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挑狗,講究「一黑二黃三花四白」,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2021-01-18 騰訊網

生活在農村,這些年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大家的衣食住行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就拿住的來說吧,十年前,大家住的還是低矮的磚瓦房,還有的是土坯房,短短的三五年間就大換樣,幾乎家家住進了三層的大樓房,家用電器應有盡有。還有出行,當年每次去城都要繞上一大圈,並且坑坑窪窪的,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而現在呢,自從村村通道路實行後,為大家節省了許多時間的同時,大家也因此都買上了汽車。

特別飲食方面,之前大家一日三餐,粗茶淡飯,現在頓頓白米白面,雞鴨魚肉的綜合性飲食,當下更是講究飲食的健康和營養。什麼該吃,怎麼吃,都有所講究,比如說在農村吃狗肉時,就講究講究「一黑二黃三花四白」,啥意思?有沒有道理?今天咱們就來討論下。

在民間有句俗話「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可以看出來,狗肉之香。在古代,狗一直被列為六畜之一。我國畜養狗可追溯到遠古遊牧時代,是人們的看家護院的最得力的祝壽,同時也是肉食的來源之一,到了漢代,狗肉便成了人們最愛的一種肉類。

直到現在,人們對狗雖然蠻有感情的,但卻並不忌諱吃狗肉,有的人還格外喜歡它。一是狗肉味道美,素有「香肉」的暱稱:二是狗肉營養高,那麼什麼是優質狗肉呢?在農村人們就根據狗肉味道,口感的不同把狗肉分成四個等級「一黑二黃三花四白」。分別是黑色的狗,黃色的狗,白色,黑色,黃色三種顏色摻雜的花狗,白色的狗。

其實這是在古代人們認為,食物也會因為其不同的顏色,能增加和減少你的食慾,而白色給人的感覺是潔淨、新鮮,但是卻平淡無味。還有就是自古以來辦喪事都是用白色,白狗的顏色和孝布的顏色是一樣的,於是人們把白色視為死亡的象徵,不吉利。所以說白色是最低等的。

而花色,摻雜了黑色,白色,黃色三種顏色,顏色太多,給人的感覺有點亂,味道兒也有點混淆。 黃狗可說是最常見的,其顏色最讓人垂涎三尺。

而黑狗則為最佳,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的封建社會,人們都比較迷信,有些人認為病因不明的病是由於妖邪之氣引起的,因此就有採取各種闢邪的方法來驅趕病,而大家也認為黑狗最具有功效。久而久之,在民間人們也覺得黑狗能治百病。所以說是上等。

