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的特種部隊布蘭登堡部隊到阿登戰役的特殊150裝甲旅

2020-12-20 歷史的天空歷史的足跡

說二戰時期的特種部隊作戰,最開始是英國22特種空勤部隊,他們擁有一頂綠色或者紅色貝雷帽,從1940年開始在德國北非地區,挪威軍港,展開敵後偷襲行動,給德軍造成極大的損失,特別是對當時挪威地區的騷擾,讓希特勒錯誤的認為英軍的下一步攻擊解放的地點是在挪威,這導致從1941年到1945年德軍在挪威的駐軍一直保持在25萬人數字,除保安部隊,挪威籍黨衛軍偽軍部隊等,德軍國防軍常規兵力達到15萬人之多,而且前線退下來的休整部隊也一般會選擇在挪威休整,第25裝甲師,就是當時德軍駐防在挪威常設機動部隊之一,為什麼前期英軍的特種攻擊就引起的德軍高層如此重大的反應呢,原因就在於當時德國將近三分之二礦物資源都在自德軍佔領挪威地區,一但挪威有失德軍馬上就面臨全線崩盤,這就是為什麼一直到1945年德軍在挪威兵力還一直按兵不動的原因。

而其實要說特種作戰德軍也不比英國人晚,1939年波蘭戰役期間德軍特種部隊布蘭登堡部隊已經組建了,雖然當時只有六百人,為當時波蘭戰役而服務的,他們潛入當時波蘭西裡西亞地區該區域屬于波蘭工業重鎮,當時波蘭全國最頂尖的工業設備都在哪裡,包括波蘭坦克的製造工廠等,德軍布蘭登堡部隊第一戰就打出了特種作戰最該有樣子,他們先是在波蘭的西裡西亞地區製造混亂,讓趁機攻佔通往波蘭縱深地區的橋梁,鐵路,公路要點,比波蘭前線部隊的反應整整快了三天,最終為德軍機械化部隊鋪平了道路。按道理波蘭戰役期間布蘭登堡部隊功不可沒,可是執著於榮譽的嚴謹的德國高層貴族軍官根本不買帳,原因就是布蘭登堡部隊潛入波蘭的時間,德國還並沒有向波蘭正式宣戰,但澤地區德軍神聖第一槍並沒有響起,這對德軍來說是汙點而不是優點,因此德軍高層對布蘭登堡部隊在波蘭作戰行動並悲不承認,這是德軍與日軍歷史上所產生文化思想理念差別的所在,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時,很多德軍高層就開始看清二戰整體走勢了,包括遠在北非的隆美爾將軍。而1939年希特勒等為首高級參謀官將軍等,卻是內心暗喜,特別是希特勒的本人,開始對布蘭登堡部隊產生濃厚的興趣,要不然布蘭登堡部隊就沒來全面組建和執行眾多任務的條件了。

也就是德國人嚴謹和思想糾結也間接給予了德軍特種部隊布蘭登堡絕對情報的保密,也間接提高了德軍特種作戰行動的成功率,這在後來的入侵蘇聯戰役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在蘇聯著名戰爭電影《最後的裝甲列車》中布蘭登堡部隊其戰鬥力地一次被對手蘇聯搬上螢屏,德軍敵後滲透部隊通過空降到蘇聯縱深後方,佔領伏擊蘇聯鐵路運輸樞紐,橋梁等一舉殲滅蘇軍一個機動的步兵旅,之後為德軍機械化部隊,主攻部隊的進攻推進方向鋪平了道路,累計消滅炸毀蘇軍裝甲運輸列車,達到了整個蘇德戰役前期,蘇聯列車損失了六分之一,明斯克戰役,基輔作戰行動等,都有德軍布蘭登堡特種部隊存在蹤影,該部隊根據德方官方解密,早在德軍全線入侵蘇聯當天前十幾個小時,就已經抵達了,蘇軍的邊境的各大火車站了展開秘密暗殺,滲透。

到了1942年秋德國特種部隊布蘭登堡已經擴編到一個師級單位除常規的特種作戰部隊6000餘人外,外出到世界各地執行人任務的人數就不可預估,漸漸的成為了德軍一個綜合情報,間諜,作戰規劃的高效特殊組織,這是當時德軍布蘭登堡部隊最鼎盛的時期,其麾下將近四分一人立有戰功得到了該得到榮譽勳章。可是隨著德軍在1943年東線戰場局勢直轉之下,原本屬於精銳中精銳的布蘭登堡特種作戰師,卻被德國軍部以師級單位推到第一線阻擊蘇聯紅軍坦克部隊衝鋒,人們都知道好鋼用在刀刃上,卻讓希特勒讓拿去決堤口堵漏打絕戶戰,用輕步兵去阻擊蘇聯坦克機械化部隊衝擊,希特勒簡直就是異想天開,他始終不明白,為什麼這支部隊能夠執行眾多複雜作戰任務,但到了戰場連蘇軍幾輛坦克都抵擋不住。

