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觀世音菩薩十四種無畏【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2021-02-07 楞嚴咒專弘平臺

二十五聖圓通章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N2十四無畏(分三)

O1標承悲仰 O2條陳無畏 O3結名顯益

今O1


【世尊!我復以此聞燻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


世尊!我復以此聞燻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我又以這種的反聞聞自性的功夫來燻修,得到這種金剛的三昧「無作妙力」,這種不需要用心意識去想。我得到這種無作的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與十方和過去、現在、未來這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有這種悲仰佛法的心。六道,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使令一切的眾生,從我這個身心得到十四種無畏的功德。


O2條陳無畏(分四)

P1八難無畏 P2三毒無畏

P3二求無畏 P4持名無畏

今P1


【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


二者、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


三者、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眾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


五者、燻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能令眾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亦如吹光,性無搖動。


六者、聞燻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剎、鳩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單那等,雖近其旁,目不能視。


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能令眾生,禁系枷鎖所不能著。


八者、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能令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


觀世音菩薩有十四種無畏,這是第一個無畏。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第一的無畏,就以我這個不是自己觀自己的音聲,去觀這個世界上我所觀的人。令彼十方苦惱眾生:因為我現在修「反聞聞自性」的功夫成就了,所以不需要自己觀自己了,要去觀這個世界上一切的眾生!令受苦惱的這一切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我觀這些個苦惱眾生的音聲,他們就得到解脫了。


二者:第二的無畏,就是知見旋復:這知見回來了,都是迴光返照。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令一切眾生,他若是能念觀音菩薩的名號,或者他能修行的,假設他到大火裡面,火也不能燒他。


三者、觀聽旋復:這個觀看和聽都反聞聞自性。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令這一切的眾生,有被大水所漂的,水不能淹死他。有的人說:「那我就試一試觀音菩薩靈不靈!我用一些木頭點起火來,我自己坐到這個木頭上,看看能不能燒?」那一定燒的!那麼說一定燒,為什麼觀音菩薩又說「設入大火,火不能燒」?我現在設入大火了,火怎麼又會燒呢?因為觀音菩薩這個「設」,是個假設,是你無意中遇著大火,而火就不會燒你。不是說你試驗,你故意放火燒身。那你自己願意燒,觀音菩薩管你這麼多幹什麼呢!


所以你說:「觀音菩薩說『念觀音菩薩,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我也跳到海裡去,試一試能不能淹死。」那一定淹死的。為什麼?你在無意中遇著苦難,觀音菩薩救你;你有心來試驗他,他就不管你了。為什麼?你根本就不相信觀音菩薩!你若相信觀音菩薩,就不需要試驗。你等到試驗出來才相信,那根本你就沒有信心。所以,我還希望你不需要試驗,這是一個最好的安全辦法。


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第四者,斷滅妄想,心裡也沒有殺害了。你能念觀世音菩薩,令諸眾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他使令這一切的眾生,就是到羅剎鬼國裡去,鬼也不能傷害他們。


五者、燻聞成聞:第五種的無畏,是修行反聞聞自性這種的功夫,聞性成就了。六根銷復,同於聲聽:六根這個六結也都銷融了,沒有了;這個時候,這個六根可以互相為用了。能令眾生:這個時候使令一切眾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譬如有人拿刀斬你的頭,一斬頭,這個刀就自己一段一段壞了。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令他所使用的刀和戈、矛,割到你的脖子上,就像割到水裡一樣,割過去又沒有了。亦如吹光,性無搖動:也就好像吹光似的,你吹來吹去,那光不會搖動的。


六者、聞燻精明,明遍法界:第六種無畏,就是這個聞燻的功夫成就了,而有一種的精明,這種明的力量周遍法界。則諸幽暗:既然周遍法界都是光明,那麼這個幽暗的地方,性不能全:幽暗就沒有了,幽暗就不完全了。能令眾生:能使令這個眾生,藥叉、羅剎:「藥叉」,就是一種男鬼;「羅剎」,是一種女鬼。藥叉鬼、羅剎鬼都很厲害的,專門吃人。吃什麼人啊?吃死人。它能有一種的咒力,不怕屍體臭;它一念這個咒,這個身體也就不會臭了,它就吃這個死人的肉。


