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封」的生活:六個武漢人的快手日記

2020-12-24 中國網

  一場瘟疫,一座城,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好消息與壞消息如孿生姐妹一起降臨。這是一個壓抑、焦灼、恐慌、無所事事的年,往年本該團圓、喜慶、走親訪友的氣氛被冠狀病毒肺炎的烏雲所籠罩。湖北封城、全國各地多個大大小小的村莊封村、取消走親訪友式的拜年、出門戴口罩……誰都沒想到,有生之年還能通過 「禁足」的方式為社會為國家做貢獻。

  作為疫情重災區武漢,那些被封在城裡的人,出不去的城,回不去家鄉的外鄉人,他們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他們如何度過年關和疫情關?

  用戶暱稱:李蘭媽媽不懶

  (ID:1654634246)

  李蘭,湖北武漢人。5天前開始發布第一個作品,9個作品裡,有8個作品跟此次重大疫情事件相關。李蘭粉絲不多,只有2.3萬,但被她置頂的視頻點讚數高達45.7萬,留言評論1.8萬。

  她在作品裡教大家如何處理使用後的一次性口罩,防止病毒二次擴散;教大家如何正確洗手,以保證手洗得更乾淨。

  在她的記錄下,我們得以一窺「封城」武漢的普通人的生活。

  武漢封城第三天,臨街小區二橋上看不到一個人走動,李蘭家裡的香薰24小時在工作,冰箱裡備了足足一個星期的食物,八塊錢一斤的白菜,十五元一斤的蒜苗,三十五一斤的豬肉、一塊五的雞蛋、40元一斤的羊肉、70元一斤的滷牛肉……

  她說,「青菜比較緊張,超市都沒得賣。武漢人現在不出門,都是隔窗喊話,隔空喊話」。李蘭外出購買青菜歸來,路過一戶人家樓下,被樓上的人喊停,說自己沒菜吃,李蘭就將菜籃子裡的紅菜苔分了一半給對方。索要青菜的住戶是在一號樓,李蘭住七號樓,本來永遠不會有交集的兩戶人家,因為一場疫情,一把紅菜苔,陌生人表現出親朋好友一樣的溫情,大家一起共克時艱。

  徐東沃爾瑪超市,進口龍眼6.9元一斤,紅富士蘋果7.93元,雞蛋27.8元一盒,青菜貨架區銷售一空,麵粉麵條調料區貨架區也所剩無幾。超市裡的工作人員告訴她,有些商品有,但是沒人上班了,想買需要自己動手拆箱拿貨。一圈逛下來,李蘭總結:「鑑定完畢,物價合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很多快手老鐵在她的作品下留言,請她直播,讓大家看看武漢人是否一切安好。更多老鐵一起留言為武漢打氣加油。

  快手暱稱:.澤澤媽咪

  (ID:208192652)

  「已經一個星期沒出大門了,天天吃了睡,睡了吃,頭不梳,臉不洗,以前特別嚮往豬的生活,現在才發現豬也不容易……今天很高興的事就是蛋撻做得很成功」。

  這是「澤澤媽咪」在被隔離第六天發布的生活日常,有無聊,也有打發無聊的對抗:做衛生,洗衣服,做蛋撻都成為「澤澤媽咪」對抗無聊的方式。

  許是苦中作樂,許是武漢人特有的幽默,「澤澤媽咪」給大家展示現在武漢人打發時間的方式:朋友若干,大家都戴著口罩,各自保持一米左右距離,吸管插在各自的茶杯裡,各自通過吸管喝茶。

  在她的記錄下,超市裡,大家都懂得出門戴口罩。小區居民瘋狂舉動被記錄下來,不同樓區,不同樓層,男女老少齊喊「中國加油,武漢加油」。孩子稚嫩的聲音在空中清晰地環繞、迴蕩。

  很多快手老鐵被感動,稱聽到這個聲音就崩潰了,淚流滿面。甚至有遠在鶴崗的老鐵,含著眼淚,隔著屏幕,也同武漢人一起喊出來了,「祝福武漢、加油」。

  面對疫情,普通人都不可避免陷入「無奈」,但災難面前,大家都放下了自己的私心,不停為自己的城市加油打氣,「澤澤媽咪」說:「希望大武漢挺住,我大武漢不會這麼容易就被擊垮的,武漢加油。」

  快手暱稱:淼淼的平淡生活

  (ID:1557262011)

  1月23日,武漢市宣布封城。淼淼成了過年回不去老家的人,出不去的城,回不去的老家,只能躲在武漢的住所裡一個人自我隔離。也是自封城之日起,淼淼開始在快手發布作品。每天做幾道美食,在快手上定時打卡。

