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系列故事——梅蘭芳

2021-01-14 騰訊網

梅蘭芳1894年出生於北京城內一個京劇世家。自幼父母雙亡,由伯父撫養成人。1901年,7歲的梅蘭芳開始學戲。1912年,18歲的梅蘭芳隨京劇大師王鳳卿首次到上海演出,取得了很大成功。

梅蘭芳屢次拜各大名師學藝,戲路很寬,精通青衣、花旦、刀馬旦等旦行表演藝術,還掌握了生行等其他行當的表演技巧,經過充分挖掘和潛心鑽研,逐漸形成了藝術上自己的流派——梅派。1921年組建「崇林社」時,他已和京劇大師楊小樓齊名。同時,「梅派」藝術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梅蘭芳的「舞」出神入化,形態逼真,在演《長恨歌》時,他的」舞「戲就是全劇的高潮。梅蘭芳的京劇唱腔,從樸素的」情「過渡到華麗的」文「,努力使唱詞文字典雅絢麗,並在曲調上引入了崑曲,加以變通,形成了他獨有的唱腔特點。1936年梅蘭芳通過學習,掌握了如何用氣、換氣、提氣、偷氣等功夫。他對」氣「的理解和運用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梅蘭芳經過譚鑫培和楊小樓兩位前輩的指點,加之自己的天賦和勤奮,取得了輝煌的藝術成就。在譚鑫培去世後,梅蘭芳躍居旦行第一,並在」四大花旦「中自始至終佔據著領先位置。

1930年,梅蘭芳率團訪問美國。歸國後,他的地位和名聲不斷提高,1933年被戲迷稱為」伶界大王「,被捧為梨園界的代表人物。之後,他不得不與政界、商界、軍界乃至洋人進行著無聊的應付和周旋。後來因看不慣俗世中的阿諛奉承和爾虞我詐,梅蘭芳毅然離開北京,南遷上海。

1935年,梅蘭芳訪問前蘇聯時,坐火車須經過偽滿洲國,但他寧願長途奔波,坐船到前蘇聯也不坐火車,體現了高度的民族氣節。

在上海,恰逢日本大舉入侵中國。梅蘭芳不甘當亡國奴,無可奈何之際,他想到了自殺卻又不忍放棄自己未竟的事業,想歸隱而又不能。兩難之際,日本侵略者用金錢引誘他為日本人唱戲,梅蘭芳發誓不趕走日本人絕不上舞臺,並蓄鬚明志。1945年聽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後,梅蘭芳立刻刮去了長長的鬍鬚,當眾宣布將返京劇舞臺。

梅蘭芳蓄鬚明志,已經成為了轟動的傳奇,在他青年時期的那個時代,伶人是很被人看不起的。而當面臨侵略者的威逼時,他沒有隱忍,斷然蓄鬚,其勇氣可嘉。看來真正稱得上大師的人,在大事上是絕不糊塗的。

1949年,梅蘭芳應第一界文代會的邀請,又一次回到了故鄉——北平。

新中國成立後,梅蘭芳受到了黨和政府的保護,平安地度過了多次運動風潮。

1959年,黨和政府允許梅蘭芳劇團私立。

梅蘭芳努力讓自己成為毛主席所倡導的」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人,他常告誡自己:生出」不滿足「可;生出「不滿意」,則堅決不可。

