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道相
作是念已,即從座起,至尼連河,入水洗浴。洗浴既畢,身體羸瘠,不能自出。
佛太瘦了,一點力氣都沒有,洗浴之後就上不來了。
天神來下,為案樹枝,得攀出池。
《無量壽經》說:
現五濁剎,隨順群生,示有塵垢,沐浴金流。天按樹枝,得攀出池,靈禽翼從,往詣道場。
「天按樹枝,得攀出池」,就是從這裡來的。當然,還有一種說法,佛下去洗浴,上來的時候,魔把岸弄得有幾丈高,佛怎麼也不上來。
於時於彼林外有一牧牛女,名難陀波羅。時淨居天來下勸言:「太子今者,在於林中,汝可供養。」
「於時於彼林外有一牧牛女,名難陀波羅」,有一個放牛的女孩。
「時淨居天來下勸言」,淨居天人又來了,他像是佛八相成道的「總導演」。
「太子今者,在於林中,汝可供養」,這不就是導演嗎?「快快快,該你出場了,你去給太子送乳糜,太子要成道了,喝了你的乳糜就能成道」。
女人聞已,心大歡喜。於時地中,自然而出千葉蓮花,上有乳糜。
是蓮花裡生出來的乳糜,不是牛乳。
至太子所,頭面禮足而以奉上。太子即便受之,
她給太子,太子就喝了。臘八節就是從這裡來的,臘八粥就是佛的「成道粥」。
咒願受彼食已,身體光悅,氣力充足,堪受菩提。
太子喝完粥,身體立刻就恢復了,很快。斷食之後,恢復進食,身上的肉很快就長起來了。
憍陳如等,方見此事,各懷驚怪,謂為退轉,棄還所住。菩薩獨趣,畢波羅樹。
憍陳如是《無量壽經》大比丘眾裡的第一個,就是了本際。
「方見此事,各懷驚怪,謂為退轉,棄還所住」,看到佛放棄了苦行,以為佛想回王宮享福,覺得跟錯人了,所以直搖頭。
「菩薩獨趣,畢波羅樹」,所以菩薩自己去菩提樹下成道了。
經文裡有一句「靈禽翼從,往詣道場」,佛從尼連禪河走到畢缽羅樹下,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很靈的鳥、吉祥的動物,知道佛要成道了,都被佛的威德吸引。
古德說:
《莊嚴經》曰:「復有無量象馬牛等圍繞菩薩,發聲哮吼,其音和暢。又有無量鸚鵡、舍利、拘枳羅鳥、迦陵頻伽、鳧雁、鴛鴦、孔雀、翡翠、共命諸鳥,翱翔圍繞,出和雅音。」
「復有無量象馬牛等圍繞菩薩」,大象、馬、牛都圍繞著菩薩。
「發聲哮吼」,都在吼叫。
「其音和暢」,聲音很好聽。
「又有無量鸚鵡、舍利、拘枳羅鳥、迦陵頻伽、鳧雁、鴛鴦、孔雀、翡翠、共命諸鳥,翱翔圍繞,出和雅音」,都在讚嘆太子要成道了,用各自的方式對太子表示祝賀。
《無量壽經》說:
吉祥感徵,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樹下,跏趺而坐。
奮大光明,使魔知之。
「使魔知之」,是佛讓魔知道的,是佛主動發出了信號,不是魔主動來的。
「奮大光明」,這個詞用得特別好,「奮」就是「起」的意思。光從哪裡出來呢?古德說:
放眉間白毫相光,其光名為降伏魔怨,遍照大千傍耀魔宮。
一直照到魔王住的宮殿裡。
魔王波旬於光明中,聞如是偈:「世有最勝清淨人,經歷多時修行滿。是彼釋種舍王位,今現坐於菩提場。汝身稱有大勇猛,當往樹下共相校。」
這首偈子翻譯成白話就是:有一個捨棄王位的太子,現在坐在菩提樹下就要成佛了,你號稱是欲界裡最勇猛的魔王,趕緊去跟佛打一場,一較高下。
時魔波旬聞是偈已,復於夢中見三十二不祥之相(一者見其宮殿悉皆黑暗;二者見其宮中沙礫塵土處處飛揚等,具如《莊嚴經》第九)。從夢寤已,遍體戰慄心懷恐懼,召其大臣乃與諸子議推伏之。