鳩槃茶鬼:「鳩槃茶」(編按:同「鳩槃荼」),也是一種鬼的名字,它是一種鬼王,翻譯到中文就叫「甕形」,它的形像,就好像一個大缸、一個甕似的,或者像一個罈子那個形狀。這種鬼專門做什麼呢?它的工作是專門做魘魅,是一種魘魅鬼。怎麼叫「魘魅」呢?譬如人睡著了,就或者見著一個什麼古怪的形像,令你心裡明白,但是身不能動彈。這在中文的俗話,就叫被魘住了;魘住了,就是「魘魅」。這個魘魅鬼就做這種的工作。有的時候它魘魅時間久了,也可以令你這個人死。若這個人陰盛陽衰,陽氣衰弱了,它可以魘魅你;時間一久了,就死了。這種魘魅鬼,這個世界上很多的。


及毗舍遮:鳩槃茶和毗舍遮、富單那,這三個名字在〈楞嚴咒〉上都有的。毗舍遮這個鬼專門吃精氣的,吃人和一切眾生的精氣,也吃五穀的精氣。富單那等:就是主熱病的鬼,它就令人有一種病,就發燒。


那麼藥叉、羅剎、鳩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單那等,你若是修這個「反聞聞自性」的功夫,或者念觀音菩薩,令這一些個鬼,雖近其旁,目不能視:雖然它就在你的旁邊,它眼睛看不見你的。因為這鬼怕什麼呢?鬼就怕光。你若是修這種的功夫,身上都有一種光,這鬼就看不見你。


好像我們人間也有一種梟鳥,這種梟鳥在中文就叫貓頭鷹,它頭長得好像貓那個樣子。這種的梟鳥,白天它不出來的,它在晚間出來。因為白天它一見著光,就看不見東西;晚間它可以四處飛,各處能看得見,白天它就看不見東西。還有一種叫「蝙蝠」,這種蝙蝠據說是 mouse(老鼠)變化的;它也是白天不飛出來,晚間就出來各處飛了。為什麼?白天它看不見東西,晚間才能看得見。


所以天地間這萬事萬物,各從其類,這鬼也是這樣子。鬼因為是一股陰氣,所以你若有陽光,它就看不見了;你有陰氣,它就可以找到你。


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第七者,音也沒有了,連這個音性都銷了。這觀和聽都返觀諸己了,離開一切的六塵和妄想。能令眾生,禁系枷鎖所不能著:能使令眾生,受這個監獄關禁的;「枷」,就是在脖子上戴的;「鎖」,就是一個腳鐐子,在腳上一個鎖鏈子。你若能念觀音菩薩,這個枷鎖就自己開了。這種情形,有很多人有這個經驗,這不是憑空就這麼說的。我們人若誠心念觀音菩薩的時候,就有這種感應。


以前有這麼一個人,他犯罪了,被人捉去關到監獄裡,監獄裡還有七八個人。這個人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他怎麼會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呢?因為當時他認識一位和尚,他就求這位和尚救他,和尚說:「如果想我救你,你就一心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你就會離開這個災難。」這個人就念觀音菩薩。念到三日三夜的時候,脖子上的枷自己開了,腳上的鎖鏈子也開了;開了,他就可以走,但是他不走。他說:「我一個人走有什麼意思?這還有七八個人哪!」他就叫這七八個人也都一起念「觀世音菩薩」。那麼念了一天,又念了一天,這七八個人的枷和鎖也都自己開了,然後一起就都走回家去。由此,這些個人就專心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令這一個鄉村裡頭所有的人,也都念「觀音菩薩」了。


