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於孔子來說,這個世界上最讓他憤怒的大約是「八佾舞於庭」了吧,是可忍,孰不可忍指的就是這個事兒【1】。
老夫子為什麼對歌舞的事情這麼上心?這就要從儒家的根本,禮字上說起了。
佾就是歌舞團中的一列,一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之所以孔子對季氏這樣憤怒,是因為在古代不同身份不同等級的人,可以使用的歌舞團規模的大小是有嚴格限制的,天子、諸侯、大夫、士人各有不同。
八佾是中央歌舞團的建制。
而季氏,不論他是季桓子還是季平子,都只是魯國諸侯手下的大夫,諸侯是天子的嘍囉,大夫是諸侯的嘍囉,如今一個大夫在自己家用了天子才能用的歌舞團,在孔子看來,這簡直就應該人誅祭天。
不就是看了個更高級別的歌舞嗎?至於這麼氣急敗壞?
孔子覺得,真至於。
2.
常說中國是「禮義之邦」,也有做「禮儀之邦」的,不管是儀還是義,更重要的是「禮」,那麼什麼叫做「禮」?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第一卷開宗明義寫道:臣聞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眾,受制於一人,雖有絕倫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豈非以禮為之紀綱哉!
什麼意思?
司馬光的意思是說:天子最重要的責任,莫過於維護禮教,禮教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嚴守等級;等級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匡正名分。
什麼是「禮」?禮就是秩序和法紀。
什麼是「等級」?等級就是君臣官民,上下有別。什麼是「名分」?名分就是官階大小,身價高低。四海之廣,億萬之眾,被高高在上的某一個人管轄,人民縱然有蓋世武功和高度智慧,都心甘情願地聽從他的指揮,為他奔走服役,原因何在?在於有嚴格的「禮」作為秩序和法紀。
不愧是司馬光,這段話把「禮」的本質說得非常的透徹了。
「禮」的本質是一種統治手段。
統治者通過嚴密的官階、森嚴的等級來確定名分,通過這些人為定義的虛構概念,讓每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中找準自己的位置。你是嘍囉還是頭頭,你是抬腳的還是坐轎的?你給誰抬轎?誰為你抬轎?所謂的禮儀之邦本質上就是一個等級森嚴的農耕社會。
在等級森嚴的社會中找準自己的位置,每個人都各安其位,這個社會也就安定了。
當然,也就被這些森嚴的等級鎖死,難以進步了。
3.
如果既定的社會秩序不存在了,也就是孔子說的「禮崩」了,會怎樣?
霍布斯在他的著作《利維坦》中,有一招必殺技:萬人對萬人的戰爭!
比方說,饑荒的歲月裡,搶到了那些食物,他就可以熬過這個冬天,等明年春暖花開時繼續生存,搶不到這些食物,他就會餓死在這個寒冷的冬天。
為了爭奪稀缺的生存資源,他以及他們,必然會與我以及我們展開競爭,為了活下去,這種競爭必然是血淋淋的。或者他(們)死,我(們)活,或者我(們)死,他(們)活。
這就是霍布斯在《利維坦》中闡述的自然狀態下萬人對萬人的戰爭!
霍布斯的必殺技,被大劉在宇宙尺度上應用,《三體》中從葉文潔提出的生存公理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開始,一直推導到最後的黑暗森林法則(第一,讓你知道我的存在,第二,讓你存在下去,對我來說都是危險的)。
你出門準備打獵,抓個人回來吃,結果卻被別人當成獵物打暈拖回去吃掉,多可怕的世界啊。
為使人類不致在互相殘殺中被消滅,人類必須從混亂中創造秩序。
無論是鬼神,還是禮教,目的都是通過這些人造的虛構概念來建立秩序和法紀。
4.