  封城第一天,淼淼自己炒火鍋底料,然後開始涮肚、小菜、牛肉卷,富含維生素的生菜,配上啤酒。

  第一個視頻發出後,淼淼沒想到會有這麼多老鐵關注,關注的人越多,她就更堅定了堅持更新的決心。

  封城第二天,她自己做了四道美食:香酥蝦,香菜魷魚、黃瓜拌金針菇、香菇油菜,還有鍋貼餃子。

  如今她堅持更新到第六天:一塊雞胸肉,就可以做一桌子菜。新學的辣子雞、沒有三鮮的三鮮湯、溜肉段。那天她跟家裡人視頻,看到媽媽在姥姥家做溜肉段,於是給自己做了這道兩年沒吃過的菜。

  老鐵們都佩服她的樂觀,鼓勵她加油。

  淼淼說,少看新聞,早睡早起,就不會有太多抑鬱,她選擇做飯做菜,因為這是一種發洩,一種寄託,沒準還能練出一手好手藝。

  她勸各位老鐵,一定要早睡早起,在房間裡做拉伸等簡單運動,飲食上營養足,增強免疫力,不止是加油,還要把自己充實得更好。

  快手暱稱:柯華(戰無不勝)

  (ID:640484559)

  不止李蘭、也不止澤澤媽咪、淼淼,快手上還有很多困在武漢城內的人,他們之中有武漢人,也有在武漢工作的外鄉人。

  封城之後,「柯華」從初一開始更新快手,每天不定點直播,給老鐵們展示空無一人的街道;初二出門買菜,佩戴口罩。小區邊上繼續營業的超市,一家生鮮超市正在營業。以及在普遍喊口罩短缺的情況下能順利買到N95口罩,並且價格正常。

  快手暱稱:十一月1119

  (ID:256219249)

  「拉爸」( 快手暱稱:十一月1119;ID:Am189189)一個人、一隻貓,在肉眼可見有限的空間裡,度過難忘的大年三十。一場肺炎,讓他跟拉媽分隔兩地。封城第一天,大街上沒有什麼行人,有人的地方也都戴著口罩,公交暫停,拉爸所在附近的菜場被關閉,只能在小超市購買一些方便麵、雞蛋等。

  封城第三天,家裡只剩下掛麵、方便麵和一包貓糧,「拉爸」不想出門但不得不出門採購必需品。拉爸說,店鋪很多都關門了,網傳的藥品好買,但自己並未體會到。進入超市,門口有工作人員拿著設備等著給測量體溫,超市內,速食貨架區還有少許商品,不少人買白酒當酒精用,他說,所有食品都沒有漲價。

  武漢這個城市遭難了,但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依然熱愛它。「拉爸」說,他相信問題終會解決,在武漢的人,要保護好自己,儘量不出門,做好自我隔離,不要害了自己的家人。

  快手暱稱:小凱弟.武漢加油共度難關」

  (ID:832970242)

  「小凱弟」是一個27歲外地來武漢的創業者,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他每天都在關注疫情發展情況,為醫護人員點讚,為武漢加油吶喊,轉發武漢人免費為醫護人員送吃食的感人場面。他為自己拍下短視頻承諾:「過年不回家,願意與武漢共存亡。」

  透過快手這個窗口,外界的人可以更直接地看到最前線最基層的狀況,於是更多的同情、更多的鼓勵、更多的溫暖被送進城裡,更多的力量被凝結在一起。

  快手不只是大家無聊時對抗無聊、展示個人才藝的舞臺,也不只是大家擺脫空虛寂寞恐懼的「權宜之計」,它還是看見真實世界的通道,連接14億人心的重要連接器。

  「武漢加油」,這是身處城內人喊得最多的口號,也是城外人鼓勵最多的口號。

  鍾南山院士說,「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

  與其說是「封城」,不如說是眾志成城。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轉自:未來網) 

(責任編輯:汪海)

