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武漢日記美國出版,網友態度反轉,是誰的眼界不夠大

2020-12-22 騰訊網

方方,湖北省原作協主席。這段時間,關於方方在國外出版其所寫日記的爭議比較大。出版的內容和時間都受到了大家的質疑。和很多人一樣,對方方最初的認識來自於她的小說。

1.方方小說

前段時間宅家看完方方的一本中篇小說集《祖父在我心中》。多年前在圖書館看過《行雲流水》這一篇,覺得不錯,想再看一遍,正好此文包含在這部小說集裡,就順帶把其他幾篇一起看了。總體還是最喜歡《行雲流水》,溫暖傳統的知識分子家庭,不想被商業化,竭力做著無奈的堅守。家中下一代的想法更加開明。

其他幾篇《一波三折》,《祖父在我心中》,《冬日蒼茫》,《落日》和《桃花燦爛》有一個共同特點,在大的歷史環境下令人同情的小人物的悲劇生活。如果說怎樣面對生活可以有所選擇,這裡面的主人公幾乎全部是因為各種原因,結局悲慘。其中《祖父在我心中》是家族史回憶錄,《冬日蒼茫》是新聞事件為主體,這兩篇是紀實文學形式。

看完這本小說集,心情比較沉重。方方是一個悲情小說家,善於描寫生活中的不幸,可能或是社會,或是他人,亦或是自己的選擇造成的。有的小夥伴可能會不喜歡這種負能量的文。但是,做為成年人,我們都知道這生活,這世界,不可能只有一種顏色,是多彩的。偶爾看反映現實殘酷的作品,可以自省,調整心態,珍惜當下生活。

2.方方日記

2020年1月25日,方方在網上發布《方方日記》,開始描寫疫情下的武漢。在她的作品中,對武漢封城的做法是反對的,側重表達封城帶來的巨大心靈創傷。現在看來,如果武漢不封城,可能網上會湧現許多圓圓日記,描寫心靈上的傷害。

文章裡多是描寫武漢抗疫不足之處。但是因為國家已經舉全國之力,大家一起在竭盡全力的抗疫,每日實時更新信息。所以,人們了解疫情的渠道更多更廣更全面了。

一省幫一市,醫生和護士如戰士一樣為抗疫出徵,全國的老百姓居家隔離,不給別人添麻煩。武漢,北京,上海,廣州等各地繁華地帶迅速的安靜下來。

鍾南山最近在被採訪時說,他的外國朋友對於中國瞬間可以安靜下來的事情覺得很驚訝。鍾院士笑著說我們中國的老百姓真的很可愛!這個靜下來,其中也包含了大到政府,小到社區的共同努力。

3.出版內容

正式出版物,是做為小說呢還是新聞報導出版了呢?

做為小說,小說情節是可以虛構的,但是在這個敏感的時候出有蹭熱度的嫌疑。

做為新聞報導出,也不合適,在武漢的方方,封城期間居家隔離,很多內容聽說而來。在她的文章中,「醫生朋友」出現了116次,「醫生朋友說」出現了28次,「醫生朋友告訴」出現了8次,「記者說」出現3次,「聽說」出現45次......

在文中,她說,聽聞廣西援助武漢年輕女護士突然暈厥,搶救後不幸去世。沒有證實消息的可靠性,文章發表。接著,醫院出面闢謠。因為,護士活著。

也就是說,方方寫作的時候,幾乎都是聽別人說。所以,作品可信度有多高?這些所聽所聞後續是怎麼樣?在後記裡面有寫明嗎?文中裡有註解嗎?

疫情剛剛爆發的初期,確實是犯了一些錯誤,方方主要寫抗疫工作中不到位的地方,關注疫情的艱難和痛苦,人們看到會提高對疫情的警惕性,但這並不是全部的事實。

中國一省包一市馳援湖北,對新冠病毒檢測和治療全部免費,民企全力以赴加班趕工做口罩和其他防護品,我們在極短的時間內蓋起一座座雷神山、火神山醫院,方艙醫院.......

這也是事實,是抗疫主旋律。

作品中關於疫情中中物資短缺,醫療設施不足,生命的逝去,看過新聞的小夥伴會知道,在世界各地正在發生。可見這次的防控工作確實是艱巨的,棘手的。目前,從整體來看,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是處理到目前狀況是也是很不容易的,換做其他國家可能很難做到中國今天這樣的成績。

4. 作品出版

4月8日,近千萬武漢人民迎來了解封的時刻,方方的《武漢日記》上架美國亞馬遜預售,由美國出版社發行,同時也在德國銷售,被翻譯成英文和德文。

爭議來自於4點:

1) 2周內出版,速度太快。也許是人家工作效率高呢?