魔王夢見三十二種不祥之兆,比如宮殿裡光明失去,到處塵沙飛揚,遍體戰慄,心懷恐懼,宮殿裡到處都是黑暗等種種的夢。
魔子薩陀,前諫父言:「菩薩清淨超出三界,神通智慧無不明了,天龍八部鹹功稱讚,此非父王所能摧屈,不煩造惡自招惑咎。」
這時候,魔王的長子薩陀,他是個正面人物,就跟父親諫言,勸父親別去,因為這不僅讓自己受屈辱,還讓自己的罪過更重,更大,說不定因此就墮入地獄了。另外,去了也不可能打過太子,所以他勸父王放棄這個念頭。但是,波旬沒聽兒子的,倒是先把三個魔女派出去了。
魔王三女,形容儀貌極為端正,妖冶巧媚善能惑人,於天女中最為第一。薰以名香,佩好瓔珞。一名染欲,二能悅人,三可愛樂。
魔王有三個女兒,「形容儀貌極為端正」,是三界裡最漂亮的。
「妖冶巧媚善能惑人」,如果讓她們做間諜特務,無往而不利。
「於天女中最為第一。薰以名香,配好瓔珞」。
三個女兒的名字叫什麼?「一名染欲,二能悅人」,讓人心裡特別高興。「三可愛樂」,非常可愛。聽這三個名字,就知道這三個女兒很厲害。
俱前訪問,父王憂愁。
三個女兒自告奮勇,「大哥不去,我們去!」
於是魔王,手執強弓,又持五箭。男女眷屬,俱時往彼。
魔王自己手執強弓,又持五箭,帶著男女眷屬,去菩提樹下和佛一較高低。
見牟尼尊,寂然不動。
佛一動不動。
爾時魔王,左手執弓右手調箭,語菩薩言:「汝剎利種!死甚可畏,何不速起?
「爾時魔王,左手執弓右手調箭」,把弓箭張起來,要射菩薩了。
「汝剎利種!死甚可畏,何不速起?」「你這個剎利種,你不怕死嗎?死是一件多不好的事,你趕快起來,現在跑還來得及」。
宜修轉輪聖王之業,捨出家法轉輪王種,而為乞士,此非所應。
魔說「你做轉輪聖王很好,別跟我搶眾生」。因為魔最希望眾生在生死流轉之中,魔的眷屬越多越好,他希望所有眾生都滯留在三界之中。但是,佛成佛是要讓眾生出離三界的,所以魔就不高興了,讓佛去做轉輪聖王。
今若不起,我試射汝。
「如果你不起來,我就要射了」。
一放利箭,苦行仙人驚怖失性,汝能堪此?」
「世間修苦行的仙人,一看到我的箭射出去,都嚇得不行,你行嗎?」
爾時,菩薩怡然不動。挽弓放箭,箭停空中,其鏃向下,變成蓮花。
「爾時,菩薩怡然不動」,也不說話,一動不動。
這時候魔王就「挽弓放箭」,結果箭射出去,就發生了一件很奇妙的事。
「箭停空中,其鏃向下,變成蓮花」,變成天女散花了,箭頭展開變成蓮花,停在空中,然後自動落下來,散在菩薩身邊。佛多厲害啊!佛不會讓箭轉個方向再射回去,而是把這些箭變成帶著香味的美妙蓮花。魔射過來的是箭,到了佛這裡變成蓮花。因為佛內心慈悲,沒有對立。魔把佛當成敵人,但是佛沒有敵人,佛說一切眾生都是「可憐愍者」,魔也是「可憐愍者」,也是佛救度的對象。
時三天女白菩薩言:「仁者至德,人天所敬。我等今者,年在盛時。天女端正,無逾我者。天今遣我以相供給,晨昏寢臥願侍左右。」
「時三天女白菩薩言」,這時魔女上場了。
「仁者至德,人天所敬」,剛才魔王是來硬的,現在她們來軟的,先讚嘆一番菩薩,「菩薩,你真了不起啊!」
「我等今者,年在盛時」,我們現在正年輕,正是一朵花。
「天女端正,無逾我者」,天上的天女都沒有我們長得好。
「天今遣我以相供給,晨昏寢臥願侍左右」,我們白天晚上都侍候你,這是來迷惑菩薩。
菩薩答言:「汝植小善得為天身,不念無常而作妖媚,必當墮在三惡道中,受鳥戰身。時變老姥,頭白面皺,齒落垂液,肉消骨立,腹大如鼓,拄杖羸步。」