1944年經歷過東線一系列殘酷的血戰之後,幾乎可以說布蘭登堡部隊的精銳早已盡數戰死,瀕臨解體了,其作戰人員在鼎盛時期過萬,而在1944年之後只剩下不足千人左右,軍布蘭登堡部隊在1943年參與執行過唯一的一次特種作戰行動是解救希特勒在義大利的豬隊友總統目墨索裡尼。

1944年末希特勒最在西線的後一場豪賭阿登戰役反擊計劃,正式開始展開,阿登計劃簡單點說就是一個縮小版的曼施坦因計劃,德軍依靠法國戰役當時的軍事部署一樣打算來一次法國戰役的重演,重新一舉佔領法國,擊潰盟軍將他們趕下英吉利海峽,既然要法國戰役重演,就少不了特種部隊參加,希特勒在一次想到了之前布蘭登堡部隊,這就是後來出現在西線的特殊裝甲部隊第150旅的前身,希特勒希望布蘭登堡部隊組成一支快速裝甲機動部隊,冒充美軍裝甲計劃部隊,在美軍前線起到渾水摸魚的作用,為德軍後期進攻主力裝甲部隊鋪平道路,但該計劃的無疑是自殺計劃,為什麼小編這麼說呢?

奧託·斯科爾茲內中校行動前與希特勒的合影

當時第150裝甲旅的指揮官是衛軍中校奧託·斯科爾茲內,此人是二戰後期德軍前線指揮官不可多得人才,被譽歐洲最危險的男人,此次行動的代號也稱為,「獅鷲」行動但阿登戰役即將開戰際,德軍卻找不到充足繳獲充足數量的繳獲謝爾曼坦克和美軍的裝甲車,最終導致只能用豹式坦克和三號坦克進行偽裝,這就是該行動最大不足之一,加上德軍行動由於是冰雪天氣道路擁堵,行動的不通暢導致了,第150裝甲旅錯過最佳滲透時間,美軍也一眼的認出,德軍的偽裝坦克與謝爾曼坦克與狼灌殲擊車明顯差別。此戰150裝甲旅損失慘重阿登戰役後就基本解散了,而這支部隊作戰風格卻把後來德軍保留下來,成為了現在各國特種部隊訓練基礎,德國先今還有一支直保留傳統的特種部隊,德國KSK特種部隊也是繼英國的22特種空勤部隊外,現代最著名的特種部隊一。

