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華璋是廣州市東山培正小學的小學生。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因為偶然看到BBC紀錄片《廣島》中原子彈爆炸的片斷,小朋友就此一發不可收拾地迷上了二戰戰史。
華璋是個固執得有些過頭的小朋友,自打迷上二戰,他對其他孩子們感興趣的東西都無感了,「王者農藥」不碰、童話故事不讀,一面書架全是《核擊日本》、《攻克柏林》、《1939-1945日本帝國的覆滅》、《太平洋戰爭》、《最長的一天》、《戰爭如此熱血》、《第三帝國的覆滅》,房間裡沒有樂高玩具,全部擺滿各種槍械武器模型,因為特別愛太平洋戰爭史,還自己去報讀了日語班。
媽媽勸阻無效後,竟然成了華璋的「二戰隊友」,發誓要陪他走遍二戰戰場。2014年開始,先後走遍塞班島登陸戰、天寧島啟運原子彈、衝繩島登陸戰、核擊廣島長崎、巡遊籤訂投降協議的東京灣等戰場故地,今年,華璋開始「開闢歐洲戰場」——嚴格按盟軍的步伐登陸法國諾曼第,從空降兵降落點,到猶他海灘,然後依次推進奧馬哈海灘、金灘、朱諾海灘和劍灘。
他的忘年交大朋友——媽媽單位同事李叔叔是他的「神助攻」。李叔叔常常興致勃勃地和華璋一起討論二戰軍械的優劣長短,華璋寫的每一篇二戰文章,也督促媽媽第一時間發給自己的李伯伯;在空降兵紀念館,華璋自掏零花錢給李叔叔買下一隻空降兵聯絡用的「蟋蟀」暗號,李伯伯則回贈精緻88炮模型一枚。為此,華璋小朋友親自寫下兩篇遊記《霍克角》《掛在教堂尖頂的傘兵》
諾曼第我來啦!華璋小朋友從美軍登陸艇上搶灘登陸。
華璋坐在霍克角的海灘上瞭望70多年前的那場驚心動魄的空降登陸作戰。
【霍克角•華璋/文】
上個月,我來到了諾曼第,尋找那場登陸留下來的遺蹟。
我首先來到的地方就是這個高達30米的海邊懸崖——霍克角。碧藍的大海上有一片碧綠的草地,碧綠的草地上有一群背上有編號的黑臉小羊在悠閒地吃草。但是,你從旁邊的這些大坑和一些被打得粉碎的炮塔可以看出,這裡曾經有過一場非常激烈的戰鬥。
1944年6月6日,美軍指揮官下令,佔領霍克角上的炮塔,讓軍艦可以近距離射擊。支援奧馬哈灘頭。因為奧馬哈灘頭已是一片混亂,已死的、等死的、活著的人都混在一起。美軍傷亡慘重,急切地需要炮火支援。
這個任務掉到了美國遊騎兵部隊的頭上。
說到遊騎兵,它有一個光輝的歷史,從美國的南北戰爭開始就有遊騎兵的記載。顧名思義,遊騎兵就是馬背上拿著火槍、劍刃、6發轉輪手槍等20世紀初19世紀末的武器。它在南北戰爭中立下過赫赫戰功。
這次去奪霍克角的200多名遊騎兵應該不是拿著那些破武器,騎著馬登上那30M的懸崖吧?其實,這遊騎兵部隊是突擊隊,只不過,艾森豪將軍喜歡遊騎兵,就稱他們為「美軍第二遊騎兵營」。
到了霍克角,遊騎兵們發現這裡懸崖好高,指揮官知道後,立刻指揮登陸艇發射六枚「火箭繩索」上去,這些火箭帶的繩索有30M長,非常足夠。
美國人開始攀登,上面的德國人就拿著衝鋒鎗朝下面射擊,不少已經攀登在半路的美軍遊騎兵中彈身亡。不過美國遊騎兵不怕困難,前僕後繼,終於,有一個遊騎兵突破重重彈雨衝到了懸崖頂端,接著第二個,第三個……
當德軍看都許多遊騎兵上來時,他們拿來剪刀,打算把繩索剪斷,不過他們只剪斷了三四根,掉下去的美軍也都沒死亡,所以德軍剪斷了也沒用。
當遊騎兵們來到德軍炮臺前,發現德軍炮臺已經在三天前就給搬走了,炮臺上的火炮變成了一根根電線桿,讓美軍感到吃驚和憤怒,他們好不容易得登上來,結果是一場撲空。雪上加霜的是,德軍在底下的堡壘開始對他們進行猛烈的攻擊。遊騎兵無力反擊,而且他們的通訊設備遭到損壞,使他們的總指揮官以為,遊騎兵能完成任務,所以就沒管他們,自行去奧馬哈灘頭登陸去了。遊騎兵在那裡被困了一天一夜,直到有一隊援軍到來,朝地下堡壘丟下白磷手雷,他們才解圍。那時候,已經有90多名遊騎兵英勇陣亡。真可謂「萬裡長徵人未還」。
