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男子流浪5年「大愛之家」為他找到親人

2021-12-26 忻城家園

親人相見,樊先生(左二)還能認出父親。

南國早報記者經小飛文/圖

近日,南寧市大愛之家幫扶中心(以下簡稱「大愛之家」)的社工,在給南寧市朝陽廣場附近的一流浪人員送物品時,經交流得知,該流浪男子樊某來自來賓市忻城縣。根據這僅有的信息,「大愛之家」的負責人多方聯繫、查詢,終於幫已在外流浪5年的樊某找到了家人。5月20日,其家人從忻城趕來南寧與他相認。

用心交流:

流浪男子寫下關鍵信息

5月18日晚,南寧市朝陽廣場附近的一名流浪人員引起了「大愛之家」社工周松山的注意。該男子30多歲,蓬頭垢面精神有些異常。因為經常給流浪人員送吃的,周松山懂得如何跟他們交流,他更希望通過交流能獲得有效的信息,幫流浪人員找到家。

熱情招呼後,周松山還掏出20元錢給該流浪男子買吃的,因此贏得了他的信任。但流浪男子有些內向,似乎不願意說太多。在交流中,周松山注意到該男子喜歡抽菸,於是特意買來一包煙給他。

之後,該男子才願意跟周松山交流,提及自己的家鄉。周松山拿著紙和筆,問流浪男子來自哪裡,讓對方把家鄉的地址寫下來。流浪男子隨後寫下了「丹靈」「忻城」「古眠」幾個詞,還說自己姓樊並寫下了名字。

多方查詢:

終於找到流浪男子的家人

為了儘快幫流浪男子找到家人,周松山馬上把流浪男子寫下的這些重要信息傳給了「大愛之家」的負責人馮鈴倩夫婦。夫婦倆上網搜索發現,忻城縣確實有一個叫「丹靈」的村委。但他們在百度地圖和網上搜索了很久,沒有找到叫「古眠」的地方。後來,他們發現丹靈村委有一個叫「古眼」的屯,「眼」和「眠」很接近。為了進一步確認,他們通過當地派出所找到村委幹部的電話,向村幹部初步了解到,古眼屯確實有姓樊的村民,而且幾年前該屯一戶人家的一名男子走失,年齡和樊先生相仿。村委幹部還提供了該戶村民的電話。

5月19日,樊姓村民接到馮鈴倩的電話後半信半疑,直到加了微信,看到流浪男子的照片,這戶村民才最終確認,樊先生正是他們5年前離家出走的親人。

親人相認:

5年後再相見淚流滿面

5月20日一早,樊先生的父母和哥哥開車從來賓趕往南寧,想接他回家。

為防止樊先生四處走動,家人來時找不見他,5月20日早上6時許,「大愛之家」的社工及多名熱心人士來到樊先生落腳的新朝陽附近的地鐵口,一直守著樊某。

當天下午2時許,樊先生的家人到達南寧。見到已經失蹤5年的樊先生時,親人忍不住落淚。

樊先生的母親告訴記者,兒子今年有36歲了,2016年5月離家出走,至今已整整5年了。家人曾報過警,也去樊先生曾經打工的地方——廣東佛山去尋找,但一直沒有任何消息。這5年來,她想念和牽掛兒子,但不知道該去哪裡尋找。兒子當年打工存的9000元錢,她一直存著。說起這些,母親眼裡含著淚花。

再伸援手:

熱情幫助其先留在南寧治病

一家團聚,本來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但由於樊先生精神有些異常,跟家人來到「大愛之家」後,他既不願洗頭,也不願換乾淨的衣服。交流中,他的情緒還有些激動,並幾次想要離開。其家人擔憂,萬一路途中樊先生不配合要離開,也沒辦法控制住他。

為了讓樊先生能及時得到治療,馮鈴倩夫婦又幫其聯繫了南寧救助站,由南寧救助站和樊先生的家人,先把他送到南寧市社會福利醫院治療,待他病情穩定一些後再帶他回來賓。

5月20日下午,在「大愛之家」眾多熱心人士、南寧救助站、興寧派出所等眾多單位的幫助和關愛下,在外流浪了5年的樊先生終於結束了流浪生活,被送到南寧市社會福利醫院治療。