相關焦點

  • 二戰阿登戰役,德軍為何成功突破盟軍防線?從不利因素中尋找戰機
    德軍的特種部隊雖然不多,但在蘇德戰場和西線都做了許多部署。這次阿登反擊成功,德軍的特種兵立下首功。而這些都要歸於盟軍的指揮和安全保密意識太差,讓2000人的德軍部隊成建制地成功滲透到盟軍內部,可謂是美軍的一個笑話。再一方面,盟軍在阿登地區的防守分散,德軍不斷的幹擾行動擾亂了盟軍的視線。
  • 末日德軍裝甲旅(二)洛林坦克戰——第106「統帥堂」裝甲旅
    二戰初期法國淪陷,此時的洛林在德軍手中。✚德軍裝甲旅更像是虎式裝甲營(重裝甲營)的放大版,不過裝備的不是虎式坦克而已1944年7月,德軍利用「統帥堂」裝甲擲彈兵師的殘部組建了第106裝甲旅,這個師是1944年6月從蘇德戰場上撤下來的,這個旅在東部的但澤城附近組建和訓練。
  • 二戰德軍反戈一擊,制空權美軍勉強1打1,劣勢的德軍有多難打?
    但了解二戰歷史的人都知道,二戰德軍的戰鬥力非常兇悍,盟軍無論是蘇軍還是美軍、英軍,很難跟德軍一線部隊在人數相當的情況下硬碰硬。但是101空降師在巴斯託涅創造了奇蹟,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12月20日,德軍對巴斯託涅完成合圍,德軍開始圍攻巴斯託涅。帶頭的是德軍第五裝甲集團軍的部隊,這支部隊確實是德軍的王牌裝甲師。但是德軍的戰略目標是安特衛普港,大軍不會因為巴斯託涅而停滯不前。所以包圍巴斯託涅後,德軍第2裝甲師、130裝甲教導師、116裝甲旅這幾個精銳部隊就被調走。
  • 揭秘世界第一支特種部隊,有人精通六國外語,人人都是「活地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確實出現過一支特種部隊。但並不在日本而是在德國,這支部隊就是德國布蘭登堡部隊。和很多人想的不同,布蘭登堡部隊並不在德軍作戰序列之內,它既不屬於國防軍,也不屬於黨衛軍。事實上這支部隊的組建非常偶然也非常低調。1938年底,也就是二戰開始前夕,德軍統帥部要求德軍情報機構,組建一支臨時作戰小分隊。由於是臨時機構,這支部隊沒有所謂編制,所以無法徵兵。
  • 二戰德國第二裝甲師戰史阿登戰役基本全軍覆沒
    第二裝甲標誌一把魚叉說到二戰時期的德國國防軍第二裝甲師,是成立於1935年10月是為國防軍三大創始裝甲師之一,是德國最早成立的裝甲部隊。最早成名之戰是在德國吞併奧地利時期,在佔領奧地利維也納之後,該部隊吸收了大量奧地利維也納地區的青年,所以德國第二裝甲師也稱為「維也納」裝甲師,1939年參加波蘭戰役時期其餘幾個德軍機械化部隊都進展順利,只有第二裝甲師遭遇到波蘭軍團主力部隊,激戰之中一損失百分之五十兵力和裝備一舉擊潰牽制波蘭正規軍12萬主力,等到友軍完成穿插包圍了波蘭正面反擊部隊後,戰鬥才落下了帷幕。
  • 二戰德軍最有效率的部隊編制「戰鬥群」到底是什麼?
    到了二戰時期,隨著戰鬥的複雜程度愈發加劇,德軍步兵不僅要和敵軍步兵作戰,很多時候他們還要和敵軍的坦克、堡壘、機槍掩體作戰。 但就是這6500人,硬是在德軍舍雷爾準將的指揮下,擋住了蘇軍總計達6個步兵師、6個獨立旅和2個坦克旅發動的不下100次主要攻勢,並且擊落敵機兩架及摧毀42輛敵軍坦克,還主動發起了10次步兵突擊和42次反擊,成功的守住了霍爾姆鎮這個戰略要點,直到6月底才被德軍其他部隊輪換掉。
  • 二戰德軍裝甲師和裝甲擲彈兵師、摩託化師的區別
    突擊炮也是裝甲擲彈兵師最常見的裝甲車輛 直到兩年之後,到了1940年底,經過對波蘭和法國的作戰,德軍的裝甲部隊和閃電戰理論大獲成功,徹底奠定了德軍裝甲部隊的建設基礎
  • 阿登戰役:無聲的滲透,德軍坦克開向默茲河!
    ;第一場德軍能對西線盟軍造成威脅的戰役……實事求是地說,阿登地區複雜崎嶇的地形並不適合作戰,尤其不適合機械化部隊作戰。然而,恰恰就是在這樣的地區,在80 年不到的時間裡發生了三場大規模戰役,攻方都是德軍。(上圖)1944年12月16日早晨,德國防空探照燈照亮了低雲層,以所謂的「人造月光」協助士兵們。1944年12月15日夜間到16日凌晨,伸手不見五指,寒冷刺骨。敵軍的炮兵和前幾個夜晚一樣活躍。
  • 希特勒在西線最大規模的反擊——阿登戰役
    12月24日,德軍進抵距默茲河只有6.4公裡的塞萊斯鎮,至此縱深突破達96公裡。由於缺少油料,德軍只能停止進攻。1944年12月16日至19日,約瑟夫·迪特裡希(Josef Dietrich)黨衛軍上將,綽號「賽普」(Sepp),率領德國武裝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在北線的進攻路線「馬爾梅迪慘案」的現場。
  • 淺談二戰德軍部分裝甲裝備(1)
    二戰時期德國的軍事裝備十分出彩,其中以其陸軍裝甲部隊的裝備更為出彩。縱觀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德國裝甲部隊陸續裝配了大量製造精良的坦克、突擊炮、自行火炮、坦克殲擊車、裝甲車等,其中虎式、豹式等坦克在許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一起認識一下德國軍隊曾經裝配過的那些裝甲武器。
