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本覺坊煮茶論道

2020-12-25 修德谷增演易筋洗髓術

吉安市的吉州窯本覺坊柴窯,復原古代點火傳統制瓷工藝,弘揚吉州窯陶瓷文化。

吉州本覺坊柴窯:瓷行四海技作舟,釉映九州火助勢

吉州古窯遺址位於江西省境內贛江中遊吉安縣永和鎮,在古窯遺址上有一座宋代本覺寺塔,斑斑駁駁,顯得古樸而挺拔。因塔位於本覺寺旁,故稱本覺寺塔。而本覺坊則是繼承本覺寺的禪文化發展而來。

禪作為佛教的一種修行方式,通過凝神靜坐,消除一切雜念妄想,獲得一種智慧。那麼禪茶有什麼聯繫呢?

禪是一種境界,是在靜坐中去除各種雜念,讓心重歸清淨的不二法門,茶能醒人,讓人變得閒適優雅,我們在生活中總能遇到大大小小的煩心事,讓人頭疼惱怒,長此以往,不僅有害身體,更是對自己以後的生活質量有極大的損害。可是,閒適愉悅的心情並總是靠別人得來的,總有些人有這樣那樣的欲望,各種各樣的貪念,如果一個人把得到與擁有看得太重,無論有什麼都不滿足,那麼他就會痛苦煩惱,他就永遠無法清淨。

那麼,怎麼在修行裡培養清淨心呢?我們說茶就是一個很好的媒介,品茶能清心,滌蕩心裡的汙穢。在明心見性的修行中,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品茶需要幽靜的環境,修行也需要清靜的環境,我們可以通過「靜」的環境,走到靜的內心,再進入「淨」的境界。清清淨淨,給自己的生活去除太多不必要的煩惱。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

禪茶一味,離不開人文日用,離不開茶的精潔,滌煩的功夫。更離不開自己由此了悟,而進入清淨自足的境界。禪茶一味就是需要我們用佛的智慧之光照亮生活的道路,轉化人生的缺陷。

而吉州本覺坊,卻以古法燒制的茶具,更為特別之處的是,杯盞還是坯子燒制前,會放上茶葉,製成之後,如黃金絲般的桑葉脈絡會呈現出來,為什麼會用桑葉而不是其它樹葉呢,本覺坊的段總說,用桑葉,是因為蠶吃而成長,本覺坊的院子裡多栽有桑樹,百年以上的有幾棵。一行還嘗了一把正成熟的桑葚。

誠然,蠶食桑葉然後吐絲作繭,若干天后完成生命的蛻變——化蛹成蝶,從樹上爬到在天上飛,這難道不是生命的重生?而廣東人的功夫茶臺上,金蟾也是「茶寵」之一,而另一種蟬,幼蟲成蛹也要在地上蟄伏很久,最後才見天日。禪、蠶、蟬、蟾……,這又透露怎樣的禪機。而茶具本由泥坯所制,經爐火高溫之後,又成為器皿,道德經說「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看似無用的泥土,卻是大用,看似無用的空間,卻能承載!

禪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有人說大寫的英文CHINA(中國),音譯為「禪那」,而小寫的china,則翻譯作瓷器。

時人常講,道、法、術、器,而當年禪宗初祖達摩大師來中國時,「忽望震旦,白當灼天,知有載道之器」(《洗髓經.序》,禪宗二祖慧可作),中國這片土地,本有道家、儒家文明,這裡的人善良、勤勞、勇取、付出,契合佛家的大乘思想。「道」需要「器」來承載的,如果說「禪茶一味」,那麼「桑葉盞」的確是承載「禪道」之器物。

禪宗公案:吃茶去!

