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縣本覺寺塔,千年古塔煥然生輝

2020-12-24 騰訊網

本覺寺塔位於江西吉安縣永和鎮南山自然村(現吉州窯遺址公園西南),始建於唐開年間(713—741年),因臨近本覺寺,故稱本覺寺塔。塔高36米,八面九級,青磚石灰砌成,外牆石灰粉飾。塔基0.8米,底層壁厚1.3米,佔地面積14.86平方米。南北兩面各有拱門,塔內一至三層中空,有臺階盤旋而上;四至九層為虛門。逐層遞收,塔頂為黑釉葫蘆。1957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江西吉安縣永和鎮本覺寺塔。

明《東昌志》記載:「本覺寺在上市,南有塔,唐開元時所創也。高僅二十仞,樸而不華,歷風霜兵燹,巋然獨存……鄉先正釐東昌之景為十有五詠,歌詠勝概,以為斯塔當精舍之南,銳而修,卓而直,類而文筆。」當時的本覺寺塔是永和主要景觀之一,引來眾多文人墨客的詩讚。

江西吉安縣永和鎮本覺寺塔。

本覺寺塔又名「飛來塔」,相傳早年由西昌(今泰和縣)飛來。本覺寺塔原本是西昌縣城的一座寶塔。後來縣城北遷吉安一帶,西昌舊城便冷清下來。寶塔終日無事,便專心參禪修煉。經過幾百年的漫漫歲月,寶塔竟吸納了天地靈氣,長出一對隱形巨翅,每當雷電交加、風雨大作之夜,便能騰空起飛。

本覺寺塔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一天夜裡,趁著雷電風雨,寶塔騰空而起,它要飛到新縣城去享受鬧市生活。它邊飛邊俯瞰黑黝黝的大地,忽然看見腳下一條閃閃發亮的銀鏈和一片閃爍流動的火光,十分壯麗。寶塔忙收起雙翅慢慢降下,落到贛江邊上的永和白沙村二王廟旁。寶塔以為這就是新縣城,誰知第二天發現這只不過是個繁華的贛江大碼頭,非常失望。又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寶塔再次振翅而飛。剛飛不到數裡,便發現一個無比繁華熱鬧的地方,寶塔收起雙翅降下。

江西吉安縣永和鎮本覺寺塔。

這一次,它誤把永和鎮和吉州窯當成了新縣城。當時的永和鎮和吉州窯徹夜燈火通明,加上眾多窯口冒出的熊熊火光,令人眼花繚亂。第二天一早,本覺寺的僧眾發現寺廟裡憑空聳立起一座雄偉的九層寶塔,欣喜萬分,齊刷刷跪在觀音菩薩神像前,感謝觀音大士。觀音大士掐指算出寶塔並不甘心久留此地,而此地又需要這樣一座塔來威震一方。於是,拔出大官刀,把寶塔的隱形神翅給斬斷了,又施展法力甩出九根千斤鐵鏈,套住塔頂將其牢牢鎖住。從此,寶塔再也飛不起來了,永久留在本覺寺。

江西吉安縣永和鎮本覺寺塔。

歷經千年風霜的本覺寺塔,見證了永和古鎮和吉州窯從唐末、五代的興起至宋代「六街三市」空前的盛況。當年的本覺寺塔屹立於永和西南吉州窯的中心,東臨永和街市,從南到北有天足嶺、本覺寺嶺、屋後嶺、官家塘、窯嶺等名窯呈拱月形環繞;周邊有本覺寺、寶壽寺、慧燈寺、智度寺、清都觀、輔順廟、普濟庵等寺觀廟庵;金錢池、金鳳橋、讀書臺、講經臺等名勝點綴其間,構成一道道靚麗的瓷都風景。

