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裝甲軍的崛起:淺談二戰日軍裝甲部隊的編制發展史

2020-12-22 戰略論

引言

在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的編制是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其參照舊德國的編制構建出了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的編制體系,在火力和人數方面則是參照了一戰時的美國,總體上日軍的編制呈現出了明顯的不同。日軍的裝甲部隊隸屬於陸軍,編制從低到高依次是戰車小隊、戰車中隊、戰車聯隊、戰車旅團、戰車師團和戰車集群,日軍裝甲部隊的基幹部隊是戰車聯隊,相當於別國的團一級戰車部隊,即所謂的坦克團。

日本坦克部隊

諸兵種合成部隊的首次嘗試:戰車集群

對日軍裝甲部隊了解的軍迷知道,戰車集群在日文中的翻譯是「戰車團」,但是這個「戰車團」並不等同於上面提及的戰車聯隊的別稱。從實際的組織結構和規模來看,戰車集群更像是納粹德國在1944年設立的「戰鬥群」或「裝甲戰鬥群」這一編制,戰車集群的出現是為了在特定情形下更好的指揮戰車連隊,戰車集群並不是一個永久性的編制,而是依據戰爭情況而設立的臨時性編制。這種編制存在的時間長度取決於戰爭進展的情況,有的長則兩三年,有的短則幾個月。

戰車集群在一般情況下下轄3個戰車聯隊,擁有獨立的後勤支援部隊和維修支援部隊,有的戰車集群還配備了步兵、炮兵和工兵,從總體來看,這是一個以裝甲部隊為主力、諸兵種聯合作戰的戰鬥群,但是戰車集群也有缺點,那就是戰車集群缺乏一定的戰術指揮和控制能力。從規模上來看,戰車集群和戰車旅團類似,但是二者顯然不是同一種編制,戰車旅團是戰車師團的下屬部隊。從時間上來看,二者並不是同一時間的產物,戰車集群在1938年就設立了,而戰車旅團則是在1942年才出現。從1938年開始,日本先後設立了第1、第2 、第3 、第11和第14戰車集群,但是這些戰車集群均在1942年前後被解散或併入其他部隊。

日軍閃電戰思想的體現:戰車師團

1942年,日本陸軍高層認為戰車集群這種編制已經過時,於是著手建立了更加獨立、更為高效、諸兵種聯合作戰的戰車師團編制。起初,每個戰車師團下轄2個戰車旅團,每個戰車旅團下轄2個戰車聯隊,這種由4個戰車聯隊組成的戰車師團被美軍稱之為「方形」戰車師團。隨著戰爭的進行,不同時期的戰車師團下轄的戰車聯隊組織結構也出現了較大的差異。

1942年中期到1944年初期,日軍的戰車師團裝備編制是這樣的: 戰車師團指揮部:119人,2輛輕型坦克,10輛中型坦克,20輛小汽車;戰車聯隊:每個戰車聯隊1071人,78輛履帶車,21輛輪式車輛;機動步兵聯隊:3029人,222輛履帶車,87輛輪式車輛; 反坦克炮隊:444人,45輛履帶車,87輛輪式車輛; 搜索隊:694人,91輛履帶車,12輛輪式車輛;機動炮兵聯隊:1056人,89輛履帶車,73輛輪式車輛; 高射炮隊:1014人,105輛履帶車,63輛輪式車輛;工兵隊:1149人,122輛履帶車,50輛輪式車輛;整備隊:778人,15輛履帶車,152輛輪式車輛; 輜重隊:765人,106輛履帶車,216輛輪式車輛; 醫療隊、通信隊:285人,50輛輪式車輛

日本中型坦克

儘管戰車師團是最新設立的編制,但實際情況並不能滿足理想中的編制,在戰車師團中,輕型坦克基本上是95式輕型坦克,中型坦克是97改式中型坦克,一些本該裝備自行火炮的機動炮兵聯隊也是裝備著履帶車拖拽的火炮或者是由97改式中型坦克代替,半履帶運兵車也少得可憐,大部分是由卡車來完成任務,而且這些卡車基本上都是民用型號,甚至用客用轎車和吉普車來湊數。這些裝備無疑經不起激烈戰鬥的消耗,其作戰能力也會不斷降低。

在1942年的時候,日軍在中國東北建立了第1、第2、第3戰車師團,用來應對可能發生的與蘇聯的戰爭。1944年時,日軍開始裁撤這3個戰車師團的編制,分別撤編出1個戰車旅團指揮部、1個戰車聯隊、高射炮隊和搜索隊,此時1個戰車師團只剩下3個戰車聯隊,被美軍稱之為「三角形」戰車師團。1944年7月,鑑於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不利局面,為了準備「決戰本土」,日軍又成立了第4戰車師團,至此共4個戰車師團全部亮相完畢。