八者、滅音圓聞,遍生慈力:「圓聞」,就是不用心來聞,而能聞一切音。這第八者,把這種世俗的音滅了,反聞聞自性的音也到圓聞上了,在這個時候,普遍生出一種慈悲的力量。能令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使令這眾生,經過最危險的道路,土匪不能打劫他。


P2三毒無畏


【九者、燻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慾。


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


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痴暗。】


九者:第九種無畏,這是離貪慾畏。燻聞離塵:「燻聞」,就是修行「反聞聞自性」這種的功夫,天天日日都要用這種功夫。那麼這種功夫修成了,燻聞離塵,把這一切的前塵的境界都離開了。色所不劫:離開什麼前塵的境界呢?就離開這個色塵的境界,色塵所不能劫。


我們人不要以為有了美色是一種好事情。你愛這個美色,這個美色就劫奪你家裡的財寶;你固有的這種最有價值的寶貴東西,都被這個美色給劫持去了。你若能離這個色塵,就「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你看,「見有若無心自安」!你見到什麼美色,心裡就動了;在你沒見的時候,你怎麼不動心呢?你見著這個美色,一動心了,那就被這個色塵所轉了;如果你能遠離這個色塵,就「色所不劫」,這個色,它就不能來搶奪你家裡的財寶了!


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慾:這是觀世音菩薩,他能令一切多淫的眾生遠離開這個貪慾。


在《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上說:「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那也就是這個意思。你多欲,什麼欲呢?就是這種淫慾心!人生最大的問題、最不能解決的問題,也就是這種淫慾;也就是男女的問題。你若能把男女的問題,看得破、放得下,那就是真正得到解脫了!你看不破、放不下,所以你就不能得到解脫,也不能開悟。


所以,今天頭先在吃飯的時候,我對你們講,你用的功夫用到了,吃飯也不知道吃飯了,穿衣服也不知道穿衣服了。吃飯、穿衣服都忘了,那麼身外之物,更有什麼可忘不了的呢?所以說,連你的女朋友也忘了!你若是男人,就把你女朋友忘了;女人,就把你男朋友忘了嘛!不是說單單男人忘女朋友,女人也要忘了男朋友;互相把這種境界打破了,那你的功夫才有辦法呢!何況又記掛著姊妹、兄弟,又是哥哥、弟弟、姊姊、妹妹的,這一套囉哩巴嗦的;又有子、又有女的,放不下。


你來學佛法,要把一切都放下;在這學佛法的期間,什麼也不管了!要怎麼樣子呢?就像重新做一個人,把以前的事情都忘了。這樣子,佛法的法水才能灌溉到你這個菩提心裡頭去;你如果這個也放不下、那個也放不下,那個法水就沒有法子來滋潤你的菩提心。


你能常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再恭敬觀世音菩薩,你這個淫慾心也就會沒有了。


修道的人,最要緊的,就要把這個淫慾心修斷了。你如果斷不了淫慾,那是不會出三界的!不是說我又想要開悟,又離不了這世間一切的境界。那你離不了世間的境界,你也不能成佛,這兩者不可得兼。好像孟子說「魚與熊掌,不可得兼」,魚是我願意吃的東西,熊掌也是我願意吃的東西;這兩種,不能說同時一口吃兩種東西,一定只能吃一種。所謂世間的樂和出世的樂,也是不能同時都被你得到;你又要去成佛,又離不了這個世間上財、色、名、食、睡,那你沒有法子可以成就的。


十者:這第十種的無畏,就是純音無塵:在這個「反聞聞自性」,這種音也純了。「純音」,也就是沒有音了,音也空了;「無塵」,塵也沒有了。沒有前塵了,那麼根境圓融:六根和六塵的境界都互相融通了。


