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堂|《無量壽經大意》04講(下):釋迦牟尼之降魔與成道

2020-12-23 彌陀法音

成道相

作是念已,即從座起,至尼連河,入水洗浴。洗浴既畢,身體羸瘠,不能自出。

佛太瘦了,一點力氣都沒有,洗浴之後就上不來了。

天神來下,為案樹枝,得攀出池。

《無量壽經》說:

現五濁剎,隨順群生,示有塵垢,沐浴金流。天按樹枝,得攀出池,靈禽翼從,往詣道場。

「天按樹枝,得攀出池」,就是從這裡來的。當然,還有一種說法,佛下去洗浴,上來的時候,魔把岸弄得有幾丈高,佛怎麼也不上來。

於時於彼林外有一牧牛女,名難陀波羅。時淨居天來下勸言:「太子今者,在於林中,汝可供養。」

「於時於彼林外有一牧牛女,名難陀波羅」,有一個放牛的女孩。

「時淨居天來下勸言」,淨居天人又來了,他像是佛八相成道的「總導演」。

「太子今者,在於林中,汝可供養」,這不就是導演嗎?「快快快,該你出場了,你去給太子送乳糜,太子要成道了,喝了你的乳糜就能成道」。

女人聞已,心大歡喜。於時地中,自然而出千葉蓮花,上有乳糜。

是蓮花裡生出來的乳糜,不是牛乳。

至太子所,頭面禮足而以奉上。太子即便受之,

她給太子,太子就喝了。臘八節就是從這裡來的,臘八粥就是佛的「成道粥」。

咒願受彼食已,身體光悅,氣力充足,堪受菩提。

太子喝完粥,身體立刻就恢復了,很快。斷食之後,恢復進食,身上的肉很快就長起來了。

憍陳如等,方見此事,各懷驚怪,謂為退轉,棄還所住。菩薩獨趣,畢波羅樹。

憍陳如是《無量壽經》大比丘眾裡的第一個,就是了本際。

「方見此事,各懷驚怪,謂為退轉,棄還所住」,看到佛放棄了苦行,以為佛想回王宮享福,覺得跟錯人了,所以直搖頭。

「菩薩獨趣,畢波羅樹」,所以菩薩自己去菩提樹下成道了。

經文裡有一句「靈禽翼從,往詣道場」,佛從尼連禪河走到畢缽羅樹下,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很靈的鳥、吉祥的動物,知道佛要成道了,都被佛的威德吸引。

古德說:

《莊嚴經》曰:「復有無量象馬牛等圍繞菩薩,發聲哮吼,其音和暢。又有無量鸚鵡、舍利、拘枳羅鳥、迦陵頻伽、鳧雁、鴛鴦、孔雀、翡翠、共命諸鳥,翱翔圍繞,出和雅音。」

「復有無量象馬牛等圍繞菩薩」,大象、馬、牛都圍繞著菩薩。

「發聲哮吼」,都在吼叫。

「其音和暢」,聲音很好聽。

「又有無量鸚鵡、舍利、拘枳羅鳥、迦陵頻伽、鳧雁、鴛鴦、孔雀、翡翠、共命諸鳥,翱翔圍繞,出和雅音」,都在讚嘆太子要成道了,用各自的方式對太子表示祝賀。

《無量壽經》說:

吉祥感徵,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樹下,跏趺而坐。

奮大光明,使魔知之。

「使魔知之」,是佛讓魔知道的,是佛主動發出了信號,不是魔主動來的。

「奮大光明」,這個詞用得特別好,「奮」就是「起」的意思。光從哪裡出來呢?古德說:

放眉間白毫相光,其光名為降伏魔怨,遍照大千傍耀魔宮。

一直照到魔王住的宮殿裡。

魔王波旬於光明中,聞如是偈:「世有最勝清淨人,經歷多時修行滿。是彼釋種舍王位,今現坐於菩提場。汝身稱有大勇猛,當往樹下共相校。」

這首偈子翻譯成白話就是:有一個捨棄王位的太子,現在坐在菩提樹下就要成佛了,你號稱是欲界裡最勇猛的魔王,趕緊去跟佛打一場,一較高下。

時魔波旬聞是偈已,復於夢中見三十二不祥之相(一者見其宮殿悉皆黑暗;二者見其宮中沙礫塵土處處飛揚等,具如《莊嚴經》第九)。從夢寤已,遍體戰慄心懷恐懼,召其大臣乃與諸子議推伏之。

魔王夢見三十二種不祥之兆,比如宮殿裡光明失去,到處塵沙飛揚,遍體戰慄,心懷恐懼,宮殿裡到處都是黑暗等種種的夢。

魔子薩陀,前諫父言:「菩薩清淨超出三界,神通智慧無不明了,天龍八部鹹功稱讚,此非父王所能摧屈,不煩造惡自招惑咎。」

這時候,魔王的長子薩陀,他是個正面人物,就跟父親諫言,勸父親別去,因為這不僅讓自己受屈辱,還讓自己的罪過更重,更大,說不定因此就墮入地獄了。另外,去了也不可能打過太子,所以他勸父王放棄這個念頭。但是,波旬沒聽兒子的,倒是先把三個魔女派出去了。

魔王三女,形容儀貌極為端正,妖冶巧媚善能惑人,於天女中最為第一。薰以名香,佩好瓔珞。一名染欲,二能悅人,三可愛樂。

魔王有三個女兒,「形容儀貌極為端正」,是三界裡最漂亮的。

「妖冶巧媚善能惑人」,如果讓她們做間諜特務,無往而不利。

「於天女中最為第一。薰以名香,配好瓔珞」。

三個女兒的名字叫什麼?「一名染欲,二能悅人」,讓人心裡特別高興。「三可愛樂」,非常可愛。聽這三個名字,就知道這三個女兒很厲害。

俱前訪問,父王憂愁。

三個女兒自告奮勇,「大哥不去,我們去!」

於是魔王,手執強弓,又持五箭。男女眷屬,俱時往彼。

魔王自己手執強弓,又持五箭,帶著男女眷屬,去菩提樹下和佛一較高低。

見牟尼尊,寂然不動。

佛一動不動。

爾時魔王,左手執弓右手調箭,語菩薩言:「汝剎利種!死甚可畏,何不速起?

「爾時魔王,左手執弓右手調箭」,把弓箭張起來,要射菩薩了。

「汝剎利種!死甚可畏,何不速起?」「你這個剎利種,你不怕死嗎?死是一件多不好的事,你趕快起來,現在跑還來得及」。

宜修轉輪聖王之業,捨出家法轉輪王種,而為乞士,此非所應。

魔說「你做轉輪聖王很好,別跟我搶眾生」。因為魔最希望眾生在生死流轉之中,魔的眷屬越多越好,他希望所有眾生都滯留在三界之中。但是,佛成佛是要讓眾生出離三界的,所以魔就不高興了,讓佛去做轉輪聖王。

今若不起,我試射汝。

「如果你不起來,我就要射了」。

一放利箭,苦行仙人驚怖失性,汝能堪此?」

「世間修苦行的仙人,一看到我的箭射出去,都嚇得不行,你行嗎?」

爾時,菩薩怡然不動。挽弓放箭,箭停空中,其鏃向下,變成蓮花。

「爾時,菩薩怡然不動」,也不說話,一動不動。

這時候魔王就「挽弓放箭」,結果箭射出去,就發生了一件很奇妙的事。

「箭停空中,其鏃向下,變成蓮花」,變成天女散花了,箭頭展開變成蓮花,停在空中,然後自動落下來,散在菩薩身邊。佛多厲害啊!佛不會讓箭轉個方向再射回去,而是把這些箭變成帶著香味的美妙蓮花。魔射過來的是箭,到了佛這裡變成蓮花。因為佛內心慈悲,沒有對立。魔把佛當成敵人,但是佛沒有敵人,佛說一切眾生都是「可憐愍者」,魔也是「可憐愍者」,也是佛救度的對象。

