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淺評#
囧翰說經典之《上帝也瘋狂》
這是一篇反映現代生活與原始生活之間的直接衝突,但又存在互相交融故事。它給人展現出一種笑料百出的錯覺,實則令人苦悶難受。 —— 囧翰
記得在看尤瓦爾·赫拉利寫的《人類簡史》時,囧翰時不時就會感嘆,人類短短數十萬年的發展,除了外形依舊是五官四肢,就沒有過多的變化,而人類的生活狀態和環境卻有著前後難以想像的變遷。
如果不延續著歷史的發展來看世界的變化,我們一定會震驚於過去和現在的巨大差別。
當然,說事離不開電影,對於聯想力豐富的囧翰來說,看著《人類簡史》就想到了老電影《上帝也瘋狂》。所以,這期,我想說說「上帝的瘋狂」。
我去豆瓣看了一圈其他人的影評,說實話,翻了許多,幾乎千篇一律都在說人類的原始純真丟失了,沒有影片中描述的布希族人來得純粹,多數影評通篇都在噴現代人的醜陋和不堪。可是我倒想說,人類其實並沒有多麼不堪,或者換句話說,人類(指代我們智人)的不堪其實本就伴隨著基因而來,如何噴都改變不了,這才是人的本真。
影片中布希人「凱」和他那20人不到的布希族部落,是卡拉哈裡沙漠深處是唯一活動的生物,在卡拉哈裡嚴酷的氣候條件下,動物們難以忍受都遷移到了非常遙遠的其它地方去了。
卡拉哈裡沙漠在哪兒呢?這個沙漠位於非洲南部內陸乾燥區,面積有63萬平方千米,年降水量僅有125-250毫米,河湖乾涸嚴重延續已有數千年,歷史上被稱為「乾旱之地」,氣候相當極端。
但對於布希族這個小小的部落來說,他們活著就感到無比的快樂, 每天都沉浸在他們心中的「上帝」賜予的幸福中。布希族人懂得分享,懂得互相關愛,懂得如何讓自己在嚴酷的生存條件下生活。
他們與鏡頭另外一面的現代城市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無論是從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都有著巨大的差異。
在物質層面,布希人沒有城市人這般豐富的娛樂生活,他們不用為了擁有這樣的娛樂生活而投身到各種繁雜的工作中。他們每天只需獵取一隻鹿或者其他動物為食,並獲取足夠的水就可以了,這是他們部族的原始生活方式,他們會因此感到歡欣鼓舞,升起篝火為此慶祝。
城市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人們為了生活和物質需要工作,工作中產生社交,社交會產生連接和矛盾,人性在物質和社交的交錯影響下,原始性就容易被激發出來。這難以避免,只要人生活在城市中,只要和你產生交集的人不少於150人,你內心的規則,你內心的平衡自然會被打破。嫉妒、憤怒、悲傷、失落等情緒自然流露,這些再正常不過,也再真實不過。
布希族人因為一個從天而降的玻璃可樂瓶產生了衝突,族人因為這個可樂瓶發生了從未有過的矛盾,任何一位成員都想獨自佔有這個上帝賜予的物品,畢竟它看起來是那麼特別。這讓原本樂於分享,從沒矛盾的布希人們害怕起來。凱因此決定將這個「不祥物」扔到天涯海角去,再也不讓族人因為它而產生衝突,這更像是惡魔丟棄在這片廣袤土地上的罪惡。
單純的布希人雖然善良,但他們的內心一樣擁有罪惡,只是布希人的罪惡因與世隔絕而被深埋在基因中,讓人無從察覺,它不似城市中那麼現實露骨。
回過頭看城市人,其實城市中的人與人之間,也一樣存在相對穩定和諧的狀態,就像布希人心中那個「上帝」一樣,城市人生活中有法律有道德的約束,這些都是維持和諧的基本規則和想像基礎。
但是,電影作品在短短的1-2小時的篇幅中,總會被渲染得更豐富跌宕一些。
影片中設置了一個反派武裝,他們打破了這個基礎。恐怖分子波哈搞起了事情,他派遣恐怖分子去刺殺某國總統,然而沒有得逞,接著開始逃亡,最終被降伏,這就是破壞規則的人的去處和下場,同時也和普通城市人形成了鮮明對比。
影片作為一部喜劇,在看這部影片時,我是抱著單純的心去欣賞的,我出於想了解這部影片所要傳達的內容而去看它,並不是出於為了批判而看,也沒有那麼大的心去描述城市人有多糟糕,畢竟囧翰賴以生存的地方肯定不是卡拉哈裡沙漠的深處,我想你也一樣會想,人哪有那麼多的不堪呢?
我看男主角安德魯面對女士時的蠢笨搞笑,也看女主角湯普森女士的嚴肅和一絲不苟。這部影片給我的感受很簡單,它以搞笑的方式描述了深處非洲大陸上,卡拉哈裡沙漠中的布希人的生活。它用詼諧的劇情書寫了一段簡單卻深刻的愛情故事。它還用對比的形式,以旁白紀錄片的描述方式解釋了城市人和原始部落之間的那些看似小溪的鴻溝。
這是一部很單純的電影,是最簡單不過的敘事性影片,能讓你笑一笑或許就是它最大的意義所在,也是導演最單純的用意。
所以,囧翰想勸那些悲觀主義者們,無論你們怎麼批判城市人,反正你們和我們都是城市人,我們都會在短短的有限生命裡保持不堪到死。何必糾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