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上海啊,已經不是2015年的上海了。。
我是2014年碩士畢業來的上海,已經覺得自己來晚了,畢竟2015年我出道的時候房價漲了不少,當時已經覺得自己很倒黴了,結果這幾年過去了現在2020年,感覺內卷更加誇張了。
2015年那會兒,房價還湊合吧,再不濟外地普通家庭兩對父母湊湊至少還能先上車一個小兩房吧。
那個時候找工作也沒現在這麼難,我記得海外學歷大家還是認你全球Top50神馬的,覺得你還是個名校生。211也沒現在這麼不值錢,至少能考上211周圍的人還覺得你勉強是學霸。碩士文憑那時候還沒那麼多,至少網上簡歷還能投投,偶爾還給你機會面試,面試的時候也有普通本科生和你一起,碩士學歷不說是稀缺資源,至少還能拿得出手的。
那個時候大家還沒現在這麼有錢,我周圍的同學剛畢業大多數都是先租房子,等結婚了再兩家父母湊湊一起買,租金還沒現在這麼貴,小姑娘如果想住的好點,租個好點的小區平時節省下還能負擔得起。
那個時候的愛情還沒現在這麼世俗,還有很多年輕的男男女女相信愛情,覺得沒房沒車不是愛情的障礙,覺得租房子結婚也很甜蜜。
現在一切都已經變了。
房價已經漲的不認識了,不再是普通的外地人能買得起的。心氣高點的年輕人想一步到位買個好的學區房根本沒可能。
工作比以前難找多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周圍都是名校985本碩,211跟以前二本差不多,海外學歷除了少數幾個常春藤,統稱「水碩」,意為國內考不上大學出去「買」學位回國,其實毫無真才實學又不接地氣。HR的招聘標準變成了從Top985碩士裡挑那些有好的實習經歷,和行業內過硬的證書的人。海外碩士因為沒有國內實習經歷,在HR心目中連國內的雙非碩士都不如。
工作幾年想跳槽,跨行可能性基本為0,就算不跨行,還得看你有無相關完整的項目經歷,說白了就是希望你入職第一天就能用,不用人帶不用人教。
周圍的有錢人變多了,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拿到戶口的第一件事就是買房子,很多95後都不喜歡老破小,寧願遠一些也要買郊區新房,品質高的房子。買不起的人還是繼續買不起。
愛情也變得銅臭味十足,今天看到小紅薯上一個女生寫的,不是為了找有房子的老公而不顧及他是否對我好,而是在有房子的男人裡找個對我好的。有房變成了結婚的第一要素,沒房子還出來相親,在開玩笑嗎。
其實這只是五年前,我知道10年前,20年前的變化更大,我們每一個個體在這個內卷的時代做到獨善其身就已經很好了。無力感。不說了我養精蓄銳去了,社畜年底了加班真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