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國的軍事裝備十分出彩,其中以其陸軍裝甲部隊的裝備更為出彩。縱觀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德國裝甲部隊陸續裝配了大量製造精良的坦克、突擊炮、自行火炮、坦克殲擊車、裝甲車等,其中虎式、豹式等坦克在許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一起認識一下德國軍隊曾經裝配過的那些裝甲武器。
一、坦克
1.一號坦克系列:
一號A型
一號A型坦克(早期型)
一號坦克(PzKpfw Ⅰ)於1934年投入生產,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最早裝備於德國陸軍的一批新式坦克,德國陸軍不甘於《凡爾賽條約》對陸軍裝甲部隊的限制,開始秘密研製坦克,為掩人耳目,一號早期型起初是作為裝甲戰術訓練車投入使用。其全重為約為5.5噸,極速為37km/h,側面裝配4對負重輪和3對託帶輪,前後各裝配有1對誘導輪,後置誘導輪拖地,炮塔可裝載兩挺MG13型7.92mm輕機槍,車組成員為兩人,此即為上圖所示的一號坦克A型原型車——一號坦克的鼻祖。
一號B型
一號B型坦克
作為一號A型的改進型,於1935年底開始量產的B型坦克在柴油發動機和底盤方面都有明顯改善,其側面裝配有5對負重輪和4對託帶輪,並裝配了邁巴赫液冷式汽油機,其機動能力得到提升。這款坦克全重約為5.8噸,極速為40km/h,車組成員為兩人。此後部分該型坦克由於獲得了空氣濾清器和上排氣裝置而被用於北非沙漠地帶作戰。
一號C型
一號C型坦克
1939年9月的波蘭戰役中,德軍裝甲部隊暴露出的問題使得德國陸軍當局迫切需要對現有一號坦克進行更新換代,他們需要一種新型偵察坦克,於是經過全新改裝,一號C型坦克出現。這種坦克採用了二號a型坦克的交錯式負重輪以及扭杆式懸掛,目的是縮短坦克長度,提高機動性,其短粗的車體加強了隱蔽性,其炮塔則由二號坦克早期型改裝而成。該型坦克全重約為8噸,極速達79km/h,車體裝配有一挺20mm機關炮和一挺MG34通用機槍,車組成員為兩人。
一號D&F型
一號D&F型坦克
此型號坦克是由C型改裝而來,繼承了其交錯式負重輪,但仍然在其越野和機動性能上做出犧牲,並加厚了正面及側面裝甲,目的是掩護步兵攻克敵軍要塞,其全重約為8噸,極速為79km/h。
一號指揮坦克
一號指揮坦克
為了更好地協調戰場上的裝甲部隊而由一號早期型改裝的指揮坦克在1935年被製造出來,由上圖可見,設計師移除了一號坦克原有的炮塔,用以代替的則是較為高大的指揮結構,設計同時提供了架設天線的空間,用以突出指揮、聯繫職能。上圖該種指揮坦克的底盤沿用一號B型,而另有少部分指揮坦克的底盤則是由一號早期型改裝而來,由於一號B型底盤的優勢,最終更多的指揮坦克採用了B型的底盤。為了給予指揮坦克一定的火力配備,車體裝配了一挺MG18或MG34機槍。
2. 二號坦克系列:
早期實驗A、B及a1、a2、a3型
二號坦克是波蘭、法國戰役期間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坦克,巔峰時裝備數量達到坦克總數的40%。早期實驗批的二號坦克有a1、a2型坦克,直到1936年的a3型坦克才完善了前兩款關於剎車和冷卻裝置的缺點。注意這裡的a型是小寫字母,與大寫二號A、B型坦克還是有區別的,孰先孰後我已凌亂於海量資料中,但a系列與A、B系列的明顯區別在於負重輪:a系列負重輪為3×2對組合式小負重輪,而A、B系列為平直的5對大負重輪。
二號A型坦克
二號B型坦克
