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西式婚禮成為中國婚禮主流時
可還記得古時輝煌大氣的六禮出嫁?
當白紗成為現在新娘期待的嫁衣時
可還記得那端莊華麗的紅妝風採?
十裡紅妝,是古代女子夢寐以求的浪漫:
鳳冠霞帔、紅奩鋪地、一路蜿蜒的嫁妝
宛若金龍般浩浩蕩蕩
一鋪十裡、天地之間流光溢彩
循著歷史的腳步
我們走進古老的台州三門•東屏古村
去探尋十裡紅妝的秘密
「十裡紅妝」起源於浙東地區。據說在南宋初年,宋高宗(康王)趙構在金兵追擊下,逃命到浙東地區,在前無去路、後有追兵艱險境地下,幸得橫渡鎮的一位村姑相救,得以逃脫,高宗感激萬分,承諾日後定會報恩。
待高宗回朝後傳旨尋找「救駕」村姑,卻久久未果,但為兌現承諾,高宗便下旨特許台州地區的女子出嫁時可享有公主的特殊待遇,即「賜予半副鸞駕、半副鳳儀,可乘坐四臺花轎,身披鳳冠霞帔,且花轎上可雕鸞畫鳳」。這個傳統習俗一直延承了下來,慢慢演變成了大戶人家嫁女兒的時候講究排場,為顯示家族的富庶,用「良田千畝,十裡紅妝」來送女出嫁。既為十裡紅妝,那麼如此豐厚的嫁妝,到底有哪些東西呢?其中包括衣褲鞋履、首飾箱籠、女紅用品、床鋪被褥及房桌器具等,還有子孫桶、纏足架、繡花桌、麻絲桶、花轎、百寶箱等等。這些細軟裝入紅奩與日常硬質物件,一起由挑夫在男方來迎親時隨花轎發送婆家。嫁妝中最重要也是寄託美好願望的莫過於子孫寶桶,是傳統婚嫁中保佑子孫萬代,多福多壽的嫁妝必備品:馬桶稱為子孫寶桶,寓為早生兒女健康;腳盆稱聚福寶盆,寓為健康富足;水桶稱財勢寶桶,寓為事業有成。
為了重現這「十裡紅妝」的場景,東屏紅妝博物館引進了毛家班花轎迎親隊,承接傳統「十裡紅妝」婚嫁業務,還原古代婚嫁習俗。鼓樂齊鳴,爆竹連天,讓人們近距離感受古代婚慶文化。水鄉江南,十裡紅妝
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約一次東屏紅妝博物館可好?
地址:台州市三門縣橫渡鎮東屏古村
門票參考:紅妝博物館10元/人
來源 | 三門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