相關焦點

  • 他與家人失散在外流浪多年,好心人收留他三年並為他找到親人
    2017年冬天,市民杜先生在廣東省惠州仲愷區某天橋底下發現了一個流浪人員,當天的天氣特別寒冷,杜先生見他連禦寒的地方也沒有,心生憐憫便把他領回了家,將他安置在朋友的店內生活。他們也曾嘗試著問他來自哪裡,但是同樣沒有人能聽出他的口音,他說話支支吾吾、聲音又小、意識模糊、答非所問,好心人猜測他可能遭受過某種刺激,導致精神失常,一路流浪到了溫暖的惠州小城。
  • 男子為逃婚流浪17年輾轉到廣西,一輛電動車竟讓他與親人重逢
    「17年了,我沒有和河南的親友聯繫了……」近日,河南籍男子袁某某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公安局柳東派出所感嘆道。袁某某這幾天的心情有如過山車:既悔又喜。悔的是因一時貪念偷走他人電動車,給人生留下了汙點;喜的是,民警幫助他聯繫上17年來從未聯繫的親人。現年42歲的袁某某是河南洛陽市新安縣正村鄉西白村人,在家裡四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最小。25歲時,在老家做鋁合金門窗小本生意的他被家人催婚,給他介紹了一個對象。
  • 他拍了 100+ 只流浪動物,只為幫它們找到一個家
    今天要介紹的「三牲工作室」除了專做寵物攝影之外,還有專為流浪貓狗而設的「中途攝影」。*註:中途指的是暫時安置流浪動物,直到幫它們找到合適送養家庭的中轉救助機構*在三牲工作室的主理人 Yang 的鏡頭之下,這些待領養的毛孩們都散發著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獨特魅力!
  • 浙江下城 男子在外流浪23年,長慶蜀黍牽手與親人團聚
    所以,最近蜀黍們晚上淨忙著尋找和救助街頭流浪人員,以防他們受凍。最近,長慶派出所民警鄭以濱就救助了轄區內的一名流浪漢,更是幫這個在外漂泊流浪了23年的男子,與家人團聚。出來打工後,23年不回家事情還得從近日寒潮天氣清盲流工作說起。1月6日晚上,鄭警官會同長慶街道工作人員在轄區巡邏時,發現一名睡在高架橋下面的盲流。
  • 松滋公安幫失聯26年男子尋到親人 - 瀟湘晨報
    松滋公安幫失聯26年男子尋到親人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 > 荊州社會 正文 來源:荊州電視臺 時間:2020-07-28 17:08 荊州新聞網消息(通訊員向元元)7月24日,松滋公安幫助一名在外務工26年的男子恢復戶口,找到親人。該男子哥哥從四川專程趕回松滋,兄弟相擁而泣。哥哥稱弟弟失聯26年,曾通過中央電視臺《等著你》欄目組等多種方式尋找未果,對民警萬分感謝。
  • 驅車10小時、行駛400公裡,流浪30年的古稀老人終於找到了親人
    外地爹爹流浪他鄉30年事情還得從今年年初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說起。2月份,江夏區公安分局湖泗派出所社區民警朱天紅,與居委會社區幹部對轄區小旅舍滯漢人員進行登記排查時,發現一旅店地下室住了一位外地老爹爹。民警了解得知,老爹爹原本靠打零工為生,疫情發生後沒地方去,旅店老闆給予救濟。
  • 3年開了25萬公裡,幫400餘人找到家……即墨大哥的流浪人員救助路
    半島全媒體記者 華敬方在即墨,偶爾會有這樣的人——他們流浪街頭,風餐露宿,甚至不知自己家在何處,也不記得自己的親人是誰。他們因為種種原因,只能在外流浪。據統計,即墨區每年會出現約60名流浪人員,這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怎麼才能幫助他們找到家?
  • 2年時間,他幫1750名流浪者找到親人,央視總臺發來感謝信
    且看事情原委▼緣起 | 一次出警,讓他開始幫助流浪人員尋親51歲民警王曙的電腦裡,存放著1750張不同的人像照片,這1750張照片是來自全國各地的1750名流浪人員,有的人已經在外流浪了55年。王曙根據流浪人員的口音和相貌,通過公安大數據平臺進行大量人像比對,最終幫助流浪人員順利回到家鄉。此後,長沙縣救助站收到類似流浪人員,沒有辦法幫他們找到親人時,都向王曙求助,於是王曙便與縣救助站合作開展尋親工作。
  • 街道社區和派出所共同幫助 時隔24年,流浪的他與家人團聚
    通過街道社區和派出所的幫助,在外流浪24年的阮某某終於與家人團聚,可以葉落歸根了。流浪男子報出兩個名字10月30日,民警看到一條求助消息,東亭街道東街社區的工作人員反映接收到一名看起來60歲左右、頭髮花白的流浪男子,希望民警幫忙尋找家屬。該男子是在宜興一處橋洞內被人發現的,身上沒有身份證件,自稱姓阮。
  • 三江口(忻城)繭絲綢產業園項目啟動 將改寫忻城無真絲綢生產的歷史
    縣長李朝暉對三江口(忻城)繭絲綢產業園項目的全面啟動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說,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也是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之年。三江口(忻城)繭絲綢產業園項目的啟動建設,對全縣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帶動意義。希望各涉及鄉(鎮)、縣直部門要從大局出發,加強聯動配合,切實履行職責,按各時間節點要求,切實做好項目配合和服務工作,為業主營造良好的施工環境與運營環境。
