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新冠病毒或將永遠伴隨人類

2020-11-18 大洋網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病毒學家維塔利·茲韋列夫在接受俄羅斯第一頻道「60分鐘」節目採訪時呼籲人們認識到,新冠病毒或將永遠伴隨人類。

據俄新社4月4日報導,他說:「應當明白,這種病毒侵入人類種群不光是在今天,也不僅在夏天或秋天前,它將伴隨人類多年,甚至可能是永遠。」

茲韋列夫指出,根據各種評估結果,也許還會有更多人感染新冠病毒。

他還強調說,假如對俄羅斯人普遍開展新冠病毒檢測,發現的病例數將會增多,但同時,死亡率也會下降。屆時,這個數字不會是5%,而是會低於流感死亡率。這是一種人類將與之共存的傳染病,就像與流感、腺病毒共存一樣。

來源:參考消息網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稱秋季新冠肺炎病情或加重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稱秋季新冠肺炎病情或加重俄《生意人報》8月10日報導,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聖彼得堡市首席免疫學家、帕斯特流行病學和微生物學研究所所長託託利揚認為,受其他季節性疾病影響,秋季感染新冠肺炎的病情或更加嚴重,各方應做好心理準備。
  • 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史賢明:冷鏈頑疾易讓新冠病毒趁虛而入
    、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史賢明教授在接受出行一客採訪時直言,低溫有利於生物保存生命活力,已廣泛用於生物生殖細胞和病毒活體的保存。冷藏冷凍給新冠病毒提供了良好的長期保存和長途運輸的條件,因此,海鮮市場兩度成為新冠肺炎疫情關鍵點存在必然性。如不嚴防嚴控,將會造成大範圍。6月16日晚,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三級調至二級,並相應調整防控策略。北京市將嚴格農貿市場、菜市場等防控措施,全面規範環境消殺,地下陰冷場所全部關閉。
  • 貓比狗更易感新冠病毒,寵物是否需要進行新冠病毒檢測?
    近日,據媒體報導,來自比利時列日市的一隻貓在其主人確診新冠肺炎後,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這是首例已知的貓感染病例。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傳播,一些人對它是否在寵物和人之間傳播感到擔憂。3月3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院士團隊發表在預印本平臺(未經同行評審)bioRxiv上的一項研究表示,新冠病毒在雪貂和貓中複製效率很高,而在狗、豬、雞和鴨中複製能力微弱,此外還發現新冠病毒可以通過呼吸道飛沫在貓之間傳播。
  • 科學界巨星接連被新冠病毒擊落|約翰·何頓·康威|詹姆斯...
    ◎ 科技日報 李俊霞 綜合報導截至5日新冠肺炎共導致全球範圍內超351萬人感染造成近25萬人死亡新冠病毒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無論文化、宗教、職業、收入或名氣病毒對所有人一視同仁自新冠肺炎暴發以來,一些科學界巨星先後病逝,使得人類的科學進步遭受了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
  • 人類將走向與新冠病毒共存的未來,寵物也是
    其實在中國,作為最早爆發出大規模新冠疫情並在疫情防控上做得非常優秀的國家,我們的寵主和專家們對於和人類最親暱接觸的動物——寵物,它們是否會被疫情影響始終抱持著高度關注。比利時當局稱,這隻寵物貓在主人確診新冠肺炎後,出現了腹瀉、嘔吐、呼吸困難等症狀,主人將嘔吐物和糞便樣品送到列日獸醫學院丹尼爾·德斯梅希特博士的實驗室,後該實驗室研究人員在它的糞便檢測中發現了新冠病毒。該事件被界定為「這是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首次人對貓的傳播。」
  • 新冠病毒變異影響有多大
    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本報記者 李司坤在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行動中,人類對這種致命病毒的了解越來越深入。《美國科學院院報》近日刊發的論文提出,當前新冠病毒根據不同人群的免疫能力,已經發展出三個亞型。
  • 我區天瑞重工董事長李永勝當選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我區天瑞重工董事長李永勝當選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20-11-29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情時間線的驚人發現:新冠病毒誕生,美國欠世界一個解釋!
    而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司令薩拉米則直接指出:新冠病毒是美國研製的生化武器的一種。前聯合國生物武器委員會成員、前蘇聯生物武器專家、俄羅斯微生物專家伊戈爾·尼庫林認為,新冠病毒完全可能來自中國之外。俄羅斯杜馬議員納塔利婭·波克洛恩斯卡婭、俄羅斯自民黨主席日裡諾夫斯基也都公開發表評論認為,新冠病毒是來自美國的破壞行動。俄方認為,美國從未停止過對生物武器的研究。特別是2001年小布希就任美國總統後,宣布退出1972年籤署的聯合國《禁止生化武器公約》,從此擺脫束縛,開始更加肆無忌憚地發展生化武器。
  • 鍾南山院士聯手哈佛大學攻堅新冠病毒
    從現場參會名單來看,科研攻堅小組包括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哈佛大學醫學院院長George Daley院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副院長David Golan、免疫系主任Arlene Sharpe院士,哈佛大學雷根研究所主任Bruce Walker院士,哈佛大學傳染疾病動態中心主任Marc Lipstich,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傳染病系主任Lindsey
