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趙本山年紀越來越大,逐漸地退出了小品舞臺。但作為喜劇重鎮的東北,仍有一眾趙本山的弟子,活躍在螢屏、舞臺上。這其中,宋小寶就是一位佼佼者。
宋小寶舞臺秀書法
宋小寶個子小小的,長得黑黑的,年齡不大但笑起來滿臉褶子。在喜劇舞臺上,並不英俊甚至有點醜的樣貌,倒成了他喜劇效果的閃光點。憑藉著極好的搞笑功夫,宋小寶儼然成了「趙家班」當家小生。但在2017年的時候,宋小寶突然發表聲明,稱因為身體原因暫時告別演出,讓人吃了一驚。
在隨後的一段時間內,的確很少在舞臺上看到宋小寶,但在自媒體平臺倒是常能看見他的身影。讓人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他常常在網上秀書法。一個看似沒有多少文化的喜劇演員,卻寫著需要深厚文化支撐的書法,的確讓人刮目相看。
宋小寶書法
有很多自媒體在介紹宋小寶的書法時,常常用「字體清秀飄逸」「傳承藝術精髓」「功底深厚」等。這裡不難看到大家對宋小寶寫書法的讚賞,以及對他書法的喜愛。但是,宋小寶的書法真的好嗎?
書法之所以成為一門藝術,註定它是不同於寫字的。書法即講究規則,又講究藝術表達。規則指書寫的方法、規矩,比如用筆、用墨、章法、鈐印等,都有一定的規矩;藝術表達指書寫的時候要有作者情緒的參與,寫的字的也要表現出神採。
宋小寶書法
以此來觀照宋小寶的書法,用筆單一、線條虛浮、結字無法,寫出來的字或遲滯臃腫,或乾燥無神,從根本上看,怎麼也算不上好的書法,甚至只能算是拿毛筆寫字而已。至於某些自媒體所謂的那些誇讚之言,要不就是作者審美眼光有問題,要不就是為博取流量而做出的違心評價。
宋小寶的書法,根本的原因在於他沒有認真學習過書法,純粹是靠著一腔愛好就敢在公眾面前展示。學習書法,不在於有沒有老師教,自學也未嘗不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一大批書法家,很多都是通過自學成長起來的。但自學書法,切記要找到正確的路徑,那就是從經典之中討消息——一定要臨帖。
宋小寶舞臺秀書法
書法雖是一門比較特別的藝術,但初學要掌握基本的方法,進而在充分學習經典法帖的基礎上,總結書寫規律、了解什麼才是好的書法,最後才能將經典中契合自己心性的元素融匯於自己的筆下。
宋小寶的書法顯然缺少了向經典學習的步驟。書法經典,猶如打開書法房門的鑰匙,學了就能登堂入室,不學就只能在房外轉悠。即使你轉悠得再熱鬧,最終也不會弄明白什麼是書法。這也是當今社會很多「江湖書家」普遍存在的問題。
宋小寶書法
沒有系統了解書法史,就不知道什麼是真正好的書法;沒有臨過帖,就不知道好的書法如何寫。所以宋小寶筆下的書法再怎麼寫,也仍是「門外漢」的狀態——充滿「土味審美」的俗氣。我們常批評某某書法寫得俗,這俗是一種感覺,它並不沒有具體形態,但卻能讓人真切地感受得到。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唯有臨帖一條路。
書法是我們最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並不只屬於書法家,所有人都有權利感受書法的美好。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包括宋小寶在內的所有明星們寫書法是無可厚非的,甚至是值得點讚的。
宋小寶書法
只是,作為一個藝人,常常將書法作為自我感覺良好的才藝,在公眾面前展示出來,就顯得有往臉上貼金的嫌疑。弄不好,這會毀了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