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金剛川》從電影院出來時已過中午十二點。
但奇怪的是當時的我居然完全沒有想去餐館飽腹一頓的欲望。
其實想來也好解釋。
畢竟觀影后的震撼早已蓋過了不值一提的飢餓感。
不得不說,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拍出《金剛川》這樣一部質量上乘的戰爭題材電影。
簡直堪稱電影產業的又一項奇蹟。
管虎、郭帆、路陽這三位導演在短期內圓滿完成這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對於這整個敬業且高效的主創團隊,我的心情又豈止「佩服」一詞足以形容。
一眾演員中,張譯、吳京、鄧超這三位的表現給人印象最為深刻。
吳京飾演的關磊,因為在戰地抽菸被處罰,從高炮連長降為班長。
一身玩世不恭的痞氣,但面對敵機轟炸卻毫無畏懼、視死如歸。
最終更是為了民族大義殺身成仁。
鄧超飾演的步兵連長高福來,在電影的前半部分是「方言擔當」。
一度給神情凝重的絕大多數觀眾帶來了短暫的輕鬆氛圍。
高福來的結局卻尤為悲壯。
被炸斷腿後仍心系過橋的戰士,靠在橋墩旁機械般地重複著一句:「不用管我。」
當然,放眼整部電影《金剛川》,最令人震撼的還是張譯飾演的張飛這個角色。
對於張譯這個演員,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曾不止一次地大讚他的演技。
看完《金剛川》後,我對張譯的表現又有了更深的感觸。
我只想說,張譯在這部片子裡的演技簡直可以用「可怕」來形容。
借用某乎上一位朋友的評價:這個演員已「成精」!
這樣優秀的演員,全中國所有的導演都應該找他來演!
能收能放,情感收斂處表現得不露痕跡,爆發時感染力十足。
不僅對人物形象和性格詮釋得極其到位,對人物內心的刻畫也是演繹到極致。
《金剛川》的敘事大綱由四個部分構成,代表四個不同的視角。
張飛這個人物是串聯四個部分的關鍵人物,算得上是主角中的主角。
張譯從影片一開始就把這個角色「演活了」。
向吳京飾演的關班長打報告時的神情姿態堪稱「教科書」級別。
誠惶誠恐的表情、不自然繃緊的嘴角、欲言又止的話語、微微顫慄的肩膀。
各種小細節都在說明張飛對關磊又敬又怕的心理。
但面對上級的指令他依舊堅決貫徹執行,暗示他這個人物有原則且忠於使命。
這是張飛的初次亮相,也是整部電影的開端。
但此處卻已經給觀眾種下了一個好奇的「種子」。
對張飛這個在地位身份上和關班長存在「矛盾衝突基礎」的角色在接下來會有什麼表現而充滿好奇。
張飛和關磊兩人所謂「矛盾狀態」的真正轉折點,是在關磊說出那句「要不你勻我十發炮彈,也算你心疼我」之後。
「成!」,張飛這句下意識的回答讓他和關磊從為一門已經暴露點位的高射炮你爭我搶的局面,瞬間過渡到一種惺惺相惜的狀態。
其實張飛和關磊彼此心裡都清楚。
誰掌握了這門高炮,並不意味著能馬上能打下敵機、建功立業。
相反卻極有可能意味著更早地犧牲。
後來劇情的發展也確實如此,關班長先一步犧牲了。
看著關班長被敵機掃成血泥的慘狀,張飛一路從跨過田地跑來後,卻只傻愣愣地站著。
沒有哭喊,沒有落淚,而那搖晃不定的眼神卻足以表面人物內心的痛苦和絕望。
所以說真正的演員演戲不是純靠肢體動作,而是靠眼神。
張譯無疑是用眼神演戲的典範。
「你莫跑!做個了斷吧!」,對著在空中叫囂著飛過的美軍飛機,張飛的這聲呼喊何等決絕。
此時人物眼神裡的堅毅已然和片頭出場時的「唯唯諾諾」迥異。
不得不說,張譯對自己也是真狠。
之前就被調侃是「著名瘸腿表演藝術家」,這次在影片結尾段更是直接同時斷腿斷手。
在一片血肉模糊的廢墟中,張飛咬牙用破布條包紮殘肢傷口,點燃了營地。
然後他一人靠著一根樹枝支撐登上了高射炮,唱起戲腔。
在擊落宿敵飛機座駕後,張飛於燃燒彈的轟炸下英勇就義。
這一刻張飛也完成了對自己這個名字的又一次加冕,無愧於「張飛張翼德」的英雄形象。
如果仔細揣摩,你很容易就會發現。
整部電影《金剛川》中,張飛這個角色是心理線、情感線最有起伏的,也是人設最為完整的。
這當然有導演和編劇的安排,但更居首功的自然是張譯對角色超出一般人的深刻的理解能力和堪稱完美的臨場發揮。
據說張譯在拍攝最後與飛機火拼鏡頭時還曾因為情緒過於投入而短暫大腦缺氧窒息。
業務能力優異不說,還敬業到這種程度,張譯已然跳脫了一般演員的格局。
從「戲痴」到各種戲路全精,要我說,就憑《金剛川》裡的這番演繹,張譯明年拿個影帝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