孔子生活的年代,是從青銅器時代到鐵器時代的歷史轉型期,原來用於束縛民眾,束縛諸侯的「周禮」崩潰了,而新的秩序還沒建立起來,這個世界回到了萬人對萬人的戰爭狀態,希望恢復周禮的守舊派的孔子因此很鬱悶。
孔子希望回復的禮,不僅僅是嘍囉見頭頭時如何磕頭的問題,更是貫穿於整個生活中的。
不同級別的人家裡的大門是什麼尺寸,出門做什麼樣車,平時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吃飯時用什麼規格的餐具,都是有明確要求的,如果違背的這樣的禮,那就叫僭越。
僭越是大罪。
這就是「八佾舞於庭」讓孔子抓狂的原因。
我聽說過一個事情,一個剛去鄉鎮上班的富二代,每天開著自己的卡宴去單位,鄉鎮的領導十分生氣,說超過二十萬的車不許停到鄉政府裡邊,因此不讓他的車進去。
鄉鎮領導的這種做法,除了防止有心人拍照發網上,釀出類似開寶馬住廉租房的新聞之外,恐怕心底裡還有新人開卡宴是一種僭越行為的想法,因此上產生了不滿吧。
5.
周秦變革的禮崩讓守舊的孔子抓狂,其實在人類歷史上,有過很多次這樣的秩序崩潰。
周秦之後的犧牲,多是牛羊,但是在這之前,是從新石器時代末期政權建立到殷商時代,很多地方都有大規模的人犧牲,也就是用活人祭祀。其實這不止是在中國,中美洲的阿茲克特,瑪雅文明,一直到歐洲人16世紀過去之前,都還有用活人祭祀的。
周禮的確立的同時,廢除了活人祭祀,這也是對傳統文化的革新。殷商的遺老遺少大概也會和孔子一樣會感慨「禮崩」吧。
秩序本身是一個中性的東西。不一定是好東西,也不一定是壞東西。但如果舊的秩序形式不適應新的時代,則傳統秩序必然會被新時代所拋棄。
到了周秦之際,伴隨著傳統封建制度和貴族等級的瓦解,其背後則有鐵器取代青銅器的大時代背景,周禮不可能因為孔子的懷念和倡導而復活,取而代之的是土地私有,君主專政和郡縣制。
後世也有強行復活周禮的,不過死的很慘就是了,那就是王莽。
兩千年後,經歷過工業革命的國家來到這片仍舊保留傳統禮法的土地上,這個仍舊是農耕文明的國家被推進歷史的三峽中【2】,這不是中國歷史上常常經歷的蠻族入侵,農民革命,而是降維打擊,是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又一次的「禮崩」。
試圖強行恢復傳統禮法的那些守舊派,結果一樣很慘,從稱帝的袁世凱到復闢的張勳……他們都失敗了。
最後說一句,孔子雖然是守舊派,但是他仍有了不起的地方,那就是把原先只有貴族才能接受到的教育,推廣到了普通大眾之中。
6.
最後。
慣例,2020年5月份我的書單:
《而已集》
魯迅的一九二七年的雜文集,總體上不如《墳》和《華蓋集》,或許是那兩本是剛開始看,有很多醍醐灌頂的東西,讓人覺得眼前一亮,看得多了,驚喜也就少了。
《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殷周 春秋戰國》
這是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第二卷,有些比較好玩的觀點,比方說古人所謂之「德」乃是天命、咒力。再比方說春秋,左傳,公羊等史書的後邊是不同的勢力在爭奪歷史的解釋權和話語權,為自己的統治營造輿論基礎。
我讀書少,不知道這是不是作者在騙我……
《我不是潘金蓮》
劉震雲的小說,因為參加活動,又看了一遍。
《國家是怎樣煉成的》1-3
賽雷的漫畫,不推薦,裡邊充滿了幼稚的偏見。比方說作者講西班牙得知英國沒落,會很開心,因為當年他們就是被英國幹趴下的。在我看來,這種以己度人的心思,無非是暴露出作者的淺薄和無知。
類似的恨人有笑人無的偏見,在很多地方都有暴露,三觀不正,不推薦。
《半小時漫畫宋詞》
同樣是漫畫,混子曰團隊的就很好,這個推薦。
《聖鬥士星矢》
