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算啥的事兒最讓孔子抓狂,為什麼?

2021-01-08 老秦翻書

1.

對於孔子來說,這個世界上最讓他憤怒的大約是「八佾舞於庭」了吧,是可忍,孰不可忍指的就是這個事兒【1】。

老夫子為什麼對歌舞的事情這麼上心?這就要從儒家的根本,禮字上說起了。

佾就是歌舞團中的一列,一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之所以孔子對季氏這樣憤怒,是因為在古代不同身份不同等級的人,可以使用的歌舞團規模的大小是有嚴格限制的,天子、諸侯、大夫、士人各有不同。

八佾是中央歌舞團的建制。

而季氏,不論他是季桓子還是季平子,都只是魯國諸侯手下的大夫,諸侯是天子的嘍囉,大夫是諸侯的嘍囉,如今一個大夫在自己家用了天子才能用的歌舞團,在孔子看來,這簡直就應該人誅祭天。

不就是看了個更高級別的歌舞嗎?至於這麼氣急敗壞?

孔子覺得,真至於。

2.

常說中國是「禮義之邦」,也有做「禮儀之邦」的,不管是儀還是義,更重要的是「禮」,那麼什麼叫做「禮」?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第一卷開宗明義寫道:臣聞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眾,受制於一人,雖有絕倫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豈非以禮為之紀綱哉!

什麼意思?

司馬光的意思是說:天子最重要的責任,莫過於維護禮教,禮教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嚴守等級;等級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匡正名分。

什麼是「禮」?禮就是秩序和法紀。

什麼是「等級」?等級就是君臣官民,上下有別。什麼是「名分」?名分就是官階大小,身價高低。四海之廣,億萬之眾,被高高在上的某一個人管轄,人民縱然有蓋世武功和高度智慧,都心甘情願地聽從他的指揮,為他奔走服役,原因何在?在於有嚴格的「禮」作為秩序和法紀。

不愧是司馬光,這段話把「禮」的本質說得非常的透徹了。

「禮」的本質是一種統治手段。

統治者通過嚴密的官階、森嚴的等級來確定名分,通過這些人為定義的虛構概念,讓每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中找準自己的位置。你是嘍囉還是頭頭,你是抬腳的還是坐轎的?你給誰抬轎?誰為你抬轎?所謂的禮儀之邦本質上就是一個等級森嚴的農耕社會。

在等級森嚴的社會中找準自己的位置,每個人都各安其位,這個社會也就安定了。

當然,也就被這些森嚴的等級鎖死,難以進步了。

3.

如果既定的社會秩序不存在了,也就是孔子說的「禮崩」了,會怎樣?

霍布斯在他的著作《利維坦》中,有一招必殺技:萬人對萬人的戰爭!

比方說,饑荒的歲月裡,搶到了那些食物,他就可以熬過這個冬天,等明年春暖花開時繼續生存,搶不到這些食物,他就會餓死在這個寒冷的冬天。

為了爭奪稀缺的生存資源,他以及他們,必然會與我以及我們展開競爭,為了活下去,這種競爭必然是血淋淋的。或者他(們)死,我(們)活,或者我(們)死,他(們)活。

這就是霍布斯在《利維坦》中闡述的自然狀態下萬人對萬人的戰爭!

霍布斯的必殺技,被大劉在宇宙尺度上應用,《三體》中從葉文潔提出的生存公理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開始,一直推導到最後的黑暗森林法則(第一,讓你知道我的存在,第二,讓你存在下去,對我來說都是危險的)。

你出門準備打獵,抓個人回來吃,結果卻被別人當成獵物打暈拖回去吃掉,多可怕的世界啊。

為使人類不致在互相殘殺中被消滅,人類必須從混亂中創造秩序。

無論是鬼神,還是禮教,目的都是通過這些人造的虛構概念來建立秩序和法紀。

4.

