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盤錦,這裡是二界溝,這裡是河的盡頭,陸的起點,海的邊緣,這裡是中國最北海岸線,這裡是漁雁文化的淵源。
2020年5月20日,一個特別的日子,和韓子前往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傍晚,從廊道到二界溝,欣賞落日餘暉下的二界溝。
當我在初夏的微風中走進二界溝,當陽光將漁港照得透亮,當海浪把漁船輕輕搖晃,當晚霞將灘涂映得金黃,我一時間竟有些激動。
是誰,將海灘當畫布;是誰,用靈魂在勾勒。千年守候不及一次相擁,挾沙成泥的纏綿,不遠千裡的奔流,遼河在這裡劃出一個浪漫的弧線,用一個不經意的趔趄,踉蹌出一片遼闊的灘涂。一條條彎曲的潮溝,像大地伸展的血脈,鐫刻在灘涂的心中,支撐著灘涂的廣闊。
漲潮時,這裡是海。退潮時,這裡有灘。左邊是港口的堤壩漁船,海中的浮標燈塔,右邊是街上的海鮮飯店,混同溝大橋,前面是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夕陽西下,遠處蔚藍的天與海,近前黃褐的河與船,相映成趣,就是一幅色彩鮮明的風景畫。
這裡可以看鳥。無論潮漲潮退,灘涂上常見成群海鳥。有時它們在高處等待退潮,有時它們在泥灘尋覓魚蝦;有時它們聚集在淺海中休憩,有時它們在嬉鬧中顯示活力。這裡有白鷺、蒼鷺,紅嘴鷗、黑嘴鷗,紅腳鷸、大杓鷸……
這裡可以看船。早出晚歸的機動漁船,風馳電掣的海警快艇,還有剛剛排好的木質新船,船後那長長的尾浪,給小鎮增添了輕鬆明快的動感。
這裡可看灘涂。那神秘的九曲灣,那褐色的燒甲子,那白色的貝殼,那象形的人臉,那火紅的鹼蓬草,那碧綠的蘆葦蕩,美不勝收,天生和諧。
這裡可以感受光的魅力。逆光、順光、側光,相機、手機、飛機,都會與灘涂融合,形成或質樸或眩目的畫面。曲折的線條,強烈的對比,灘海之戀,波光粼粼,鳥船相匯,一路追隨。
這裡可以追昔撫今。曾經,那像候鳥一樣順著沿海的水陸邊緣遷徙的古漁雁,劃著小船早出晚歸,沐風櫛雨,捕魚撈蝦,養家餬口。現在,這裡男人們駕著大船,千帆競發,百舸爭流,風雨無阻,日進鬥金;補網的女人,手裡飛梭走線,思緒隨波逐浪,那細細的魚線,一頭在岸上,一頭遠在那遼東灣……
夕陽下的二界溝,寧靜羞澀、浪漫醉人、河海相擁、船港相融、霞光萬丈、熠熠生輝,水天相接,綿延不絕。二界溝的美,在這個傍晚裡盡顯無遺。 在岸邊駐足觀望,聽聽漲潮的聲音,看看海浪的波光,想想南歸的鳥兒,感嘆時光的飛逝。歲月蒼白了多少美麗容顏,斑駁了多少純潔心靈。心中突然有種莫名,是青春遠去的無奈,是鉛華洗盡的不舍,是時不我待的緊迫。
夕陽西下,一剎那,眼前就變成了金黃,趕緊按下快門,留住這稍縱即逝的絢爛。
2020年5月20日拍於盤錦市遼東灣新區二界溝街道,現予分享,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