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物】先秦篇·秦穆公 ——秦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君主

2021-02-07 志行伴你學

秦穆公,嬴姓,名任好,秦德公之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公元前659年~前621年在位,長達39年,是秦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君主。他在位期間,內修國政,外圖霸業,統一了今甘肅、寧夏等地,秦國開始崛起。

秦國原是居住在秦亭(今甘肅張家川)周圍的一個嬴姓部落。因秦襄公護送平王東遷有功,封為諸侯,賜給岐以西地,正式建國。經文、憲、武、德、宣諸公,秦的疆土不斷東移,到穆公繼位時,已佔有大半個關中。


秦穆公即位後,胸懷大志,奮發圖強,銳意進取。他重用百裡奚、蹇叔等良臣,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依靠他們修明政治,發展軍事,獎勵生產,使國家實力大大增強。


秦穆公選拔人才,能夠打破尊卑貴賤界限,選拔貴族以外的人,選用別國前來投奔的人,比如百裡奚曾是個奴僕,他用五張羊皮把百裡奚從楚國換了回來。

當七十餘歲的百裡奚被押回秦國時,秦穆公親自為他打開桎梏,與他商談國事。穆公又在百裡奚的推薦下將蹇叔請來秦國,任命他為上大夫。秦穆公廣納賢才的做法充分表明他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國君。


人才有了,要完成霸業,還一定要得到民心。秦穆公很重視民心的向背,所以實行了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減輕百姓的負擔。


他強調取信於民。晉國鬧饑荒,向秦國求援,他不計過去的恩怨,把大批糧食運到了晉國,說不能讓百姓受罪。晉國臣民都稱頌他的大德,他的威信大大提高。這使他深受下層群眾的支持和擁戴,有了爭霸的基礎。

在外交上,秦穆公也很有謀略。為了打開通道,爭霸中原,他利用聯姻與晉國結成同盟,以與中原諸強抗衡。他娶了晉獻公的女兒穆姬做夫人,又把自己的女兒懷嬴嫁給晉文公,並幫助晉文公在城濮之戰中戰勝了楚國。


晉文公死後,秦穆公認為時機已到,想取代晉成為霸主。為穩定後方,他全力進攻西戎。西戎泛指秦國西邊散布於廣大地區的戎族國家。


他通過投奔來的由余了解了西戎各國的山川形勢、兵力部署,採用離間計、美人計等策略,突出奇兵,發動全面攻擊,徵服了這些國家,擴地千裡。

這樣,東從陝西、山西交界的黃河起,一直到遙遠的西方,都為秦國所控制,秦穆公終於成為西方的霸主。這對中國社會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加速了民族融合,發展了秦國經濟。秦穆公開創的霸業,為戰國末年秦統一整個中國打下了基礎。


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死,安葬於雍(今陝西鳳翔東南),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輿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針虎。

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國人對此悲痛萬分,賦《黃鳥》之詩,唱道:「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意思是:青天啊,怎麼將這麼善良的人給殉葬了?如果可以贖命,我們寧願出一百條命將他們換回來!

秦穆公剛繼位的時候,野心勃勃,胸懷大志,但是苦於身邊沒有賢才良將來輔佐,是要成事必須有人才的幫助,秦國世居西隅,國苦民窮,人才很是缺乏,很是苦惱。

於是秦穆公就去問相馬的伯樂,而伯樂告訴他,吸納人才在於不拘一格, 正所謂「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 所以秦穆公四處搜求人才,重用他國來的客卿,輔佐穆公,使秦國兵強馬壯。

公元前655年,秦穆公派人去晉國聯姻,此時晉國剛剛滅掉虞國,聽聞虞國有一個叫百裡奚的人,很是著名,所以晉國國君就想讓百裡奚為自己效命,但是百裡奚誓死不從,晉國就讓百裡奚做一個隨嫁的奴僕,在去秦國的半道上,百裡奚他偷偷跑了。

跑到楚國的邊境上,又被楚國兵士當做「奸細「抓起來,放到北海去放牛,他養牛有一套,牛養的膘肥體壯,人送外號「放牛大王」。後來秦穆公打聽到了百裡奚的位置,就用五張羊皮把百裡奚換回秦國。

回到秦國的百裡奚又向秦穆公舉薦了蹇叔,百裡奚推薦了蹇叔的兒子西乞術、白乙丙,沒多久,百裡奚的兒子孟明視也投奔到秦國來,被秦穆公拜為將軍。這就是五張羊皮換來五位賢人的故事,既有賢才遇明主的欣喜,也有明主納良才的喜悅。

