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方方:我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繼續寫武漢日記

2020-12-24 新周刊

「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1月25日,困在湖北省作協和文聯大院的方方開始寫「武漢日記」。

凌晨等著看方方的「武漢日記」,已經成了許多人入睡前的一種默契。

「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身處武漢現場的方方,用帶著個人體溫的筆觸,記錄下時代洪流中的一個個小人物,描述那些生與死、哀與樂。

以往熱鬧的江城,封城後也冷清下來。/ @蜘蛛猴麵包

至3月2日,「武漢日記」已經寫到了第35篇,武漢仍未解封。

凌晨2點29分,方方在寫完第35篇日記後,接受《新周刊》專訪。她說,武漢解封之後,自己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更新「武漢日記」。

太多人閱讀我自己是有一點恐懼感的

新周刊:過去你的寫作只被小部分人關注,這次讀者群則是數千萬人。這種關注對你的表達本身有影響嗎?

方方:我是很習慣、也很喜歡自己的作品被不多的人關注的。所以我在微博上寫的時候,一直很放鬆,也很隨便。而且長的長,短的短,隨時可以打住。現在人多了,的確會謹慎一些。當然,也是因為我是請人幫忙轉發的,不由自主會小心一點。一定會影響表達的。所以,太多人閱讀我自己是有一點恐懼感的。

新周刊:這一個多月來,讀者發現你寫的日記有了一些變化,這種變化和你的心態有關嗎?

方方:心態和情緒肯定是隨著疫情變化而變化的。這是沒辦法的事。

新周刊:日記裡,你常提到自己的三個哥哥。你們兄妹四個,在疫情期間,關係和以往有什麼變化嗎?

方方:我們兄妹四人本來關係就挺好。其實跟平常一樣,依然各自住在各自家裡,各自聊各自的話題。當然,以前比較多的是看我哥哥的孫輩們在幹什麼,現在他們經常轉一些別人寫我的東西。

新周刊:有評論認為,知識分子、作家群體在此次疫情期間集體失聲。你怎麼看?

方方:我覺得這是一個錯誤的判斷。其實很多作家都在寫,在記錄,只是每一個人的方式不同而已。我因為長年在微博上寫東西,更公開一點,所以被關注到了。至少在湖北,不存在失聲的問題,我所知的一些作家,也都在記錄。至於在省外的作家,人家不了解這邊情況,真的也不好說什麼呀。所以,我覺得這個觀點並不成立。

電影《萬箭穿心》改編自方方同名小說。

新周刊:從封城到現在,一個多月過去了。很多媒體都在梳理重要的時間節點。對你來說,有哪些值得被關注的時間點?

方方:封城本身是一個大的時間節點。封城後,我想初一應該是一個節點。因為從那天起,武漢的疫情引起全國關注,而外省馳援的醫療隊也是那天過來的。政府也開始拿出具體的辦法。大家心裡多少都踏實了一些。不再像前幾天那樣恐慌。

但是,這之後是武漢人最慘烈、最無助的一段時間。那就是醫院無床位,而病人到處奔波,四方呼救,卻無法及時得到幫助。無數人都是一個家庭接著一個家庭這樣被感染的,實在是很恐怖。這個時間一直到方艙的建立以及省市領導換人,病人有了安置地方,可以得到治療,這讓武漢人都鬆了一口氣。我想這是很重要的兩個節點。

現在我們應該進入的是第三階段,那就是鬱悶。儘管不恐慌,也不慘烈,但漫長的等待,何時是個頭,也是問題。各種心理疾病也會產生。很多人家還有生活的壓力。

新周刊:近兩個月裡,有發生過什麼讓你感到特別後怕的事嗎?

方方:當然有。當鍾南山院士說出「人可傳人」這句話時,我們所有人應該都會很憤怒,因為之前我們是很警惕的,但官方一直說,人不傳人,可防可控,它給我們帶來的誤解就是,只要我不吃野生動物,不去漢口華南海鮮市場,就不可能感染。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這麼回事。所以聽到鍾南山這句話後,我想很多人都在回頭檢索自己這半個月來的行蹤,每個人都不敢排除自己是否被感染。

我更擔心的是,我女兒的父親在上海住院,疑似。而我女兒跟他吃飯不久,所以我很害怕女兒會被感染。所以,我女兒1月22日夜晚從日本回來,我就讓她隔離在她自己家。我開車去機場接她,我們路上都戴著口罩。那天,是我最緊張的一天。

《萬箭穿心》電影劇照

如果沒有志願者的出現武漢不知還會有多少糟糕的事

新周刊:你覺得這次疫情中,有哪些人和事被忽略了?

