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鼓手》:超越400的速度就是鼓手們的高潮

2021-03-02 文藝生活周刊


導演:達米安·沙澤勒|劇情/音樂|美國|2014-10-10(美國)

主演:邁爾斯·特勒J·K·西蒙斯保羅·雷瑟梅麗莎·貝努瓦奧斯汀·斯託維爾

獲獎記錄:第87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最佳音效 等



我高中的時候讀過一本小說,名字叫做《我生命的速度》。具體內容到現在我只能記得一個梗概,它講述的是一個中學短跑健將在一次校外集體活動的車禍中喪失了全部的同學、隊友、教練甚至女友,經歷如此傷痛之後他徹底封閉了內心,通過無休止的練習和比賽強壓著這段回憶,這卻反而使他拋掉所有旁騖,打破了一個個記錄,一越成為無人能及的短跑冠軍。無意識中跑步已經不再是他愛好的一項運動,而是用來躲避自己對於逝者按捺不住的懷念。這個故事,其實就是《爆裂鼓手》的溫情版演繹。


Andrew自幼就沒有母愛,父親雖然對他百般呵護,卻並不了解這個脆弱的兒子內心真正的所需。他像大部分成年人和為人父母者一樣,認為「Dying broke and drunk and full of heroin at the age of 34 is not exactly my idea of success」。Andrew雖然從來沒有責怪過父親給自己留下了一個不完整的家庭環境,卻也從未真正將自己的「鴻鵠之志」完全給他老人家講明白,他寧願選擇在家庭聚餐上不歡而散,也不願在與父親難得的單獨相處中多說幾句話。對於這個少年來說,成為頂級爵士鼓手的夢想在他全身暗湧著,任何不能真正了解的人的介入都是幹擾。

唯一真正了解Andrew想法和渴望的人就是Fletcher。雖然形式有所不同,但他和Andrew所追求的事物其實是一樣的——無出其右的巔峰。Fletcher的巔峰是親手打造出一個完美的爵士樂手。但是有一個問題,Fletcher似乎對自己心目中的完美並沒有一個徹底的標準,他對Casey Sean很滿意,卻並不因此收手。Fletcher把「Jo Jones一鈸砸出Charlie Parker」的故事奉為經典,而他的偏執則在於,他沒明白真正使「幼齒Charlie Parker」成為「宗師Charlie Parker」的原因其實是這個樂手自己的努力,而不是Jo Jones那不疼不癢的一鈸。

相同的是Andrew和Fletcher都了解要使自己和自己的學生成為頂級爵士鼓手,速度是繞不開的基本功。因此Andrew從影片一開始的練習到爭奪Core Part,再到影片結尾華麗麗的solo,都在展現自己一步步對速度的追求和掌控;而Fletcher也因為僅僅一個小節的速度不達標而輪番蹂躪三個鼓手,「今晚這三個娘炮裡沒一個能打出400的速度就沒人能回家」。作為一個半吊子的吉他手,我不了解爵士鼓的要領,但是在現代音樂裡面大部分樂器演奏的基礎都是速度,爵士鼓要Swing起來,節奏和音色控制非常重要,但是沒有速度這些肯定都是空中樓閣。Andrew和Fletcher都對此深信不疑,為了「400的速度」,一個用近乎瘋魔的姿態練習,一個則成為了「鞭打」著幾個在鑔片上筋疲力盡的跑步者的暴君。

Fletcher對Andrew重複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Not quite my tempo」,速度之外的靈魂可能就是節奏,對爵士鼓如此,對這兩人也是如此。Andrew從遇見Fletcher開始就一直在試圖合上他的節奏。前半部分這師徒兩人還是有著極大的性格落差——Andrew對周圍環境敏感,對自己的技術不抱有自信,但Fletcher的一句「You’re here for a reason」激發了他的信心,到第三個鼓手介入爭奪自己的Core Part時,Andrew脆弱內心裡的獸性被完全激發。說髒話、爭吵、鬥毆,Andrew的節奏從溫良一步步變得凌厲,也在不知不覺中合上了Fletcher的拍子。