日軍牽引式炮兵部隊

基本戰役級作戰單位:戰車聯隊

戰車聯隊是日軍裝甲部隊的基本部隊編制,實際上其與戰車大隊的規模是相差無幾的。正常情況下,每個戰車聯隊包括800人左右,但有的包括1000多人,裝備著30到50輛坦克。戰車聯隊下轄戰車中隊(相當於坦克連),戰車中隊下轄戰車小隊(相當於戰車排),每個戰車聯隊擁有自己的維修、補給和醫療人員,這是比之前的戰車大隊先進的地方。戰車聯隊下轄的戰車中隊也是不相同的,有的下轄2個戰車中隊,有的下轄5個戰車中隊,大部分下轄著4個戰車中隊,包括3個中型戰車中隊和1個輕型戰車中隊或者是4個中型戰車車隊,每個中型戰車中隊分配1個戰車小隊。二戰前,每個戰車小隊有4-5輛坦克,二戰爆發後,每個戰車小隊只有3輛坦克。

從開始建立到戰爭結束,日軍裝甲部隊一共設立了46個戰車聯隊,這些戰車聯隊並不是都屬於某戰車師團的,而是存在獨立戰車聯隊。二戰後期,日本設立的戰車聯隊都是加強版的戰車聯隊,每個戰車聯隊達到了1400人,均配屬給第4戰車師團,但是戰爭後期的日本已經無力生產更多的武器裝備和招募新兵了,均由一些老舊裝備和傷殘士兵來填充。

日本坦克部隊正在渡河

基本戰術作戰單位:戰車中隊

每個戰車中隊下轄1個戰車中隊指揮部、3個戰車小隊和1個輜重隊,一般情況下,中型戰車中隊是112人,輕型戰車中隊是90人。每個戰車中隊裝備著28艇坦克裝載的97式7.7mm機槍、84支38式6.5mm步騎槍、4把手槍和107把刺刀,還有15輛卡車、2輛轎車和1輛摩託車。

除了戰車師團及其下轄的戰車部隊外,日軍還有隸屬於其他部隊的戰車部隊,以及其他的獨立戰車部隊,大致有獨立戰車旅團、步兵師團戰車隊、騎兵旅團戰車部隊、步兵師團搜索聯隊、獨立戰車中隊、獨立超輕型戰車中隊和日本海軍陸戰隊戰車部隊等。