相關焦點

  • 武漢封城日記|第三十七天
    很多人說希望可以把這些日子的封城日記出版,但是就現行的圖書審查制度而言,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包括線上電子渠道,都是絕無機會的。  「超出計劃」可能是我們所有人在這個冬天的共有遭遇,就像我沒料到日記會寫這麼久,沒料到足不出戶的宅居生活如此沮喪,沒料到被裹挾著在中心區域見證了新型流行病的爆發,沒料到能在大學畢業多年以後再次如此密集的吃方便麵??  很多人的計劃都被打亂了,甚至還有新聞報導了一對父母因為疫情無法出門工作,收入意外斷掉同時又無積蓄的他們被迫把剛剛出生的嬰兒遺棄在了醫院,既殘酷,又荒誕。
  • 「央視紀錄」聯合快手推出Vlog《武漢:我的戰「疫」日記》
    此次央視紀錄片頻道特意聯合短視頻平臺快手,以平臺海量UGC內容為切口,讓更多普通人獲得關注。在「大小屏」聯動記錄真實生活中,主題報導更接地氣、互動和參與性更高。截至今早 8 點,戰「疫」日記之《逗逗先生篇》在央視紀錄快手號的播放量已超 2300 萬。
  • 武漢封城日記|第三十六天
    (來自財新稿件:新冠病毒基因測序溯源:警報是何時拉響的)  - 第二批專家組成員明確指出在武漢期間沒有獲得實情匯報,以致於無法獲得「人傳人」的核心證據,只有到了第三批專家組,也就是鍾南山去的時候,醫護人員感染的信息才捂不住了,導致整個事態出現了性質改變。
  • 刷屏全網的「封城日記」拍攝者口述:我記錄了疫情中真實的武漢
    @蜘蛛猴麵包拍攝的「封城日記」vlog火到了國外。武漢「封城」那天,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重大的事件,想要記錄下來,於是開始拍攝「封城日記」。臘月二十九,「封城」當天,我拍下超市和藥店。忽然湧進大量關注,全世界都在關注武漢這座城市的命運,讓我更有責任和動力繼續。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幫助大家看到真相,消除恐慌。坦白說,這是幫助大家,也是幫助自己。「封城」那段時間,我好幾天都失眠。一個人開車在空蕩的街道上,常常有種說不出的難過,路上沒有車,反而不知道該怎麼走。我是普通人,我也害怕,但當我真的接觸到疫情中各種各樣的人,我反而被「治癒」了。
  • 武漢「封城」日記四年級孩子作文標題——我的家鄉生病了
    武漢「封城」整三周了。雖然知道前路還長,但所有人都在翹首期待。四年級孩子作文寫道:「爸爸告訴我,武漢生病了,並且病的(得)很重很重,這次我們回不去了,我一聽說就哭了,我想那裡的親人和朋友了。」衝在九省通衢、人口千萬的武漢防疫前線的,不只是醫務工作者、公職人員、專家學者……還有千萬個普通的武漢市民。武漢市民「Amber明剛」先生,也在用平凡人的視角,在日記本中,記錄、見證,這段不平凡的「戰疫」日子。
  • 武漢「封城」七日
    2020年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武漢漢口惠濟路,這家早餐店正在營業。店主羅師傅說,他們是重慶萬州人,本想臘月二十九回家,因武漢「封城」,他和妻子每天為武漢市民提供早餐和中餐,臘月三十,有100多人在他店裡吃早餐。2020年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武漢江岸區惠濟路,一位師傅騎著電動車正在送煤氣。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大小屏同步播出的紀錄片
    此次央視紀錄片頻道特意聯合短視頻平臺快手,以平臺海量UGC內容為切口,讓更多普通人獲得關注。在「大小屏」聯動記錄真實生活中,主題報導更接地氣、互動和參與性更高。截至今早8點,戰「疫」日記之《逗逗先生篇》在央視紀錄快手號的播放量已超2300萬。
  • 作家方方:沒想到這麼多人讀我的「武漢日記」 現在仍不習慣
    從1月25日至今,方方的「日記」共發布約36篇,累計超過六萬字,以「日記」的形式記錄「封城」之下的城市面貌和這裡的人物故事,並涉及大量與武漢相關的消息、新聞。  日前方方在武漢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準備給它取名為《武漢封城日記》。在武漢,那粒灰落在個人頭上時,就是一座山。」
  • 「武漢日記」拍攝者蜘蛛猴麵包:用鏡頭記錄疫情中「不服周」的武漢人
    你的視頻給了我勇氣和溫暖」「哥們兒,你替大家逛武漢,給我個帳號,我給你轉汽油錢」……成千上萬的網友轉發、評論他的視頻版「武漢日記」。他的微博粉絲,從3000增長到500多萬。武漢宣布封城那天,我剛好要出門採購生活物資。在那之前,我已經好幾天沒出過門了,但網上關於疫情的信息越來越多,看得讓人恐慌,我就想出門看看外面到底什麼情況。加上平時就有記錄生活、記錄畫面的習慣,我就把所見所聞拍了下來,簡單剪輯了一下,然後習慣性地放到了微博上。第一集的「誕生」,說來就是這麼簡單。
  • 一個五口之家的武漢封城飲食
    這是在北京工作的李靠譜回武漢過年,15天封城生活的感慨。