方方:當集中精力讓病人有床位可去時,非新冠肺炎病人被忽略了,他們的悲慘,一點也不亞於新冠肺炎患者;還有家中無勞力的老人被忽略,後來又發現老人院和福利院被忽略。總之,一直到這些被忽略的社會邊緣人拼命呼喊,才開始慢慢調整。從這些被忽略的人和事,可以看出我們的管理實在太有問題。儘管有不得已的疫情問題,我想也會有是否盡職的問題。目前,非新冠肺炎患者,還是存在很大問題。

此外,封城這麼長時間,健康人的生存即生活壓力問題,也同樣在被忽略。

疫情中的武漢,武昌醫院。/@蜘蛛猴麵包

回過頭來,覺得被忽略的人及事,委實太多了。早期的武漢,倉促封城,就像一個百孔千縫而且連底都沒有的大水桶。政府全副精力忙著把底先兜住。桶邊的百孔和千縫,卻無力顧及。

得感謝無數志願者的出現,這些年輕人太了不起了。是他們見孔便堵,見縫即填,比如幫助並組織接送金銀潭區域醫護人員上下班的汪勇;封城一個月中,為六百多居民買藥而遭舉報的吳悠;還有專程從四川趕來為武漢醫院的醫護人員做盒飯的劉鮮。很多很多的他們。其實並沒有人派他們去做什麼,而是他們自己看到沒有人管,主動接盤。按說,政府各部門都有管理人員,他們在封城同步,就該各負其責,相應地考慮到諸如此類的問題。真的應該感謝那些及時補漏填縫的志願者。沒有他們,武漢不知還會有多少糟糕的事。

首先不想做的就是不想再記錄這個日記了

新周刊:這一次疫情,暴露出來了很多問題。哪些特別值得我們反思?

方方:我太知道武漢這一次為什麼會延誤二十天了。這既是習慣性延誤,也是有意的延誤。你只要核對記者調查拉出來的時間表,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所以,最應該反思的就是:你是要其他至上,還是民生至上。

夕陽下的長江大橋。在武漢有個都市傳說,兩個人一起走過這道橋,就能走一輩子。圖/武漢市民十月

新周刊:在你隨筆集《武漢人》的後記,自嘲作為武漢人「有些夾生」,那麼通過這次疫情,你對武漢和武漢人,有了什麼新的看法?

方方:疫情讓武漢人受到很大傷害,但這對性格不會有什麼影響。當開城之後,時間會慢慢衝洗掉人們的悲傷,他們仍然會回到原來的樣子。應該不會有太大變化。但某些私人之間,會因為疫情中同病相憐可相互照應,產生一些感情,這個可能會有的。

新周刊:如果疫情過去,武漢解封,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方方:我首先想到的是最不想做的事,那就是不想再記錄這個日記了。然後好好休息一下,繼續完成我計劃在春節期間要寫的小說。