時三天女白菩薩言:「仁者至德,人天所敬。我等今者,年在盛時。天女端正,無逾我者。天今遣我以相供給,晨昏寢臥願侍左右。」

「時三天女白菩薩言」,這時魔女上場了。

「仁者至德,人天所敬」,剛才魔王是來硬的,現在她們來軟的,先讚嘆一番菩薩,「菩薩,你真了不起啊!」

「我等今者,年在盛時」,我們現在正年輕,正是一朵花。

「天女端正,無逾我者」,天上的天女都沒有我們長得好。

「天今遣我以相供給,晨昏寢臥願侍左右」,我們白天晚上都侍候你,這是來迷惑菩薩。

菩薩答言:「汝植小善得為天身,不念無常而作妖媚,必當墮在三惡道中,受鳥戰身。時變老姥,頭白面皺,齒落垂液,肉消骨立,腹大如鼓,拄杖羸步。」

「菩薩答言:汝植小善得為天身」,你們宿世積了一點小善,所以今生上生欲界天。

「不念無常而作妖媚」,作出這種妖媚相。

「必當墮在三惡道中,受鳥戰身」,將來要墮三惡道,從三惡道出來,還要變成鳥獸。

「時變老姥,頭白面皺」,佛用手一指,三個魔女立刻變成老太太,一下就變老了。「姥」讀作「mǔ」。

「頭白面皺,齒落垂液」,頭髮白了,滿面皺紋,牙齒掉了,口水流了一地,一副醜態。

「肉消骨立,腹大如鼓」,很瘦,渾身沒有一點肉,肚子很大,身體變形了。

「拄杖羸步」,拄著拐杖,走路都不穩。

魔王念言:「強弓女色,不能移轉,當作方便。」

強弓也放了,女色也誘惑不了菩薩,得換一種方式。

即以軟語,誘菩薩言:「汝若不樂人間受樂,應升天宮。我舍天位,悉持與汝。」

「即以軟語,誘菩薩言」,來軟的,說好聽的。

「汝若不樂人間受樂,應升天宮。我舍天位,悉持與汝」,我把欲界天的王位給你,你去天上,不要成道,不要成佛。

菩薩答言:「汝修少施得為天王,此福有期須臾要還,沉溺三途出濟甚難,此為罪因非我所須。」

「汝修少施得為天王,此福有期須臾要還」,你前世供養闢支佛一頓飯,又修了一天一夜的八關齋戒,僅此而已,憑這點小善就做了天王。等這個福報享盡之後,還要墮到三途。

「沉溺三途出濟甚難」,想出離三途就難了。

「此為罪因非我所須」,將來要墮落的,我可不去。

魔王謂言:「我之果報是汝所知,汝之功果誰復知者?」

魔王說「你知道我前世供養了闢支佛,算你說對了」。其實他知道佛說對了,因為天人有神通,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那你說你成道,誰能證明?」

菩薩答言:「唯此大地,決定能知。」

菩薩手指著大地,說大地知道。

於時大地六種震動,地神湧出七寶瓶中,滿寶蓮花,捧來供之,語魔王言:「菩薩昔以頭目髓腦以施於人,所出之血浸潤大地,國城、妻子、象馬、珍寶,而用布施不可稱計,汝勿惱亂。」

「於時大地六種震動」,菩薩說完,大地立刻六種震動。

「地神湧出七寶瓶中,滿寶蓮花,捧來供之」,地神就是土地公,拿著蓮花來奉佛。

「語魔王言」,跟魔王說。

「菩薩昔以頭目髓腦以施於人,所出之血浸潤大地,國城、妻子、象馬、珍寶,而用布施不可稱計,汝勿惱亂」,所有大地,沒有一塊不是菩薩為了眾生在三大阿僧祇劫裡舍頭目腦髓的地方。他生生世世流的血,把整個大地都浸滿了,到處都是佛為眾生出血的地方,沒有一塊地方不是。所以,地神是來給菩薩作證明的。