  • 杭州一男子住在墓地15年,靠撿拾別人丟棄的食物為生,不敢和人交流
    老丁當即決定將男子帶回派出所弄清緣由,民警利用大數據查找該男子的身份信息,明確男子1987年出生,是貴州貴陽人。民警將這些信息告訴流浪男子,試圖喚醒他的記憶。一直沉默不語的小王突然抬起頭,思索片刻後仿佛開啟了部分記憶,終於開口講述。
  • 26個電話,找到失散44年親人
    近日,鄧州市公安局趙集派出所民警經過一通電話查找,最終幫助不遠千裡從陝西來鄧州尋親的吳先生找到了失散44年的親人,這一善舉在當地傳為佳話。2020年12月16日下午, 一位來自陝西的男子走進鄧州市公安局趙集派出所尋求幫助,值班副所長孫輝熱情接待了這名男子。男子姓吳某,陝西省白河縣四新鄉人。據吳先生訴說,1976年,因家境貧窮,其嬸子黃某蓮帶著幼小的堂妹逃荒流落到河南鄧州,後被趙集一戶人家收留,並在此安家落戶。現在家裡老人年歲已高,對失散的親人十分掛念,就讓吳某開車過來尋親。
  • 河南男子受傷失憶流落重慶,兩地警方攜手尋找親人
    「多虧了民警同志,不僅為俺找回了失散20年的哥哥,還讓他有了合法身份。」近日,河南社旗縣賒店鎮居民付麗麗(化名)從賒店派出所戶籍民警段碩方手中接過哥哥付某波的戶口本和身份證,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 跨越15年,江陰人幫他找到親人!阿靈的骨灰能回家了
    許多熱心的長山市民找到小最,表示阿靈平日裡與人為善、熱心熱肚腸,幫了大家許多忙,如今他們也想為阿靈做最後一點事。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平臺找到」阿靈「的家人,帶他的骨灰回家,讓他能夠葉落歸根。4月22日,最江陰推送了《流浪漢慘死街頭,有群江陰人想送他骨灰回家,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許多網友在評論區提供了重要線索。
  • 男子買拖鞋失蹤一個多月 被找到時正在流浪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曹蕾 李衝 記者 顧瀟)河南來揚州打工男子郭某外出買拖鞋,結果一去不復返,失蹤一個多月後,民警竟在三十多公裡外的鄉鎮找到了流浪的郭某。原來,當天他從超市出來後迷了路,加上沒有手機,語言又不通,他竟然流浪了一個多月,幸虧遇到了民警。
  • 寧波警方3小時找到親人,流浪15年的女子對兒子的第一句話讓人淚目
    「波波、陳帥、桃花、華華」,這是該女子能想起的所有親人的名字。其中,「波波」是她兒子小名,「陳帥」「桃花」和「華華」是她弟弟妹妹的名字。最後,她還提供了「波波」的大名,以及弟弟「陳帥」的手機號碼,給出了一個關鍵信息:「弟弟是修車的。」於是,尋親之旅開始了。
  • 男子在外流浪17年,再見時父母跪地求他回家,男子:當我死了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的好,哪怕自己吃糠咽菜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難,但某地有一男子,因為賭博輸光數十萬,在外流浪了17年不回家,為了讓男子回家,年邁的母親都給他跪下了。看著坐在大街上的低著頭的兒子,年邁的母親直接抱著他痛哭了起來,母親:我終於找到你了。兒子:你找我幹什麼?找我幹什麼,就當我沒了,當我死了就可以了。面對17年不見的母親,男子為什麼說出這樣的話呢?
  • 既務虛更務實,匯聚推動忻城奮發進取、趕超跨越強大合力
    1月5日,忻城縣召開2021年經濟發展務虛會,學習國家主席習近平2021年新年賀詞重要講話精神,總結2020年經濟發展工作,結合「十四五」規劃,謀劃好2021年經濟發展工作。市委常委、縣委書記李振品出席會議並講話。
  • 鄧州公安:26個電話 找到失散44年親人
    映象網訊(記者 申連偉 通訊員張佔書)近日,鄧州市公安局趙集派出所民警經過一通電話查找,最終幫助不遠千裡從陝西來鄧州尋親的吳先生找到了失散44年的親人,這一善舉在當地傳為佳話。12月16日下午, 一位來自陝西的男子走進鄧州市公安局趙集派出所尋求幫助,值班副所長孫輝熱情接待了這名男子。男子姓吳某,陝西省白河縣四新鄉人。據吳先生訴說,1976年,因家境貧窮,其嬸子黃某蓮帶著幼小的堂妹逃荒流落到河南鄧州,後被趙集一戶人家收留,並在此安家落戶。現在家裡老人年歲已高,對失散的親人十分掛念,就讓吳某開車過來尋親。
  • 【政治生態看忻城】「兩個生態」的扭轉
    去年以來,忻城縣委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提出「圍繞打贏脫貧摘帽攻堅戰、推進政治生態建設與自然生態建設齊頭並進」的工作思路,2019年10月印發了《忻城縣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專項治理方案》,以實施政治生態、自然生態「兩個生態」專項治理為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