井岡山狗牯嶺和白雲山白蘭花泡的茶簡直是絕配,中間為吉州窯的桑葉盞。

唐代趙州柏林寺廟裡有個和尚叫從諗,又一次他問新來的和尚:曾經到過這裡嗎?和尚回答說:曾經來過。趙州和尚說:吃茶去。又問另一個和尚,和尚說:沒有來過。趙州和尚說:吃茶去。主持就感到疑惑不解,就問從諗禪師,為什麼來過的和沒來過的都要吃茶去?這時,從諗和尚突然叫了一聲:主持。主持隨口答應。從諗和尚說,吃茶去。

禪宗提倡頓悟,他認為我們在穿衣吃飯這樣平常的事情中都有深刻的道理。非常平常的事物中都有智慧在裡面。作為芸芸眾生,我們無法了卻塵緣,在深山裡面出家修行,禪茶一味的要義就是告訴我們,不論在哪裡都可以修行,生活中處處都是道,佛在哪裡?道在哪裡?就在當下,在我們真實的生活裡。

相關焦點

  • 談茶論道,人生如茶,煮茶聊群芳,檻外人妙玉巧手演茶道
    說到紅樓夢中的茶文化,無不感嘆藝術就是神話,茶這一個字在《紅樓夢》中出現過幾百次,每一個字作者都都賦予了茶道和人生,將品茶和人生纏綿在一起,猶如絲絲戀情,更有很多割捨不了的思雨。今天就和網友們一道談茶論道,煮茶聊群芳。
  • 文苑漫步 「素雅花坊」對聯輯
    春夏秋冬花開爛漫南北東西香茶遍煮雅仕閒請——溫智慧‍ 素坊蘭菊花少語雅苑竹筍葉多言上聯含義是:飽學不傲物,所以,豔而不驕(少語)下聯含義是:氣節高風,錚錚直言,不隱諱。——心路 素手調素琴談笑有鴻儒但飲一杯素茶。
  • 【精品推薦】吉州窯黑釉曜變木葉茶盞賞析
    吉州窯是宋代江南地區著名的瓷器窯場之一,其燒造的瓷器品種繁多、特色鮮明,其中一類以木葉紋裝飾的瓷器別具特色,本文就來介紹一件南宋吉州窯黑釉木葉紋盞。該盞高5.5、口徑15.7釐米,敞口,束頸,深腹,淺圈足。盞內外通體施黑釉,釉面較光亮,底足露胎,顯灰黃色胎體。
  • 江西吉安縣本覺寺塔,千年古塔煥然生輝
    本覺寺塔位於江西吉安縣永和鎮南山自然村(現吉州窯遺址公園西南),始建於唐開年間(713—741年),因臨近本覺寺,故稱本覺寺塔。塔高36米,八面九級,青磚石灰砌成,外牆石灰粉飾。塔基0.8米,底層壁厚1.3米,佔地面積14.86平方米。南北兩面各有拱門,塔內一至三層中空,有臺階盤旋而上;四至九層為虛門。
  • 古代煮茶飲茶什麼樣?看看茶事圖和茶具吧
    左前方一僕設坐在矮几上,正在轉動碾磨磨茶,桌上有茶羅(篩茶)、茶盒(貯茶)等。另一人佇立桌邊,提著湯瓶點茶(泡茶),他左手邊是煮水的爐、壺和茶巾,右手邊是貯水甕,桌上是茶筅、茶盞和盞託。一切顯得十分安靜整潔,專注有序。畫面右側有三人,一僧伏案執筆作書,傳說此僧就是書聖」懷素。一人相對而坐,似在觀賞,另一人坐其旁,正展卷欣賞。充分展示了貴族講究品茶的生動場面,是宋代茶葉品飲的真實寫照。
  • Daydream 杭州丨開年茶覺,新火試心茶
    白日夢×和茶館daydream丨杭州丨茶覺丨2.24經過年的喜氣和味蕾的釋放回歸工作,對生活躍躍欲試的你是時候讓身體和心靈靜下來清空雜念,蓄力展開新的人生'茶覺'如果說上一次的茶覺活動,是對一年的回顧仔細想想,我們對茶的了解,大都是來自父輩經驗,或者是道聽途說,很少有人稱得上會喝茶。為了推廣正確的喝茶方法,在和茶打交道的20年間,龐穎老師親自背包進山尋茶,在大大小小的茶山頭,實踐每一道工序,不僅深諳不同茶葉的習性,更是對如何「沏」出一杯好茶了如指掌。
