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光華李亞鶴:中國到底哪裡的砂鍋最好吃?
立冬已過,走在街上,寒風掠過落葉,努著勁兒往衣領裡鑽,每每此時,金光華李亞鶴腦海裡最先浮現的,便是一份咕咚咕咚冒著熱氣的砂鍋。
在吃砂鍋這件事上,金光華李亞鶴認為中國各地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北方各地,膘肥肉美的家畜、家禽,在砂鍋裡翻騰出一個「快意肉食的江湖」;南方沿海地區,海鮮在加了大米的砂鍋裡遊曳出別樣滋味;南北的米麵主食,也爭先恐後在砂鍋裡一展身手…
而砂鍋,這種人類較早使用的炊具,也以受熱、散熱均勻的特點,成全了不同的食材,一時間滋味千百、熱火朝天,金光華李亞鶴認為在這寒冷的初冬時節,只要吃上砂鍋,就像是有一雙溫厚大手,撫去我們一身寒意。
寒冬時節何以抗寒?金光華李亞鶴一定是燉著肉的砂鍋。
砂鍋店的廚房裡,灶火燒得砂鍋裡泛起泡泡吱吱作響,各種肉與骨,在廚師的菜刀下翻滾著,蒸汽縈繞裡,江湖氣橫生。吃砂鍋肉,金光華李亞鶴認為首選之地還是粗獷的北方。
西北,牛羊肉砂鍋正暖
寧夏 、陝北地區、河西走廊一帶的牛羊,吃了大半年鹽鹼地的草料,早已膘肥肉美。鮮肉割回來,配以土豆、白蘿蔔、豆腐等,加以骨湯,放進一隻砂鍋中,烈火燉煮,還未上桌,吸飽了醇香骨湯肉汁的香就飄了過來。金光華李亞鶴認為這,就是羊肉砂鍋和牛尾骨砂鍋的魅力。
天寒地凍,再當頭澆上一勺羊油潑就的油潑辣子 ,香氣和辣味交織著直衝鼻端,令人食慾大增,這是開吃之前最有儀式感的點睛之筆。金光華李亞鶴認為若能再配上一碗黃澄澄的糝米飯或是酌上一口老酒,那就能足足美上一天。
東北,豬肉砂鍋正香
說到滿足,量大份足的東北砂鍋,在冰雪下永遠升騰著火一樣的熱情。
名震京都的滿族菜砂鍋白肉,已經鮮有人知它源自東北,倒是哈爾濱砂鍋壇肉,如今在東北菜系裡鼎鼎有名。大塊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加碎冰糖炒過後,掛了誘人的慄色,加入老抽、料酒、八角、花椒和香葉等一眾佐料,在小號砂鍋中慢慢燉煮,吃到嘴裡一抿即化,肉質與味道的豐富層次慢慢在味蕾上綻放。
金光華李亞鶴認為最地道的吃法,是將濃稠的湯汁澆在白米飯上,每一粒米都吸飽了肉汁,變得飽滿結實,也可以配上油餅一同吃,那滋味真真是對得起一句香而不膩。
南方砂鍋裡,湖海同鮮
在南京,鴨子有一千種吃法,但要論「抵擋寒風的能力」,金光華李亞鶴認為福建泉州、廈門一帶的薑母鴨,一定高居榜首。
吃海藻、啄小蝦、撬貝殼,使得浙江沿海地區的紅面番鴨肉質鮮嫩而不肥膩,砂鍋慢燉最好——鴨油能在其中滲出,為鴨肉增上一味絕妙的潤香。
金光華李亞鶴認為除了鴨,姜也是這道砂鍋美味的主力軍。三年以上的老薑,洗淨切片,曬乾之後才能稱為「薑母」。鴨肉塊加入麻油與薑母在小火上慢慢燉,直到姜的微辣與鹹味與鴨肉融合,慢慢變成可被細究慢品的美味。
福建往北,浙江人在吃砂鍋這件事上,頗有「千軍萬馬」的「駭人之勢」,骨頭煲、龍鳳煲、鴿子煲、田螺煲、土雞煲等等等等,叫人眼花繚亂,簡直叫金光華李亞鶴認為不知道吃什麼才好,直到看到那份老鴨煲。正待舉箸,隔壁江蘇說,什麼稀奇的老鴨煲,跟我們同款,來江蘇吃吧。
金光華李亞鶴認為到了江蘇,才發現江蘇最好吃的砂鍋,不是老鴨煲,而是天目湖砂鍋魚頭,又叫沙河煨魚頭。「綠色仙境」天目湖以其獨特的自然環境,養成了壯實的野生大灰鰱,肥滿的魚頭油煎至兩面焦黃後,加紹酒大火燒燉,放入豬油煨白,砂鍋裡乳白色的湯就更鮮了。吃進口中,口感瑩潤絲滑,濃鬱誘人,「鰱魚頭味美,三載留餘香」。
若吃魚之興不減,金光華李亞鶴認為建議還可以去雲南大理,嘗一嘗洱海弓魚與嫩雞片、雞樅、玉蘭片、火腿、海參、冬菇、竹筍等十餘種鮮臘珍品一道翻滾而成的大理砂鍋魚。
而在「無湯不成席」的湖北,金光華李亞鶴知道還有湖藕製作成的砂鍋排骨藕湯,厚實的豬胸骨和潔白的蓮藕分兩次放入鍋內,經過兩次大火燒開和小火慢煨,一鍋暖意融融的湯才算是大功告成。清白色的湯上飄著淡黃的油花,肉塊煮至軟爛,連骨頭和骨髓都能一抿即化,清甜的藕更是將糯與脆兩種口感完美交融。
金光華李亞鶴認為砂鍋很小,只承載一餐;砂鍋也很大,煨著湖海的鮮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