日本裝甲部隊的樣板:德軍裝甲部隊

結語

日本裝甲部隊一直在試圖學習德國裝甲部隊的「閃擊戰」戰術,進行戰役級的機動作戰,實現速勝,這是符合日本這種資源短缺型國家的國情的。不過日本陸軍仍舊沒有脫離一戰那種步兵戰的作戰思想,在裝甲戰術上仍舊以支援步兵作戰為主,因此生產的坦克速度都非常緩慢,也沒有發展和坦克部隊配合作戰的機動步兵、機動炮兵等專業支援單位,這導致日本裝甲部隊不能獨立的遂行作戰,不能實施戰役級的機動。雖然日本也組建了裝甲師這樣的戰役級作戰單位,但是基本上還是分散為小型戰術單位和步兵實施協同作戰,在戰術水平上遠遠落後於同期的德國和蘇聯等傳統陸軍強國的裝甲部隊。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蘇軍的坦克軍和德軍的裝甲軍,哪個的實力更強?
    提起二戰,就不能不說蘇德戰場。可以說,這個戰場堪稱二戰中陸軍機械化戰役與戰術對抗的巔峰舞臺,更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為嚴重的陸戰戰場。而對於在此交鋒的蘇德兩軍來說,他們引以為傲的「拳頭」力量,毫無疑問當屬雙方的坦克機械化部隊。這其中,尤以蘇軍的坦克軍和德軍的裝甲軍最具代表性。
  • 二戰冬季風暴行動,曼施坦因第48裝甲軍的最大努力,進攻打成防禦
    而曼施坦因組建頓河集團軍群後,他的兵力除了自帶的第11集團軍軍部外,仍然是原來的B集團軍群一些部隊,主要是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的第3第4集團軍,而他真正用到救援行動中的卻只有第4裝甲集團軍了。由於前期戰鬥,這些部隊已經損失得差不多了,羅馬尼亞的兩支部隊戰鬥力又不堪重任,曼施坦因只好將第4裝甲集團軍一分為二,一部分以第48裝甲軍為主組建西北方向進攻集團,下轄第11和22兩個裝甲師,外加3個步兵師和1個山地師以及兩個空軍野戰師,並將羅馬尼亞17軍升級為集團軍司令部,以軍長名字命名為霍利特集團,準備從奇爾河一線發動進攻;另一部分以A集團軍群的57裝甲軍為主組建西南方向進攻集團,下轄第6、23兩個裝甲師和第
  • 二戰日軍採用師團編制,你了解多少呢?有多少人?火力怎麼樣?
    我們在影視劇中也經常看到日軍某某師團什麼的,那麼日軍的師團編制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有多少人?火力怎麼樣?這個問題相信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只是聽說有板垣師團,著名的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對陣的就是他。日本陸軍師承德國第二帝國,與北洋陸軍的建制是一樣的。第二帝國的陸軍以師作為戰略單位,每師1.8萬人,其中步兵1.2萬人,其他兵種約6千人。
  • 二戰時期的德軍有多強?一個步兵師就足以單挑一個日軍甲種師團
    而這支部隊,幾乎橫掃了整個歐洲。那麼二戰時期的德軍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德軍兵種眾多,各兵種師團之間人數不盡相同,就算是普通的步兵師,不同時代其兵員編制也是不同的。他們是這支部隊的一個靈魂核心之所在。所以,德軍的戰鬥力強大,不僅僅是武器裝備的緣故,更是合理的編制結構以及精英化的兵員素質決定。可以毫不誇張的地講,這樣一個德軍步兵師,其單就戰鬥力而言,不亞於日軍的一個甲種師團。
  • 抗戰中國民黨軍最強的裝甲軍打得怎麼樣?
    作者:慎獨 抗戰中面對優勢裝備的日軍,大多數中國軍人只能憑血肉之軀去抵擋。雖然日本坦克在世界上只能算末流,但對缺少反坦克武器的中國軍隊已經是大殺器。國民政府與各路軍閥也曾努力發展裝甲部隊,但是終究無法與擁有成體系軍工的日軍相比。在中國為數不多的裝甲部隊中,第五軍可以說是一支最強大的力量。
  • 二戰德軍最有效率的部隊編制「戰鬥群」到底是什麼?
    二戰中,德軍最有效率的作戰編制毫無疑問就是戰鬥群(Kampfgruppe)。 戰鬥群和常見的「軍—師—團—營」的正規編制不同,而是在戰鬥中根據作戰任務需要,從各個部隊抽調不同的兵種單位而構成特遣編隊,沒有特定的編制,可以靈活的調用兵力,在局部地區執行極有效率的任務。
  • 抗日王牌第五軍:中國最早的一支裝甲部隊,被譽為「鐵馬雄師」
    至此中國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機械化軍正式誕生,也是中國最早的一支現代化裝甲部隊。第五軍下轄3個師:第200師,駐防廣西全州,師長戴安瀾;榮譽第一師,駐防湖南零陵,師長鄭洞國; 新編第二十二師,駐防湖南東安,師長邱清泉。第五軍為抗戰時期我國最精銳的部隊,被譽為鐵馬雄獅,它由國民政府最高統帥部直接掌握,是抗日戰場上的一張王牌,並且戰績彪炳。
  • 二戰前日軍常設師團:軟硬實力強悍,綜合戰鬥力趕超蘇德
    在這裡雨田要說的是,在諾門罕戰役中,蘇軍是多兵種協同作戰,甚至裝甲部隊的使用率為50%以上(400多輛坦克),並非普通步兵師單位單獨作戰。 回到常規的步兵師單位對比上,蘇軍與日軍的劣勢要小於德軍。之所以這麼說,因為除了兵力上蘇軍少於日軍之外,其他的紙面數據並不輸給日軍。39年的蘇軍步兵師人數在1.3萬人左右,相當於半個日本常設師團。
  • 二戰德軍的特種部隊布蘭登堡部隊到阿登戰役的特殊150裝甲旅