  • 茶不可久泡,卻可以煮著來喝,你知道為什麼嗎?
    而對於愛喝茶的人來說,最堪恨的,莫過於茶不可久泡了,還未盡興,短短4-5泡之後,茶湯便味道寡淡了。可這纖弱的茶葉雖不耐久泡,自古卻有煮茶喝的方式存在,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1.茶葉為什麼不能久泡?其一,久泡的茶葉營養物質變少。
  • 文人雅士,品茶論道,茶室案頭置物小茶櫃
    寮國紅酸枝 置物櫃規格:38.5*15*42cm古時熟諳茶道者深知茶具之重要,古代「茶具」的範圍也很廣,按唐文學家皮日休《茶具十詠》中所列出的茶具種類有「茶塢、茶人、茶筍、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
  • 煮茶攻略:煮茶的歷史、茶品的選擇、煎煮的方法盡收囊中
    他就是煮茶。我們下面就對現代煮茶進行進一步探究。一、煮茶的歷史糾葛。煮茶早在幾百年前就大行其道。煮茶最榮耀的時間,應該是在唐朝。可能好多人,聽說過「煎茶法」的大名。其實煎茶法還有一個別名就叫煮茶法。陸羽的《茶經》第五章命名為「煮」。其中就對煮茶法,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凡灸茶,慎勿於風燼間灸,票焰如鑽,使炎涼不均。持以逼火,屢其翻正,候炮出培塿狀蝦蟆背,然後去火五寸,卷而舒則本其始,又灸之。若火幹者,以氣熟止;日幹者,以柔止。......
  • 煮茶與泡茶的區別是什麼?什麼茶煮比泡更好?
    在他們的眼中,煮茶才是對茶最好的方式,也是最適合他們退休後的生活。上次清明節回家時,發現父親不知從哪裡淘到一個木炭爐,甚是精緻。問了便說,跟母親兩個人自退休後無所事事,所以我們兩人經常在家裡「鬥茶」,有時候鄉裡鄰居也來,甚是熱鬧。母親擺擺手說父親現在得到了這木炭爐可是了不得,恨不得將全鄉裡的人都喊來喝他煮的茶。我問為什麼不泡茶,非要煮茶呢?
  • 那些適合煮著喝的茶-小喜年
    ,要是能煮著茶喝的話簡直太舒服了。  但其實煮茶也是有講究的,不是所有的茶都適合煮,那麼哪些茶適合煮著喝呢?  通過煮茶可以讓其釋放內含物質,使茶湯更加醇厚,口感更加豐富。能和朋友一邊煮茶喝茶一邊聊天,乃人生一大樂事。
  • 吉州墨紋石——驚豔全國
    中國龍 吉州墨紋石 產自革命老區吉安市安福縣的墨紋石,正式揭開了自己神秘的面紗,優雅地走進奇石觀賞的舞臺,給予廣大石友「一親芳澤」的機會。笑 吉州墨紋石二是色彩對比驚豔豐富,黃、黑、為常見,還有藍、綠,紅、等顏色,非常符合人們天然的審美情趣,這是目前國內外發現的其它石種無法比擬的。
  • 冬天適合煮什麼茶?看了就會操作的實用「煮茶攻略」
    但是別以為煮茶是今天才有的飲茶方式。 煮茶的方式已經在歷史的軌跡中存在幾百年了。自先秦時期伊始,發展到唐代達到最高峰,上至朝堂,下至尋常百姓都採用煮茶的方式飲茶。陸羽的《茶經》第五章,即命名為「煮」。可見當時煮茶的流行。一直自宋代出現點茶法後,煮茶法才開始退出主流舞臺。
  • 小喜年|盤點那些適合煮著喝的茶,天冷煮茶真的太舒服了