這個世界上,無論任何事情都是——你若會用,它就是壞的東西也會變好了;你若不會用的,好的東西也變壞了。在前邊說到六根、六塵,本來你墮落都是因為六根;這個六根,就是六賊。這十方諸佛都同聲告訴阿難說:「令你墮落的,也是六根;令你成佛的,也是六根,沒有旁的東西。」所以你往好了用,它就可以幫助你;你若不會用,它就可以破壞你。這和我們有錢一樣,我們在有錢的時候,要是知道做功德,做種種的好事利益眾生,這個錢就沒有用到壞的地方。你要是有錢,又去賭錢,又吸鴉片煙、扎海洛因,又做種種的壞事,這就因為你有錢造了罪!這是一樣的道理。


那麼你在這個「純音無塵」,根境也互相圓融了,無對所對:也沒有一個能對的和所對的這種境界。「無對」,就沒有兩種的,都變成一個了;根就是塵,塵也就是根,根塵沒有分別了。這時候,這叫「打成一片,凝成一團」,合而為一,根塵就不分。因為這個,沒有根、沒有塵;但是根就是塵,塵也就是根。在這個境界上,沒有一個能對,也沒有一個所對了;沒有六根對著六塵這種的對待了。


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能令這一切有忿恨心、脾氣很大、火氣很大的眾生,都沒有瞋恚了。「瞋恚」,就是一種發脾氣,也就是煩惱。


在《法華經》上說:「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這主要的地方,要在一個「常念」,要常常念;不是今天念,明天不念;早起念,晚間不念;不是這月念,那個月不念;要天天都念,這才叫一個「常念」。「恭敬」,又要恭敬,要生出一種恭敬心來。不是說我念是念,但是我對於佛、菩薩,我也不相信,心裡有一種懷疑:不知道這個會不會有功效呢?有沒有這麼個力量呢?總有一種懷疑,那就不會有成就的。所以這要生出一種信心,還要常念,要恭敬。你若能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你就會沒有脾氣了,也沒有那麼大火氣了,也沒有那麼大的煩惱了,就會離諸瞋恚了。


第十一者的無畏是什麼呢?就是銷塵旋明:這個「塵」——六根、六塵的境界——既然銷了,也就旋明;反聞聞自性,現出一種光明來。法界身心猶如琉璃:這時候,身心也就是法界,法界也就是身心,身心和法界合成一個了。你看,你的身、你的心遍法界處,這是個什麼呢?這若不是佛,能有這個境界嗎?所以觀音菩薩就身心和法界都合成一個了,就好像琉璃一樣的,朗徹無礙:裡邊也看到外邊,外邊也看到裡邊;也無內也無外,也無大也無小。


好像我見著靈巖山有個和尚,他叫大休。哈,他真是個「大休」,不是「小休」!怎麼「大休」呢?他自己給自己用石頭造了一個甕;甕,就是坐著的棺。一般人死,躺到棺木裡頭,這叫「棺材」;而出家人,叫「坐棺、坐甕」。他就在那個石頭山巖上造這麼一個甕,造得恰恰他能坐到這個地方。又用石頭造上門,門的旁邊又造了一副對聯。這個對聯說的什麼呢?上聯就說「無大無小無內外」,也沒有大、也沒有小,也沒有內、也沒有外。下聯:「自修自了自安排」,他自己修行,自己就了道了,自己安排身後事,自己給自己做甕。


你說怎麼樣啊?嘿,他把這個甕做好了,自己又把這個門也關好了;然後就結上雙跏趺坐,坐到這甕裡頭,自己就在那兒圓寂了,入涅槃了!所以這種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他自己把一切都預備好了,這叫「大」。他名字叫「大休」,就是「休息」的「休」;休息了,就是 rest。他這一個休息,就什麼都不再做了。你說,這個人多解脫!我在蘇州靈巖山見過這個人的。自己修行,自己把自己一切的事情都預備好了,也不麻煩人;這個樣子,就叫「無大無小無內外,自修自了自安排」。


