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涼山深處長板橋村,這個至今還沒完全通電的地方,卻勵志爆紅。
一個名叫古甲小華的彝族年輕人,為了讀書考大學,上演現代版「鑿壁偷光」的奮鬥故事。
沒有電上網課?他決定利用溪水落差,自製水力發電。
有電了,卻沒有手機信號?他在半山懸崖峭壁上搭了爛木棚,接電做成凌空自習室。
有了電,有了信號,還缺網課?這個時候,遠在上海的臺灣僑胞,在99公益日時看到了這個捐助項目,最後通過杉樹公益組織,給小華捐出了手提電腦和網課時長。
改變命運的念頭,倔強地在這裡生長。
每天上自習前,小華要踏過裸露的黃土坡,再小心翼翼抓緊懸崖上的草木,沿著近80度的陡坡滑下,到溪水中清理樹葉和雜物,啟動發電裝置,再原路爬上山坡,接線通電。
在這個不足兩平方米的窩棚裡,小華給自己打開一盞燈,複習和做題。
僅僅靠這一盞燈的優勢,他可以比平時多出幾個小時的學習時間。
「和有錢人的孩子相比,我沒有什麼資源,靠自己努力去解決問題,也會覺得自己很厲害」。
靠著自製水力發電、懸崖收信號上網課自習,小華如今順利考上了成都大學,成為這個村子裡破天荒冒出來的大學生。
今年因為疫情不能返校,他一直堅持在自習室上工商管理的網課。
為了不給家裡增加負擔,他上大學的學費依靠貸款,生活費則靠國家助學金和獎學金,每個月花銷從來不敢超過300元。
今年暑假,小華在學校門口餐館找到了一份刷盤子的工作,他想攢些錢,把家裡破舊的土坯房修繕一下,因為現代化的電網在這個月終於接到了自家。
小華說,他畢業後想考公務員,但還要把家安在大涼山,貧窮不可怕,志氣短才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