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採用師團編制,你了解多少呢?有多少人?火力怎麼樣?

2021-01-18 傳奇解密

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後,日軍為了鞏固佔領區,進一步充實關東軍的實力,從1938年初至1939年底,先後在師團之上編組了第3、 4、5、6軍,還將國內的第7、23、24師團和華北方面軍的第5、14師團調入東北。

我們在影視劇中也經常看到日軍某某師團什麼的,那麼日軍的師團編制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有多少人?火力怎麼樣?這個問題相信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只是聽說有板垣師團,著名的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對陣的就是他。

日本陸軍師承德國第二帝國,與北洋陸軍的建制是一樣的。第二帝國的陸軍以師作為戰略單位,每師1.8萬人,其中步兵1.2萬人,其他兵種約6千人。而袁世凱創立的北洋陸軍,為了節省軍費,把其他兵種的兵額也放在步兵人數的編制之內,所以一個滿師才1.2萬,小於西方一個師的編制。

師團還轄有1個炮兵聯隊、1個輜重聯隊、1個工兵聯隊、1個騎兵聯隊(4個騎兵中隊與1個機槍中隊)以及其他部隊,總編制約為25000人。日軍的一個師團,最初完全仿製德國一個師的編制,約1.8萬人。但是後來隨著戰事的變化,作了多次改動,有的擴大,有的縮小,分為很多等級。

到了侵華戰爭中後期,由於兵力不足,日軍陸續增加各個師團的數量並且改變了師團編制,即一個師團下轄三個聯隊,外加上工兵、騎兵、炮兵、輜重等部隊,兵力1.3萬人至2.2萬人不等。師團的編制及人數具體視師團等級而定。

在抗戰爆發時,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番號依次為近衛、一至二十(內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二個步兵聯隊,步兵聯隊轄有三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一個大隊炮小隊(二門70mm步兵炮),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師團還轄有一個炮兵聯隊、一個輜重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騎兵聯隊(四個騎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以及其他部隊。此時的師團分為兩種,一是馱馬制,炮兵聯隊轄有四個大隊(三十六門75mm山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四門山炮)、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總編制為28500人。

一是挽馬制,炮兵聯隊有三十六門野炮與十二門120mm榴彈炮,步兵聯隊轄有一個聯隊炮中隊與一個速射炮中隊(37mm速射炮四門),總編制為25000人。此外還有以下一些獨立的特種兵部隊:騎兵旅團(轄二個騎兵聯隊與一個騎炮兵聯隊、一個裝甲車隊)、坦克聯隊、獨立工兵聯隊、獨立野炮聯隊(三十六門120mm榴彈炮與十二門75mm野炮)、獨立野戰重炮兵聯隊(二十四門150mm重榴彈炮)、野戰重炮兵聯隊(十六門100mm加農炮)、獨立重炮兵大隊(八門150mm加農炮)、迫擊炮大隊(中型迫擊炮三十六門)、獨立山炮兵聯隊、電訊聯隊、鐵道聯隊等等。

最後,讓我們記住侵華日軍師團的數字:從「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日本投降,日軍共有102個師團入侵過中國。它們是第1、2、3、4、5、6、7、8、9、10、11、12、13、14、 15、16、17、18、20、21、22、23、24、25、26、27、28、29、32、33、34、35、36、37、38、39、40、41、47、48、50、51、57、58、59、60、61、62、63、64、65、66、68、69、 70、71、79、101、104、106、107、108、109、110、111、112、114、115、116、117、118、 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32、133、134、 135、136、137、138、139、148、149、161師團,近衛師團,坦克第1、2、3師團,第3、 8、13飛行師團。