二號B型坦克,全重7.9噸,極速40km/h,車組成員為3人,裝配了20mm機關炮和一挺MG34通用機槍。
二號C型
二號C型坦克
C型是二號坦克中產量較多的典型,於1937年開始量產,與A型相像,由B型坦克改裝而成,加厚了20mm的前裝甲,而車體前部和實驗a1型一樣為圓弧形,其側面5對負重輪和4對託帶輪成為二號坦克的默認型。
二號D&E型
二號D&E型坦克側面模型圖
D/E型坦克區別於A型、B型、C型、F型之處在於其側面只採用4對大直徑負重輪,並改進了主動輪,從而提高了機動性,但由於設計較為複雜而只生產了43輛,該型坦克參加了波蘭戰役後退役。
二號F型
二號F型坦克側面模型圖
1941年在C型的基礎上誕生了最為穩定的二號F型。F型設有車長指揮塔從而更好地保證了觀察的安全性,駕駛室前部裝甲改為35毫米一體化、側部20毫米,解決了以前臨時附加裝甲結構不牢固的問題。該型號坦克全重約為9.5噸
二號G型、H型、M型及L型(山貓)
這幾款型號的坦克都採用了交錯式負重輪,G型和L型(山貓)的區別在於G型的負重輪具有輪輻,而L型(山貓)則採用盤式路輪。要強調的是L型(山貓),它是二號坦克中的佼佼者,全重13噸,採用梅巴赫HL66P直列六汽缸液冷式汽油引擎,變速箱則採用ZF SSG48型,極速達到60km/h。此外,其擁有新型炮塔,炮塔正中心裝配20mm機關炮,而一挺MG34通用機槍位於左側充當同軸機槍,炮塔正面、側面均有小幅增厚,車組成員也達到4人,增加了專門的炮手。L型(山貓)在蘇德戰場前中期也發揮了不少的偵察作用,堪稱戰場上最亮眼的偵察型輕坦。
二號L型(山貓)
3. 三號坦克系列:
三號坦克堪稱二戰德軍裝備坦克中最神奇的系列之一,作為從波蘭戰役到德國投降前夕一直在服役的中型坦克系列,三號坦克前後一共生產了12個基本型、5個指揮型以及一個改進的噴火型,共有18個型號的坦克。早在1935年,被譽為「裝甲兵之父」的古德裡安將軍就進一步明確其「裝甲部隊構想」,他認為需要兩款中型坦克搭配使用,其中「主要戰鬥坦克」的指標為重24噸、極速35km/h,輔助戰鬥坦克應比前者重量更輕、時速更高。在德軍高層舉辦的15噸級中型坦克方案競標中,戴姆勒·奔馳公司的方案被選中,而克虜伯公司提出的MKA方案也對三號坦克定型產生了極大影響。
克虜伯公司設計的三號原型車
三號A型
三號A型坦克
1937年奔馳公司生產出第一批A型坦克,該型坦克全重15噸,裝甲厚度僅15mm,裝備一門37mm炮,屬於輕型坦克,但值得一提的是,該型坦克車組成員達到5人。雖然A型坦克只生產了10輛,但是其開創性是值得肯定的。
三號B、C、D型
A型之後,德國方面進行了二次改進,設計出B、C、D三種型號的坦克,這三種型號分別生產了15、15、30輛,與三號早期型的顯著區別是側面採用了8對小直徑負重輪,以D型為最終型,並安裝了指揮炮塔。此外,三號B型坦克中有5輛被用於試製突擊炮,並成為三號突擊炮的前身。
三號D型坦克
三號E型、F型、G型
三號E型坦克
三號E型是三號坦克系列中第一個量產的型號,它確定了未來三號坦克側面6對負重輪和3對託帶輪這一經典懸掛結構,第一批生產了96輛。F型和G型作為E型的改進版,分別生產了450輛和594輛,這些三號坦克組成了第一代德國裝甲部隊的核心力量。最初E、F、G三個型號仍然使用37mm炮,從法國戰役開始裝配50mm炮。
三號G型坦克
三號H型、J型、L型
三號G型量產後,加大的50mm炮已不能適應為原有37mm炮設計的較小的炮塔了,於是在H型設計中更換了炮塔,在與蘇聯的戰爭中為應對蘇軍強有力的45mm反坦克炮,H型又增加了30mm的正面裝甲,並重新裝配了更大倍徑的50mm炮。三號H型雖然只生產了286輛,但其衍生的J型和L型分別生產了1521輛和1470輛,這個數量可以說構成了德軍戰爭中期的主力中坦。而長炮管的三號J型坦克在行駛中也顯得極富美感,是作者最喜歡的一款坦克之一。