「菩薩答言:汝植小善得為天身」,你們宿世積了一點小善,所以今生上生欲界天。
「不念無常而作妖媚」,作出這種妖媚相。
「必當墮在三惡道中,受鳥戰身」,將來要墮三惡道,從三惡道出來,還要變成鳥獸。
「時變老姥,頭白面皺」,佛用手一指,三個魔女立刻變成老太太,一下就變老了。「姥」讀作「mǔ」。
「頭白面皺,齒落垂液」,頭髮白了,滿面皺紋,牙齒掉了,口水流了一地,一副醜態。
「肉消骨立,腹大如鼓」,很瘦,渾身沒有一點肉,肚子很大,身體變形了。
「拄杖羸步」,拄著拐杖,走路都不穩。
魔王念言:「強弓女色,不能移轉,當作方便。」
強弓也放了,女色也誘惑不了菩薩,得換一種方式。
即以軟語,誘菩薩言:「汝若不樂人間受樂,應升天宮。我舍天位,悉持與汝。」
「即以軟語,誘菩薩言」,來軟的,說好聽的。
「汝若不樂人間受樂,應升天宮。我舍天位,悉持與汝」,我把欲界天的王位給你,你去天上,不要成道,不要成佛。
菩薩答言:「汝修少施得為天王,此福有期須臾要還,沉溺三途出濟甚難,此為罪因非我所須。」
「汝修少施得為天王,此福有期須臾要還」,你前世供養闢支佛一頓飯,又修了一天一夜的八關齋戒,僅此而已,憑這點小善就做了天王。等這個福報享盡之後,還要墮到三途。
「沉溺三途出濟甚難」,想出離三途就難了。
「此為罪因非我所須」,將來要墮落的,我可不去。
魔王謂言:「我之果報是汝所知,汝之功果誰復知者?」
魔王說「你知道我前世供養了闢支佛,算你說對了」。其實他知道佛說對了,因為天人有神通,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那你說你成道,誰能證明?」
菩薩答言:「唯此大地,決定能知。」
菩薩手指著大地,說大地知道。
於時大地六種震動,地神湧出七寶瓶中,滿寶蓮花,捧來供之,語魔王言:「菩薩昔以頭目髓腦以施於人,所出之血浸潤大地,國城、妻子、象馬、珍寶,而用布施不可稱計,汝勿惱亂。」
「於時大地六種震動」,菩薩說完,大地立刻六種震動。
「地神湧出七寶瓶中,滿寶蓮花,捧來供之」,地神就是土地公,拿著蓮花來奉佛。
「語魔王言」,跟魔王說。
「菩薩昔以頭目髓腦以施於人,所出之血浸潤大地,國城、妻子、象馬、珍寶,而用布施不可稱計,汝勿惱亂」,所有大地,沒有一塊不是菩薩為了眾生在三大阿僧祇劫裡舍頭目腦髓的地方。他生生世世流的血,把整個大地都浸滿了,到處都是佛為眾生出血的地方,沒有一塊地方不是。所以,地神是來給菩薩作證明的。
魔聞是已,身毛皆豎,大生怖懼。
把魔王嚇得夠嗆,身上的汗毛都豎起來了。
魔王思惟:「今當更設諸種方便,廣集軍眾以力迫脅。」
「今當更設諸種方便」,死不改悔,魔王有他的魔勁。
「廣集軍眾以力迫脅」,喊大家一起來。
作是念時,其諸軍眾,忽然來至,充滿虛空,形貌各異。或執劍戟,頭戴大樹,手執金杵,種種戰具,皆悉備足。豬魚驢馬師子龍頭,一身多頭,面各一目,或眾多目,大腹長身,羸瘦無腹,長腳大膝,大腳肥腨,長牙利爪,頭在胸前,兩足多身,大面傍面。頭上火然,瞋目怒臂,傍行跳擲,空中旋轉,馳步吼嚇,有如是等諸惡類形不可稱數,圍繞菩薩。或復有欲裂菩薩身,四方煙起炎焰沖天,狂風奮發震動山谷,風火煙塵暗無所見,四大海水一時湧沸,淨居天眾側塞虛空,見魔軍眾無量無邊,圍繞菩薩發大惡聲,震動可畏。
這是說魔王的軍隊,也是亂七八糟的,就像《山海經》裡,各種怪物都湊齊了,想把菩薩滅了。結果怎麼樣呢?