秦穆公選才用人,打破了以往的用人制度的弊端,不分地域、不論貴賤、不問出身,只要你有真才實學,都會得到相應的位置。他大膽聘請非本國的人才,招納了百裡奚、公孫枝、由余等一批人才,開秦國任用客卿制度之先河。

相關焦點

  • 秦國稱霸西戎,兩年後秦穆公去世
    我們戎狄則不然,君主寬厚對待臣下,有什麼好事都和臣下分享。臣下也就忠於君主,所以上下和睦,這才是聖人之國。」這一番話讓秦穆公很驚奇,打發走了由余之後,就和自己的大臣商量:「這個由余是個聖人啊,敵國有了聖人,這對咱們可大大的不利。要是能想個什麼辦法讓他為我所用就好了。」有個太史建議:「戎王那邊生活艱苦,沒有什麼樂子。
  • 秦國歷史上第一位君主是誰?
    秦國歷代國君(37代)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約前900年東周孝王封贏非子於秦邑(今甘肅省清水縣東北)始建秦國。  秦侯(前857-前848年在位)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史書上很少關於秦公伯的記載,大略知道他是秦侯與秦非子之後。
  • 【名人歷史百科】「智」霸春秋的一代不世君主——秦穆公
    【歷史功過】秦穆公是秦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君主。他在位期間,內修國政,外圖霸業,統一了今甘肅、寧夏等地,開始了秦國的崛起。賞析: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重回國執政,為報復鄭國與秦國聯合出兵伐鄭。鄭文公派燭之武去勸秦穆公退兵,說鄭國與秦國不相連,讓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道主去對付晉國,牽制晉國對秦國有好處。秦穆公認為有道理就立即撤軍。唐劉長卿《別陳留諸官》詩:「戀此東道主,能令西上遲。」亦作「東道」、「東道主人」。
  • 短短兩代人,就誕生了6位君主,究竟是中國歷史上哪個家族?
    華夏歷史五千年,有著說不完的朝代故事,每個故事拿出來都精彩絕倫,今天講的就是春秋時期的人和事,眾所周知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一位明君,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家族人才濟濟,兩代人就出現了6位君主。今天我們就聊聊他這個神奇的家族。
  • 秦穆公和五張黑羊皮
    ,還先後幫助晉國兩任君主回國即位。獲了百裡奚之後,用他做秦穆公夫人出嫁時陪嫁的奴隸送到秦國。百裡奚逃離秦國跑到宛地,楚國邊境的人捉住了他。穆公聽說百裡奚有才能,想用重金贖買他,但又擔心楚國不給,就派人對楚王說:「我家的陪嫁奴隸百裡奚逃到這裡,請允許我用五張黑色公羊皮贖回他。」楚國就答應了,交出百裡奚。在這時,百裡奚已經七十多歲。穆公解除了對他的禁錮,跟他談論國家大事。百裡奚推辭說:「我是亡國之臣,哪裡值得您來詢問?」
  • 戰國時期,秦國從秦孝公到秦始皇七代君主的簡述
    春秋時期,秦穆公曾稱霸西戎,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到了戰國初期,秦國也經歷了百年的衰弱時期。秦孝公即位後,他任用商鞅在全國進行變法,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秦孝公去世後,經過歷代秦王的勵精圖治,秦國最終橫掃六國,一統天下。下面就簡單的來介紹一下從秦孝公到秦始皇這七位君主。1、秦孝公贏渠梁自秦厲共公以來,秦國經歷了幾代君位的動蕩,國力大不如以前。魏國趁機奪取了河西之地。
  • 秦國歷史上,嬴駟、嬴稷和嬴政哪個團隊更強?從秦國崛起得出答案
    秦國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開始算起,贏駟是秦國第33位國君,是為秦惠文王,在位27年;嬴稷是秦國第35位國君,是為秦昭襄王,在位56年;嬴政是秦國第38位國君,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朝,開創「皇帝」稱號,嬴政始稱皇帝,是為秦始皇帝。要說贏駟時期、嬴稷時期以及嬴政時期,哪個團隊更強?
  • 秦國國君排名,秦國國君誰能排在第一?
    秦朝,作為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朝,秦朝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人研究的對象,後世兩千多年的制度,很大一部分都是從秦朝就開始了,又經過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
  • 五張羊皮換來了秦國的崛起,秦穆公堪稱最佳商人
    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雖然地處西部邊陲,但是對於中原的覬覦可謂一直存在。如果追溯秦國的祖先,可以歸結到黃帝之孫顓頊的後代。在大禹治水的時候,秦人的祖先伯益由於治水上的貢獻,所以被舜賜以「嬴」姓。在西周時期,秦人開始集聚在今天的甘肅省天水地區。
  • 《大秦賦》中反覆提到的雍城,對秦國有什麼特殊意義?
