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嵐 李靜
美國東部時間3月29日早上,愛奇藝赴納斯達克上市。50歲的愛奇藝CEO龔宇帶領團隊實現了多年的夙願。
就在幾天前,作為對手的騰訊視頻還在愛奇藝上市前製造了一個「小插曲」。
愛奇藝於3月17日更新招股書,公布會員數達到6010萬。次日(3月18日)騰訊視頻宣布會員數達到了6259萬,並稱自己是行業第一。
兩者的動作,耐人尋問。「騰訊作為視頻行業具有代表性的網站,如果說他佔了第一的位置,他會覺得業務上緊跟愛奇藝,或者業務上兩者並駕齊驅,藉此讓外界認為騰訊也不差。」接近愛奇藝的人士對《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解釋騰訊這一舉動的邏輯。
而兩者之間的付費會員數之爭,似乎只是在線視頻網站普遍虧損之下激烈競爭的冰山一角。
會員數之爭
騰訊視頻在愛奇藝之後公布了三項數據,截至2月28日,其付費會員數已達6259萬,是中國最大的視頻付費平臺。2017年第四季度移動端日均活躍用戶數達到1.37億,為行業第一。2018年1月騰訊視頻月總播放設備量達到了7.9億臺,與第2名有近1億臺的差距。
有分析認為,騰訊視頻所公布的數據存在著幾個疑點。第一,此次公布數據來自不同維度。1.37億的DAU(移動端日均活躍用戶數)是自身的後臺數據,而7.1億的月用戶數,來自艾瑞數據。記者查閱艾瑞數據2017年12月的數據發現,2017年12月,日均獨立設備數愛奇藝和騰訊視頻分別是1.58億和1.47億。
另外,月總播放設備量7.9億,數據來源是艾瑞,但不是艾瑞移動APP監測產品mUT,而是移動端內容監測產品mVT。mUT監測的是獨立APP的數據,mVT監測的是內容在全網的表現。即在同一部手機上,分別在騰訊視頻和優酷視頻看同一部網綜,在mVT統計裡,是算作兩個用戶。mVT只能監測「人次」,而不是「人數」。
記者在3月28日就此事進行採訪,騰訊視頻公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這樣的問題對比性太強,太針對兩家平臺之間的競爭了。我們不太希望兩家競爭關係特別緊張。」但截至發稿,並未對其中的會員數的統計標準和其他相關問題作出回復。
記者注意到,騰訊視頻在截至2017年年底的會員數是5600萬,不過兩個月時間這一數據增長了660萬。而愛奇藝會員數在兩個月時間也增長了930萬。
對於兩家視頻網站在會員數上的對比,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為,不排除騰訊視頻未來會分拆上市,此時騰訊視頻如果不出來更新會員數,那只能屈守第二,未來如果在資本市場單獨運作,那只能是追趕的角色了。「企業在在吸引資本關注這塊以及用戶選擇這塊是絞盡了腦汁的,因為資本通常來說是追隨第一的, 對第一的估值最高。」他說道。
但也有不願具名的視頻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這樣的對比意義不大,因為目前視頻行業前三家的差距並不大,有差距也不是致命的差距。記者查閱艾媒北極星數據發現,以2018年2月的月活為例,愛奇藝為3.56億,優酷為3.55億,騰訊為3.48億。易觀數據顯示,愛奇藝月活躍用戶數5億,騰訊視頻和優酷這一數字為4.8億和4.2億。張毅表示,三家數據總體旗鼓相當,從長期觀察來看,用戶的增長點以及用戶活躍度跟三家在某個階斷版權的遞增很有關。騰訊去年12月份上線一部熱門電視劇差距就立馬體現出來。
相比之下,優酷在2016年年底宣布3000萬會員數後再未更新這一數字。對此,上述人士對記者分析道,優酷背靠阿里,沒有什麼好擔憂的,自然也就沒有什麼狼性。實際上優酷賣身阿里後,創始團隊基本已經離場。而在包括張毅在內的業內人士看來,優酷目前在阿里體系內扮演的角色是作為阿里的廣告平臺,同時優酷也擁有著阿里的廣告主資源。「阿里今天是最大的廣告公司,有最多的廣告主,但其實在承接這些廣告展現的平臺角度看,他們只有優酷。」
「你做什麼,我也做什麼」
會員數之爭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競爭在於版權內容上的角逐。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騰訊視頻近幾個月付費用戶數的增長,是因為去年買中了幾個熱門的獨播劇。《那年花開月正圓》《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鄉村愛情系列》等幾部劇為騰訊視頻帶來巨大的流量。
在上述人士看來,騰訊視頻去年在獨播劇上押對了,愛奇藝則是在綜藝上找到了感覺。而雙方之間的進一步較量,則要看具體的上馬項目,因為不同的年份情況不一樣。但該人士認為,總體上現在騰訊視頻所買的劇還是傳統的頭部電視劇,即原本應該放在電視臺的劇,「他們在劇的把握上收割的是傳統電視臺的紅利。 」