孔子生活的年代,是從青銅器時代到鐵器時代的歷史轉型期,原來用於束縛民眾,束縛諸侯的「周禮」崩潰了,而新的秩序還沒建立起來,這個世界回到了萬人對萬人的戰爭狀態,希望恢復周禮的守舊派的孔子因此很鬱悶。

孔子希望回復的禮,不僅僅是嘍囉見頭頭時如何磕頭的問題,更是貫穿於整個生活中的。

不同級別的人家裡的大門是什麼尺寸,出門做什麼樣車,平時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吃飯時用什麼規格的餐具,都是有明確要求的,如果違背的這樣的禮,那就叫僭越。

僭越是大罪。

這就是「八佾舞於庭」讓孔子抓狂的原因。

我聽說過一個事情,一個剛去鄉鎮上班的富二代,每天開著自己的卡宴去單位,鄉鎮的領導十分生氣,說超過二十萬的車不許停到鄉政府裡邊,因此不讓他的車進去。

鄉鎮領導的這種做法,除了防止有心人拍照發網上,釀出類似開寶馬住廉租房的新聞之外,恐怕心底裡還有新人開卡宴是一種僭越行為的想法,因此上產生了不滿吧。

5.

周秦變革的禮崩讓守舊的孔子抓狂,其實在人類歷史上,有過很多次這樣的秩序崩潰。

周秦之後的犧牲,多是牛羊,但是在這之前,是從新石器時代末期政權建立到殷商時代,很多地方都有大規模的人犧牲,也就是用活人祭祀。其實這不止是在中國,中美洲的阿茲克特,瑪雅文明,一直到歐洲人16世紀過去之前,都還有用活人祭祀的。

周禮的確立的同時,廢除了活人祭祀,這也是對傳統文化的革新。殷商的遺老遺少大概也會和孔子一樣會感慨「禮崩」吧。

秩序本身是一個中性的東西。不一定是好東西,也不一定是壞東西。但如果舊的秩序形式不適應新的時代,則傳統秩序必然會被新時代所拋棄。

到了周秦之際,伴隨著傳統封建制度和貴族等級的瓦解,其背後則有鐵器取代青銅器的大時代背景,周禮不可能因為孔子的懷念和倡導而復活,取而代之的是土地私有,君主專政和郡縣制。

後世也有強行復活周禮的,不過死的很慘就是了,那就是王莽。

兩千年後,經歷過工業革命的國家來到這片仍舊保留傳統禮法的土地上,這個仍舊是農耕文明的國家被推進歷史的三峽中【2】,這不是中國歷史上常常經歷的蠻族入侵,農民革命,而是降維打擊,是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又一次的「禮崩」。

試圖強行恢復傳統禮法的那些守舊派,結果一樣很慘,從稱帝的袁世凱到復闢的張勳……他們都失敗了。

最後說一句,孔子雖然是守舊派,但是他仍有了不起的地方,那就是把原先只有貴族才能接受到的教育,推廣到了普通大眾之中。

6.

最後。

慣例,2020年5月份我的書單:

《而已集》

魯迅的一九二七年的雜文集,總體上不如《墳》和《華蓋集》,或許是那兩本是剛開始看,有很多醍醐灌頂的東西,讓人覺得眼前一亮,看得多了,驚喜也就少了。

《從城市國家到中華:殷周 春秋戰國》

這是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第二卷,有些比較好玩的觀點,比方說古人所謂之「德」乃是天命、咒力。再比方說春秋,左傳,公羊等史書的後邊是不同的勢力在爭奪歷史的解釋權和話語權,為自己的統治營造輿論基礎。

我讀書少,不知道這是不是作者在騙我……

《我不是潘金蓮》

劉震雲的小說,因為參加活動,又看了一遍。

《國家是怎樣煉成的》1-3

賽雷的漫畫,不推薦,裡邊充滿了幼稚的偏見。比方說作者講西班牙得知英國沒落,會很開心,因為當年他們就是被英國幹趴下的。在我看來,這種以己度人的心思,無非是暴露出作者的淺薄和無知。

類似的恨人有笑人無的偏見,在很多地方都有暴露,三觀不正,不推薦。

《半小時漫畫宋詞》

同樣是漫畫,混子曰團隊的就很好,這個推薦。

《聖鬥士星矢》

車田正美上個世紀的漫畫,小時候,嗯,比又又現在大一些的時候,看的是海南美術出版社的漫畫,當年龍珠阿拉蕾寒羽良看的也都是這個出版社的,這個出版社真是了不起啊,為無數中國的少年們了解日本,接近世界打開了一扇大門,雖然這個出版社被擊斃了,但是這扇打開的門,已經不會被人封鎖關閉了。

