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1894年出生於北京城內一個京劇世家。自幼父母雙亡,由伯父撫養成人。1901年,7歲的梅蘭芳開始學戲。1912年,18歲的梅蘭芳隨京劇大師王鳳卿首次到上海演出,取得了很大成功。
梅蘭芳屢次拜各大名師學藝,戲路很寬,精通青衣、花旦、刀馬旦等旦行表演藝術,還掌握了生行等其他行當的表演技巧,經過充分挖掘和潛心鑽研,逐漸形成了藝術上自己的流派——梅派。1921年組建「崇林社」時,他已和京劇大師楊小樓齊名。同時,「梅派」藝術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梅蘭芳的「舞」出神入化,形態逼真,在演《長恨歌》時,他的」舞「戲就是全劇的高潮。梅蘭芳的京劇唱腔,從樸素的」情「過渡到華麗的」文「,努力使唱詞文字典雅絢麗,並在曲調上引入了崑曲,加以變通,形成了他獨有的唱腔特點。1936年梅蘭芳通過學習,掌握了如何用氣、換氣、提氣、偷氣等功夫。他對」氣「的理解和運用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梅蘭芳經過譚鑫培和楊小樓兩位前輩的指點,加之自己的天賦和勤奮,取得了輝煌的藝術成就。在譚鑫培去世後,梅蘭芳躍居旦行第一,並在」四大花旦「中自始至終佔據著領先位置。
1930年,梅蘭芳率團訪問美國。歸國後,他的地位和名聲不斷提高,1933年被戲迷稱為」伶界大王「,被捧為梨園界的代表人物。之後,他不得不與政界、商界、軍界乃至洋人進行著無聊的應付和周旋。後來因看不慣俗世中的阿諛奉承和爾虞我詐,梅蘭芳毅然離開北京,南遷上海。
1935年,梅蘭芳訪問前蘇聯時,坐火車須經過偽滿洲國,但他寧願長途奔波,坐船到前蘇聯也不坐火車,體現了高度的民族氣節。
在上海,恰逢日本大舉入侵中國。梅蘭芳不甘當亡國奴,無可奈何之際,他想到了自殺卻又不忍放棄自己未竟的事業,想歸隱而又不能。兩難之際,日本侵略者用金錢引誘他為日本人唱戲,梅蘭芳發誓不趕走日本人絕不上舞臺,並蓄鬚明志。1945年聽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後,梅蘭芳立刻刮去了長長的鬍鬚,當眾宣布將返京劇舞臺。
梅蘭芳蓄鬚明志,已經成為了轟動的傳奇,在他青年時期的那個時代,伶人是很被人看不起的。而當面臨侵略者的威逼時,他沒有隱忍,斷然蓄鬚,其勇氣可嘉。看來真正稱得上大師的人,在大事上是絕不糊塗的。
1949年,梅蘭芳應第一界文代會的邀請,又一次回到了故鄉——北平。
新中國成立後,梅蘭芳受到了黨和政府的保護,平安地度過了多次運動風潮。
1959年,黨和政府允許梅蘭芳劇團私立。
梅蘭芳努力讓自己成為毛主席所倡導的」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人,他常告誡自己:生出」不滿足「可;生出「不滿意」,則堅決不可。
1961年,梅蘭芳逝世,享年67歲。他是京劇「四大名旦」之首,是旦角中「前無古人」的大家。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