2) 改名字。《方方日記》改名為《武漢日記》。它的副標題暗示著——來自疫情中心源頭的報導。個人記錄改名為武漢日記,有以偏概全的嫌疑。另外,疫情中心源頭在哪裡,科學家們在研究,不要這麼早下結論。

3) 出版內容有與事實不符的地方。這個在前面的日記內容裡討論過了。如果是小說,就是有虛構成分了,就別以武漢日記命名,還是用方方日記的名字。畢竟不是新聞報導,全部有事實依據。

新聞報導如有不實,撰稿人也會被罵很慘。新聞有時間要求,趕稿偶爾出錯可以理解。出書不一樣,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如果內容有不實,很容易導致看英,德文的讀者誤解。

同時,如果只從片面的一些方面了解中國抗疫的方法,造成不必要的誤解,中國人要花時間去解釋。華人在國外已經因為疫情被人誤解,毆打過了。

4) 出版時機不合適。一些國家一些人要求中國賠款道歉。他們不顧各國科學家們的研究,強行給中國加一個「病毒源頭,應該為全人類賠罪」的罪名。而恰恰這個最敏感的時候,方方選擇出書,做為一個中國作家,是不是太急躁了些?

5. 結語

在《祖父在我心中》這本小說集的封底印著:

我要做的是關注每一個個體的生命,關注他們的愛恨情仇,生離死別,關注他們存在於這個社會的方式,以及他們感受這個世界的方式。文學讓我們超越自己的視野,超越自身的常識,而認識更為闊大的世界。——方方

這視野如何超越呢,只看到事情的反面嗎?正面積極的地方就選擇性看不到嗎?

如果是一個專寫悲情小說的作家,不是不可以出版日記,但是這個時間點拿到美國去出版,內容都核實了嗎?另外,把名字從《方方日記》改為《武漢日記》,代表武漢最真實的聲音了嗎?武漢同意了嗎?