  • 克羅埃西亞生物學家悲觀看待新冠疫苗前景
    克羅埃西亞《商業日報》8月24日報導,克羅埃西亞生物學家拉德曼(Miroslav Radman)認為,考慮到新冠病毒變異較快,以現有針對愛滋病疫苗和藥物的經驗分析,新冠肺炎疫苗如果成功則屬於人類科研成果的意外之喜。文章題目「我本人擔心新冠肺炎疫苗如同愛滋病疫苗一樣,或許很難研製成功」,副標題「科學家拉德曼關於新冠疫苗的不同看法」。
  • 學術頭條:三文魚感染新冠病毒尚無證據支持,中國新冠疫苗臨床試驗...
    三文魚感染新冠病毒尚無證據支持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童貽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三文魚的病毒和新冠病毒極有可能不會共用同樣的感染受體,人和水生生物的感染受體應該也是不一樣的研究顯示地塞米松可挽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生命世衛組織表示,英國初步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地塞米松可挽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生命,對於使用呼吸機的患者,可將其死亡率降低約三分之一,對於僅吸氧的患者,可將其死亡率降低約五分之一。研究指出,地塞米松的改善效果僅在重症患者中可見,未在輕症患者中觀察到。
  • 聞玉梅院士:人類和病毒的關係其實是一個長期的「戰爭與和平」
    中國網財經11月8日訊 如何破解「對抗新冠」這道全人類共同的「考題」,成為第三屆進博會上各醫藥類參展企業的熱點話題。日前在「百年抗疫,增輝生命」高端圓桌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表示,「人類和病毒的關係,其實是一個長期的戰爭與和平。」
  • 新冠病毒的源頭究竟在哪個國家?外交部發聲
    有記者提問,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無端推測新冠病毒源頭的做法是「有害和瘋狂的」,中方對此持何立場?耿爽表示,過去一段時間,我在例行記者會上多次闡明中方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新冠病毒源頭問題是科學問題,需要聽取科學和專業意見,世衛組織以及國際社會有明確共識,那就是不能將病毒同特定國家地區或者種族相聯繫,反對藉此搞汙名化。
  • 鍾南山院士最新研判: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檢驗人如何應對?
    12月19日 12月19日 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院士出席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時表示,新冠病毒的傳播出現新課題——環境傳播,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
  • 王辰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多家企業因藥價被約談告誡;6萬名受試...
    王辰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10月19日宣布,90名本國學者和10名外籍學者分別當選為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和外籍院士。我國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 ...對中醫是巨大的轉折點——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仝小林隨著疫情發展,新冠病毒可能會變為一種低致病性但高傳染性的疾病,於冬春易感季節再次暴發,但對這種情況不必過於緊張瘟疫會伴隨人類發展的始終,對醫學的挑戰永無止境,我們要尊重、愛護、順應自然,和諧發展振興中醫藥,要以傳承為基礎,以理論為根基,以臨床為關鍵,以科研為動力,以教育為保障,做好頂層設計
  • 以色列研究表明 細菌抗病毒機制可助人類抵抗新冠病毒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院研究人員日前表示,他們發現細菌在受到病毒攻擊時,會產生保護自己的化合物,並認為細菌的抗病毒機制有望成為人們應對新冠病毒和其他病毒的關鍵。他們認為,將合成的化合物引入受感染的人體細胞後,也可能具有同樣的抗病毒能力,並正在實驗室驗證這一的理論。
  • 新冠病毒變異意味著什麼?院士專家及新冠疫苗企業這麼說
    最近,英國發現變異新冠病毒的消息在全世界引發恐慌,據外媒報導,新病毒的傳播速度增加70%,不僅英國,多個國家出現相關病例。變異病毒是否意味著更高的傳染性?目前推出的新冠疫苗是否對其依然有效?圍繞新冠病毒變異背後的諸多問題,中國工程院鍾南山院士鍾南山、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等知名專家,拜恩泰科、莫德納等新冠疫苗研發企業以及世界衛生組織都作了回應。
  • 新發現!新冠病毒可能進入人類大腦……
    新冠病毒或將入侵人類大腦……自新冠病毒出現之日起,全球各國對這種新型病毒的研究就未曾停止過,以往我們認為新冠病毒其實就是傳染性較強的一種肺炎病毒,但是通過調查的不斷升入,人們發現新冠病毒同時有著極強的變異性,為科學家在溯源在疫苗研製工作增加了巨大阻力。
  • 衛星新聞:俄羅斯科學院副院長、科學院生物醫學科學部負責人契霍寧...
    2020-06-02 18:12:04來源:FX168 衛星新聞:俄羅斯科學院副院長、科學院生物醫學科學部負責人契霍寧院士表示,俄羅斯科學院與莫斯科國立大學的科學家研製的新冠病毒疫苗已被送入國防部第四十八中央科學研究所進行臨床前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