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從學校畢業的時候,在離別狂歡盛宴時,心中都會堅定認可一句話:
「母校,就是準許自己罵千遍,但不許外人說一句不好的。」
同樣,在祖國大好河山的版圖中,有個特殊的中部身份,一直默默無聞,甚至很多人有個這樣的感覺,想起來、提起來、說起來才知道,不然總感覺存在指數太低了。
不信,你用百度瀏覽器輸入「中部省份」、「江西」,總是會關聯「江西是哪個省?」「江西在哪裡?」「江西省會是哪個城市?」
在我們偉大祖國34個省市自治區中,江西是個特別的存在,這個「特別」表現在:它的存在宛如不存在一樣,自帶隱身屬性。
一個意思就是存在感太低。
對外省人來說,常常是提不到想不起記不住;而對於本省人:不好意思,我們不是江西人,我們都是阿卡林省人!
這裡有個詞要解釋下:阿卡林。江西被稱為「阿卡林省」。「阿卡林」,是日本動漫作品《搖曳百合》中的主人公之一。因為是個好孩子所以被賜予主人公的寶座,但是存在感卻因其他角色而漸漸被淡化中,因此沒有多少主角的感覺。
阿卡林省已經成為江西繼「老表省」之後又一個人(qì)氣(rén)稱號。
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江西起於唐,盛於宋明。人氣衰微的根本原因在於唐初開發出的廣州經贛江到武漢的水路商道和本身富饒的土地。衰退在於工業革命後交通方式演變。其次原本積累的原始資本葬送在太平天國這次戰爭中,所以在這個經濟為王的年代當然是沒什麼存在感。
包括省內的著名大學一所就是南昌大學,是211工程大學,但是外省人普遍以為是二本,知名度不高。甚至不如江西財經大學,可惜,這些年來江西財經大學也有沒落的跡象,真實令人捉急。
在江西讀書時,生平第一次接觸到江西人,是中學時候坐火車,硬座對面坐了個江西老俵,應該是個供銷員一類的,那個真是自黑了一路。
記憶最深刻的就是他說,我們江西人太懶了,一到冬天就跟老母雞孵小雞一樣,用稻草編個草窩窩,裡面埋個火湯婆子,找個太陽好的地方就窩在那裡,一窩窩一天。
在不少網友的題庫中,「江西的省會是哪裡」跟「葡萄牙的首都是哪裡」的難度級別是一樣的。
南昌,一個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暴政第一槍的革命老區,如今卻成了大家眼中「沒有網紅地標的nobody」,去南昌旅個遊,連打卡都不知道往哪兒打。前兩年挖出了一個海昏侯墓終於狠狠地在主流上刷了一把存在感,地方旅遊局恨不得一直開發挖到8012年。
比人氣咖位,幹不過隔壁武漢;比根正苗紅,幹不過鄰居長沙;就是比GDP,都被不少北方和江浙沿海二三線城市超越,排在全國第39位。作為一個省會城市,可以說在這點上是有點跌面子。
除了紅色旅遊之外,怎麼就好像在公共話語空間中仿佛失語了一樣。「不愧」是阿卡林本林。
俗話說:四川人不怕辣,江西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我的室友是江西九江人,他竟開玩笑說:我愛贛州愛九江愛上饒愛宜春愛吉安愛新餘愛江西省所有的市,除開南昌,謝謝。南昌鬼子成了他對自己的調侃。
作為一個南方城市,經濟落後,思想落後,主要是小農思想根深蒂固。同樣的二線城市鄰居:武漢、長沙,去過那裡的人會發現跟南昌完全不一樣。所以說,這是為什麼呢?
廣大的網友們,讓我們一起來想想招數,給阿卡林打卡加油,只希望美麗江西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