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期待的主旋律影片《金剛川》來了,電影帶我們回望那段歷史,銘記那些最可愛可敬的人。所有的志願軍都是英雄,他們大都沒有名字,但不會影響他們在全國人民心中的高光位置,和平來之不易,吾輩定當銘記在心,致敬英雄,最好致敬英雄的方式就是記住他們中代表人物的英雄事跡,在《金剛川》中我們應該記住,張飛、關磊、劉浩、高福來、閆瑞……
在《金剛川》中看張譯的表演簡直就是是一種享受,可以總結成一個字:穩。從《士兵突擊》中史今班長這個角色開始喜歡他,從那之後,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會讓你有一種酣暢淋漓感,就如在這部影片中,首先張譯的角色拿捏的非常準,讓觀眾信,他就是那個角色,所以張譯的表演中,炮兵手的信念,他通過表演能把這種信念傳遞給觀眾。其次,所有的觀眾無論從銀幕上還是他的眼神中都能真切的感受到。這就是張譯的感染力和硬實力。
張譯和吳京演繹的「高炮班」的故事是整部電影中最重的部分,無論拍攝調度還是情感的感染力,他們的故事是全片為數不多的人物互動稍多一點的地方,他們的故事既展現了戰士們英勇無畏的偉大精神,又展現了戰友間那股情同手足的動人情誼,能夠極大地激發觀眾內心的共情。地面高炮對抗對手空中武器的戰爭場面拍得精彩且壯烈,震撼人心,亦感動人心。
張譯飾演的張飛,膽小摳門最後卻最為英勇曲折而偉大地犧牲,絕對既克制又到位的表演,老關、張飛搶第一炮位這場戲,一個是老領導,一個是新領導,其實吳京要演出混不吝的強勢氣場並不算難,但張譯要演出恰如其分的弱勢卻很難。這種弱勢不是他真的弱,而是出於他對關的尊敬和以前聽從指揮延續到今的慣性;弱勢中他還要出自關心和自我身份認同,最後恰如其分地「讓」給了老領導。我們可以從面部、形體、語言等多面去體會張譯的表演,但結果肯定是有目共睹的:他最後表現出來的氣場、感覺,就是恰如其分的那樣。
還有一場戲可以說張譯把演技展現的淋漓盡致,當他預感到老關出事兒,穿過玉米地去老關的炮位上,那種走路姿勢的變化,以及最後點菸祭拜老關的時候,那段一顆眼淚的哭戲,簡直絕了。總之,在看這場戲時,當張飛點菸的時候,我感覺影院的四周都有一種淡淡的菸草味道。影片最後,張飛被敵軍炸得只剩下一隻腿,一隻手,他依舊把炮彈掛在了脖子上,杵著木棍,移動到了那架師傅倒下的炮臺,用盡最後的力氣,將敵機打了下來。那種慘烈也代表著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這場戰爭中的血性,在這種隊伍中,每一個士兵都是真正的戰士,也正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今天的國泰民安。
張譯,每一次出現在觀眾面前都會給一次驚喜,每一次的角色感受都不同,但相同的是觀眾的認同——張譯是真演員、好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