江西吉安縣永和鎮本覺寺塔。

本覺寺塔巍峨高聳,古樸典雅,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借著永和鎮秀美的山水風光,吸引著無數文人墨客來此瀏覽觀光。北宋文學家蘇軾和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等名士,都曾登臨本覺寺塔賦詩抒懷。本覺寺塔對研究永和古鎮歷史文化,吉州窯陶瓷文化和宗教文化極具寶貴的文物價值。如今,本覺寺塔煥然生輝,為永和鎮吉州窯遺址平添一道古樸亮麗的風景,吸引著大批的海內外遊客來此觀光遊覽。

相關焦點

  • 吉州本覺坊煮茶論道
    吉安市的吉州窯本覺坊柴窯,復原古代點火傳統制瓷工藝,弘揚吉州窯陶瓷文化。吉州本覺坊柴窯:瓷行四海技作舟,釉映九州火助勢吉州古窯遺址位於江西省境內贛江中遊吉安縣永和鎮,在古窯遺址上有一座宋代本覺寺塔,斑斑駁駁,顯得古樸而挺拔。因塔位於本覺寺旁,故稱本覺寺塔。而本覺坊則是繼承本覺寺的禪文化發展而來。
  • 黃梅千年古塔 哪一座驚豔了你?
    《禮五祖大滿禪師塔》是宋代詩人釋正覺為大滿禪師塔寫的一首詩,其內容為:「黃梅果熟,白蓮花開」。「問唯佛性,種異凡胎」。「衣傳南嶺人將去,松老西山我再來」。「兩借皮囊成底事,一壺風月湛無埃」。位於四祖寺院西側約500米的西嶺崗巔,坐北朝南。是四祖道信大師之墓塔,又名真身塔、慈雲塔,是中國禪宗僧人第一座真身墓塔。唐永徽二年(651)寺僧元一承師命所建。
  • 無人居住的千年古塔,半夜傳來女人哭聲!專家:還有更詭異的聲音
    一座歷經滄桑的千年古塔,頻頻發生令人匪夷所思的怪事,古塔內從不住人,卻時有在半夜傳出一陣陣恐怖悽慘的女人哭聲,時有發出一陣陣的蛤蟆叫聲,時有傳出緊鑼密鼓地唱戲聲,時而發出狐狸般的尖叫聲。。。。。。鶯鶯塔這到底是一座什麼來路的千年"妖塔"呢?那些詭異的叫聲到底從何而來呢?
  • 河南一個千年古塔,被稱為當地的「文風」代表,票30張卻鮮為人知
    是的,在河南有一座千年古塔,建議大家一定要去感受一下,它被稱為當地的「文風」代表,門票只有30元,但這樣的千年古塔,卻很少有人知道,對於古塔來說,也算是有點有點空手套白狼,卻很少有人欣賞它的落寞。文峰塔位於安陽文峰南街天寧寺內,建於千年之久。那座塔是在後周建立的。也許有人會覺得,河南本地的文峰塔是很多的,憑什麼這座塔這麼出眾?
  • 慶陽禮物說古塔|浮圖姊妹依深山,疑似仙女落九天
    合水塔兒灣石造像塔合水塔兒灣石造像塔位於合水縣的太白鄉苗村川塔兒灣村,在《中國名塔》一書中認為它是中國最為纖細的古塔,故將其列為稀有古建築和珍奇的名勝之一,塔兒灣村因此塔而聞名。當你走進苗村川,就能看到那一抹清秀纖細的塔影掩映在子午嶺莽莽的林海中,向遊人展示著千年古塔和巍巍雄嶺的和諧和莊嚴。寧縣政平凝壽寺磚塔政平鄉原來有凝壽寺院,據史料記載,寺院在清末時期遭洪水淹沒,獨存佛塔。
  • 良鄉一個其貌不揚的公園中,千年古塔與楊家將的傳奇故事源遠流長
    當然了,昊天塔本身並不難找,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塔為核心開發了一個昊天公園,從地圖看,綠油油的一片,昊天塔便在其中。這昊天公園大概就是建在舊時的燎石崗上,「地形」頗為古怪。我們在良鄉東關站下車,步行一路向東,導航顯示公園就在馬路對面。然而眼前卻並無公園的門面,那場景,倒有點像電影《血戰鋼鋸嶺》中的畫面,只是沒有那麼高與險峻而已。