魔聞是已,身毛皆豎,大生怖懼。

把魔王嚇得夠嗆,身上的汗毛都豎起來了。

魔王思惟:「今當更設諸種方便,廣集軍眾以力迫脅。」

「今當更設諸種方便」,死不改悔,魔王有他的魔勁。

「廣集軍眾以力迫脅」,喊大家一起來。

作是念時,其諸軍眾,忽然來至,充滿虛空,形貌各異。或執劍戟,頭戴大樹,手執金杵,種種戰具,皆悉備足。豬魚驢馬師子龍頭,一身多頭,面各一目,或眾多目,大腹長身,羸瘦無腹,長腳大膝,大腳肥腨,長牙利爪,頭在胸前,兩足多身,大面傍面。頭上火然,瞋目怒臂,傍行跳擲,空中旋轉,馳步吼嚇,有如是等諸惡類形不可稱數,圍繞菩薩。或復有欲裂菩薩身,四方煙起炎焰沖天,狂風奮發震動山谷,風火煙塵暗無所見,四大海水一時湧沸,淨居天眾側塞虛空,見魔軍眾無量無邊,圍繞菩薩發大惡聲,震動可畏。

這是說魔王的軍隊,也是亂七八糟的,就像《山海經》裡,各種怪物都湊齊了,想把菩薩滅了。結果怎麼樣呢?

菩薩心定,顏無異相,猶如師子處於鹿群,皆嘆言未曾有也。是諸魔眾,互相催切各盡威力,角目切齒橫飛亂擲。菩薩觀之如童子戲,魔益忿懟更增戰力。

「菩薩觀之如童子戲」,就像三五個小孩弄大人,弄了半天,既掰不動胳膊,也掰不動大腿,所以就像「童子戲」,就像小孩在玩。

然而,菩薩慈悲力故,令抱石者不能勝舉,其勝舉者不能得下,飛刀舞劍停於空中,雷電雨火成五色花,惡龍吐毒變成香風。

最後魔王總算服了。「飛刀舞劍停於空中」,劍自動定在空中,下不來。

「惡龍吐毒變成香風」,龍吐出的毒變成香風。

所以,最後魔失敗了,倉皇地回到魔宮去了。

經文說:

率官屬,而來逼試。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覺。

「魔率官屬,而來逼試」,就是我前面念的那一段,魔帶著魔女,還有他的魔子魔孫魔兵們,一起來逼試。

「制以智力,皆令降伏」,佛都以智慧力令其降伏。

「得微妙法,成最正覺」,這裡的「微妙法」是有所指的,尤其是出現在《無量壽經》裡,就是指念佛往生這樣的微妙法。

古德說:

蓋夫魔以愚痴為力,菩薩以般若為力,深達魔界佛界,如實寂靜平等,孰魔不降?

菩薩降魔是靠平等心、般若力。

譬如須彌山,若諸雜色至其邊者,同一金色。若有眾生至菩薩邊者,瞋心若淨心,悉皆同一薩婆若色。

簡單說就是被菩薩同化了。

降魔到這裡就結束了。降魔之後要成佛,在初夜進入初禪,然後進入二禪、三禪、四禪……這是小乘的說法,大乘有大乘的說法。最後,在天明相現的時候,夜睹明星,就成正覺了。

佛成的什么正覺?佛證悟到什麼了?經文沒說。但是,以淨土法門來看,就是悟得阿彌陀佛的悲心願力,一切罪惡眾生只要乘託阿彌陀佛的願力,都能當生解脫生死。。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說:

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佛夜睹明星所悟,無非就是一聲「南無阿彌陀佛」。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轉法輪相

