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說起軍統的領導人,在人們的第一印象中都是在眾多諜戰劇中,作為軍統頭子出現的戴笠戴局長。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戴笠也不過是軍統的副局長,那麼真正的局長到底又是誰呢?
軍統這個組織機構相比於其他有名的組織成立是比較晚的,在很早的時候在國民黨內部就已經成立了兩個特務機構,分別是黨務調查科和力行社。黨務調查科最先出現,成立於1928年,是後來中統的前身,目的正是為了加強對國民黨內部的監控,由蔣介石的秘書陳立夫在蔣介石的授意下組建完成。調查科在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負責調查國民黨中具有左傾思想的人士,並藉此機會迫害當時的進步人士。因此在革命初期,有不少進步人士都被調查科人員秘密殺害。
而力行社更像是一個為蔣介石個人服務的私人組織,是他為了模仿墨索裡尼的黑衫黨,專門召集了他在黃埔軍校中的13個主要學生,組成了13太保,主要用於打擊國民黨內部不聽他命令的其他勢力。力行社創立之後,因為成員在行動時多穿藍色便服,所以又被稱為藍衣社,是後來軍統的前身。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個機構的主要任務和工作範圍在不少方面都重合了,因此這種特殊又複雜的關係讓這兩個組織之間經常發生內鬥。為了能夠方便地管理這兩個組織,蔣介石在1938年將兩個組織合併起來,統一由陳立夫擔任局長,劃分為兩個行動處,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中統和軍統。
就這樣,兩個組織在上層領導的幹涉下暫時恢復了和平,但是明顯地位超然的軍統根本不把之前擔任中統領導者的陳立夫放在眼裡,畢竟他們直接對蔣介石負責,根本不聽陳立夫的調動。就這樣,軍統局長逐漸成為了一個虛職,在軍統內部並不具備很大的權力。因此在經過一番討論後,決定這個局長由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兼任,也就是說誰當這個秘書長,誰同時也就是軍統的局長,而陳立夫當時正好就是秘書長,他也就成為了軍統中統合併後的第一任局長。而軍統內部真正的領導者則是從軍統中選拔出來的副局長,直接由蔣介石任命,而這個實權正好掌握在戴笠手中,所以儘管後來局長換了好幾任,副局長卻一直都是戴笠。
而戴笠本人,也對副局長這個稱號不太在意,他不需要服從於所謂的局長,而是直接向蔣介石匯報,實權比虛職當然更受歡迎。而這樣權力結構的設置,則是從中國古代官場上留下來的傳統有關,那就是在有些特殊組織中,副職才是真正的辦事人員。就比如說在唐朝,事實上宰相的官職只不過是中同書門下從三品,或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在名義上他們頭上的長官有不少,然而他們才是權力最大的人。說完了副局長戴笠,咱們再來看一看接下來幾位被任命為軍統局長的神秘人物。
自從陳立夫卸任之後,軍統局長改由蔣介石侍從室主任擔任,他們分別是賀耀祖,錢大鈞,鄭介民,當然他們和陳立夫一樣,都只是掛個虛職,並不掌權。首先說一說賀耀祖,他曾是國民革命軍的中將,後升為上將,1938年擔任軍統局的第二任局長,第二年卸職,1942年離開軍統擔任重慶市市長。而說起錢大鈞,他在國民黨內部絕對算得上是一位響噹噹的人物,他是國民黨元老,官至國民黨陸軍上將,是黃埔軍校早期的教官之一,在多場戰役中都有不少的貢獻,被稱作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之一。他是軍統局第三任局長,曾擔任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主任和淞滬警備司令。而最後一位鄭介民同樣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是國民黨陸軍的一級上將,畢業於黃埔二期。在他擔任蔣介石主任秘書的時候,戴笠因飛機失事意外去世,他便被派去暫時接任軍統局局長,繼續國民黨的特務工作,而他也是軍統局的最後一位局長,1959年因心臟病去世。
作為實際領導人的副局長戴笠,本身就作為一名高級特務,對情報工作有很強的處理能力,他的本事可想而知。就連只掛一個虛名的軍統局局長,無一不是國民黨軍界政界的大人物,這也就從側面突出了軍統局對於國民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