登陸二十世紀最大規模的登陸戰
    諾曼第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牽涉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第。,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被任命為歐洲同盟國遠徵軍最高司令,於1944年1月2日抵達倫敦就任。諾曼第登陸成功,美英軍隊重返歐洲大陸,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 史詩級戰爭大片:諾曼第登陸10部場面恢宏、戰鬥激烈的電影推薦
    1944年6月6日的諾曼第登陸戰爭一直是很多歐美電影最常拍攝的主題,對於所有關於諾曼第登陸的電影是否完全符合歷史事件,我們也無法斷定。但是這些電影也確實帶領我們回到二戰中的真實情景,讓我們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雖然,某些電影可能違背了歷史的真相,但是以下卻是目前為止最精彩的「諾曼第登陸」電影。
  • 夏日諾曼第 朱曉琳
    列車行駛在法國西北部一望無際的曠野上
  • 一支神秘的中國軍隊,曾參加了諾曼第登陸戰役,卻很少有人知道
    被派往英國留學的這25名中國軍人不知道,他們將有幸參加二戰史上規模最大的登陸行動—諾曼第登陸戰役。一支神秘的中國軍隊,曾參加了諾曼第登陸戰役,卻很少有人知道! 1944年6月6日, 諾曼第登陸戰役打響。
  • 塵封數十年的諾曼第登陸作戰老照片被解密,網友:比電影更殘酷!
    今年是諾曼第登陸作戰勝利75周年,又有一批反映當年登陸作戰情況的珍貴老照片被解密,這些在檔案館裡被塵封數十年之久的歷史資料見證了當年這場人類歷史上堪稱空前絕後的軍事行動,看過的人無不感到震撼。圖為正在進行搶灘登陸的盟軍部隊。
  • 諾曼第登陸,這個德軍士兵一人幹掉美軍一個團,電影都不敢這麼拍
    對二戰歷史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戰爭期間的德國的實力是不容小覷的。而同盟國獲得反法西斯勝利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就是1944年六月份盟軍的諾曼第登陸。此次的海上登陸作戰使得二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