看用今天的眼光看,車田正美人物的塑造略有些單薄,但是場景和背景畫得非常給力,無論是波塞冬神殿的崩塌還是哈迪斯身後的嘆息之牆,都非常給力。

另外,聖衣真的是很漂亮啊。

《火影忍者》1-72卷

中忍考試之前是可以看作第一部分,畫得最好;中忍考試後佐助出走到宇智波宣布忍界大戰開始算是第二部分,雖然不如前邊,但是也還算是中上水平;忍界大戰開始之後,完全是為了看完而看,冗餘拖沓,故事也講不圓。

《清明上河圖:北宋繁華記憶》

夢回汴梁。去年買的紙質書,我挺喜歡,就是書貴了點……

《歷史的溫度2》

通勤讀物,沒毛病,但也沒啥亮點。

《仙與道:神仙信仰與道家修身》

關於這本書,我是想單獨寫篇文章的,以後再說。

《中國古代童話小史》

這本書可以算是半學術的著作了,系統闡述了中國童話的開端,發展,大成,少數民族的童話,中國童話的局限之類。當然,這也都是作者的一家之言,不需要讀者全部贊同。裡邊引用了大量的傳統童話(我覺得很多應該算民間故事,神話,傳說,而非童話),是白話文的,可以拿來給娃講故事,而且註明了是從哪些書裡摘錄的,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更多,這本書也算是個索引目錄,挺好玩的書。

《十四分之一》(必須犯規的遊戲、新房客和活死人、死者的警告、多出來的第14個人、驚魂十四日)

寧航一五本驚悚、懸疑、恐怖小說,不是推理故事,沒有詭計,有的小故事還可以看,主線太扯。

《圓月彎刀》

古龍的爛尾小說,又看一遍……

《打開哲學家的正確方式》

日本人寫的哲學書。共選了15個話題,就具體某個話題找若干哲學家進行對話,當然,對話只存在於作者的想像中,畢竟大都不是一個時代的人。

這種以富有人情味且冷靜的對話分別闡述那些人見解的形式,我還是挺喜歡的。這種形式其實很難寫好,畢竟要分身為不同的有主見的人,所以作者在很多地方轉折比較硬,更多的是用那些人的原話來闡述觀點。

其實,古聖先賢都是述而不作,蘇格拉底,釋迦牟尼,孔子,他們的精神和觀點,都是以對話的形式,由後人或者弟子記錄而保存下來的,對話,辯論,觀點碰撞,這都是很好的形式。

嗯,看書就是和作者對話。

另外,蘇格拉底是主持人,莊子、康德、盧梭和釋迦牟尼畫得很棒(也可能是因為我本來就喜歡這幾個人吧)。

最後,上幾張圖:

這是討論的主持人蘇格拉底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莊子

這是覺悟者釋迦摩尼

這是文藝青年盧梭

這是了不起的康德

【1】《說文解字》中說:忍,能也,按照傳統的理解,「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忍不是容忍的意思,而是忍心,狠心,這樣的事都能做出來,還有什麼做不出來呢?

【2】「歷史的三峽」是黃仁宇的提法,從封建制轉到郡縣制,前後經過了二、三百年才最終完成,這次社會轉型從1840年開始,今天的我們依然身處漫長而幽暗的歷史的三峽中,到2040年如果能平安通過這段歷史三峽,從農耕文明順利轉型為現代文明,那還真是幸運呢。

關中老秦,左手進化論,右手金剛經;時而謠言粉碎機,時而命理研習師;昨夜思量千條路,今朝依舊賣豆腐(個人公號:老秦翻書,ID:xiandushuhui)