釋梵祈勸,請轉法輪。以佛遊步,佛吼而吼。扣法鼓,吹法螺,執法劍,建法幢,震法雷,曜法電,澍法雨,演法施。常以法音覺諸世間,光明普照無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種震動。總攝魔界,動魔宮殿。眾魔懾怖,莫不歸伏。摑裂邪網,消滅諸見;散諸塵勞,壞諸欲塹。嚴護法城,開闡法門。洗濯垢汙,顯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入國分衛,獲諸豐膳,貯功德,示福田。欲宣法,現欣笑,以諸法藥救療三苦。顯現道意無量功德,授菩薩記,成等正覺。

古德說:

釋迦文佛得道後,五七日寂不說法,自言:我法甚深,難解難知,一切眾生縛著世法,無能解者,不如默然,入涅槃樂。

「五七日寂不說法」,35天之內一句話都沒說,在思維一件事。

「自言:我法甚深,難解難知」,我證悟的佛法太深了,難解難知,一般人無論如何都聽不懂。

「一切眾生縛著世法,無能解者,不如默然,入涅槃樂」,沒有人能理解、接受這些,這麼深妙的佛法,說了跟沒說一樣,那還不如不說,入涅槃算了。

是時諸菩薩及釋提桓因、梵天王,諸天合掌,敬禮請佛,為諸眾生初轉法輪。

「佛,您可不能這樣就走了,眾生苦啊!過去諸佛都會分一說三,讓眾生慢慢理解、接受。所以,請您大慈大悲,也要這樣」。

佛時默然受請,到波羅奈鹿林中轉法輪。此中雖有多請,梵王有賢劫千佛請法誓願,故偏舉。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完)

