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風箏》裡的鄭介民形象
在諜戰電視劇《風箏》裡,軍統局局長戴笠專機失事,摔死在南京江寧板橋鎮戴山。軍統局三巨頭鄭介民、毛人鳳、唐縱,進行了激烈的權力爭奪,爾虞我詐、真真假假,在挖出潛伏在軍統內部高層的中共地下黨員「風箏」的問題上,展開了明爭暗鬥。開創中國諜戰電視劇裡,出現軍統全部高級人物形象的先河。當時的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鄭介民、毛人鳳、唐縱這三個軍統高級人物,又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
一、「情報專家」鄭介民
(一)軍調三人組國軍代表
1946年3月17日,戴笠專機失事的時候,鄭介民既不在軍統也不在重慶。當時他在軍令部第二廳任中將廳長,作為軍調三人(馬歇爾、周恩來、張治中)小組執行部國民黨方面代表在北平活動。27日,蔣介石親下手令:「派鄭介民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局長,其出差期間準派唐縱代理其職權。中。派毛人鳳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副局長兼主任秘書。中。」4月鄭介民回重慶接掌軍統局。6月5日,在南京任國防部第二廳中將廳長,主管情報工作;7月1日軍統局改為「國防部保密局」,鄭介民兼任局長,原軍統局副局長兼主任秘書毛人鳳為副局長。鄭介民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六屆執行委員。
1947年2月,上海發生轟動全國的「黃金風潮案」,蔣介石特派鄭介民去參加調查工作。6月,鄭介民、毛人鳳組織「國防部綏靖總隊」,派往華北、東北、華南各地執行組訓、情報、行動和突擊任務;9月初,鄭介民親自飛北平,破壞中共地下黨組織和電臺;同月兼任物資供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1月,指揮特務在上海破壞了:中共後勤補給站;中共華中局、蘇皖邊區政府、華中銀行等設在上海的聯合辦事處;15日辭去第二廳廳長職務。12月5日,任國防部次長,辭保密局局長,主管國防物資。9月22日晉任陸軍中將。
(二)侍從室密查組的成員
鄭介民,是軍統最早初創時期,軍事委員會侍從室密查組的成員,資格級別比戴笠還早、還高。1928年1月,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復職後,鄭介民任蔣介石的侍從副官,專門從事特務工作。
鄭介民
鄭介民,又名:鄭庭炳、鄭耀全、鄭傑夫,1900年9月18日生,廣東省瓊州府文昌縣人。胞弟鄭庭鋒、鄭庭笈均為民國高級將領。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步兵科、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第一期畢業。
(三)復興社特務處的元老
1932年3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中華復興社」,鄭介民積極加入,任「復興社」中央幹事會幹事。4月1日,兼任「復興社」特務處(處長戴笠)副處長。
1933年1月,華北局勢緊張,鄭介民兼任「復興社」華北區區長,以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上校參謀的名義作掩護,調整部署特務處在華北地區的工作。4月間,親自出馬,化裝成為由南洋回國的華僑資本家,偵察為日軍收買的前北洋軍閥陸軍上將張敬堯的活動,派華北區行動組組長白世維帶領行動員黃泅欽等人,於5月7日在六國飯店將張敬堯擊斃。
1936年3月,受蔣介石指派從南京經上海來到香港,一面布置暗殺陳濟棠的工作,一面重金收買廣東將領。6月,「兩廣事變」爆發,積極分化收買的廣東陸軍空軍部隊投蔣。8月,代理「復興社」書記長,兼「民族運動委員會」委員和「忠義救國會」委員。
(四)軍事情報部門的主帥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9月,被調任參謀本部第二廳第三處處長,主管對日情報工作。1938年1月,任軍事委員會軍令部第二廳副廳長,掌管軍事情報;3月,兼任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主任秘書(戴笠助手,相當於副局長)。