朗徹無礙這種境界,好像琉璃筒一樣,裡外都是透體玲瓏的。透體玲瓏,就是裡邊也看見外邊,外邊也看見裡邊,這叫「玲瓏」。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痴暗:這一種的法身和法界——身心和法界,都合成一體。在這無形中,就能令一切「昏鈍」的——昏,就是很愚痴的;鈍,就是很慢的。什麼叫「鈍」呢?好像刀子,拿那種刀子切東西,切也切不斷,那種刀叫「鈍」;一切就斷了,這刀叫「利」。現在形容這個人也像刀子,切不斷東西。切不斷東西,這就表示什麼呢?表示他沒有智慧,看什麼境界也看得不透徹,以是為非,以非為是,這樣子叫「性障」。這種愚痴的性障住他,使他沒有智慧,可是觀音菩薩就能令他離開這一切的諸障。


什麼叫「阿顛迦」呢?阿顛迦是一種梵語,翻到中文就叫「無善心」,就是沒有善的心。你叫他做一點好事,他才不肯呢!他拿著一個銅板,拿著這一個 cent(一分錢),用手抓著、抓著,猛用力抓,抓得這個銅板都變成銅水了,這個 cent都出水了,他也不捨得用它。你叫他去做一點善事,說利益一點人,他說:「這太愚痴了!我有錢,我要自己用,我怎麼會幫助人呢?」他不幫助人,這就是一種愚痴的執著。


可是觀音菩薩,就能令這一類昏鈍性障諸阿顛迦的眾生——這一切沒有善心的人「永離痴暗」,離開他的愚痴和黑暗的境界。因為他不幫助人,這就是自性沒有光明,這就是最愚痴的一種人!


前邊所說的淫慾,就是個「貪」;瞋恚,就是個「瞋」;這一段文就說的「痴」。這三段文,就說的貪、瞋、痴。在《法華經》上又說:「若多愚痴」,假設有人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


以前有這麼一個很有錢的人,他最歡喜錢,也最捨不得這個錢。他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就叫「金子」,第二個兒子就叫「銀子」;第三個兒子,他怕他這個兒子做好事,不做壞事,就給他起名叫作「孽障」;這個孽障,是個最小的。


等到他要死的時候,就叫大兒子到身邊說:「我現在要死了,你可不可以陪著我去死呢?」金子說:「你發癲哪!我怎麼會陪著你去死呢?你平時最愛我,怎麼你要死了,你想害我呢?」這個金子不肯跟著他去。他自己一想,這個大兒子不跟他去,和第二個兒子商量商量了。叫銀子來,說:「你哥哥不同我去死,你可以同我去死嗎?你平時都很孝順的。」第二兒子說:「哦,你死,你自己去死了嘛!我雖然是你的兒子,但死我不能跟著你去的。你真是病糊塗了!我年紀這麼輕,怎麼可以跟著你這麼一個老人一起死呢?」


金子不跟他去,銀子也不跟他去。他和小兒子講:「孽障!你平時很不聽話的,所以我對你也不怎麼樣子愛惜。可是現在我要死了,你大哥金子也不願意跟著我去死,二哥銀子也不肯跟著我去死。你考慮一下,可不可以跟著我去死呢?」這個孽障說:「這個不必考慮!我可以跟著你去死。你以為金子、銀子是最好的,他們不肯跟著你去,現在試驗出來了吧?啊,你死的時候,他們不肯跟著你去的!我雖然是個孽障,但是你生,我就陪著你生;你死了,我陪著你去死。你看,倒是誰孝順呢?」


所以說:「萬般將不去,只有業隨身」,金子、銀子不肯跟著去,只有這個孽障跟著自己死去。這個人一想:「這一生留著這麼多金子、銀子給大兒子、二兒子享受,現在自己要死了,非常後悔。早知道這樣子,我在生的時候,我造個廟,或者造個道場,這有多好!現在等要死了,也來不及了,後悔已經遲了!」所以,我們人不要學著這個人這樣子,如果有力量,就應該做好事。