希望每一個人,能夠有更大的眼界,看到的不應該僅僅是自己眼前的風景,還會考慮到整個國家所要面對的局面。

所屬文章版權歸本帳號作者本人所有,未經授權不得發布,違法行為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方方回應《武漢日記》在美國出版:是我授的權!稿費會全捐!
    近日,《方方日記》被傳出由美國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出版發行後,引起軒然大波。方方本人也為此捲入輿論的風口浪尖中。沉寂了幾天之後,4月11日,方方在某公眾號接受專訪,首次回應就日記在海外出版等相關細節問題。
  • 方方日記為什麼不可以在國外出版?外文版《武漢日記》會成為「刀子」嗎​?
    」「冷靜,我的朋友,」我說,「我想知道,你覺得,一個人是更關心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還是更關心與自己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事?」「對武漢人來說,武漢的疫情和他們切身利益相關嗎?」「那美國的疫情對於普通武漢人來說,有什麼利益關係嗎?」「那美國疫情又和方方有什麼關係呢?」我問道,「難道說,因為她批評了武漢政府的防疫工作,所以也就產生了去了解並報導美國防疫工作的義務嗎?」
  • 方方有權利海外出版,但她的日記成功的原因也是她不應出版的理由
    有人認為方方日記此時出版是在向海外媒體遞刀子,有人則認為國家不會被一本日記擊垮,方方有這個權利去做。筆者在這裡梳理了幾個問題,以便探討。方方當然有權利海外出版應該看到,方方當然有權利將她的作品在海外出版,這點沒有違反任何的法律。法無禁止即可為,她有這個權利。
  • 方方日記英文版《武漢日記》將全球上市,方方稱不知此書是誰編的
    此書英文版《武漢日記》,將由英文讀物中五大出版社之一的哈珀柯林斯出版社(HarperCollins Publishers)出版。     「方方日記」英文版《武漢日記》封面資料圖片方方本名汪芳,祖籍江西省彭澤縣,生於江蘇省南京市,成長於湖北省武漢市,中國當代女作家,曾任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
  • 德國出版社撤回《方方日記》封面設計並推遲發行,希望能中止出版
    時下最引人關注的話題有很多,深陷輿論漩渦的人也不少,但許可馨、鮑毓明和方方無疑能夠擁有自己的姓名。而這三者好巧不巧也具有某種共性,就是不太容易用明確的法律條文去界定。方方的擁躉常常以如果方方有問題,為什麼警察不抓她來作為自己的論據。
  • 方方武漢日記:一位作者的井中敘事!
    方方武漢日記出版封面個人認為,方方武漢日記的最大問題,大概就在於,方方始終坐在武漢的家中進行觀察與寫作,她沒有抬頭看世界。方方的武漢日記,就像是她的一口井,她的觀察範圍,只有井中那麼多;她所看到的世界,只有井口那麼大。方方以為,她已經將悲傷放大了很多倍,其實,不過是井口上空,一朵陰雲,而已!人是需要反思的!我曾經做過武漢新冠疫情擴散的詳細復盤,做完後,曾經也很憤怒,覺得應該向某些人追責,憤怒了很久。
  • 方方英文版日記提前出版,真成了一顆子彈
    之前方方英文版日記預計在8月份才能進行正式出版,但沒想到在4月末突然提前至5月19日進行出版。一本近60萬字的日記想要提前3個多月進行出版,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得通宵達旦、夜不能寐了。方方英文版日記為何要提前到5月19日進行出版呢?她是為了貪圖名還是利呢?哪怕方方是為了沽名釣譽而將日記提前出版,大家心裡還會好受一些。但這一次,大家又要失望了。這一次,方方英文版日記提前出版,是將目標對準了在5月21日和5月22日在北京舉行的兩次會議。
  • 簡單評論:對方方及其日記的態度投票結果,或許是一場捨本逐末
    它們不具有誘導和偏倚於某一方面,讓投票者作出有限選擇。也就是說,在這個選擇題裡,包攬了所有的基本的態度。這個投票是2020年4月21日17時34分發出的,到今天(4月25日11時)已經四天,參與人數約20萬。昨天和今天的數據我都看過,一天之隔數據略有變化,對日記的態度正方78%跌到了59%。反方從18%漲到了25%。
  • 方方日記事件的十大警示
    但誰想疫情期間,隨著方方封城日記一篇篇出爐,方方漸被公眾知曉,特別隨著她的封城日記在歐美出版,支持和反對的都是旗幟鮮明,輿情更是達到高潮。方方成為現實生活的爭論焦點,也因此變得家喻戶曉。真理不辯不明,爭論未必是一件壞事。但透過方方日記事件發生的林林總總,最終需要全民形成警示達成共識,共同推進社會進步,增進全民福祉。
  • 《方方日記》到底想表達什麼?真的就是簡簡單單的記錄生活嗎?
    每個人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我也不反對她寫日記,但是我感到憤怒的是 1.方方日記就是方方日記,為什麼出版的時候寫武漢日記,誰讓她代表武漢了?在這種局面下,國外心急火燎的出版,不會想想是為什麼嗎?方方說對部分做了改修,原版在那個亞裔美國籍那。我看過方方在3月13日日記中,提前二十多天寫下了意想中的清明日記,日記裡寫:還「連骨灰都拿不到」「混亂」「悲痛」「崩潰」等文字!但是真實的清明卻是:武漢失去親人的在政府安排下有序無聲排隊領取骨灰,清明當日全國為抗疫烈士及逝世同胞舉行哀悼活動。