  • 價值非凡的古塔,獨特的「塔中塔」結構,位於湖州的飛英塔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 神奇的連體山,絕壁之上古塔從何而來?乾隆曾在塔外撿到「天書」
    這是河北的著名風景區雙塔山,山體成下細上粗狀,像兩個相互依偎的纖細少女,讓人覺得風一吹就會倒,而且山兩側很陡峭,沒有登山的臺階,更神奇的是塔頂有兩座古塔屹立不倒,導遊告訴遊客連唐山大地震都對古塔沒有絲毫影響,甚至在地震的時候塔面的一些裂紋都自動修復了。唐唐上山途中,導遊一直在給我們說雙塔山的美麗傳說。
  • 馬可波羅筆下一座貴城,九樓四塔八大寺,千年古郡再綻芳華!
    登得上城樓,望得見古塔,記得住鄉愁。唐至清末,隨著城池建設,正定城內不斷修建寺廟、道觀、佛塔等建築,形成了豐富多姿的名勝古蹟建築群體。這座古城這裡有九樓四塔八大寺,這裡有二十四座金牌坊。九樓指正定城牆上的四座城門樓、四個角樓和陽和樓;四塔即廣惠寺的華塔、開元寺的須彌塔、臨濟寺的澄靈塔和天寧寺的凌霄塔;八大寺:隆興寺、崇因寺、天寧寺、廣惠寺、開元寺、臨濟寺、洪濟寺、舍利寺。這裡還是馬可·波羅筆下的「一座貴城」,史上的「燕晉咽喉,京城屏翰」,「河朔之根本」,正定潛藏的氣質是迷人的。
  • 忽必烈女兒在京西潭柘寺出家 塔林中虎塔葬的是只吃素老虎?
    前些日子,北京晚報「品讀」版講述了戒臺寺32座古塔的故事,一些讀者讀後覺得不過癮,想讓在介紹介紹潭柘寺的塔林。想想也是,作為京西的兩座古寺,潭柘寺和戒臺寺均有上千年的歷史,擁有濃厚的底蘊。多座古塔的背後,有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故事。而潭柘寺的古塔更多,足足有78座。作者:梁欣立
  • 西安最神奇的千年古塔,地震不僅震不倒,還把一尺寬的縫震合了
    1487年,陝西發生六級大地震,活生生的把一座古塔震出了一條裂縫。1521年又一次地震,把這條一尺寬的縫又給震回去了。而這樣的離合,竟有三次之多,現如今依舊屹立不倒,沒錯,說的就是西安最神奇的千年古塔――小雁塔來西安玩過的人應該都知道,西安有大雁塔,大雁塔人太多了,我來小雁塔看看,網上流傳著「大雁塔經濟、小雁塔人文」,看起來沒錯,在安靜的環境裡散步也很舒服,有1300年以上的歷史。
  • 剛建好就被大雨淋塌一半,挺著殘廢身體,古塔屹立百年不倒
    擁有「中世紀七大建築奇蹟之一」的義大利比薩斜塔,世界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連小學課本中都有它的存在,印象最深的就是《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伽利略這一探尋真理的實驗,可謂是驚動了世界人,在中國江西,也有這樣一座堪比阿薩斜塔的古老建築,有些類似半邊古塔,在國內十分罕見,最神奇的是古塔整體建築
  • 雙塔山古塔之謎,兩座山上的古塔是怎麼建成的,有人知道嗎?
    河北省承德避暑山莊西南十公裡處,有一座山叫做雙塔山,這座山的神奇之處就是山頂上建有古塔,據說已經有一千多年歷史了。這麼高的山而且又沒有路上去,這個古塔是怎麼建成的呢?實在是不可思議,真的想不通,古人也太有智慧了吧。
  • 廣東有座鮮為人知的東方斜塔,歷經千年地震與戰火洗禮依然屹立