劇集成本也相應高企,騰訊視頻這幾個劇版權價格都是上億元。
除了影視劇,綜藝節目也是爭奪用戶的競爭籌碼。據統計,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在2018年將分別推出37、54、40檔綜藝,其中愛奇藝以27檔版權綜藝超過了騰訊視頻(12檔)與優酷(8檔)的版權綜藝之和,騰訊視頻和優酷則把更多籌碼壓在自製綜藝。
愛奇藝在2015年推出《奇葩說》,2017年推出《中國有嘻哈》,2018年推出《偶像練習生》和《熱血街舞團》。愛奇藝節目開發中心總經理姜濱在3月29日對媒體表示,愛奇藝在網絡綜藝上具有創作力和領先優勢。
據悉,《中國有嘻哈》總播放量達到30億次。現象級的綜藝產生後,各視頻平臺也開始了砸錢請流量小生出演綜藝之路。優酷今年推出《這!就是街舞》、騰訊則上馬《舞者24小時》、愛奇藝今年再打造《熱血街舞團》。據悉,《這!就是街舞》的投資在3億元,而在2015年之前,網綜的投資在3000萬元左右,遠非這個量級,去年《中國有嘻哈》的投資則是2億元。
據上述人士告訴記者,愛奇藝在上線男團綜藝《偶像練習生》後,騰訊視頻也開始籌劃做一個女團偶像的綜藝,今年4月份將要開播。去年愛奇藝開始和導演談《你好,舊時光》的合作,騰訊視頻則立馬要做一個對標的劇,且同一個檔期上映,後來選中的對標劇就是《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
「網際網路企業的打法經常就是這樣,你們幹什麼,我也幹什麼,但是我比你花更多的錢 。」上述人士說道。
今年奧斯卡獎頒布後,三家同時宣布各家上映的奧斯卡片單——優酷16部、愛奇藝18部、騰訊11部(包括獨播與非獨播)。
難逃虧損
成本高企,競爭激烈,企業虧損的局面短期內將繼續。
龔宇一直被稱為視頻行業中的冒險者和開拓者,同時也是留在局中為數不多的創始人。
在2017年5月,IDG資本私享會上,龔宇說道,對視頻網站的判斷就是寡頭壟斷,既要使勁地狠砸錢,但又要留下勁,不能拼完了以後,沒有喘氣的機會。因為一旦失敗或者遭受大挫折,很可能就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龔宇說愛奇藝在前幾年基本不買獨播劇,後來被對手逼迫,開始買獨播劇。2013年底,分析那年的投資與回報,龔宇找到的窪地就是綜藝。綜藝節目最好的是湖南臺,2013年賣給每家視頻網站的綜藝打包價是600萬元,龔宇跟湖南臺正、副臺長一起聊,最後達成協議,2億元買下5個節目。從600萬元漲成了2億元的獨家價格,外界認為龔宇瘋了。「因為我發現,就算我不拉上去,別人也會把價格拉上去,事後證明這個判斷是對的。」
原來600萬元是非獨家的價格,龔宇用2億元把5款節目變成獨家,愛奇藝在2014年靠這5個節目賺了不少。「但是現在,一部劇單集是800萬元、1200萬元,或者一個節目是3.5億元、5億元,這時候你再拉高價格,就是不負責任。」龔宇說道。
華創證券的傳媒研究報告指出,內容成本的快速提高來自於視頻網站商業模式的固有缺陷,平臺並不真正掌握用戶,用戶忠誠於內容,而非視頻網站。「內容決定流量,資本決定內容,視頻網站的長期競爭格局,將是網際網路產業資本格局的外在體現,未來三年內虧損將進一步擴大。」
根據愛奇藝的招股書顯示,愛奇藝在2015年到2017年的淨虧損分別為25.75億元、30.74億元和37.40億元,其中內容成本由2015年36億元增加104.1%至2016年的74億元,主要是由於購買第三方專業或合作夥伴生產的內容增加。2017年,愛奇藝內容成本達126億元,相當於營收的73%。
而優酷和騰訊也不例外,根據阿里集團財報,2017年4月1日~6月30日,阿里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營收為40.81億元,較之前四個財季增長速度(超230%)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優酷土豆內容購買成本的增加,該部分業務運營虧損為33.88億元。
騰訊2017財報顯示其內容成本281.77億元,其中閱文財報顯示其內容成本12.8億元,據估算,騰訊音樂(2016年營收50億元,營業利潤15億元,營業成本主要是內容成本)內容成本大約30億元,因此粗略估算騰訊視頻內容成本在230億~250億元之間。
不同於華創證券的研究報告,在上述人士看來,愛奇藝無論是對劇集還是綜藝內容的把握和製作能力已經踏出了自己的路。行業持續燒錢的模式還將繼續,但是基本態勢可能將保持穩定,平臺也會評估投入和產出比,處於一種相對可控的範圍內,同時大視頻領域又有短視頻和直播,真要競爭,對誰都不利。
愛奇藝上市後的視頻行業競爭格局將呈現怎樣的局面?未來如何將盈利故事講好?本報將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