1942年1月,任新加坡盟軍軍事會議代表,又被蔣介石指定參加重慶舉行的中美聯合參謀會議,擔任情報方面聯絡工作,先後被派往印度、錫蘭、爪哇等地,在盟軍協同對日作戰中提出不少意見和見解,得到盟軍統帥的重視。
1943年2月10日,晉任陸軍少將。11月22日隨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並負責蔣介石的安全保密工作。
1944年2月,升任軍令部第二廳中將廳長,兼東南亞盟軍總司令部聯絡官,經常去加爾各答參加會議。正確預言盟軍將在8月18日於諾曼第登陸,被美國軍官稱讚為「神機妙算」。
(五)國家安全局首任局長
1949年1月,飛赴北平企圖阻撓傅作義和平起義。後隨國防部撤退廣州。10月從香港轉美國,秘密列席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報告中國大陸形勢,力圖使美國決定繼續實行對華軍援。
1954年10月,國防部保密局(原軍統局)、內政部調查局(原中統局)、國防部大陸工作處、總統府資料室(主任為蔣經國)合併而成「國家安全局」,隸屬於國防會議,任首任局長。
1959年12月11日,因心臟病復發在臺北家中去世,終年59歲,蔣介石曾兩次到殯儀館弔唁,並親臨祭奠,15日蔣介石發布「褒揚令」,追晉鄭介民為陸軍一級上將。
已故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中國國民黨海外工作會、大陸工作會主任委員鄭心雄為其子。
鄭介民雖身為國民黨特務頭子,但與戴笠截然不同,他戰略眼光精確長遠,又具研究精神,著述甚豐,曾因此獲得一枚積學獎章,被國民黨內一些同行稱為「有政治頭腦」和「科學訓練」的「軍事情報專家」、「軍事謀略家」和「軍事理論家」。著有《遊擊戰術之研究》、《諜報勤務》、《軍事情報學》、《中日戰爭太平洋列強政略的判斷》、《抗戰期中對共產黨的對策》、《蘇俄現階段的國家戰略》等。所以,鄭介民根本不是電視劇《風箏》裡面那個老朽無能的形象,在鄭介民的形象塑造上,電視劇《風箏》是不成功的。
電視劇《風箏》裡的毛人鳳形象
二、軍統「笑面虎」毛人鳳
在電視劇《風箏》裡,把人稱軍統「笑面虎」的毛人鳳,塑造的非常成功,除了相貌上有些醜化外,神態上真是活靈活現。
蔣經國與毛人鳳
毛人鳳
毛人鳳,字齊五,1900年生,浙江江山人。早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後考入中央陸軍軍事政治學校潮州分校(第四期)。
1932年,任杭州警官學校政治特派員。1944年2月,任軍簡二階(文職同少將)主任秘書,戴笠外出時,主持軍統局日常工作。1946年3月37日,升任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副局長兼主任秘書,仍主持軍統局日常工作。1947年12月5日,升任保密局中將局長。
12月5日最高情報會議上宣布升任局長.
毛人鳳、胡宗南、蔣經國
1955年,改任國防部情報局成立後的首任局長,晉任陸軍二級上將。
1956年12月11日10月14日,因癌症去世,時年56歲,葬於新北市汐止區昊天嶺。
妻子是軍統女特工向影心,育有子女毛祖貽、毛書渭、毛渝南、毛書南、毛佛南、毛維摩、毛小蘭、毛瑞蘭。族侄毛森,胞弟毛萬裡。曾侄輩有:毛建光、毛漢光、毛瑞、毛葛苓、毛河光、毛重光、毛宇光、毛小苓。
戴笠說:毛人鳳是菩薩心腸,不是大丈夫,不能成大器。沈醉說:毛人鳳給人的印象非常忠厚老成,而且逢人帶笑,是個有名的笑面虎。
五間俱起,是謂神紀。因此毛人鳳對術數挺相信的,認為自己一生的好運是和命相分不開的,他的辦公室主任潘其武(電視劇《風箏》裡宋孝安的原型)對命相學極有研究,無論在何處發現了有名氣的命相家,總是帶去見毛人鳳聊聊。毛人鳳的五行中缺火,為補此火,特化名以炎,而且一直延用多年,特別是戴笠因化名被改而死,毛人鳳對這化名更是處處使用。
戴笠死後,經過一番角逐,貌不驚人的毛人鳳,繼承了戴笠的衣缽。有人說毛人鳳既不是黃埔軍校出身,更不是軍統初創時的成員,外勤沒當過站長,內勤沒當過處長,出任保密局局長實屬偶然。也有人說毛人鳳靠的是和戴笠同學、同鄉而且沾親帶故,其發跡完全是依靠戴笠的提攜。
毛人鳳敗退臺灣後,曾向一個密友透露過自己的做官秘訣全在「忍、等、狠」三字。人說毛人鳳像龜,取的就是他能屈能伸的性格。心字頭上一把刀,毛人鳳堅信忍能避禍,也能為升官發財鋪好路徑。其實,毛人鳳在軍統局(保密局)一直做綜合管理工作,是戴笠的得力助手,對軍統局的日常管理上是無人可比的,對上,他能揣摩領導意圖,對下,他能籠絡人心,又是戴笠和蔣介石的浙江同鄉。所以他在經過努力之後,升任軍統局副局長、保密局局長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但是,在情報業務方面毛人鳳遠遠不如鄭介民;在忠實於領袖和對工作認真負責上,又不可與唐縱同日而語;充其量不過是一個辦事縝密的事務性官員。
