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吹動了我的頭髮,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教我如何不想她》
在民國時期有一首詩叫做《教我如何不想她》,這首詩是詩人劉半農在1920年留學倫敦時期寫的。自詩歌的角度來說,這無疑是一首優秀的作品。而自語言學和文化的角度來說,這首詩的意義更為重要。
因為這首詩中的「她」字,是在世界上首次使用。而在以前所有的"他",都是男女通用的「他」。也就是說在以前的時候,第三人稱代詞向來是不分男女的。而在文言文之中也一般都是用「之」字代替。
至於創造這首詩的詩人劉半農,除了是詩人之外,還是一個專用門研究語言的語言學家。早在1917年的時候,劉半農就提出了用「她」字來代替文學作品之中女性的「之」或者「他」的建議。
因為當時的中國漢字中沒有和英文「she」這個單詞對譯的文字,因此在那時候翻譯英文中的「she」時常常翻譯成「他女」或者是「那女的」。但是在英文中「she」又是一個常用詞,所以往往在一片譯文之中都是長篇累計的「他女」「那女的」,讀起來十分的怪異。
於是劉半農就開始在文學界提倡使用「她」字來對譯英文中的「she」,但他這時候並沒有正式的提起。只是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之中開始率先使用「她」自。比如說以上這首《叫我如何不想她》,還有他在翻譯英國戲劇《夢魂》時也用「她」作為女性的第三人稱代詞。
其實當時的文學界也有另一種指代女性的第三人稱代詞存在,並在晚清和「五四」的前後都比較流行,那就是「伊」。現在翻看那時候的文學作品,也能看到「伊」字存在的痕跡。只不過還是顯得有些怪,
後1920年的8月份,劉半農開始正式在文學界推廣「她」字,並在《時事新報·學燈》之中發表了一篇關於《「她」字問題》的文章。其中標明了第三陰性代詞「她」字存在的必要做了一番論述。
並在同時還提出了一個新想法,就是順勢再創造了一個「牠(即它)」」字代表著無生物代詞。自此之後「她」字就算是正式啟用了,也編入了漢語字典之中。只不過有一部分新文化女性對此表示不滿。
那時候的女性之中的男女平權運動,一向是以忽視男女差距,向男性看齊為目標。一些女性穿西裝,剪短髮,蹬著皮鞋,以「男性可以的我也可以」為目標。因此那時候劉半農創造出一個區別與男性的「她」字。
被當時的女性認為是劉半農對女性的偏見,這種區分就是為了貶低女性,來抬高男性的地位。因此劉半農在一段時間之內,都被扣上了「復闢」的大帽子。導致劉半農兒可謂是有苦說不出,都不敢走在街上了,生怕會被認出來。
一直到這個「她」和「牠(即它)」字漸漸推廣開來,大家在文學寫作之中得以更詳盡的區分出男女無生物的第三人稱代詞,可更明確的表達自己的觀念,確實是更方便了之後。
才漸漸地放過劉半農,而這個過程足足用來三年多。哪怕是三年之後也有人還在反對,只不過浪潮已經沒有一開始那麼大了。至於現在,這幾個字早已經被收錄到了新華字典之中,人人都在使用了。
而那一首第一個使用「她」字做的現代詩,他的小夥伴趙元任專門為之譜了曲,這首詩也就變成了當年的霸屏金曲。「她」字的運用,也隨著歌的流傳變得越來越普遍。收入在1925年出版的《新詩歌集》中,至今還激勵著海外遊子眷戀祖國的情懷。
至於現在,則是將劉半農的詩集全部集合在了一起,放在了這本《劉半農詩歌精品》之中。對民國時期的新體白話詩歌感興趣的,或者說對「新鴛鴦蝴蝶派」詩歌體裁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點擊下方那個連結購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