作者 | 趙景宜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專訪武漢作家方方:用「潑辣」形容我,是對我太不了解
    約訪方方是在一周前,她的唯一要求是在「時間上寬限」。凌晨2點37分,當天(實際上已是前一天)的方方日記還未被「放」出,她接受了上觀新聞專訪。是什麼力量促使它真的成了「日記」? 方方:程永新找我約稿,說不妨寫寫封城記。那時候,我並沒有完全同意,因為我不太想寫。不想寫的原因,還是心情不太好。但是後來我轉念一想,不妨記錄一下,或許將來給他們寫點東西。於是我就到微博上去試了試。 我以前就很喜歡在微博上轉點東西,並且發發議論的。
  • 作家方方:沒想到這麼多人讀我的「武漢日記」 現在仍不習慣
    從1月25日至今,方方的「日記」共發布約36篇,累計超過六萬字,以「日記」的形式記錄「封城」之下的城市面貌和這裡的人物故事,並涉及大量與武漢相關的消息、新聞。  日前方方在武漢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準備給它取名為《武漢封城日記》。在武漢,那粒灰落在個人頭上時,就是一座山。」
  • 方方回應《武漢日記》在美國出版:是我授的權!稿費會全捐!
    近日,《方方日記》被傳出由美國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出版發行後,引起軒然大波。方方本人也為此捲入輿論的風口浪尖中。沉寂了幾天之後,4月11日,方方在某公眾號接受專訪,首次回應就日記在海外出版等相關細節問題。
  • 方方武漢日記美國出版,網友態度反轉,是誰的眼界不夠大
    方方,湖北省原作協主席。這段時間,關於方方在國外出版其所寫日記的爭議比較大。出版的內容和時間都受到了大家的質疑。和很多人一樣,對方方最初的認識來自於她的小說。1.方方小說前段時間宅家看完方方的一本中篇小說集《祖父在我心中》。
  • 方方的日記,為什麼能引起這麼大風波?
    不同於官方發布的疫情消息,方方的日記中,時而語調灰暗,談民生問題與死去的人們;時而態度明朗,調侃被困在家的武漢人,鋤禾日當午,睡覺好辛苦;時而情緒激烈,火藥味十足。誰也沒想到,這些瑣碎的日記會被近千萬人關注,方方自己也很意外,向來讀者小眾的她非但沒有沾沾自喜,反倒有種恐懼感。最終支撐她寫下去的是當地人的支持,有人留言:封城後,每天看了你的日記才能安心。
  • 【「方方日記」後戰5】教教省作協主席方方如何寫新聞報導
    「我從來沒有(在美國境內)見過這樣的事情」,川普說,他只在電視上和遙遠的地方看過這些景象,「他們把車子停在那裡,就是要準備運送遺體,往裡面看,就會看到黑色的屍袋,你說裡面會有什麼?這裡是艾姆赫斯特醫院耶,一定是物資。這才不是物資,那是人(遺體),我從未見過這樣的場景。」
  • 送給《方方日記》的六個贊
    當然,做為提綱契領的意思,先要表明我的觀點——給《方方日記》六個贊!頭個贊,送給一個善良的人。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這是咱們二千年前的老祖宗留下的真言,難道現在我們還不能完整地理解它嗎?人性本善,那就要學會幫助弱者。這次疫情,帶給武漢人民的不僅有困窘,有痛苦,還有絕望。
  • 《方方日記》到底想表達什麼?真的就是簡簡單單的記錄生活嗎?
    每個人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我也不反對她寫日記,但是我感到憤怒的是 1.方方日記就是方方日記,為什麼出版的時候寫武漢日記,誰讓她代表武漢了?在這種局面下,國外心急火燎的出版,不會想想是為什麼嗎?2.如果疫情期間,方方每天出去到一線去了解,去親自感受,去採風,那麼她寫的就是日記,是方方日記,可是她沒有,她坐在家裡,聽這個說,聽那個說,別的不說,她道聽途說把還在搶救的護士認為已經去世了這點我就無法接受。我對方方日記的評論: 看過全部疫情期間的方方日記。
  • 方方武漢日記:一位作者的井中敘事!
    方方武漢日記出版封面個人認為,方方武漢日記的最大問題,大概就在於,方方始終坐在武漢的家中進行觀察與寫作,她沒有抬頭看世界。方方的武漢日記,就像是她的一口井,她的觀察範圍,只有井中那麼多;她所看到的世界,只有井口那麼大。方方以為,她已經將悲傷放大了很多倍,其實,不過是井口上空,一朵陰雲,而已!人是需要反思的!我曾經做過武漢新冠疫情擴散的詳細復盤,做完後,曾經也很憤怒,覺得應該向某些人追責,憤怒了很久。