車田正美上個世紀的漫畫,小時候,嗯,比又又現在大一些的時候,看的是海南美術出版社的漫畫,當年龍珠阿拉蕾寒羽良看的也都是這個出版社的,這個出版社真是了不起啊,為無數中國的少年們了解日本,接近世界打開了一扇大門,雖然這個出版社被擊斃了,但是這扇打開的門,已經不會被人封鎖關閉了。
看用今天的眼光看,車田正美人物的塑造略有些單薄,但是場景和背景畫得非常給力,無論是波塞冬神殿的崩塌還是哈迪斯身後的嘆息之牆,都非常給力。
另外,聖衣真的是很漂亮啊。
《火影忍者》1-72卷
中忍考試之前是可以看作第一部分,畫得最好;中忍考試後佐助出走到宇智波宣布忍界大戰開始算是第二部分,雖然不如前邊,但是也還算是中上水平;忍界大戰開始之後,完全是為了看完而看,冗餘拖沓,故事也講不圓。
《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
夢回汴梁。去年買的紙質書,我挺喜歡,就是書貴了點……
《歷史的溫度2》
通勤讀物,沒毛病,但也沒啥亮點。
《仙與道:神仙信仰與道家修身》
關於這本書,我是想單獨寫篇文章的,以後再說。
《中國古代童話小史》
這本書可以算是半學術的著作了,系統闡述了中國童話的開端,發展,大成,少數民族的童話,中國童話的局限之類。當然,這也都是作者的一家之言,不需要讀者全部贊同。裡邊引用了大量的傳統童話(我覺得很多應該算民間故事,神話,傳說,而非童話),是白話文的,可以拿來給娃講故事,而且註明了是從哪些書裡摘錄的,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更多,這本書也算是個索引目錄,挺好玩的書。
《十四分之一》(必須犯規的遊戲、新房客和活死人、死者的警告、多出來的第14個人、驚魂十四日)
寧航一五本驚悚、懸疑、恐怖小說,不是推理故事,沒有詭計,有的小故事還可以看,主線太扯。
《圓月彎刀》
古龍的爛尾小說,又看一遍……
《打開哲學家的正確方式》
日本人寫的哲學書。共選了15個話題,就具體某個話題找若干哲學家進行對話,當然,對話只存在於作者的想像中,畢竟大都不是一個時代的人。
這種以富有人情味且冷靜的對話分別闡述那些人見解的形式,我還是挺喜歡的。這種形式其實很難寫好,畢竟要分身為不同的有主見的人,所以作者在很多地方轉折比較硬,更多的是用那些人的原話來闡述觀點。
其實,古聖先賢都是述而不作,蘇格拉底,釋迦牟尼,孔子,他們的精神和觀點,都是以對話的形式,由後人或者弟子記錄而保存下來的,對話,辯論,觀點碰撞,這都是很好的形式。
嗯,看書就是和作者對話。
另外,蘇格拉底是主持人,莊子、康德、盧梭和釋迦牟尼畫得很棒(也可能是因為我本來就喜歡這幾個人吧)。
最後,上幾張圖:
這是討論的主持人蘇格拉底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莊子
這是覺悟者釋迦摩尼
這是文藝青年盧梭
這是了不起的康德
【1】《說文解字》中說:忍,能也,按照傳統的理解,「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忍不是容忍的意思,而是忍心,狠心,這樣的事都能做出來,還有什麼做不出來呢?
【2】「歷史的三峽」是黃仁宇的提法,從封建制轉到郡縣制,前後經過了二、三百年才最終完成,這次社會轉型從1840年開始,今天的我們依然身處漫長而幽暗的歷史的三峽中,到2040年如果能平安通過這段歷史三峽,從農耕文明順利轉型為現代文明,那還真是幸運呢。
關中老秦,左手進化論,右手金剛經;時而謠言粉碎機,時而命理研習師;昨夜思量千條路,今朝依舊賣豆腐(個人公號:老秦翻書,ID:xiandushu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