    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天越冷茶就涼得越快,要是能煮著茶喝的話簡直太舒服了。但其實煮茶也是有講究的,不是所有的茶都適合煮,那麼哪些茶適合煮著喝呢?老白茶不是所有白茶都適合煮,如白毫銀針、福鼎雪芽等芽茶不適合煮,因為茶葉如果煮的話,容易苦澀,失去了清甜醇爽的口感。像壽眉這樣的葉茶茶餅適合煮,特別是存放時間較長的老白茶,先泡幾泡再煮,茶味醇和,伴有棗香,喝起來別有一番風味。
  • 茶飲現煮時代,爆紅的貓熊煮茶承包消費者的需求!
    本網8月14日訊 出身功夫集團的貓熊煮茶,憑藉集團成熟的供應鏈與「功夫送」服務的獨特發展優勢,一上線便憑藉中茶西做、味覺的黃金比例、潮流視覺設計等先鋒特點,讓一句「不可不高興」響徹大江南北。
  • 劉曉玉:吉州窯木葉紋裝飾的禪意之美
    與會嘉賓集體合影景德鎮陶瓷大學/劉曉玉教授劉曉玉教授在研討會上演講吉州窯創燒於晚唐五代、北宋發展,至南宋時代全盛期。作為主要窯場之一的吉州窯在中國陶瓷史上堅定的地位被確立了。在1000多年的陶瓷製造史中,民眾不變的日用器是產品的主流,這也是吉州窯發展的主要原因。吉州窯遺址吉州窯瓷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吉州窯瓷的生產主體來自平民百姓,生產目的、用途、使用者也都是平民百姓。
  • 冬日,宜煮茶
    你有多久沒有煮水烹茶,享受冬日最奢雅的閒玩之法? 古人只借『煮茶』,便可怡然御冬,遣興消寒。文人雅趣使然,故烹水煮茶尋常之事,亦變得風流雅韻。 雪冰清玉潔,代表了文人的潔身自好;茶清淡,像極了謙謙君子之風。 茶以雪烹,味更清冽,所為半天河水是也。不受塵垢,幽人啜此,足以破寒。
  • 大開眼界,從風爐煮茶到電陶爐煮茶,煮好一壺茶,茶具該怎麼選?
    秋冬季多喝煮出來熱茶,確實是不錯的體驗。不過談及煮茶,為了煮好一壺茶,該準備哪些茶具呢?《2》首先是,煮茶的爐。很早以前看過一位老友煮茶,當時我們在喝一泡正巖的老叢水仙。可以煮燕窩,煮紅棗湯,煮涼茶草藥……操作簡單,功能齊全,可以說是家庭電器的百搭小能手。但在煮茶而言,養生壺煮出來的茶湯,風味未必盡如人意。最直接的一點是養生壺煮出來的茶湯,容易串味。
  • 好喝茶,喝好茶,就來滇之坊
    靜待片刻,將茶倒入茶盞中,暖黃的湯色似是包羅這人間萬象。所以有人說,品茶就是品人生。而被譽為養生茶的普洱,近年來更是漸漸走進了千家萬戶。普洱茶香,滑過口舌,沁人心脾,又在不經意間滋養人體、搖曳心神。作為茶中貴族的「滇之坊」,堅持十年成一事,深耕「茶業」,終於完成了「傳統普洱——健康普洱——科技普洱」的華麗蛻變。滇之坊是一家集茶科技研究、茶產品研發、茶文化傳播等綜合為一體的高新技術型普洱茶企業。隨著在普洱茶領域的不斷深耕,滇之坊認為處於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下,普洱茶也應該重新被定義。
  • 圍爐夜話,溫酒煮茶
    紅泥小爐,煮一壺溫熱茶湯。芳香幽滑,入口綿長,有些心事,如鯁在喉,有些感動,溢出心口。煮一壺茶,驅寒,暖手。煮一壺茶,溫暖這個冬天。附:描寫「煮茶」的詩詞《暮雪》清代:大須日夕北風緊,寒林噤暮鴉。是誰談佛法,真箇墜天花。呵筆難臨帖,敲床且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