三、軍統「智多星」唐縱
電視劇《風箏》裡的唐縱,呆板木訥、不苟言笑,沒有什麼表現,也沒有什麼建樹。實際上,真實的唐縱,可不是這個模樣。他是一個相貌端莊、文雅大方;忠厚老實、書生氣十足;一表人才、能文能武的儒將,深得戴笠、蔣介石、蔣經國的信賴和器重。他也是軍統元老,「復興社」特務處成立時的成員之一。也是軍統特務中,能夠善始善終的一個,被稱為軍統「智多星」。
電視劇《風箏》裡的唐縱形象
唐縱,字乃建,1905年生,湖南省酃縣人。
1922年,考入湖南群治法政學校。
1936年5月,任國民政府駐德國大使館武官(酆悌)上尉助理員,受命調查研究德國警察、情報組織及歐洲各國動向,組建歐洲情報網。
1937年秋,應邀參觀德軍演習,在演習結束後的酒會上,拒絕了日本武官阿喜馬要求合作的提議,對日軍侵略中國表示義憤,表現了民族氣節。
1938年,初任軍統局第二處上校科長,後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上校侍從參謀。
1947年2月,任警察總署署長,主持全國警政。
1948年2月,兼任國防部保密局中將局長,負責軍事情報工作。大陸解放後去臺灣,任國民黨「政治行動委員會」委員,負責收編赴臺特務人員,籌劃特務情報作業。
請輸入圖片描述
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出走香港後,準確判斷其將會以治病為由出走美國。提請有關人士,希望引起重視。
蔣介石右後方著軍服低頭戴眼睛者為唐縱
1952年當選國民黨七屆中央委員,併兼任中央委員會總裁辦公室第一組組長、黨政幹部訓練班副主任,負責國民黨組訓事務。
1969年,任臺灣駐韓國「大使」,翌年回臺,就任「中國農民銀行」董事長。
1975年,退職,受聘「總統府國策顧問」。國民黨第七至十屆中央委員。
1981年,在臺北病逝,享年76歲。
著有《思與行》、《美國政治與英美政黨之比較》、《黨友之理論與實踐》及《唐縱日記選》。遺失在大陸的日記,以《在蔣介石身邊八年——侍從室高級幕僚唐縱日記》出版發行。
唐縱日記乃絕對私密性記述,連老婆都不讓看的,軍統高層人士都知道唐縱的日記很「精彩」,沈醉在《唐縱其人》中說,一次趁唐不在家,(沈醉)「曾好奇地問他老婆,是不是看到過唐每天寫的日記,不料此話一出,她馬上表現出很氣憤的樣子,對我大發牢騷,說他寫的日記誰也不準看,他們結婚十多年,多次想看看他的那些寶貝日記,都被拒絕了,吵過好幾回也沒有讓她看。」
1942年8月,不到39歲的他在日記中進行一周反省,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當今之世,欲求聞達,行不由徑者滔滔皆是,茲就其所知者列單于下」:
一、品格高尚為人讚揚,但攫權得勢者多為小有才智,恭順權貴,為權貴所賞識提攜。
二、學識淵博為人稱道,但踞高位者,多為善權術長機智,應變有方,處事圓滑之人。
三、對上要善承意旨,不可自作主張,上之所欲者集全力為之,上之所惡者竭力避免,是非曲直不必計及,信任第一,是非其次。
四、對同僚,應酬可以換取同情,同情即是友誼的保障,一切過失誤會,皆可消釋。
五、對下操縱在手牽製得法,苛刻嚴峻,反為當權者得意之作,寬恕僅為儒生之談助。
1946年3月21日,戴笠死後,唐縱在日記中寫道:「雨農兄英明果斷,機智過人,勇於任事,不辭勞怨,十四年來艱苦奮鬥,不遑寧息;對領袖忠誠無間,對朋友熱情可親,處事敏疾神速,約束部下森嚴可畏,有忍人之心,行忍人之政;在生活方面待人過嚴,待己過寬,過世人所最詬病;做事無計劃,視其需要者而為之,故其部下莫知所從;其成功處在能選擇重點,以集中之精力、最大之財力辦理一事,無顧忌無畏葸!」在絕對私密的日記中,唐縱對戴笠的評價顯示出特別的意義。由此,可以部分看出唐縱的為人。
在電視劇《風箏》裡,對毛人鳳的表現比較多,也比較充分。對鄭介民的表現,在解放前部分,沒有好好發揮和展示,僅僅提到鄭介民拉攏「軍統六哥」鄭耀先時說了句:「一筆寫不出兩個鄭字」,也算有所暗示。但是,解放後鄭耀先卻成了鄭介民安插在警察局裡的潛伏特務。如果把這一點改成警察總署署長唐縱的安排(1949年唐縱負責軍事情報工作),就顯得更加合情合理。當然電視劇畢竟是文藝作品,我們不能讓它面面俱到。這已經拍的相當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