菩薩心定,顏無異相,猶如師子處於鹿群,皆嘆言未曾有也。是諸魔眾,互相催切各盡威力,角目切齒橫飛亂擲。菩薩觀之如童子戲,魔益忿懟更增戰力。
「菩薩觀之如童子戲」,就像三五個小孩弄大人,弄了半天,既掰不動胳膊,也掰不動大腿,所以就像「童子戲」,就像小孩在玩。
然而,菩薩慈悲力故,令抱石者不能勝舉,其勝舉者不能得下,飛刀舞劍停於空中,雷電雨火成五色花,惡龍吐毒變成香風。
最後魔王總算服了。「飛刀舞劍停於空中」,劍自動定在空中,下不來。
「惡龍吐毒變成香風」,龍吐出的毒變成香風。
所以,最後魔失敗了,倉皇地回到魔宮去了。
經文說:
魔率官屬,而來逼試。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覺。
「魔率官屬,而來逼試」,就是我前面念的那一段,魔帶著魔女,還有他的魔子魔孫魔兵們,一起來逼試。
「制以智力,皆令降伏」,佛都以智慧力令其降伏。
「得微妙法,成最正覺」,這裡的「微妙法」是有所指的,尤其是出現在《無量壽經》裡,就是指念佛往生這樣的微妙法。
古德說:
蓋夫魔以愚痴為力,菩薩以般若為力,深達魔界佛界,如實寂靜平等,孰魔不降?
菩薩降魔是靠平等心、般若力。
譬如須彌山,若諸雜色至其邊者,同一金色。若有眾生至菩薩邊者,瞋心若淨心,悉皆同一薩婆若色。
簡單說就是被菩薩同化了。
降魔到這裡就結束了。降魔之後要成佛,在初夜進入初禪,然後進入二禪、三禪、四禪……這是小乘的說法,大乘有大乘的說法。最後,在天明相現的時候,夜睹明星,就成正覺了。
佛成的什么正覺?佛證悟到什麼了?經文沒說。但是,以淨土法門來看,就是悟得阿彌陀佛的悲心願力,一切罪惡眾生只要乘託阿彌陀佛的願力,都能當生解脫生死。。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說:
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佛夜睹明星所悟,無非就是一聲「南無阿彌陀佛」。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轉法輪相
釋梵祈勸,請轉法輪。以佛遊步,佛吼而吼。扣法鼓,吹法螺,執法劍,建法幢,震法雷,曜法電,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覺諸世間,光明普照無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種震動。總攝魔界,動魔宮殿。眾魔懾怖,莫不歸伏。摑裂邪網,消滅諸見;散諸塵勞,壞諸欲塹。嚴護法城,開闡法門。洗濯垢汙,顯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入國分衛,獲諸豐膳,貯功德,示福田。欲宣法,現欣笑,以諸法藥救療三苦。顯現道意無量功德,授菩薩記,成等正覺。
古德說:
釋迦文佛得道後,五七日寂不說法,自言:我法甚深,難解難知,一切眾生縛著世法,無能解者,不如默然,入涅槃樂。
「五七日寂不說法」,35天之內一句話都沒說,在思維一件事。
「自言:我法甚深,難解難知」,我證悟的佛法太深了,難解難知,一般人無論如何都聽不懂。
「一切眾生縛著世法,無能解者,不如默然,入涅槃樂」,沒有人能理解、接受這些,這麼深妙的佛法,說了跟沒說一樣,那還不如不說,入涅槃算了。
是時諸菩薩及釋提桓因、梵天王,諸天合掌,敬禮請佛,為諸眾生初轉法輪。
「佛,您可不能這樣就走了,眾生苦啊!過去諸佛都會分一說三,讓眾生慢慢理解、接受。所以,請您大慈大悲,也要這樣」。
佛時默然受請,到波羅奈鹿林中轉法輪。此中雖有多請,梵王有賢劫千佛請法誓願,故偏舉。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完)
講於善導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