後來,遊騎兵們還是在霍克角下面的村莊找到了那些運走的大炮,並且炸毀了它們。遊騎兵們終於完成了任務。
70多年過去了,這些彈坑和堡壘仍然保存在這裡,似乎向人訴說著那二百名遊騎兵遭遇的那場如噩夢般的戰鬥。而訴說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記住戰爭,保護和平。因為「忘記戰爭,等於第二次戰爭」。
【掛在教堂尖頂上的傘兵•華璋/文】
我曾經去過一個法國北部鄉村的教堂。
這個教堂位於法國的一個普通的小鎮,名字叫聖美爾—艾格麗絲小鎮,那裡和季羨林筆下的德國城市一樣,「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家家戶戶的院子和陽臺都是繁花似錦,奼紫嫣紅。小鎮也很安靜,位於鎮中心的教堂算是整個小鎮中最大的一個教堂了,但它仍然面積小,樓不高,鐘樓旁邊的房子就是個平房,跟我們後來去的魯昂大教堂相比,這個教堂比魯昂大教堂小得多。魯昂大教堂旁邊還有許多戰爭遺蹟,例如我在教堂的旁邊看到了一門德軍留下的防禦炮。這個教堂的外面就只有一個小廣場。
雖然教堂也不算金碧輝煌,但是它和小鎮都有不平凡的歷史傳奇。我隨後發現這個教堂的頂尖處有一個潔白降落傘,下面好像掛著什麼東西,走進一看,哦,是個全副武裝的美國傘兵呀。當然,那是假的,是一個橡膠模型。不過,他和真人大小一樣。穿著二戰時美軍的軍裝,掛著背包和衝鋒鎗。
你知道這個教堂的尖頂上為什麼要掛傘兵嗎?原因是這裡曾經真的有過一個傘兵掛在了教堂尖頂上。那你知道假傘兵的原型是誰嗎?他叫斯蒂爾,來自美國最著名的101空降師。101空降師是支空中突擊隊,現在這支部隊正在保護美國。
1944年諾曼第登陸時,盟軍為了使登陸更順利,就派101空降師和82空降師到敵人後方進行破壞行動。行動中有許多傘兵陣亡,甚至整個編隊都死掉了。有的傘兵掉進了茫茫的英吉利海峽,有的傘兵掉進了大運河裡,還有的傘兵掉到了德軍司令部花園然後被俘。很多傘兵與部隊失散。
而斯蒂爾和他的101空降師戰友則被空投到德軍後方進行偷襲行動。滑翔機雖然把他們投到了指定地點,但是下面的德軍正在用水滅房子的火,傘兵降下來時德軍驚呆了,拿起武器就對著傘兵群射擊,不少傘兵還沒落地就陣亡了,還有一個傘兵掉到著火的房子裡,瞬間他身上的彈藥立刻爆炸。這一幕,讓所有在空中漂浮的傘兵感到難過。因為他們知道這個傘兵肯定被炸得支離破碎。
在槍林彈雨和沖天火光中,斯蒂爾從空中降下來。他看到自己離教堂尖頂越來越近了,他的臉上已經露出了驚訝和恐懼,他想避開,但為時已晚。
等到被掛住的時候,斯蒂爾嚇壞了。他用刀割傘繩,沒有成功。他再一次想割繩子時刀掉到地上,正好一個德軍在他的下面,看到一把刀從天上掉下來,德軍發現了斯蒂爾,立刻對他開了一槍,但沒把斯蒂爾打死,只是打中了斯蒂爾的腳。隨後,在小鎮德軍的MG42機關槍的掃射下,這一小隊傘兵部隊全軍覆沒。僅存的斯蒂爾想用自己的衝鋒鎗朝下面射,再儘自己最後一個人的力量,跟德軍痛痛快快地打一場。結果他差點連人帶槍地摔下去了。他因為沒辦法拿起槍,所以只能閉眼裝死。其實我猜他閉眼的原因就是:他被掛住的教堂尖頂旁邊,就是鐘樓的大鐘,當時大鐘不斷地敲,把斯蒂爾震暈了,讓德軍誤以為斯蒂爾已經死了。
斯蒂爾裝死的結局不是被MG42機槍或其它武器射死,而是被德軍俘虜。他在德國當戰俘當了一兩年。
到了今天,教堂尖頂上仍然掛著那個「傘兵」,紀念斯蒂爾和他的101空降兵兄弟們。看了之後,我想:這個傘兵應該能掛上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一直掛到天空蒼老,大地乾涸,掛到世界末日,掛到人類滅亡...一直到最後,永遠記住勇往直前、慷慨赴死的101空降師。「雖千萬人,吾往矣」!
關注「兵者」就是關注國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