相關焦點

  • 孔子唯一的兒子,為什麼不出名?
    他的名氣,似乎連孔子最普通的學生都不如。撥開重重迷霧,孔子的獨子,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歷史人物?他的人生,又經歷了哪些鮮有人知的事情呢?然而,這個被眾人祝福的兒子,從小卻生活在父親耀眼的光環下,自帶的錦鯉體質並沒有顯現出來。孔鯉最常待的地方,就是家裡,堪稱宅男典範。即便他成年後,魯哀公下聘書給他,他也以身體有疾謝絕了。因為孔鯉心裡明白,自己不像父親的學生那麼有天賦,人貴在有自知之明。他也深深體會到,不仰仗父親的低調生活,有多麼的踏實。
  • 孔子為什麼經常罵這個弟子?
    孔子在教授弟子過程中會罵人嗎?當然會!孔子真的罵人在一般人心目中,孔子應該是儒家文質彬彬、和藹可親的老人,似乎不會生氣罵人,但其實並不然。孔子還真的罵過人,罵人最嚴重的是詛咒別人斷子絕孫。但在弟子之中,被孔子罵得最慘的應該宰我。倒黴的宰我宰我,名予,字子我,是孔子弟子中有名的一個,是「十哲」之一。宰我在後世多次受到追封。唐開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為「齊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臨淄公」。
  • 楊穎最想刪除的照片,生理期不算啥,牙套不算啥!最後一張才是王者
    楊穎最想刪除的照片,生理期不算啥,牙套不算啥!
  • 孔子為什麼不相信鬼神的存在?
    我們知道,宗教的最本質的特徵就是神的崇拜,認為在這個世界之外,有神的存在,人的禍福以及人間的一切事情都由神來安排。而儒家,是不相信有神的存在的,儒家相信的是人自我的力量,儒家強調人的個體的價值和努力。因此,儒家是一種非常理性實用主義的派別。那麼,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如何看待神鬼一類的事情呢?
  • 楊穎最想刪的照片,生理期不算啥 牙套不算啥,最後一張才是王者
    楊穎最想刪的照片,生理期不算啥;牙套不算啥,最後一張才是王者 提到楊穎,大家肯定第一想法就是黃曉明的老婆,第二想法應該是跑男,說實話作為嫩模出生的楊穎能夠有今天在娛樂圈中一線的位置,確實不能不提黃曉明和跑男這兩個伯樂,雖然演技一直不在線,但是卻能得到上千萬的天價片酬,可以說真的是十分的幸運了
  • 通通諮詢臺 ▎「孔子行腳」那些事兒
    —— 文學院 2013級漢語言文學 恆春國中尋孔子腳步,慕聖賢之光。因為銘記立人先立己,達人先達己。普天之下,有教無類。隔著淺淺的海峽,我們邁著步伐來到了臺灣支教,如果能將自己的愛心奉獻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那麼這個世界也會因此變得不同。
  • 史上最全的孔子故事,這才是真實的孔子!
    9、宰我問道孔子。他說:「對於有仁德的人,別人告訴他井裡面掉下去一位仁人,他會跟著下去嗎?」孔子說:「為什麼要下去呢?君子可以到井邊去救人,卻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騙,但不可能被迷惑。」君子做事情的時候,要從符合理性精神的現實邏輯出發,即便追求精神上的更高境界和仁德,也要保持充分的理智,可以被利用,但決不能被糊弄。
  • 最「紅」的顏回未必是孔子最優秀的學生
    序上篇講了孔子非常喜歡學生顏回,而且屬於「偏心」的那種喜歡。是不是因為顏回最優秀呢,我不敢苟同。
  • 孔子探病也隔窗——歷史上疫情隔離那些事兒
    孔子沒有進屋,沒有走到伯牛病榻前噓寒問暖,而是「自牖執其手」,隔著窗戶抓住伯牛的手,連聲哀嘆:「天哪,這是命啊!這麼好的人怎麼能得這種病呢?這麼好的人怎麼能得這種病呢?」   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為人善良,品德高尚,在孔門弟子當中僅次於顏回,經常被孔子讚賞。眼見這麼一位得意門生即將病亡,孔子當然痛惜。問題是,孔子探望時,為什麼要隔著一張窗戶呢?
  • 紫色之惡,為什麼孔子這麼不喜歡紫色?
    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現在紫色都代表著高貴,但在傳統的儒家文化當中,紫色是非常不受待見的一種顏色。非常著名的是孔子對待紫色的態度。孔子關於紫色在《論語》當中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論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 憋了太久讓粉絲抓狂!光拍不播被質疑,李沁幾部大作被壓了又壓