1961年,梅蘭芳逝世,享年67歲。他是京劇「四大名旦」之首,是旦角中「前無古人」的大家。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比梅蘭芳大兩歲,為他做了絕育手術,她是被世人遺忘的梅蘭芳原配
    在這期節目中,溫崢嶸和黃夢瑩將陳凱歌導演的《梅蘭芳》進行了再次演繹,再次詮釋,觸動了很多人對梅蘭芳,對福芝芳,對孟小冬的回憶,回憶這些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這些擁有很多故事的人物。作為名人梅蘭芳的原配,歷史沒有記載她的出生,也沒有記載她的去世
  • 文藝百年·廣州故事丨梅蘭芳在廣州演出經歷了什麼?
    梅蘭芳演出的海珠大戲院,則在門前的馬路搭起四座高八丈的牌樓,每座牌樓兩邊均嵌上梅蘭芳十二尺巨幅劇照,以及「歡迎梅蘭芳蒞粵」的美術字標語。正中一座牌樓有樂隊演奏中西樂曲,盛況空前。南洋菸草公司提前在《廣州民國日報》刊登廣告,黑體大字註明:「梅蘭芳來粵」,還推出了梅蘭芳牌香菸。按照梅蘭芳的計劃,他將在廣州和香港各表演12天,後來因反響熱烈,演出延長到40天。
  • [大家]梅蘭芳為什麼不敢養「小三」
    賴聲川的相聲劇是這樣,師承於他的「相聲瓦舍」同樣如此,把《黃鶴樓》《叫賣圖》《白事會》等經典段子,改編成有完整故事的舞臺劇。所以,《孟小冬》表面上雖然講的是「冬皇」一生的故事,但實際上的重點,卻是《四郎探母》《遊龍戲鳳》《搜孤救孤》《大登殿》等經典京劇選段。在不知不覺中,觀眾已經欣賞了一遍經典。《孟小冬》的故事,上半場以孟小冬和梅蘭芳的故事為主線,下半場則以她與杜月笙的故事為主線。
  • 蓄鬚明志的梅蘭芳
    而此時在北平的梅蘭芳面對敵人的侵略,為了不當亡國奴,梅蘭芳攜全家告別了北平故居「綴玉軒」故居,在上海馬斯南路121號(今思南路87號)定居下來。在上海,他編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兩齣戲。《抗金兵》講的是南宋女英雄梁紅玉抵抗金軍的故事,《生死恨》是講在敵人的統治下,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反抗精神。
  • 民國時期的梨園名菜譜——梅蘭芳最愛的好吃的
    舊時的梨園名家,往往也是社會上知名的美食老饕,他們留下的美食佳話非常多,很多文人墨客在書寫舊式風尚的時候,也總喜歡把這些好吃的和名人的故事著墨一番
  • 演員2:把《梅蘭芳》和《小時代》放到一起演,還有什麼好說的
    《梅蘭芳》是陳凱歌導演的一部電影,由黎明、陳紅、章子怡、孫紅雷、王學圻等主演,講述了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故事。,希望她不要影響梅蘭芳的事業。確實,《小時代》全系列中都充斥著金碧輝煌的浮誇風。節目中表演的這個片段,是林蕭和顧裡的互撕,撕得很激烈,拿玫瑰花束打耳光那種。也不知道兩個閨蜜是因為什麼,突然就開始用狗來代稱了,「我是你養的一條狗嗎」?
  • 坂東玉三郎:梅蘭芳是我的偶像
    但你能想到嗎,阿富汗曾經有著希臘式的庭院,而庭院的希臘式雕像又和中國的佛造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日本的歌舞伎大師曾把梅蘭芳作為自己的偶像,千裡迢迢來到中國學藝;來自馬來西亞的年輕人因為痴迷《論語》,把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改編成原創歌曲……這許許多多的故事背後,是亞洲不同文明互相吸引、互相交流、互相融合的歷史。這個五月,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如約而至,文明之花將盛放北京。
  • 國難當頭的「戲子」,中國最早的「明星」,梅蘭芳做了什麼?
    全民抗疫戰的打響,讓整個中國進入了危難之際,在這個節骨眼上,明星名人的捐款問題,就成了最觸動我們神經的問題,國難當頭,本該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 今天,我們就先撇開當下的這個問題,去翻翻歷史,看看80年前的中國,那個時候的明星,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做了些什麼?
  • 專訪梅蘭芳紀念館館長劉禎:梅蘭芳的文化自覺與歷史擔當
    梅蘭芳訪美的第一站並不在美國,而是加拿大。1930年1月30日,梅蘭芳一行乘坐加拿大「皇后號」抵達溫哥華,還未上岸時,國外的記者就跑到船上採訪梅蘭芳,梅蘭芳也很納悶,不知道他們是從哪裡得知了這個消息。有記者告訴他,從梅蘭芳離開上海碼頭起,他的一舉一動就已經受到媒體關注,所以他到達的日期,記者是準確掌握的。他在《梅蘭芳遊美日記》中講到,當時華人在國外的地位是非常低的。
  • 「渣男」梅蘭芳