相關焦點

  • 二戰日軍編制揭秘:日軍旅團是什麼編制?一個聯隊能有多少人?
    在一些抗戰劇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日本軍隊的一些編制,像什麼旅團、師團或者聯隊這些編制,可以說日本的編制是和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都是不一樣的,相信看到這些名詞的人們一般都是非常懵的,這些日本的不同的編隊到底有所多少人呢?
  • 抗日戰爭時我軍一個軍的有多少人?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日軍以效忠天皇、擅長研究特殊武器被世人知曉。在二戰期間日軍四處挑起禍端,他在各個戰場的軍隊總的來說有四股力量。首先是精銳部隊關東軍,以及華北方面軍,在上海地區作戰的華中方面軍,海軍中國方艦隊這四大作戰集團,這幾大作戰集團之間互不交叉,整體實力達到平衡狀態,每一支都覺得自己是最優秀的,幾大軍事力量之間有內鬥現象,內鬥不止。
  • 二戰前日軍常設師團:軟硬實力強悍,綜合戰鬥力趕超蘇德
    在抗日戰爭初期階段,我軍要花5倍以上的兵力或者2倍以上的火力投射密度才能和當時的日軍打成平手,在抗戰開始的時候的,戰術素養高,作戰兇殘的日軍往往能在正面突破我軍的防線。特別是號稱日軍王牌中的王牌「17常設師團」。
  • 揭秘抗戰時期侵華日軍師團編制,中國步兵師與日本師團差距幾何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時日本陸軍有17個「常設」師團,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期間又陸續組建了156個師團,總共173個師團。在侵華日軍編制內先後有105個師團。1937年2月,何應欽在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軍事報告中提到:「現行編制,除川、滇、粵、桂、晉、綏及舊東北軍外,計有十九年師編制,二十一年陸軍師編制,二十二年剿匪師編制,二十四年教導師編制、整理師編制,二十五年調整師編制等六種之多……」於是,軍政部決定全軍編制統一為甲、乙兩種方案:甲種編制:即採用二十五年調整師編制,其性質與各國常備師同,名為調整師編制;乙種編制:即採用二十四年整理師編制,
  • 帝國裝甲軍的崛起:淺談二戰日軍裝甲部隊的編制發展史
    引言在二戰時期,日本陸軍的編制是與其他國家不一樣的,其參照舊德國的編制構建出了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的編制體系,在火力和人數方面則是參照了一戰時的美國,總體上日軍的編制呈現出了明顯的不同。
  • 二戰德軍一個步兵師能不能打過同時期的日軍甲種師團?
    1941年之後的情況就不用比了,因為41年以後不論是德軍還是日軍的編制都由於戰線吃緊而縮水了。比就比比1941年之前吧。所謂的甲級師團,日軍甲級師團其實指的就是17個常備近衛師團。這些師團在改編制之前還是使用的四單位制,編制比較大,滿員作戰狀態能高達2.5-2.8萬人,幾乎是同時期其他國家步兵師的1.5-2倍兵力。
  • 二戰時期的德軍有多強?一個步兵師就足以單挑一個日軍甲種師團
    德軍兵種眾多,各兵種師團之間人數不盡相同,就算是普通的步兵師,不同時代其兵員編制也是不同的。二戰開始前德國一個滿員步兵師定額是17200人,下轄3個步兵團(3營/團),偵察營、通信營、炮兵團、反坦克營、工兵營各一個,此外還有師部,師輜重隊等部門。
  • 二戰德軍的裝備有多好,一個師的火炮,比日軍一個師團還要多
    蘇德戰爭初期,也就是1941年左右,此時的德軍編制還是老式編制,師一級編制規模較大。比如最為普通步兵師還是3營3團制、1.72萬人的老編制,而這樣一個師的火力是非常可觀的。首先重火力層面,德軍步兵師共有大小口徑火炮302門。
  • 二戰中的日軍第六師團,戰鬥力強勁,最終是怎麼覆滅的
    二戰期間,日軍的第六師團因裝備精良,作戰風格野蠻兇悍,被稱為是日軍戰力最強的兩個師團之一。而在中國人民的印象中,第六師團則是一支臭名昭著的部隊。從甲午戰爭到侵華戰爭,第六師團一直都充當著侵華先鋒的角色。尤其是他們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更是讓全世界唾棄。
  • 一支軍隊傷亡多少會失去戰鬥力?德軍30%,日軍50%都難打垮
    二、編制決定傷亡率極限——以二戰德軍為例既然傷亡率是對軍隊士氣有影響,那30%傷亡率的這個分界線是怎麼算出來的呢?難道士兵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能量化嗎?其實這並不是心理學得出的數據,而是跟近代軍隊的編制有關的,是西方各國軍隊的默認規則。要理解傷亡率,首先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一支軍隊中並不是所有人都在拿槍打仗。
  • 二戰日軍步兵大隊和德國步兵營哪個更強?重點要釐清三類大隊編制