  • 二戰德國SIG33型150毫米步兵炮能夠發射三十公斤的穿甲彈一炮銷魂
    說到二戰時期德軍前線最常見最重量級火炮並不是88毫米高射炮,在沒有特殊情況下,德軍大量裝備了SIG33型150毫米步兵炮在步兵師之中,就好比德軍第二步兵師,一個步兵團至少裝備20門德國SIG33型150毫米步兵炮,德國SIG33型150毫米步兵炮從外觀上看,並不是一款笨重的單用途火炮
  • 二戰時期,蘇軍的坦克軍和德軍的裝甲軍,哪個的實力更強?
    提起二戰,就不能不說蘇德戰場。可以說,這個戰場堪稱二戰中陸軍機械化戰役與戰術對抗的巔峰舞臺,更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為嚴重的陸戰戰場。而對於在此交鋒的蘇德兩軍來說,他們引以為傲的「拳頭」力量,毫無疑問當屬雙方的坦克機械化部隊。這其中,尤以蘇軍的坦克軍和德軍的裝甲軍最具代表性。
  • 二戰德軍裝備有多經典?《星戰》拿來魔改裝備宇宙軍,火到地球外
    ■二戰時期德軍部分單兵主力裝備,從上至下分別是MG34通用機槍、G-43半自動步槍、Kar98K栓動步槍以及StG44突擊步槍■向前線推進的德軍擲彈兵,推測攝於阿登戰役時期。照片最左側就有一名手持StG44突擊步槍的士兵2、 DL-44重型爆能手槍
  • 狡猾獵手,兇悍炮,為了大戰使勁造:憶德軍四號坦克殲擊車L70
    由於德軍把大量裝甲部隊投入了西線的阿登反擊戰,維斯瓦河防線缺乏實力、一觸即潰。第25裝甲師在災難性的敗退中遭到重創,四號坦克殲擊車全部損失。第87反坦克營主力被命令撤到後方休整補充,直到戰爭結束也沒能返回前線。 8.
  • 二戰武器:德軍MP38/40衝鋒鎗
    該槍在塹壕戰中非常有效,德軍突擊隊士兵把它稱為「Kugelspritz」(子彈噴射器)。在德軍最後一次幾乎打到巴黎的「魯登道夫攻勢」中,3000支MP18給協約國造成了不小的傷亡。條約在那裡壓著,那就偷偷地搞,不過目的已經由解決塹壕戰變為掩護裝甲部隊打「閃電戰」了。德國從一戰中吸取的教訓就是德國資源不足,不能將戰爭打成消耗戰,要想贏,就得打速戰速決的閃電戰,而「閃電戰」的核心就是裝甲部隊。
  • 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德軍能打贏二戰就怪了:憶「蟋蟀」自行步兵炮
    車載型sIG33步兵炮仰俯角為正72度到負3度(也有說法認為俯角為零,最大仰角73度),最大射程4700米,全重1.8噸(車載型1.4噸)。可以看出,這種火炮射程很近,重量又大,這也是其固有缺陷。德軍步兵團因為這些原因在戰爭中後期局部換裝了仿蘇制的120毫米重迫擊炮。不過德軍大部分部隊始終把這種樣貌看上去十分復古、存在很多缺點武器的保留在編制中。
  • 二戰德軍的野牛、黃蜂、蟋蟀再到野蜂,現代自行火炮的開山之作
    德國150毫米s.IG.33步兵炮是二戰德軍產量較大的步兵炮,德國從1933年到1945年,一直生產150毫米s.IG.33系列步兵炮。 自行化的150毫米s.IG.33步兵炮一生產出來,就是德國步兵和裝甲部隊的搶手貨,其被大量配置在德軍裝甲戰鬥群(與虎,虎王,4號坦克,黑豹坦克一起協同行動)和步兵支援群中(與
  • 二戰時期各國火炮裝備介紹德軍二戰時期系列火炮最為強勁且實用
    說到了二戰時期各國裝備火炮裝備,首先要必須介紹兩個國家火炮,那就是瑞典和捷克這兩個國家是火炮裝備雖然在二戰中性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卻是裝備在各國裝備中火炮中最廣泛和實用的,瑞典的福博斯火炮,曾經在二戰中一共裝備了超過50個國家,其中包括福克斯75毫米步兵炮35倍徑和40毫米的福克斯通用高射炮
  • 二戰德軍沒有裝備大口徑重機槍,為什麼不怕被敵人壓制?
    在二戰的各參戰國中,大部分國家都裝備了大口徑的重機槍,其中比較出名的有美國的M2重機槍,這款重機槍一直被美軍使用到了今天,而當時中國軍隊也裝備了馬克沁重機槍,但是似乎在二戰的那麼多參戰國當中,只有德國沒有裝備大口徑的重機槍,那麼德軍為什麼不裝備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呢
  • 二戰經典武器,德軍MP38/40衝鋒鎗
    該槍在塹壕戰中非常有效,德軍突擊隊士兵把它稱為「Kugelspritz」(子彈噴射器)。在德軍最後一次幾乎打到巴黎的「魯登道夫攻勢」中,3000支MP18給協約國造成了不小的傷亡。條約在那裡壓著,那就偷偷地搞,不過目的已經由解決塹壕戰變為掩護裝甲部隊打「閃電戰」了。德國從一戰中吸取的教訓就是德國資源不足,不能將戰爭打成消耗戰,要想贏,就得打速戰速決的閃電戰,而「閃電戰」的核心就是裝甲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