其實,這是視覺上的錯覺和迷信上的說法。總之,狗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我們不應厚此薄彼,那麼對此你怎麼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一黑二黃三花四白」這句關於選狗的順序,你感覺有道理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一黑二黃三花四白」這句關於選狗的順序,你感覺有道理嗎?在農村狗對於人來說非常重要,不僅僅是一種寵物,還可以幫助看門,說到農村最常見的動物也正是狗這種動物。人類養狗的歷史也是非常悠久的,在很久以前開始狗就被人類飼養,作為家養的動物,它非常忠誠,對待養育自己的人表現得十分貼心。能夠幫助看家,守衛著家庭的安全,如果遭遇危險能夠第一時間發出警報,因此人們對於狗也是非常喜愛的。還根據顏色編出來一句俗語,為的就是在挑選狗的時候給出一點建議,「一黑二黃三花四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一黑:一黑指的就是黑狗,對於農村人來說黑色的狗是非常忠誠的。
  • 農村俗語:三忙不幫、三飯不吃、三錢不花,啥意思?有道理嗎?
    也包括鄉俗、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諸如簡單明了通俗易懂的農村俗語、諺語。朋友們可別小看這些俗語,既然能流傳到現在,自然有它們的魅力所在,也肯定蘊含著能經受住考驗的各種大道理,今天咱們就來談談農村人常說的「三忙不幫、三飯不吃、三錢不花」這句俗語的具體意思,看看到底有沒有道理?
  • 狗肉好吃分「一黑二白三花四黃」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狗肉是滋補品,營養很豐富,肉味濃香,別具一格,體弱多病的吃了有強身的作用,也是男人們壯陽的滋補品,補充體力,也是女人們天然的美容保健食品,對手足冰涼體虛體弱的女子有很好的恢復治療作用,可以治感冒,增強身體抵抗力預防疾病。吃狗肉的好處太多太多,有吃了狗肉勝過活神仙的傳說。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是禁止在原有老房子的基礎上再從上面加蓋一層,容易導致老房子承受不了太大的重量導致老房子變得不結實,甚至出現倒塌的危險,輕則破財,重者人亡,三年兩年哭。
  • 農村老話說不摸鍋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二年級的夏天,我放學後背著書包去人家田裡摘西紅柿,結果被裡面一條狗給咬了,我當時哭得驚動了很多人,奶奶趕到後沒有怪人家,拉著我回家,說了一句「不摸鍋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膩」。那時候只顧疼了,也沒有多想這句話,後來長大了,仔細想想這句話,發現還挺有道理。那麼,這句話究竟啥意思呢?
  • 農村俗語『寧可讓狗咬,不敢讓鵝擰』,什麼意思呢?有啥道理?
    鵝是農民養殖家禽的一種,它們外表的樣子非常漂亮,白色的羽毛,紅色的額頭,在水裡優雅的遊著,可是鵝可是一種對領地佔有欲極強的動物,一旦有人踏進它們的領土,它們就會追著跑著去『擰』人,而且咬住住不鬆口,農村有句俗語『寧可讓狗咬,不敢讓鵝擰』,又是啥意思呢?
  • 農家要想過的好「一狗二貓」少不了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從字面上我們看「一狗二貓」的意思就是:以前的農村小偷比較多,如果不養狗的話小偷就能把你偷窮了,為啥是「一狗」呢?因為狗的食量大,普通人家養殖的就可以了養多了反而是負擔。那「二貓」又是啥啥意思呢?我們知道早先的農村都有屯糧的習慣,那麼老鼠就是必定不會少,這個時候就要小貓出馬了,那為啥是「二貓」呢?這是因為貓的食量小抓住一隻老鼠就不願意在抓了,養兩隻貓他們就會互相比拼抓老鼠,自然就沒有鼠害了。還有就是貓的食量小所以可以多養一隻的意思。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這些俗語裡面基本覆蓋了生活方方面面。比如下面2句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在老家有沒有聽老人家說過。
  • 農村老農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不少俗語,就是關於這些養殖牲畜的,像是「雞三狗四」,「雞不六載,狗無八年」,「貓來窮,狗來富」等等很多,今天就挑兩個來說一說。在你家農村有沒有流行著一句「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這裡說的三和六,都是壽命。動物的壽命和人類比起來,比較短壽。拿它們六七年的壽命來講,放在人的身上,大體相當於我們六七十歲了。
  • 農村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家敗人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家敗人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蓋房子也是有講究的。特別是以前,一些人在蓋房的時候,首先是選好一個好位置,而他們選用的位置也是經過高人指點以後才動工程。而在蓋房屋的時候也是一次成型,什么正屋啊、側屋啊、大門啊也要一次建設好。
  • 農村吃魚俗話:「花鰱頭,草魚腰,烏魚腦殼你莫挑」,有道理嗎?
    烏魚腦殼你莫挑」,你知道是啥意思嗎?這裡面還真有講究呢。別說農村俗話了,愛吃魚的都知道,每個魚的生長環境不同,魚的質量也不同,有的刺多,有的刺少,還有腥味超級重的,怎樣處理都不行,這幾句話很好理解,翻譯成白話,花鰱要吃魚頭,草魚要吃腰身上的肉,烏魚的腦袋全是骨頭,沒啥料挑不出東西來,自然算不上好吃。
  • 在農村,老人常說「雞過6,狗過8,家裡必定有事發」這話啥意思
    最近這兩天的天氣也是比較寒冷,幾乎從小雪的節氣過後都是陰天,這天氣也是一天比一天冷,在農村裡,到了冬天之後,除了農民在家裡待著以外,多數都是大家聚在一起聊天,畢竟在農村裡,很少有其他的娛樂活動,聚在一起聊天就成為了農村農閒時候的「標配」,要說農民在一起都聊些啥呢?
  • 農村老話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對於一些農村老話,部分人持偏見態度,認為這些農村老話帶著封建迷信的主觀思想。其實這樣想的人,首先就已經帶有主觀的想法,以主觀想法去臆測另外一件事,得出的結論必定是片面的。農村老話是農村人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是智慧的結晶,冒昧歸類到封建迷信是不妥的,應該站在客觀的立場上看問題,有不足的可以提出來,有道理的也應該去肯定。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會知道,在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物質生活還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語言和智慧,對一些人情事物做出自己的總結,這也是咱們所說的俗語,在沒有更多獲取信息渠道的時候,一些俗語還被當作重要參考,給人們的待人接物起著指導作用,可見當時大家對於俗語的重視程度,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 農村俗語「親家登門,不值半文」,啥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本文由百家號《三農風採》原創大家好,歡迎來到三農風採,帶你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如果想持續收到本欄目,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親家登門,不值半文」,啥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 5個原因就連農村都沒啥人敢養
    咱曾在老人那兒聽說他們那個年代選狗的標準——一黑二黃三花四百。
  • 農村俗語「三不豪四不富,五不娶六不嫁」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則俗語,「三不豪四不富,五不蓋六不種」啥意思?有沒有道理?「三不豪」,這裡的豪指的是「豪爽,豪邁,豪放,氣度寬廣、直爽痛快,不拘小節」的意思。整句的意思就是說,三十歲的人,身上一定要具備這樣的氣質。那麼為何這樣說呢?人們常說三十而立,三十歲對於一個男人來說,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妥妥的黃金年齡,人生的分水嶺。
  • 喝酒有什麼忌諱?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說的啥意思?
    「石膏化後濃如酪,水沫挑成皺成衣。」雖然也能尋找到葡萄酒的發展蹤跡,但其發展規模並沒有像今天廣泛,更沒有「搭配西餐」的概念。而在今天,光是白酒就被分為好多種,更別說同時還有各種各樣的洋酒、酒精飲料等等。
  • 農村俗語:「狗怕一摸,狼怕一拖」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非常多的俗語,雖然有些俗語無法用科學道理解釋,但依然非常的受用,對人們的生活有指導作用。這些俗語非常的順口,不只是精神食糧更是給予人們一些生活經驗。農村有許多俗語都是有關動物的,比如燕子、喜鵲、家狗以及牛羊之類的,人們會根據它們的習性總結一些規律。
  • 在農村,老人常說「一黑一亮,大雨三丈」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它來源於廣大勞動人民口中,十分接地氣,並且豐富多彩,所言描摹深刻,趣味濃鬱,其間風土人情,字裡行間的道理更是耐人尋味。聽老輩們講俗語,你的思緒就能跟著故事所走,並深刻的記住俗語所要說明的事和道理。今天筆者就和大家分享幾則關於農諺類的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