P3二求無畏


【十二者、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


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


十二者:第十二種無畏,融形復聞:把這個形體也融化了,「復聞」,就到這個聞性上。不動道場:就在這個本有的道場涉入世間:譬如觀世音菩薩在佛教講堂這個道場,雖然他在此地,而能「涉入世間」;他在這個地方還沒有動,但是什麼地方都有他的化身,不壞世界:也不會破壞這個世界。能遍十方:他以他這個法身,可以遍滿十方。做什麼呢?到十方世界去做佛事,供養微塵諸佛如來:供養那麼多的佛。各各佛邊為法王子:在每一尊佛的旁邊,觀世音菩薩都做這個法王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能令這個世界上所有沒有兒子的眾生,想要得一個男孩子這樣子的眾生,誕生福德智慧之男:他向觀世音菩薩求兒子,就會誕生又有福、又有德、又有智慧的男孩子。


十三者:第十三者的無畏,就是求女得女的無畏。六根圓通,明照無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互相圓通無礙了。它的光明而又照明,沒有兩個了,都合而為一了;這六根都互用,合而為一。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能上合十方世界,含容遍十方界,立一個大圓鏡,好像一個大圓鏡似的。這時候,就是如來藏也空了,是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承順」,也就是供養。供養十方微塵如來,這秘密法門他都能接受而領略到,沒有散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能令這個法界無子的眾生,想要求一個女孩的這個人,得生一個相貌端正,又有福、又有德、又柔順的女孩。這個女就很柔和的,還能順承人意;眾人一看這個生得相貌很圓滿的女孩,都會愛護恭敬的。


P4持名無畏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恆河沙數,修法垂範,教化眾生,隨順眾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世尊!我一名號,與彼眾多名號無異;由我修習,得真圓通。】


十四者:第十四種的無畏。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恆河沙數:在這個三千大千世界上有百億日月,現在在這個世間所住的一切法王子,有六十二恆河沙數這麼多。修法垂範,教化眾生,隨順眾生:他們都是修行,習學佛法,給其他人做一個模範,教化所有一切眾生,隨順一切眾生的願望。方便智慧,各各不同:這種方便的權巧智慧,每一個人不同。


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由我觀世音菩薩所得的這種耳根的圓通本根,發顯出來這個微妙耳門的圓通,然後我的身心能微妙含容十方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能使令眾生念我「觀世音菩薩」這個名的,與另外一個人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名號;這兩個人,一個人是單單念觀世音菩薩的名字,一個人就念六十二恆河沙這麼多菩薩的名字,這兩個人的福報都是一樣的。你只有單念一位觀世音菩薩,也就有念六十二恆河沙數那麼多菩薩名字的功德那麼大,這足見觀世音菩薩的功德是特別殊勝的!所以你就念他一個菩薩的名字,就有念六十二恆河沙菩薩名字那麼多的功德。


世尊!我一名號,與彼眾多名號無異:我觀世音菩薩就一個「觀世音菩薩」名號,和六十二恆河沙諸菩薩法王子的名號沒有兩樣。為什麼念我這一個名字,也就有念這樣多菩薩名字一樣的功德呢?由我修習,得真圓通:因為我修習的時候,得真正的圓通;所以就我一個菩薩的名字,功德也有六十二恆河沙數那麼多法王子的功德。