    憋了太久讓粉絲抓狂!光拍不播被質疑,李沁幾部大作被壓了又壓可是從目前她所拍攝的電視劇中來看,雖然有很多不錯的作品,但不知道為什麼會一直被壓著不播,到底是出於怎樣的原因,許多粉絲也是憋了太久後不得不抓狂了。
  • 為什麼孔子的雕像,都把雙手交叉在胸前?懂了它才能真正認識孔子
    孔子,這位逝世於公元前479年的思想家,卻影響了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兩千五百多年,他在古代被尊為「天縱之聖」和「天之木鐸」,他被後世統治者奉為「至聖先師」與「萬世師表」,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至今,孔子精神始終屹立於文化頂峰,全球各地都建有紀念孔子的廟宇或祠堂。
  • 佟麗婭錯過顧佳不算啥,《三十而已》女主最慘,風頭都讓童瑤搶了
    佟麗婭錯過顧佳不算啥,《三十而已》女主最慘,風頭都讓童瑤搶了眾所周知,佟麗婭與陳思成是名正言順的夫妻。佟麗婭錯過顧佳不算啥,《三十而已》女主最慘,風頭都讓童瑤搶了於是,在這部劇開拍後,得知佟麗婭即將出演的這個角色人設時,她的粉絲真的是非常不開心,幾乎在網上每天抗議
  • 讀《史記·孔子世家》(三)
    學生把這話轉告給孔子,孔子只好說:我真幸運啊,如果有錯誤,別人都會告訴我。也就是說,這個汙點,孔子也沒法遮蓋。魯昭公幹嘛要娶吳國老婆呢?又是同姓又是蠻夷的。原因大概也是想尋求吳國的支持。但這個時候,吳國和楚國打得正熱鬧,兩國誰也沒心思幫他。
  • 路人形容孔子為「喪家犬」,孔子:說得對極了!這是為什麼?
    孔子就這樣站在了命運的岔路口:要麼放棄理想和抱負,委曲求全,要麼堅守本心,離開魯國。孔子做了決定「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堅決不向「三桓」妥協。於是,五十五歲的孔子,挺了挺將近兩米的身板,帶著子路、冉有等弟子上路了。孔子師徒的第一站是衛國,他曾經說過:「魯衛之政,兄弟也。」衛國都城人口眾多、一派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孔子十分期待可以在這個姬姓封國一展拳腳。
  • 徐藝洋黃子韜合體撒糖,牽手不算啥,看到這個舉動不在一起可惜了
    徐藝洋黃子韜合體撒糖唱情歌,牽手不算啥,看到這個舉動不在一起可惜了娛樂圈中有很多的明星,都開始當起了老闆,其中最經典的應該就是楊冪了,其實黃子韜也有自己的公司,只不過這個公司是他爸開的。這個人就是徐藝洋,這個女孩子曾經在韓國當過幾年練習生,除了長相甜美之外,外形也是非常的優越,特別適合當女團。
  • 孔子那麼偉大,為什麼他提出的是君君臣臣和仁,卻不提自由呢?
    有朋友提出,孔子那麼偉大,為什麼他提出的是君君臣臣和仁,卻不提自由呢?仿佛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念,專門是為了奴役勞動人民一樣。孔子縱然沒有提出自由的思想,但自由的因子,也體現在他的儒家思想中。其實,這正是一種無視歷史邏輯的思想。這就相當於問慈禧太后為何不用空調一樣可笑。
  • 世間有沒有鬼神,孔子為什麼不說「怪力亂神」?
    隨著子路的好奇心而來的是他的困惑——子路問孔子怎樣事奉鬼神?子路是孔門大弟子,很喜歡提問題,意外的是他這次提了一個「如何事奉鬼神」的問題。為什麼意外呢?因為孔子是提倡敬鬼神而遠之的。「子不語怪力亂神」,鬼神之事孔子從不願意多想多談,子路既然觸碰了這一個問題,孔子接不接?
  • 為什麼現在人反對孔子仁義禮智那一套?
    孔子得到羞辱,但其還是對貴族階層念念不忘,將貴族階層的想法寄托在政治理想上,就是主張恢復西周的制度,一個勁的吹西周制度非常完美,井田制最好。導致孔子後世的崇拜者王莽不辨良莠,搞井田制,不切實際,天下大亂。春秋戰國時期,技術進步,西周那一套搞不下去不是沒有原因的,孔子周遊列國推廣階層固化的結果就是四處吃癟。
  • 金瀚張芷溪戀愛不算啥,黃俊捷戀愛也不算啥,他倆官宣戀情眾人傻眼了
    金瀚張芷溪戀愛不算啥,黃俊捷戀愛也不算啥,他倆官宣戀情眾人傻眼了 明星是公眾人物,自然感情方面的問題是備受關注的,我們都知道明星如果是單身的話,更有利於自身的發展,這也是為什麼有一些愛豆明明不是單身,卻非要說自己是單身,一旦他們公開戀情,事業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有兩個人官宣戀情讓人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