    「步兵大隊」編制,要有準確的軍史知識認知,其實日軍的步兵大隊分為若干類型,絕不是網絡上給天天洗腦的「通通1100人」那麼簡單。縱觀整個二戰期間的日軍編制,大體可以分為野戰步兵大隊、滿編步兵大隊(含獨立步兵大隊)和簡編步兵大隊三類,其兵力兵器配備數量也是截然不同的。
  •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兵力,多少支步槍?
    當時日軍的軍事實力在我軍之上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到底差距有多大人們卻說不清楚,在上世紀,武器數量也是衡量一國軍力的標準之一,我們不妨以步槍的數量來說明日軍當時的戰力到底有多強。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軍隊實行的是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師團的編制體系,以侵華日軍第3師團為例,該師團屬於甲種師團,在發動侵華戰爭時,該師團總兵力達到了25375人,共持有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正當微操大師打算全力圍殲第十四師團時,負責在商丘一線打援的第八軍軍長黃杰突然擅自不戰而逃,致使國軍的後路面臨著被土肥增援第十六師團包抄的風險,再不撤軍很有可能被日軍反包圍,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到時候只有跳黃河了。至此,微操大師想一口吃掉日軍第十四師團兩萬餘人的美夢徹底落空了。
  • 二戰日軍第四師團被人低估的精銳之師二戰人員損失最少
    說到二戰日軍所有甲級師團,既沒有犯下太大的戰爭罪又能在整個二戰表現突出的師團,可能只有日軍第四師團了, 說到這裡可能有讀者覺得好笑了,因為很多文章都在寫日軍第四師團在二戰時期是如何搞笑的,這怎麼到小編這裡就成為了二戰時期日軍甲級師團的最強精銳了,而恰恰就是這個師團在二戰時期太過另類才引起小編去收集資料的興趣
  • 日軍的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別,其中甲類師團是最強的
    二戰時,世界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編制通常為班、排、連、營、團、旅、師、軍。而日軍別出心裁搞了一個不一樣的編制,它的體系為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可別輕易地把日軍的編制和我國的編制混為一談。
  • 抗日戰爭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他們的師團編制系統存在很大的問題,抗日劇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日軍的官職,就像大佐,少佐,但他們各自所代表的性質是不同的,他們各個職位的所屬士兵數量與我國的分級狀態不同,在軍隊建設上,日本及中國都分別有自己的獨立的想法並始終堅持,那麼在抗日時期的中國在應急作戰狀態下組建的一個軍,一個師是以多少人為一個單位進行組隊的呢?我軍在這樣的建設下與日軍在作戰實力方面有何區別呢?
  • 一支軍隊傷亡多少才會失去戰鬥力?日軍接近百分百,比德軍還高
    工業時代後,各種機械大規模發展,同樣的也帶動了戰爭的升級,從前冷兵器的淘汰,到現在的重火力比拼,讓戰場上傷亡的數字直線上升,這是為何呢?以前的冷兵器殺傷力只能一對一,個別武器能對多人造成傷害,現在的武器不說穿透力,就一個小榴彈的殺傷範圍都有幾十米。
  • 日軍步兵聯隊沒有裝備迫擊炮只因「窮」?炮小隊編制出現較晚而已
    早在1905年日俄戰爭期間,日軍就對迫擊炮的戰場效能印象深刻,作為對侵略中國蓄謀已久的一支軍隊,怎麼可能忽視迫擊炮的研製和裝備呢?「再窮不能窮武器」嘛。中國軍隊精銳師旅的輕武器並不輸於日軍,戰場上最吃虧的其實就是炮兵火力,因為日本陸軍形成了完善的火炮體系並且炮彈充足。
  • 日本」大佐「軍銜有多高,帶多少兵?為何日軍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那麼日本的大佐軍銜有多高,又可以帶多少兵呢?我們要想了解,先得從日本的軍銜制度說起。在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決定全盤學習西方的制度,他們也將軍銜制度引入了自己的體制,佐官實際上就類似於西方的校官,大佐等於上校,中佐就是中校,少佐是少校,以此類推,其他的軍官階層沒怎麼變動。
  • 二戰時日軍戰死人數到底有多少看看日本人自己是如何統計的!
    從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瀋陽事變開始,到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截止,日軍陣亡人數有多少呢?來看看日本人是如何統計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