O3結名顯益


【是名十四施無畏力,福備眾生。】


是名十四施無畏力,福備眾生:這個名字,就叫十四種施無畏的力量,來加被、來幫助眾生,有求必應;哪一個眾生求我,我都幫助他。

相關焦點

  • 宣化上人:執金剛神,就是佛教的護法|每天一段《法華經》
    法華經、楞嚴經與華嚴經並稱經中之王。不入法華,不知佛恩之浩瀚。法華經共有二十八品,前十四品是說一乘之因,後十四品是說一乘之果;也可說前十四品是開權顯實,後十四品是開近顯遠,都是說最上乘法。這部《妙法蓮華經淺釋》,是由宣化上人在美國萬佛聖城講演,以最淺顯的方式,解釋經中的每一字句,非常適合初中學人藉由此經淺釋,一窺法華經成佛之殿堂。
  • 359.觀世音菩薩救刀杖難、惡鬼難、枷鎖難、怨賊難【法華經淺釋】(宣化上人)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L4 刀杖難【若復有人可是他一聽見能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的這個人,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你一念觀世音菩薩,你就放光了;你一放光,那鬼想看你也看不見了。因為他看你就像看電燈的光似的,睜不開眼睛了!
  • 《楞嚴經》是佛的真身、佛的舍利,有《楞嚴經》就有正法【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妙觀察智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智慧,乃是不觀而觀,觀而無觀的境界。何謂不觀而觀?一般人認為他不知道,可是他能知道。何謂觀而無觀?他雖然知道,還像不知道一樣。菩薩的妙觀察智,不需要作意(想一想,定一定),便知前因後果。阿羅漢要觀察一件因緣,必須作意(在定中觀察)才能知道。
  • 念〈楞嚴咒〉、〈大悲咒〉的人沒有慈悲心嗎?(宣化上人釋疑)
    問:有一位法師告訴他的徒眾,不能持〈楞嚴咒〉、〈大悲咒〉,因為持咒會使天魔外道起恐怖心,這就是違背了慈悲心。所以這位法師教導他的信徒,任何經典都不可以用,也不可以看,不需要看,只要一心念「阿彌陀佛」就可以了。
  • 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五十一)----宣化上人講述
    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51)◎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一向說欲」:對著人專門講欲。好像現在美國,我聽說有這麼一個宗教是多妻主義,說太太越多越好。這就等於這一種的魔一樣的,專門投人所好,一般人好喜這個,他就講這個欲,說多幾個太太不要緊的,沒有關係。「為菩提道」:你太太越多,那就是菩提道嘛!
  • 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明顯感應和秘密感應!
    言其你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時候就得到明顯的感應,有時候就得到秘密的感應。明顯的感應,就是人人能看見,人人也都懂得。譬如觀世音菩薩救護眾生,〈普門品〉上說:「設入大火,火不能焚。」《楞嚴經》上,觀音菩薩述耳根圓通時也說「火不能燒」、「性火真空,性空真火」。
  • 佛教:觀世音菩薩,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
    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為阿彌陀佛身邊的左右脅侍,並稱「西方三聖」。觀世音菩薩常住西方極樂世界輔施教化,即以西方淨土為此菩薩之本住處。凡遇難眾生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故稱觀世音菩薩。又因其於理事無礙之境,觀達自在,故稱觀自在菩薩。
  • 樓宇烈:《法華經》與觀世音信仰
    尤其是在鳩摩羅什的《妙法蓮華經》譯出後不久,其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即有以《觀音經》名單本別行。此後,各種以「觀音」為名的經典紛紛現世,觀音信仰也由此益盛。而此種情況很可能與曇摩羅讖法師勸河西王沮渠蒙遜誦念觀世音,聲稱觀世音菩薩與此土有緣的傳說有關。
  • 善現光明(華嚴經淺釋)
    」                                                  ——宣化上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503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方廣佛華嚴經賢首品淺釋  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賢首品第十二E8.毛光照益三昧門(分五)F1.一頌標門總辨   F2.八十頌別明一毛光明業用F3.一頌類顯一切毛光業用
  • 佛教:觀世音菩薩為什麼總是跟咒有關?
    學佛的人都知道,觀世音菩薩除了大慈大悲救苦求難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特點,那就是觀世音菩薩總是跟咒有關,如白衣神咒、心咒、六字大明咒、觀音心咒、大悲咒等,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咒。這是什麼原因呢?也就是說,為什麼觀世音菩薩總是跟咒有關呢?
