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古村,位於江西省樂安縣牛田鎮東南部的烏江之畔,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古村四周青山環抱,三面江水繞流,山川形勝,鍾靈毓秀。
提起古鎮、古村落,具有1000多年歷史的流坑村似乎一直很少被遊客提及,但這裡歷史之悠久、規模之大、古宅大院之多,代表了江西贛式民居的典型風格和特點,並是許多聲名赫赫的「古鎮」不能相比的。
流坑以規模宏大的傳統建築,風格獨特的村落布局而聞名遐邇。至明代中葉,從南京辭官回鄉的刑部郎中董燧帶領族人,用將近二十年時間對流坑村進行了徹底改造。
從流坑古村被人們賦予的稱號就可以看出它的歷史已經非常的悠久了。確實這個村落建於五代之時,到了現在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底蘊了。它其中承載的不單單是經歷過的歲月,更多的還有村子裡面的令人驕傲的歷史還有其中的文化水平。
流坑古村的民居建築均為磚木結構樓房,高一層半,格局多為二進一天井,布局簡潔,樸實素雅。外看,一般為長方形平面,用空鬥磚牆圍合,清一色的青磚灰瓦,高峻的馬頭牆,半掩半露的雙坡屋頂隱在重重疊疊的馬頭牆後面。
流坑的古民居雖外觀簡樸,但建築裝飾十分講究。集木、磚、石雕(刻)及彩繪、墨繪、書法於一體,工藝精湛。木雕、木刻,斜撐、雀替、門窗格扇這些構件都經過精雕細琢,題材豐富,手法多樣,家家戶戶都不相同。
流坑為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典型。受唐代著名堪輿大師楊筠松指導,董氏擇烏江畔吉地而居,直古仕宦鼎盛,人才輩出。有「一門五進士、兩朝四尚書、文武兩狀元、秀才若繁星」之譽。
流坑距離樂安三十八公裡,人口五千,這裡是當之無愧的歷史文化名村。也是國家4A景區,現在保存著明朝萬曆十年的族譜三本,清代各種譜牒二十多個版本,宗廟祠堂五十八座,實屬難得的人文景觀。
整個村莊依山傍水,水光山色交融,清輝燦燦。屋宇樹姿倒映,古韻悠悠。如此美景,恰如王安石筆下「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