  • 武漢封城76天:跟誰學輔導老師們的戰疫日記
    除夕前夕,聽聞武漢的疫情狀況和封城的消息,巨大的輿論漩渦和鋪天蓋地的網訊潮汐洶湧而來,焦慮不安與牽掛充斥著每一片土地。在戰「疫」中,位於高途課堂武漢運營中心的輔導老師們,依然留守武漢、堅持在家辦公,每日早上連續工作照打卡;他們通過線上培訓不斷成長,始終堅守著停課不停學的使命,為學員提供服務。他們與無數醫護人員、人民警察及各行各業的人們共同奮戰,為武漢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
  • 封城之後,那些留在武漢的香港人都經歷了什麼?
    點擊關注橙新聞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這個千萬人口的大城市被迫按下了暫停鍵。緊接著湖北各地也陸續封城。圖:馮浩賢的Facebook現在離封城已過去27天了,仍有近2,000名香港人滯留在湖北,他們現在的生活怎麼樣呢?
  • 武漢「封城」前的600小時
    這場發端於去年12月的疫情,以武漢為中心,擴散至廣東、北京、上海等28個省份(含港澳臺)。截至1月23日8時30分,國內已有574人確診,17人死亡。他們大多曾長居武漢,或短暫地到武漢探親、出差、旅遊。看不見的病毒,伴隨春運大潮「流動」,直至武漢「封城」——1月23日10時開始,武漢全城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 記錄|封城下的武漢藝術家們的另一種創作
    連日來,在各地藝術家聲援武漢的同時,武漢本地藝術家的生活、工作如何?「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記者昨天與今天電話採訪了部分武漢書畫家、攝影師、新媒體藝術家和普通市民,藉助他們平實的講述與截圖,看到了武漢封城狀態下真實的藝術工作者們。
  • 封城日記|肺炎疫情,我回武漢過春節的12天
    今天,距離武漢「封城」已經過去12天,這12天了,他們承受著怎麼樣的壓力和煎熬?金融界同事袁濃,在武漢封城前從深圳回到了老家武漢,今天請他來分享一下他的心路歷程。以下是他的口述:我叫袁濃,來金融界7年了。我的老家在武漢新洲區,工作在深圳。家裡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我是老么。
  • 恆豐人的武漢「封城日記」之三:楚河雪融盼春來
    2020年2月5日 晴 武漢封城第14天封城14天了,武漢市實行機動車禁行管理。原本一個多小時的路程,不到半個小時就到了。辦公大樓裡十分安靜,在李芳總的監督覆核下,愛心款項很快劃撥成功。我倆又查看了其它業務系統,處理完所有待辦任務,切斷辦公室、樓道的電源後離開。出了分行大樓,陽光好刺眼,懷念中午飯後跟姐妹們在沙湖公園遛彎曬太陽的日子。希望愛心捐款早點幫到前線的抗疫英雄,早日打贏攻堅戰。
  • 專訪方方:我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繼續寫武漢日記
    1月25日,困在湖北省作協和文聯大院的方方開始寫「武漢日記」。凌晨等著看方方的「武漢日記」,已經成了許多人入睡前的一種默契。「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身處武漢現場的方方,用帶著個人體溫的筆觸,記錄下時代洪流中的一個個小人物,描述那些生與死、哀與樂。以往熱鬧的江城,封城後也冷清下來。/ @蜘蛛猴麵包至3月2日,「武漢日記」已經寫到了第35篇,武漢仍未解封。
  • 王永利:總臺《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直擊一線抗疫情真實「武漢...
    武漢的曾宇辰一家人在家隔離期間,不能出門,卻努力營造著輕鬆和幽默的家庭氛圍,想讓生活與往常一樣。今年與往年不同,年夜飯前所未有的簡單,親友間只能通過電話拜年。新年鐘聲敲響之後,曾宇辰回到自己的房間面對鏡頭說出了她的新年願望:一個大大的擁抱,迎接武漢嶄新的春天!
  • 武漢封城一周年:一個城市的涅槃
    轉載自:WHatplus  武漢封城一周年,100張照片,帶你回顧這一年編者按:今天時值武漢封城一周年,以武漢抗疫為題材的紀錄電影
  • 在人間 | 武漢封城後,有人在陽臺喊話:「對面的,把窗戶打開吵個架」
    作者:蔣敏 編輯:馬可 周娜 實習:鄒文昌鳳凰新聞客戶端 鳳凰網在人間工作室出品今天是武漢封城第13天,在城內留守的900萬市民,除了為核酸檢測、為床位奔波的人們,還有大多數人留在家中他們怎麼度過封城的日子?本文作者的經歷或許能代表一些普通武漢家庭的日常: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這是武漢自封城以來,第二個大好的晴天。我坐在陽臺打字,兩個孩子在一邊玩耍。窗外,我們洗的床單,隨著微風輕輕飄揚。自武漢發生疫情以來,我內心五味雜陳,從最開始的漫不經心到今天的刻骨銘心,走了好長一段路,用長途跋涉來形容也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