    慧光塔整體為樓閣式磚木塔,外牆為土紅色(後維護受到重視),塔高45.5米,建築物為拱形結構,平面六角9層,塔內空心,有梯道可登,可旋登至塔頂(六年前渝帆曾登頂過此塔,最近兩次再到連州,都沒有開放,不知是不是已經不讓人登頂),憑欄元眺,可鳥瞰連江景色和連州全貌。
  • 江蘇被遺忘的古塔,塔高66米有八面九層,是當地「最高」的寶塔
    隨著江蘇省旅遊的發展,一些古塔建築並不太有名,遊客對這個不怎麼熱衷,因此,在這個地區的發展上變得容易忘記了,所以,我來介紹一下江蘇省被遺忘的古塔,和其他舊塔的建築不一樣。那是靈谷塔,它的古塔建築與我國很多古塔建築上相比,評價算是很低的一個,這也不是說這座古塔建築不好等因素,因為它所具備的一些作用和價值與其他古塔不同,這座古塔的發展是江蘇的一座易被埋沒的古塔,其實這座古塔的發展總體上是很有價值的。
  • 福州古塔圖鑑: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
    在曾被稱為「佛國」、佛教興盛的福州,自然留下了很多古塔。 人們修建塔,也許為了紀念,為了祈願,為了祝福,也許為了一份可觀可感的平安,為了一種可登可攀的高遠。 「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這便是宋朝的福州盛景。
  • 塔窟東來,浮圖萬千——郵票上的中國古塔
    ★嵩嶽寺塔幾乎與永寧寺同時期的一座磚塔倖存至今,成為中國現存最古的佛塔,即河南登封嵩嶽寺塔。這座比鄰少林寺的佛塔建於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僅比永寧寺塔晚七年,距今已一千四百九十多年。這座中國第一古塔造型之獨特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塔平面呈十二邊形,極為特殊,為國內孤例;塔的造型則屬單層密簷式,雖然後世有大量此類佛塔,然而這一類型究竟如何產生,至今仍然時未解之謎。
  • 詩詞:層層疊疊千層塔,無奈纖纖一手抓|題詩|蒼穹|遠望|雲端|觀塔...
    修得大海量,但覺江河短。  我本無為客,怎解道中禪。  宋洪富  題圖.觀塔  塔下仰觀塔入天,  遙望不過指掌間。  風物長宜放眼量,  凡事時過境亦遷!  麟山行者  每日題詩·塔隨心轉  近觀高聳刺蒼穹,遠眺低微指掌中。
  • 中華名塔之十五:燕雲地區遼塔之靈丘覺山寺塔
    靈丘覺山寺塔身為遼代密簷式塔之代表,經常作為密簷式風格之典型在各類中國建築史書籍中出現。靈丘遼代屬西京道蔚州,從屬河北與山西交界處的燕雲地區,為高原向平原通行之要衝。覺山寺塔位於山西靈丘縣縣城東南、河北淶源縣縣城正西的深山中,屬太行山與五臺山連接山脈。覺山寺群山環抱,建於覺山山腰。山腳下為靈丘至淶源谷道,谷道最低處有唐河流過。 密簷式塔底層較高,上施密簷5~15層(一般7~13層,用單數),大多不供登臨眺覽,意義與樓閣式塔不同。
  • 江西資溪,麵包之鄉,為什麼卻吸引靈隱寺的大覺禪師在這裡修行?
    唐貞觀年間,杭州靈隱寺的大覺禪師為避世離塵,雲遊至江西,被武夷山脈西麓的一座大山吸引,於是,停下腳步,隱於山間,弘法修行。自此,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便被賦予了濃鬱的禪意;這座山,也有了一個更具神韻的名字,大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