三號J型坦克
三號M型坦克
三號M型坦克
三號M型坦克可以說是三號坦克的集大成者,其安裝的側裙裝甲引人注目,新式的涉水裝備使該型坦克的兩棲作戰能力加強,更適應蘇聯平原與河湖水系交錯的地形。M型坦克原計劃生產1000輛,但最終只生產了250輛。另外有100輛被用於改裝成噴火型坦克。
三號N型坦克
三號N型坦克
三號N型坦克延續了M型的側裙裝甲,其裝配的短管75mm火炮的穿甲能力要弱於J型、M型的50mm炮,但其短管75mm炮在裝載高爆彈時對敵軍碉堡等防禦工事的破壞力比較強大,該型號坦克共生產614輛,其全重約為30噸,是完全意義上的中型坦克,三號坦克最後代的N型坦克在車身重量上已經約為A型坦克的兩倍了。
三號指揮坦克
三號坦克生產了5種指揮坦克,其並未裝備火炮,攻擊性武器為一挺MG34通用機槍,以H型指揮坦克為代表,三號指揮坦克在側後方安裝有通訊天線。
三號H型指揮坦克
三號噴火坦克
三號噴火坦克
三號坦克系列中有一款噴火坦克被應用至實戰,蘇德戰場中會看到它的影子。該型噴火坦克採用M型坦克的底盤,其攻擊性主炮為14mm噴火管,噴火管外部套有50mm炮管用作偽裝炮管。其最遠噴火距離為60米,三號噴火坦克總產量為100輛。
4. 四號坦克系列:
在理論上,三號坦克不足以完全擔當主要角色,需要配備大口徑炮的支援坦克輔助,這就是四號坦克產生的主要原因。
四號A型
四號A型坦克
四號A型屬於克虜伯公司設計四號坦克的早期型、實驗型,初期目的就是輔助主戰坦克、支援步兵進攻,其全重約為15噸,極速為31km/h,其側面裝有8對小負重輪和四對託帶輪,車組成員為5人,裝配有短管75mm炮和一挺MG34通用機槍,部分該型號坦克參加了波蘭及法國戰役後退役。
四號B型、C型
四號B型坦克
四號B型坦克於1937年投產,與A型相比採用了動力更強的發動機,變速箱增加了兩個前進擋,並增厚了30mm前裝甲。車身全重約為17.7噸,極速為40km/h,裝配了一門75mm火炮和一挺MG34通用機槍。而C型全重約為18.5噸,其與B型在外觀上幾無差異,C型炮塔上的同軸機槍處增加了圓柱形的護罩。
四號D型、E型
四號D型坦克
四號D型開啟了四號坦克的量產模式,其全重約為20噸,另外該型號加裝了外側炮盾。E型全重21噸,外觀與D型幾無差異。這兩種型號坦克除了一門75mm火炮,還裝配有兩挺MG34通用機槍。另外,E型坦克可裝配長管炮也可裝配短管炮。
四號E型坦克(短管)
四號E型坦克(長管)
四號F1、F2型
四號F1型坦克全重22.3噸,是四號短管坦克中的集大成者,並且自F1型開始,四號坦克的炮塔和車體設計便已定型,可以注意觀察:F1與F2、G型的外觀比較。F2型全重23.6噸,F2型裝配的是典型的75mm長管炮,而其圓形的單氣室炮口制退器則是與眾不同的一個標誌。
四號F1型坦克
四號F2型坦克
四號G型
四號G型坦克全重23.5噸,裝配75mm長管炮,外觀完美,炮口裝配雙氣室制退器。四號G型的量產代表著四號坦克系列在戰場上的地位開始超過三號坦克系列。
四號G型坦克
四號H型
四號H型坦克
四號H型坦克,全重25噸,顯而易見的就是兩側的側裙裝甲。四號H型是四號長管也是所有四號坦克中最強大的一種坦克,無論從火力還是防禦裝甲來說都可以說得上是巔峰。由於其附加裝甲的影響,該型坦克取消了側面觀察窗和後方射擊孔,但這不會影響其良好的作戰效果。
以上就是一號到四號坦克系列的基本型坦克
本篇作為二戰德軍裝甲系列的第一篇,第二篇將繼續介紹部分坦克,包括五號(豹式)坦克、六號(虎式)坦克、鼠式超重型坦克、E系列坦克以及捷克斯洛伐克LT系列輕坦(35t和38t),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