講於善導書屋

相關焦點

  • 講堂|《無量壽經大意》01講(上)
    《無量壽經》是「如來興世之正說」,釋迦牟尼佛來到我們娑婆世界,他的本懷不是講《金剛經》《法華經》《華嚴經》,而是講《無量壽經》。他是抱著這個目的來到娑婆世界的,這部經說了,就等於一切經典都說了;這部經沒說,就等於一切經典都沒說。
  • 講堂|《無量壽經大意》02講(下)
    「須菩提」之「善實」,彰善根清淨,成真實法。他解釋「善實」,「善」是善根清淨,「實」是成真實法。善根清淨是什麼清淨?就是信心清淨。所謂「信心清淨者,華開則見佛」,淨土法門就是這樣。信心清淨也就是「至誠心」。「具足」者,彰圓滿德號無缺減。就是名號圓滿具足成佛的功德,不欠一毫一分,完全具足。
  • 唐卡說說:釋迦牟尼成道像
    『佛陀以全跏趺坐於菩提樹下成佛時,以右手觸地降伏魔王的手印被稱為「觸地印」或「降魔印」。這個成道時的形象,或稱佛陀菩提伽耶成道像,是佛教圖像學最為重要的造像之一。佛陀此像既是信徒證悟佛教義理的形象瞬間,又是眾生頂禮佛陀八相成道傳記的濃縮版。』
  • 蓮光:從《無量壽經大意》看「淨土之法難信難說」(三)
    在《阿彌陀經》中,釋迦牟尼佛說「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是為甚難」,意思是說,釋迦牟尼佛為眾生所說的這個法,是非常難以令人相信的,所以,即使是辯才無礙的釋迦牟尼佛,要使十方眾生都相信這個法也很困難。
  • 講堂 | 《無量壽經大意》05講(二):菩薩如何為眾生「散塵勞,壞欲塹」?
    包括八相成道裡,為什麼也有降魔?這裡的魔不是降魔時的魔,而是降魔以後的事了。佛不會因為他是魔,就把他消滅了,對佛來說,魔也是要憐憫、救度的對象,佛教就偉大在這裡。魔心裡有敵人,但是佛心裡沒有敵人,任何眾生都是佛說法的對象、救度的對象。魔肯定是最難攝服的,因為他邪到極致了,而且非常有威勢,他是欲界天的天主,他希望眾生永遠在生死輪迴裡,這樣他的眷屬和魔子魔孫才多,他不希望眾生出六道。
  • 《無量壽經》大意|念一句「阿彌陀佛」,母子二人免災難
    《無量壽經》大意事證接下來,我就來說一個真實的故事,來證明「乃至一念」的念佛確實有非常大的功德。  高速公路是三車道,她是開在中間線,一直開到靠近南投名間交流道的路段,突然有一輛車從右側切入,她提防不及,心中一緊張,方向盤立刻左轉,不料用力過猛,車身轉了180度,也就是說,本來車是向南,結果一打轉,車頭變成向北。原本在後面的大卡車,眼看就要撞上來了,驚嚇中,她出口大喊,念了一句「阿彌陀佛」。
  • 【無量壽經摘要】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之「速成正覺文」(四)
    如果阿彌陀佛開了本願船,到你旁邊,跟你講:「某某人,我救你。」你還不願意被救,你還要沉淪在生死苦海,那將來受苦受難的是自己。就如同有的人遇到佛法,不願意真心實學;有的人遇到佛號了,還不願意好好稱念,每天追求五欲、追求金錢、追求感情,比念佛還要重要得多,這都是自己不願出離生死苦海。《成唯識論》舉出,生死有二種:分段生死、變易生死。
  • 《無量壽經》復講 第二回 第20集
    密教教主蓮花生大士出生以後,是從阿難那裡領受了釋迦牟尼佛預囑傳授之法。所以阿難護持佛法是他的本願。他示現成為佛的侍者,而且他傳承了禪、密兩宗,續佛慧命,繼往開來。所以他在《無量壽經》是當機者。阿難集禪、密、淨於一身,佛法是一不是二,法門是一不是二。再擴展一點說,宗教是一不是二。萬法歸一,殊途同歸,歸於《無量壽經》,歸於阿彌陀佛。
  •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一)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一)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會集各譯敬分章次金剛乘三昧耶戒弟子黃念祖敬解編輯說明   一、恩師在寫《白話解》時提出三個指標:(1)此《白話解》不是把《大經解》翻成白話,而是在講授《大經解》錄音的基礎上大刪特刪,力求精簡,通俗易懂
  • (第4集) | 無量壽經第二次復講-劉素雲老師
    昨天講到《無量壽經》經題中的「清淨」,今天我們接著往下講,講「平等覺」。 (七)『平等覺』 經云:「平等者,名為真如。乃至平等者,即不二法門。」 今經題中「平等覺」有四解: <一> 平等普覺一切眾生。即一切眾生平等成佛之法。
  • 宣化上人:釋迦牟尼佛成道前如何了降服魔女誘惑?
    守孝期間,發「十八大願」,禮懺坐禪、日中一食、夜不倒單,靈異之事多不勝數,被稱「奇僧」。1948年,抵廣州曹溪南華寺,禮虛雲老和尚,受命任南華寺戒律學院監學,後轉任教務主任。虛雲老和尚為上人傳授禪宗法脈,賜法號宣化。後陸續至香港、美國等地弘法,在美建立「萬佛城」等諸多佛教道場,畢生弘化東西方弟子眾多,於1995年圓寂,留存舍利子若干。
