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露娟/文
今年46歲的李林棟收藏「十裡紅妝」、朱金木雕已經23年。最開始,他被它們豔麗的外表所吸引,心生歡喜;逐漸深入,他又被它們所呈現出來的精湛工藝所折服,心生敬佩;最後,當他慢慢研讀懂了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便再也停不下收藏的腳步。
李林棟第一次接觸到「十裡紅妝」、朱金木雕是在1995年。那時,他在台州發電廠上班,被單位送到杭州電校讀書。學校旁邊有兩條賣舊物件的老街,從小就喜歡看書的他閒暇時就會去那裡淘舊書。偶然一次,李林棟在淘書時發現了店裡幾件朱紅器物,一眼就被吸引了。「很漂亮,感覺小時候見過」,遂掏錢買了下來。
1996年,學習結束後,李林棟回到單位上班。台州發電廠位於椒江前所,邊上有一個很大很興旺的古家具集散地,叫棉花倉庫,裡面堆了很多「地皮客」從各地收購過來的古家具。驚嘆於它們豔麗的外表,下班後的李林棟總是喜歡往那裡跑,跟來自各地的「地皮客」聊天,聽他們講老家具背後的故事。
李林棟逐漸了解到了台州「十裡紅妝」和朱金木雕這項傳統工藝。「台州朱金木雕是在明清後進入民間日常生活的,如日常陳設、家居裝飾……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十裡紅妝』。」可在當時,朱金木雕並不被認可,圈內人一致認為東陽木雕排第一。從台州收購來的朱金木雕往往要被退漆,當成東陽木雕賣到外地去。朱金木雕老物件因此遭到非常嚴重的破壞。
看到如此漂亮的「十裡紅妝」、朱金木雕遭到破壞,李林棟感到很可惜,遂走上收藏之路。當時,除了前所的棉花倉庫外,臨海的杜橋、 白水洋、邵家渡等地都有「十裡紅妝」、朱金木雕的集散地。一到周末,李林棟就一個人趕往這些地方,搜搜看看,買下了很多老家具。
收藏之初,李林棟最感興趣的是門窗。「我國著名的收藏專家馬未都寫過一本書叫《中國古代門窗》,裡面有很大篇幅都在介紹浙江的門窗,可見他對我們浙江的門窗工藝是非常認可的。」
而在李林棟看來,台州的門窗是其中翹楚。
台州各地的門窗都很有特色:天台的「一根藤」,溫嶺的「回頭鹿」、「獅子銜箭」,三門的細條窗,仙居的交條窗,黃巖的八卦窗……它們不僅外形精美,做工更是細緻。「花窗的結構非常複雜,裡面沒有一根鐵釘、沒用一滴膠水,全靠榫卯連接。這些榫卯計算精準,銜接嚴絲合縫。花窗做好後,經歷幾百年風吹雨淋都不變形,實在了不起。每一個建築物上的花窗都是古代匠人對力學、美學、幾何學和光學原理的綜合運用,可謂是巧奪天工。」
對古家具最「發燒」的時候,李林棟乾脆自己開了個小作坊,請了本地百裡挑一的木匠來做。「我挑選出一些精美的古家具請木匠師傅仿造。有一次,我把一件仙居的交條八卦窗交給師傅仿造,師傅用了兩個月時間才仿造出來,可見古人的技藝是多麼高超。」
在所有的藏品中,李林棟最得意的是一張架子床。這是一張清早期的架子床,床前花板上雕刻了西廂記的故事情節:一個身著錦袍的書生探著身子正準備從牆頭爬過來。花板上的人物雕刻得非常細緻,五官清晰,神色各異,動感十足,雖然經歷了幾百個春秋,依然保持著臉色白淨、嘴唇鮮紅;衣服上還可以看見絲織物的朵朵團花,栩栩如生。
「台州朱金木雕講究『三分雕,七分漆』,在厚重的漆面下,還可以看到人物的眼睛、嘴巴,可見當時的雕工是多麼精細。」李林棟對古人的工藝驚嘆不已。
從開始收藏到現在,已經過了23年。門窗、花板、桶盤、架子床……李林棟的藏品越來越多,品種也越來越豐富。家裡漸漸放不下那些「寶貝」,他便在外面租了倉庫來囤放。
如今,在台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公司上班的李林棟仍然沒有停下收藏的腳步:「當你越是了解了『十裡紅妝』、朱金木雕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後,你就會越喜歡它。」
「我們現在都在講和合文化,在台州,和合文化的一個最世俗化的意義是生活、婚姻和和美美。這在『十裡紅妝』裡面有很多最直觀的展現和運用,像『十裡紅妝』中有一種器物就叫『和合』。」
李林棟表示,因為古人的教育載體不夠豐富,能上學受教育的群體不是很多,所以在日常家具中,古人會雕刻上很多具有教化意義的圖案以起到教育人的作用。「像很多花板上會雕刻有體現忠、孝、節、義的倫常故事,以及漁樵耕讀、十年寒窗等勵志故事,這都符合那時候人們的價值觀。 」
另外,從花板圖案的雕刻上還可以看出主人家的品位、家裡的經濟條件以及他的喜好,甚至家裡缺什麼,希望得到什麼都能在裡面反映出來。
「比如,花板上雕刻的是琴棋書畫或者比較雅致的圖案,則表示主人家是讀書人;雕刻的是石榴、佛手等寓意多子的圖案,則表示主人家希望人丁興旺;雕刻的是『帶子上朝』『一路連科』等內容的,則表示主人家望子成龍,希望子孫出人頭地。」李林棟說。
好讀版編輯丨包建永
投稿郵箱丨tzrbhd@163.com
微信小編丨諸葛晨晨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