    不過,其大量的篇幅,還是集中在秦國這一個諸侯國身上。在此基礎上,不僅秦國的人物獲得了較多的刻畫,秦國的城池,同樣引起了觀眾的關注。比如在秦國都城鹹陽之外,雍城就是《大秦賦》中反覆提到的城池。在《大秦賦》中,趙姬太后曾長期留在雍城,這也是他和嫪毐生下兩個孩子,卻能夠瞞住秦王嬴政的重要原因。
  • 秦國歷代國君在位年表
    秦國的各項制度在秦武公、秦德公在位時期大體有了雛形,其國力也開始迅猛發展。這為秦穆公時期秦國的興盛並進而與中原各國爭霸奠定了堅實基礎。  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秦德公之長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長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於平陽墓區(陝西省寶雞縣東陽平鎮)。有子九人,未立,傳位於其弟秦成公。  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在位4年。
  • 為什麼說秦國統一天下比歷史上任何朝代更難
    但是看一下秦國的發展、壯大、一統天下的過程,卻感覺是一段非常勵志的歷史。是經過幾代、十幾代、幾十代國君持續不懈地艱苦打拼,才成就的偉業。正如題主所言,秦朝統一天下比任何朝代都艱難。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立國到稱霸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二是統一天下時,受到強大對手頑強的抵抗。
  • 為什麼說秦國統一天下比歷史上任何朝代更難?
    但是看一下秦國的發展、壯大、一統天下的過程,卻感覺是一段非常勵志的歷史。是經過幾代、十幾代、幾十代國君持續不懈地艱苦打拼,才成就的偉業。正如題主所言,秦朝統一天下比任何朝代都艱難。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立國到稱霸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二是統一天下時,受到強大對手頑強的抵抗。
  • 秦穆公的諡號是「穆」還是「繆」?生諡還是死諡?美諡還是惡諡?
    春秋時期的秦國,只有兩位傑出的君主:一個是護周平王東遷因而得以建國的秦襄公;另一個是獨霸西陲的秦穆公。但是,關於秦穆公的記載,有些史書把他寫為「秦穆公」,如《左氏傳》和《國語》。有些史書把他寫為「秦繆公」,如《公羊傳》《穀粱傳》。
  • 在秦獻公之前,秦國「四代亂政」,先後有兩位君主死於非命
    這一時期的史料比較欠缺,對歷史事件的記載也不完整、不詳細,大多數人看不懂。戰國時期第一個死於政變的秦始皇:秦懷公整個春秋時期,東方諸侯政變頻繁,被孔子斥為"禮崩樂壞"。然而,西秦的君主政體穩如泰山,沒有發生政變。但到了戰國時期,秦國終於迎來了一場政變。
  • 晉國公子重耳亡命天涯19年,不禁讓人感慨敗也秦穆公,成也秦穆公
    坑爹的人大有其在,但坑兒子的就比較稀奇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或許這是通病,越老越糊塗。在晉獻公年老的時候,有一位名叫驪姬的妃子。她受寵到什麼程度?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還不夠,看看晉獻公為她做的事情,大家就知道有多喪心病狂了!
  • 「苦盡甘來」的秦國名相——百裡奚
    《孟子》有言:「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裡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在這段話中,孟子列舉出了幾位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們幾位都曾遭遇過不幸的境遇,但最後都功成名就。這番話告誡了人們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然後才有可能做出一番成就。
  • 揭秘秦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全軍覆沒的戰役!
    秦穆公於公元前628年,派出了當時秦國最出色的三位將領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準備與駐守在鄭國北門的秦軍守將來個裡應外合,給鄭國一個突然襲擊
  • 秦穆公我不是個暴虐的人
    起於商、定於周的嫡長子繼承制,在經歷了四百多年的傳承後,在秦國拐了一個彎: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將國君之位傳給了幼子公子白
  • 從《羋月傳》到《大秦賦》,略說秦國強盛之路
    羋月的原型是秦惠文王的嬪妃羋八子,她是秦始皇曾祖父秦昭襄王嬴稷的母親,歷史上有名的宣太后。秦朝的前身是秦國,君主稱為公和王,秦朝時稱為皇帝。秦國崛起的歷史很長《大秦賦》裡,衰落的周王罵秦國為馬奴,而秦國的先祖確實為周王駕車養馬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