  • 武漢日記,方方的新「傷痕文學」
    最近十分流行的《方方日記》的作者——方方同樣位列其中。而且這次「冷飯」不「冷」,方方還因此成為了紅人。在疫情進行的過程中,方方積極記錄著武漢人民的傷痕,在疫情還沒有結束的情況下,方方又積極號召大家記錄人們所經歷的「傷痕」。在3月10日的日記中,方方建議「民間寫手,組成團隊,尋找到那些喪親者們,幫助他們撰寫出自己親人尋醫以及死亡的過程。
  • 方方日記英文版《武漢日記》將全球上市,方方稱不知此書是誰編的
    正在說中國作家方方在今年年初針對湖北武漢當地新冠疫情暴發後所寫的,反映疫情發展和記錄疫情下日常點滴的方方日記英文版預計將於8月18
  • 方方的武漢日記
    而我又恰住在中心區內。很多人來詢問,也有人私信,大家都在關心和問候,讓我們這些被封在家中的人倍覺溫暖。剛才《收穫》程永新給我信息,說不妨寫寫「封城記」。聞此始覺,如果我的微博還能繼續發出文字的話,我還應該繼續下去。也好讓大家知道武漢真實的近況。 只是,我並不知道這一條能不能發出來。如有朋友能看到,就請留個言,讓我知道可以發了。
  • 作家方方「日記」的英文版,封面已經改了,但是……
    第二是這本日記能叫「WUHAN DIARY」麼?修改的封面上,正中間還是大大的「WUHAN DIARY」幾個字,也就是《武漢日記》。方方作家確實是在武漢,「據說」也記錄的是武漢這座城市的事情。但是這日記能不能以「武漢」為名?武漢是一座城市,方方能代表武漢這座城市麼?她一個人能代表武漢幾千萬人麼?
  • 方方日記事件的十大警示
    社會上出現了一個現象,支持還是反對方方,不能隱瞞和含糊。我的朋友圈不下十位好友,反覆徵詢我對方方的態度,讓我想到網上一個最新的段子:當下網絡上的主要矛盾,是支持方方還是反對方方的矛盾。越是有爭議的事件,越不是簡單的是還是不是。對方方的支持和反對,更是深層次的價值觀碰撞。
  • 德國出版社撤回《方方日記》封面設計並推遲發行,希望能中止出版
    時下最引人關注的話題有很多,深陷輿論漩渦的人也不少,但許可馨、鮑毓明和方方無疑能夠擁有自己的姓名。而這三者好巧不巧也具有某種共性,就是不太容易用明確的法律條文去界定。方方的擁躉常常以如果方方有問題,為什麼警察不抓她來作為自己的論據。
  • 「方方」阿姨:有位高中生給您寫了一封信……您抽空兒看看吧
    老師讓我們給偉大的湖北人民寫封信,您也是湖北名人,不知寫您是否合適,也不知道您算不算偉大的湖北人民之一。網上有人說,一場疫情火了一個作家,而且是湖北作家,說的就是方方阿姨您,因為記錄《方方日記》成了紅人。說您是這場疫情中最大的贏家。我是學理科的,對作家這個詞接觸不多,我特地百度一下作家含義,結果很失望。
  • 《方方日記》帶來的思索:做中國人得有人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這是正道
    《方方日記》(又稱《武漢日記》),沒看過完整版,自認為沒有資格去亂評。相信作為前湖北省作協主席,文筆自然沒得說。
  • 關於方方的《關於》:方方開始回應日記問題了……
    或許是想辯解,或許是吃不住壓力,方方終於決定通過新的系列作品《關於》為日記引起的爭議進行正面回應了。對此,我個人是非常期待。 說起來,我真的挺為方方捏把汗的。眾所周知,方方日記廣受質疑很大程度上源自「一地無主手機」的照片,至少在「一地無主手機」之前,我未看到有人質疑過方方日記,因此,既然方方言之鑿鑿照片絕非虛構,何必扛著壓力藏著掖著?
  • 在給西方遞了一把鋒利的刀之後,方方害怕了,網友喊,別讓她跑了
    方方的《武漢日記》英文版簡介是這樣寫的:《武漢日記》說明了社會不公,腐敗,濫用職權,系統性的政治問題阻礙了對傳染病的反應。而德國版的簡介更是露骨:《武漢日記》是一個獨特的證據,證明了這場在短時間內蔓延到世界各地的災難的起源。看到這兩個簡介的瞬間,不知道方方女士作何感想,廣大的網民們作何感想?事情已經非常清楚了。方方女士的《武漢日記》已經成為方方提供給西方國家的炮彈,是方方女士提供給西方國家的一把利刃,也就是西方國家所說的證據。
  • 名嘴邱毅評方方日記,拋出罕見大瓜,秒殺網絡噴子
    邱毅透露就是按出版社定下的「框架、方向,還有一些準則,在鳥籠子裡寫東西。」他說的沒錯,本人以前也曾被約稿,幾十次被邀去電臺電視做論壇嘉賓,事先欄目編導都會彩排幾次,「定下框架、方向,還有準則,」不能口無遮攔跑火車。上電視前還要美容美髮打扮一番,保證形象靚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