  • 【無量壽經摘要】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之「速成正覺文」(三)
    梵語三菩提,此譯正覺,意指真正之覺悟,謂證悟一切諸法之真正覺智,即如來之實智,故成佛又稱成正覺。阿彌陀佛在往昔十劫即成就正覺,最初成佛之瞬間,即稱為正覺一念。又極樂淨土之蓮華,為依彌陀如來成就正覺所成之華,故稱正覺華。這一段文在解說「正覺」這二個字。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簡稱。佛已經證悟到一切法,所以智慧已經究竟圓滿了。阿彌陀佛在十劫前,就已經成就正覺了。
  • 淨空法師,如何將《無量壽經》依教奉行
    別人毀謗我、侮辱我,有人來告訴我,我不聽,不必說了,我都知道,不要再講了;甚至於文字拿來給我,我把它丟到字紙簍裡;還有人送錄像帶給我,我把這個錄像帶退回去,我不聽,我不看。為什麼?心裏面永遠保持人最好的印象,這樣我們自己心才善,絕不容許心地裡有絲毫惡印象落下去。我知道阿賴耶識落的惡印象,將來果報是在惡處,我為什麼這麼做?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 明德講堂總結篇來啦~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 明德講堂總結篇來啦~ 2020-07-17 2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釋迦牟尼佛成道的第一堂課,究竟講了什麼?師父告訴你佛的故事
    宏海法師《百千萬劫難遭遇》第39講在釋迦牟尼佛成道講法的時候,有一個叫憍陳如、跋提、摩訶男、婆溼婆,阿說示,這五個印度的修行人。就是阿闍世王他爸, 阿闍世王就是要殺要武,在《觀無量壽經》裡面說把他爸給囚禁在一個石窟裡面的那位, 頻婆娑羅王就是他爹,第一座寺院就是竹林精舍,是他建的,現在在印度的南方是說法地。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無量壽經》
    回來之後來聽課,無量壽佛則為廣宣大教,演唱妙法。什麼叫演暢妙法?還是一樣,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叫妙法。這是講堂的狀況,幾個講堂?不用考慮,要不你就會懷疑啊,有的不讀還好,一讀,這講堂幾個啊?多遠一個?這回明不明白了?極樂世界的空間不能用我們的空間來衡量。《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簡稱《無量壽經》)1.
  • 很多靈媒講,現在眾生造的罪業幾乎都是地獄業,破壞正法這是最普遍的
    提婆達多想害釋迦牟尼佛,他嫉妒,看到釋迦牟尼佛有那麼多的弟子、有那麼多人讚嘆、有那麼多人供養。他也很聰明,也有神通智慧,想把釋迦牟尼佛害死,他取而代之,這個心不善。他知道釋迦牟尼佛每天到城裡去託缽,所經過的路,當中有個地方是懸崖峭壁,他從下面走。他在上面準備一個大石頭,佛到的時候,石頭推下去,想把釋迦牟尼佛打死,這提婆達多幹的。佛有護法神,在空中把這個石頭攔截,像韋馱菩薩金剛杵攔住。
  • 《無量壽經》白話文三
    (四十一)惑盡見佛    釋迦牟尼接著說:「就譬如轉輪聖王有七寶獄。倘若哪個王子得罪大王,便被幽閉在七寶獄中。重重樓臺,華麗宮殿,寶帳金床,欄窗榻座,裝飾美妙,器具珍奇,吃好穿好,如同轉輪王本人。但是,他卻被金鎖栓住兩隻腳,這些被幽閉的小王子高興這樣嗎?」   彌勒菩薩回答道:「不高興啊,世尊!這些小王子被幽閉拘執時,他們的精神不自在啊。」
  • 道德經「五千真言」就是老子對釋迦牟尼講的!
    「上德悟妙」老子不是講「上德」嘛,上德要悟妙,能悟妙者就不會迷路了。「大為常在至非奇」,「大」就是大德、大智,無為而無不為,這是說只有至人才有大為,而真正有大作為的至人到了那一步也不覺神奇了。這裡有個歷史傳說:一次老子騎牛走路,看到路邊有個人,老子一看就知道這個人有靈性,臨時停下來,這人就是釋迦牟尼,他看到這個長者騎著一頭牛,這個牛也很奇怪,就上前請教,老子就比著這個手勢給他講道,證明了「五千真言」。這幅畫表現的就是這個故事。問:原來「五千真言」就是老子對釋迦牟尼講的。
  • 《無量壽經》第6集 (1992年宣講共60集)(視頻+文字)
    像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教下常說的無生法忍,這個都是菩薩甚深的境界。  【無念與無生。】  中國禪宗裡面常說,《六祖壇經》也常講這個境界。  【遠非凡夫之所能。】  確確實實我們做不到。所以這個經典,說說是很好聽,聽了怎麼樣?聽了,做不到。做不到,最後當然還是落空,這是一定的道理;換句話說,我們對這個經教的利益是得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