    十六歲時,梅蘭芳遭遇倒倉變嗓期,無法登臺表演,而一旦變聲失敗,他的演員生涯也就此荒廢。 於是家裡為了「衝喜」,幫梅蘭芳說了一門親事,同為梨園出身的王明華走進了他的生活。她比梅蘭芳年長兩歲,模樣端正水靈,雙方父母一拍即合。 新婚的恩愛讓梅蘭芳順利渡過了變聲期,王明華也成為了梅蘭芳口中的「貴人」。
  • 梅蘭芳是怎樣走向世界的
    點擊連結(《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簡介),關注《早安京劇》其他公眾號
  • 著名雕塑家劉開渠封刀之作:當世最完美的梅蘭芳雕像……
    位於泰州城河之濱鳳凰墩上的梅蘭芳紀念館 風景旖旎,鬧中取靜 這座以明清建築為主體的 園林式名人紀念館 是海內外遊客來泰旅遊必到的景點之一
  • 兩任丈夫,孟小冬這樣評價:梅蘭芳是偽君子,杜月笙是「真」流氓
    陳凱歌有一部著名的電影《梅蘭芳》,章子怡在裡面飾演的孟小冬令人印象深刻。喜歡京劇的朋友不可能不認識梅蘭芳這位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而孟小冬與梅蘭芳到底是什麼關係?1925年兩人在一次舞臺合作中相識,漸生情愫,孟小冬當時才18歲就深深愛上了31歲的梅蘭芳,而梅蘭芳對這位年輕貌美的女子也是心動了。
  • 致敬一代宗師梅蘭芳!
    投票結果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獲得了前四名,「四大名旦」的稱呼從此為人傳頌。梅蘭芳更是以雍容華貴、典雅大氣的舞台風格位列「四大名旦」之首。2020年8月8日是梅蘭芳先生的59周年忌日「梅花從來有傲骨,蘭草何處不幽芳」讓我們共同致敬一代宗師梅蘭芳▲梅蘭芳中國文藝 · 向經典致敬梅蘭芳,名瀾,字畹華,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梨園世家,祖父梅巧玲是京城著名的青衣花旦演員。
  • 回眸一笑百媚生——梅蘭芳登峰造極的表演藝術
    提起梅蘭芳你會想到什麼?我想有許多人在看到問題的一剎那,腦海裡一定會浮現出那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對於我們這些戲曲門外漢來說,提到梅蘭芳就想到楊貴妃足以證明這個角色塑造得有多麼深入人心。
  • 《鳳還巢》—— 梅蘭芳的反思與回歸
    所謂「時裝戲」、「古裝戲」是故事題材的區別,從裝扮的創新上來說,實質都是對京劇傳統裝扮規制的一種突破。梅先生「時裝戲」的創作始於1913年上海演出歸來之後,明顯受到當時海派京劇風尚的影響。梅先生在《舞臺生活四十年》中說,「在我的舞臺生活中,表演時裝戲的時間最短」。他認為,演時裝戲「京戲演員從小練成功的和經常在臺上用的那些舞蹈動作,全都學非所用,大有『英雄無用武之地』之勢」。
  • 人物 梅蘭芳與她們
    梅蘭芳在感情上從來不是個很有主意的人,圍繞他身邊的人太多了,能夠分給至親的時間,也不過佔他生命的極少一部分。他陪孟小冬過了一次春節,已然是孟小冬和他在一起唯一過的年。有一張老照片:梅蘭芳用手指比出一個鵝頭,映在牆壁上,一邊是孟小冬的題字:「你在那裡作什麼啊?」另一邊寫著梅蘭芳的回答:「我在這裡作鵝影呢。」遊戲時的快樂躍躍欲出。在坤旦極少的年代,梅蘭芳與評劇名伶劉喜奎相戀過。
  • 訪名人故居 講名人故事
    日前,「梁溪名人視頻故事會大賽」在秦邦憲故居完成評審。由梁溪區教育局、無錫市檔案史志館、無錫博物院、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的代表組成評委組對前期報送的172件作品進行了嚴格篩選。最終,41件佳作脫穎而出,兼具思想性和藝術性。
  • 追憶梅蘭芳:高山仰止,芳華絕代
    梅蘭芳(1894年-1961年),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生於北京的一個梨園世家。梅蘭芳是近代傑出的京昆旦行演員,「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藝術創始人。 梅花多傲骨,蘭草自幽芳。梅 / 蘭 / 芳,三個字一出來,便鋪開了一張絕美的畫卷。二十世紀初,梅蘭芳的江湖地位堪稱國際巨星,直接碾壓現在的各種流量明星、超級網紅、新晉小花。
  • 《孟小冬傳》| 梅蘭芳與杜月笙,為何都愛上了她?
    第一期,我們的主題是「民國愛情故事」,我們挑選了能體現民國愛情最經典的五本書,帶你全方位感知民國世界。本期你將聽到以下幾本書:《紅玫瑰與白玫瑰》《胭脂扣》《我願為你洗盡鉛華:孟小冬傳》《圍城》《朱生豪情書全集》 。每本書我們都找了專業作者和專業主播來解讀,帶你高效掌握每本書的精華內容,或者用獨特、專業的視角告訴你這本書背後的故事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