  • 4.誦〈普門品〉的明顯感應和秘密感應【普門品淺釋】(宣化上人)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釋◎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第二個意思,叫「顯密」;顯是明顯,言其你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時候就得到明顯的感應,有時候就得到秘密的感應。明顯的感應,就是人人能看見,人人也都懂得。譬如觀世音菩薩救護眾生,〈普門品〉上說:「設入大火,火不能燒。」《楞嚴經》上,觀音菩薩述耳根圓通時也說「火不能燒」、「性火真空,性空真火」。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根據《乾隆大藏經》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部,第133部,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等譯《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原藏影印本校正注音。句讀、注音僅供參考。共修南無觀世音菩薩(guanyin966)關注後回復以下數字即可查看!
  • 佛教:觀世音菩薩與「大悲咒」的淵源,你知道嗎?
    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下著名的「大悲咒」及其與觀世音菩薩的淵源。「大悲咒」是學佛人必誦常念的經典,是漢傳佛教叢林僧眾每日上早晚功課必定要持誦。「大悲咒」通篇有84句,比較容易背誦。它全稱「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出自伽梵達摩所翻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簡稱《大悲心陀羅尼經》。
  • 金寶學堂 | 楞嚴經咒中之王——楞嚴神咒的功德 (二)
    救護世間得大無畏。成就眾生出世間智。若我滅後。末世眾生。有能自誦。若教他誦。當知如是誦持眾生。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如是乃至天龍鬼神。精只魔魅。所有惡咒。皆不能著。心得正受。一切咒詛厭蠱毒藥。金毒銀毒。草木蟲蛇萬物毒氣。入此人口。成甘露味。一切惡星並諸鬼神。磣心毒人。於如是人不能起惡。頻那夜迦諸惡鬼王。並其眷屬。皆領深恩。常加守護。
  • 星雲大師自述:禮拜觀世音菩薩,讓我變聰明
    ,後虔誠禮拜觀世音菩薩求得智能的神奇感應。禮拜觀世音菩薩,就會有智能嗎?太好了,從今以後,我要好好地禮拜觀世音菩薩!」在佛教僧團裡一切生活起居,要隨著團體進退作息,個人不能隨便活動,即使拜佛也有一定共修的時間,不可以自由隨便。為了求智能,我總是等到大家都熟睡了,才悄悄地起床。在月黑風高的深夜,叢林深山古寺裡,四周闃靜無聲,連蟲兒都摒住了呼吸,只聽到自己如雷鳴的心跳聲。
  • 普門品全文:《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課誦版
    (宋知禮法師著《贊觀音文》)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姚秦鳩摩羅什三藏譯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
  • 358.這種鬼是女的,稱念觀世音菩薩就不受這種鬼難【法華經淺釋】(宣化上人)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L3 羅剎難【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 佛教:觀世音菩薩和普陀山
    在佛家文化中,觀世音也有譯成「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的,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積多伊溼伐羅」。觀音是「觀世音」的略稱。唐朝太宗李世民時,減去「世」字,故稱觀音。據《妙法蓮華經》中的「普門品」說,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菩薩,能現33種化身,救12種大難。遇難眾生只要念誦他的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觀世音主張「隨類化度」,他對一切人救苦救難,不分貴賤賢愚,所以他的美名尊號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簡稱「大悲」。
  • 佛經典故: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果然真實不虛,這句經文道出玄機
    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渡人舟。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與南閻浮提眾生有大因緣。在我國,無論信佛還是不信佛的人們,恐怕沒有不知道觀世音菩薩的。自古就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之說,可見觀世音菩薩深受世人崇敬。
  • 貪女色的下場丨十位夜叉王得到的解脫門和頌言【華嚴經淺釋】40(宣化上人)
    ⑧貪:就是慳貪,貪而無厭,越多越好,絕對不布施,絕對不做利益人的事,種三惡道之罪。如得生為人,心常不知足,得寸進尺。⑨瞋:就是瞋恚,愛發脾氣,瞋恨於人,看所有的人都不對,如是種三惡道之罪。如得生為人,常被人所惱害。⑩痴:就是愚痴,不明是非,以假認真,常做些顛倒糊塗事,種三惡道之罪。如得生為人,其心諂曲而不直。「佛示妙理令開解」:眾生因為有這十種惡業,而在生死海中漂來漂去,不能到達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