  • 武漢日記,方方的新「傷痕文學」
    最近十分流行的《方方日記》的作者——方方同樣位列其中。而且這次「冷飯」不「冷」,方方還因此成為了紅人。在疫情進行的過程中,方方積極記錄著武漢人民的傷痕,在疫情還沒有結束的情況下,方方又積極號召大家記錄人們所經歷的「傷痕」。在3月10日的日記中,方方建議「民間寫手,組成團隊,尋找到那些喪親者們,幫助他們撰寫出自己親人尋醫以及死亡的過程。
  • 在給西方遞了一把鋒利的刀之後,方方害怕了,網友喊,別讓她跑了
    方方害怕了。這兩天,方方的武漢日記以英文和德文出版,不久就會有其他語言的版本出現。方方的武漢日記在中國火了之後,再又一次衝上了熱搜。不過,這一次,方方的內心五味雜陳,說不出是什麼滋味兒。是驚喜,還是恐懼,是得意,還是無奈,在他給西方國家遞過去一把刀之後,這把刀是面雙刃劍,在傷害到我們國家之後,也很有可能傷害到方方自己。所以,方方感到害怕了。
  • 作家方方:沒想到這麼多人讀我的「武漢日記」 現在仍不習慣
    作家方方:沒想到這麼多人讀我的「武漢日記」,現在仍不習慣|草地·訪談  首發:「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ID:xhmrdxwx)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喻珮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在被疫情籠罩的近段時間裡,這句話被頻頻引用、傳播。
  • 關於方方的《關於》:方方開始回應日記問題了……
    網絡是有這樣的特點的,理性相對較少,立場相對較多,相應的,網絡爭議往往最終都是誰也說服不了誰,從而會陷入雞同鴨講的死循環、死胡同,因此,作為方方日記的作者方方女士如果能夠直面回應網絡爭議,無論如何,都是應該支持的。
  • 作家方方「日記」的英文版,封面已經改了,但是……
    這修改後的封面,想來肯定是方方作家的本意了,因為方方作家說「目前已經協商好,要求這些文字必須先給翻譯看,然後交我確認。」可是這個封面仍然有兩個問題,不太好解釋。方方作家封面用「DISPATCHES」這個詞,那就說明,該書中所有的文字都具有「事實性」和「權威性」。但是方方作家的日記,具有這樣的性質麼?這書一出版,國外讀者並不是將它們當作消遣的,而是當作「權威」的解讀。
  • 方方日記要出德文版和英文版,方方被境外敵對勢力利用了嗎?
    世界上的事情常常是這樣,抱著美好的期待,不一定被美好的事情砸中當武漢作家方方宣布60篇日記正式終結,本以為塵埃落定,大家可以各自散去;當美國洛杉磯時報頭版報導方方日記的有關情況,隱約覺得這個事情有些不妥,這是要鬧大的節奏呀;現在,方方日記迅速由美國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出版,德文版也緊跟著預售,聽說亞馬遜平臺的預約銷售已告罄。
  • 名嘴邱毅評方方日記,拋出罕見大瓜,秒殺網絡噴子
    「臥底」中國的碼字傀儡,證據是約稿幫方方出書的那家美國出版社,與美國中情局關係密切,是川普總統要把方方捧成世界名人,用來抹黑中國。邱毅作為遊走兩邊的名嘴,不可能沒看到方方的交代,但他臉不紅心不跳振振有詞的說:「根據結果推斷,就是方方應美國出版社之約寫了日記。」秦檜謀害嶽飛的罪名是「莫須有」,邱毅誹謗方方的罪名是「就是有」。不能不佩服,現代名嘴到底高古人一籌。
  • 方方要求張伯禮院士道歉!人家奮戰一線時,你在幹嘛?你道歉了嗎
    我不知道張先生有什麼偉業,但是這張圖將會是他一生的汙點,唯有道歉可以洗去這個汙點。」方方為何要求張伯禮院士道歉?原因竟然是張伯禮院士說出了大實話,張伯禮物院士稱「極少的知識分子,在疫情下扭曲的價值觀」,並公開點名指責方方、許可馨、梁豔萍等人沒有愛國情懷。對此,網友怒稱,張伯禮院士說出事實罷了,何須道歉?你方方道歉了嗎?一、張伯禮院士說出事實罷了,何須道歉?
  • 方方的日記,為什麼能引起這麼大風波?
    於是,自農曆新年的第一天開始,方方每天都會更新一篇封城日記,早上剛睜眼,她會第一時間拿起手機,查看各界人士發來的消息,夾雜主觀感受,完成當天日記。不同於官方發布的疫情消息,方方的日記中,時而語調灰暗,談民生問題與死去的人們;時而態度明朗,調侃被困在家的武漢人,鋤禾日當午,睡覺好辛苦;時而情緒激烈,火藥味十足。
  • 專訪方方:我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繼續寫武漢日記
    1月25日,困在湖北省作協和文聯大院的方方開始寫「武漢日記」。凌晨等著看方方的「武漢日記」,已經成了許多人入睡前的一種默契。「時代的一粒灰,落到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身處武漢現場的方方,用帶著個人體溫的筆觸,記錄下時代洪流中的一個個小人物,描述那些生與死、哀與樂。以往熱鬧的江城,封城後也冷清下來。/ @蜘蛛猴麵包至3月2日,「武漢日記」已經寫到了第35篇,武漢仍未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