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是一座水電城,同時也是歷史悠久的旅遊城市,名勝古蹟遍布全市,旅遊資源極為豐富,不僅僅有玉泉塔、屈原廟、昭君祠、三遊洞等寶貴的文化遺產,還有高嵐山區的幽靜、大老嶺的神秘、清江流域的秀美,使宜昌地區成為三峽乃至長江流域的旅遊明珠。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是世界矚目的大型水利工程, 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出口南津關以下2300米,距宜昌市鎮江閣約4公裡, 水庫建於1970年,建於1988年,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是長江水利資源綜合利用的工程,具有發電、航運、放水、灌溉等綜合效益,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建設,使水庫上遊水位提高20米多,恢復上遊100多公裡,形成蓄水巨大的人工湖,同時有效改善三峽航道險惡狀況, 為了保證水庫建成後的順利通航,葛洲壩水利中心工程建設了三個大型水閘,其中一號船閘建設在大江,面積有兩個籃球場那麼大,可以說是「天下第一門」。
水庫建設後,由於航線水位提高,掃蕩過去三峽航線險灘後,貨運量從400萬噸左右激增到5000萬噸以上, 發電是建設水庫的重要原因之一,現在強電流持續出口到湖南、湖北河南等地。
為了大洪水時放水,葛洲壩具有洩洪閘,降下洩洪,對洪水發揮緩衝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洪水對下遊的危險,
葛洲壩不僅是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縱貫南北的長江大橋,在該水庫的頂部修建了鐵路、道路和人行道,連接鄂西地區的南北道路遊人參觀了葛洲壩的雄姿,首先在葛洲壩工程局的接待室參觀了水庫電動模型和大江隔斷彩琪。
位於宜昌長江中上遊,鄂西山地和江漢平原過渡地帶,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暖溼氣候, 素有「川鄂喉」之稱,「上扼巴蜀,下引荊襄」, 宜昌東西最大橫向距離為174.08公裡,南北最大縱向距離為180.6公裡,總面積達到21171平方公裡,
「兩水庫一峽旅遊」是三峽水庫切斷後宜昌旅遊業重點推出的宜昌最典型的旅遊路線, 確實,西陵峽全長76公裡,三峽水庫長38公裡,正好留在西陵峽的後半段,135米不變,175米不變,不會因三峽水庫引起的水位變化而變化。
宜昌旅遊業的有些人可能是天才的閃念,葛洲壩和三峽水庫之間的這一段取名為「永遠的三峽」, 在這個峽谷、水清山奇、兩岸起伏的群山之間,散布著一些世外桃源般的房子,有三遊洞、燈影峽、黃牛峽等景觀,起點是葛洲壩,終點是三峽水庫, 這樣的行程,即使是沒來過三峽的人,也要看原汁原味的三峽,以前來過還是想懷三峽的老東西,是古典之旅。
每天早上8點半,從黃柏河碼頭飛往三峽水庫的名為「兩水庫峽一日遊」的觀光船往返約70公裡,下午17點返回該碼頭,
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想法想要跟大家分享呢?評論區在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