    說二戰時期的特種部隊作戰,最開始是英國22特種空勤部隊,他們擁有一頂綠色或者紅色貝雷帽,從1940年開始在德國北非地區,挪威軍港,展開敵後偷襲行動,給德軍造成極大的損失,特別是對當時挪威地區的騷擾,讓希特勒錯誤的認為英軍的下一步攻擊解放的地點是在挪威,這導致從1941年到1945年德軍在挪威的駐軍一直保持在
  • 德國納粹重裝甲營、黨衛軍第101重坦克營、米歇爾·魏特曼該營服役
    上次說到德國二戰黨衛軍、希特勒愛將「虎式坦克戰神」,米歇爾·魏特曼,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米歇爾·魏特曼服役為「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最後一戰就是諾曼第登陸戰役,這次就寫一下「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黨衛軍第101重裝甲營」由1942年12月24日決定組建是為了「保羅·豪塞爾」指揮的黨衛軍裝甲軍實力之所以組建一個重裝甲部隊,前身是隸屬於
  • 二戰日軍編制揭秘:日軍旅團是什麼編制?一個聯隊能有多少人?
    在一些抗戰劇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日本軍隊的一些編制,像什麼旅團、師團或者聯隊這些編制,可以說日本的編制是和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都是不一樣的,相信看到這些名詞的人們一般都是非常懵的,這些日本的不同的編隊到底有所多少人呢?
  • 日軍奉行向英、德學習,但為何二戰的武器裝備卻是法國風格
    可為什麼到了二戰時,日軍會留有這麼濃厚的法國風格呢? 其實,早在向英、德取經之前,法國早就是日本的好老師了。甚至直到二戰爆發前,日本也未曾停止向法國學習。
  • 二戰時義大利陸軍的戰鬥力處於什麼水平,和日軍相差多少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二戰時的義大利軍隊,人們第一反應就是戰鬥力極差,特別是義大利的陸軍,幾乎就是廢柴。網上黑義大利的段子大部分出自義大利陸軍。不過很多義大利的支持者表示不服,認為那都是德粉在抹黑義大利。那麼二戰時的義大利陸軍戰鬥力有多強,比日軍差多少?
  • 武士的戰甲,差強人意的裝甲車輛,二戰期間日本97式系列中型坦克
    長久以來,大部分人對二戰時日軍裝甲部隊裝備的坦克印象都比較模糊,提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坦克,大部分的第一印象就是「小豆丁」。確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部分日軍裝甲部隊的坦克體積都比較小,和同時期歐美的坦克比起來屬於「袖珍」水平。
  • 二戰日軍步兵大隊和德國步兵營哪個更強?重點要釐清三類大隊編制
    2020-08-03 03:52:46 來源: 平心說科技 舉報   對於二戰日軍的
  • (二戰)英國陸軍以及加拿大軍隊編制簡要說明
    這裡是繞不開在卡昂方向一直拖著德軍裝甲師主力的英軍部隊。英軍部隊編制在縮寫狀態下非常讓人摸不著頭腦,所以當初在國內研究英軍比較深入的「冷戰鬥士」,也就是閻老師的教導下,我整理過一次英軍,加拿大軍隊的編制簡要說明內容如下:英國的陸軍制度不像歐洲其他國家,歐洲的大部分國家在拿破崙戰爭後學習了很多法國軍事學術的成果,由17、18世紀軍事草創階段創造的連、營、團、旅的編制逐漸走向清晰。
  • 二戰時的日軍有個兵種,非常稀缺,是日軍五大聯隊中人數最少的
    日本在二戰爆發之前可謂是做了充足的準備,對軍隊也做了詳細的劃分,每一個兵種都有詳細的劃分,相互之間的配合可謂是非常充足。聯隊是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的一個特殊編制,其級別相當於「團」,並直接歸屬師團指揮。據了解,步兵聯隊是日本陸軍在二戰時期的基礎,通常一支聯隊擁有3800人兵力,甲級師團能夠下轄4個步兵聯隊,乙級師團是3支,旅團通常是2支。相比較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軍隊數量一個團只有1200人的兵力,僅僅是日本陸軍聯隊的三分之一。這樣的分配雖然在級別上是一樣的,但戰鬥力絕對不在同一級別上。
  • 淺談二戰德軍部分裝甲裝備(1)
    二戰時期德國的軍事裝備十分出彩,其中以其陸軍裝甲部隊的裝備更為出彩。縱觀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德國裝甲部隊陸續裝配了大量製造精良的坦克、突擊炮、自行火炮、坦克殲擊車、裝甲車等,其中虎式、豹式等坦克在許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一起認識一下德國軍隊曾經裝配過的那些裝甲武器。
  • 二戰德軍的裝備有多好,一個師的火炮,比日軍一個師團還要多
    蘇德戰爭初期,也就是1941年左右,此時的德軍編制還是老式編制,師一級編制規模較大。比如最為普通步兵師還是3營3團制、1.72萬人的老編制,而這樣一個師的火力是非常可觀的。首先重火力層面,德軍步兵師共有大小口徑火炮302門。
  • 二戰德國空軍的編制及指揮體系
    在二戰時期,各國的航空兵部隊雖然存在差異,但在作戰編制上大體相似,以3~4 架飛機組成的飛行小隊為最小的戰術單位,而在戰略層次上組建相當於陸軍集團軍的大規模航空兵團,作為最大的編制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