速度和節奏貫穿著整部《爆裂鼓手》,就像一場雙腳凝著鮮血的短跑一樣。在這場短跑的前50米Andrew還清楚地記得自己追求的終點,「I'd rather die drunk, broke at 34 and have people at a dinner table talk about me than live to be rich and sober at 90 and nobody remembered who I was.」相信每一個追求靈性生活,或者說有著音樂夢的人都會被這股情緒裡的熱氣和血性點燃。但在Fletcher逐漸介入這場短跑並一點點掌握主導之後,Andrew跑偏了。Fletcher有意無意地安插著Andrew的競爭對手,隨時都準備著把他從領跑的位置拽下來。這時候的Andrew看不到終點,他被這兩個夾著他跑的cunt擋住了視線,他想的只是怎麼樣保住自己好不容易掙來的領跑而已。

這種不安全感在Andrew的心裡根深蒂固,Fletcher只不過是當了一回強力催化劑。家庭環境的缺失,父子之間相愛但卻無法真正理解的隔閡,沒有朋友,這些都是造成Andrew強烈的不安全感的原因。在這個shattered heart周圍真正理解他的恰好是Fletcher,悲劇的是這個知己卻不是什麼良師益友,他利用著Andrew的脆弱和天賦來打造自己的巔峰。而Fletcher追求卓越的極端方式和音樂理念卻不知不覺感染了Andrew,後者為了尋求長久以來缺乏的安全,選擇了和他的導師一樣的道路,用形式上的頂級和巔峰武裝自己的脆弱。這種無意識的自我保護帶來的情緒和技術的畸變,烈度之猛連它的締造者Fletcher自己都始料未及。

師徒兩人演繹著一種相愛相殺式的倫常,在這場虐戀和瘋魔對決中兩人時常交換著位置和角色。在結尾的最高潮部分一直被動著的Andrew終於掌握了主動——速度和節奏。他利用一段速度超群的solo震驚四座,連暴君教練都毫無插足之地,更重要的是他把整場演奏剩餘的tempo全部從Fletcher手中搶奪了過來,——「I』ll cue you in」,這股破釜沉舟帶來的風林火山之速前無古人。「This is my Charlie Parker」,Fletcher的自私和報復卻無意間創造出了自己一直渴望的巔峰,這時候他也無暇顧及憤怒和私心,因為他犧牲了無數人等來的時刻就此一會兒。在兩人完全合上tempo的最後十分鐘,鏡頭在Andrew驚惶又爆裂敲擊中瘋狂剪輯,汗水浸溼徒弟的背脊,師父脫去外衣,兩人雙雙到達高潮。


影片在此戛然而止,好似巔峰之後迅速跌落虛無境地。在一曲Caravan結束之後還兀自演奏著的Andrew為自己創造了一個無法回頭的平行世界,逐漸暗淡下來又突然全部打在他的鼓架和汗水上的黃光就像是他僅有的信標。他奔跑的速度已經無人能及了,可是開跑時留有的靈魂和信念全部在反覆殘殺之後被遠遠拋在身後,僅剩下一對血跡斑斑的雙腳跟上自己終於超越了400的速度。

文 | 傅想

本文刊登於《文藝生活周刊》130期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獨家專訪 前沿資訊

回復「2」了解《文周》最新刊詳情

回復「三月」閱讀三月精華文章吉力馬札羅的幻覺文周專訪 | 陳粒《如也》巡演:你是我房間的月亮,無聊時候找你借光芒柏林電影節:二月才是柏林最好的旅行季如何用iPhone拍出大神級別的攝影作品十年,樸樹去哪兒了?

獲取本期或往期雜誌請移步官網:http://zhoukan.cc合作聯繫:m@zhoukan.cc/15910932819

相關焦點

  • 《爆裂鼓手》真的是勵志片嗎?
    《爆裂鼓手》85後的導演兼編劇Damien Chazelle,那個從羅德島冒出來的年輕人簡直像在借這部片子告訴你:選一個最有張力的老戲骨來爆粗口,然後哪怕全片粗口爆得再怎麼肆無忌憚甚至張口就是政治不正確的基佬猶太逼愛爾蘭豬,一樣可以拿獎。先是聖丹尼斯最佳,然後是獨立精神獎最佳提名,再到昨天孵化出的一個金球獎最佳男配角。你看看J•K•西蒙斯在金球獎現場鼓著腮幫笑得有多甜。
  • 爆裂鼓手丨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關於偉大、完美、超越極限的事往往不會太光明。導師Fletcher(J·K·西蒙斯)在尋找下一個如巴迪裡奇般的傳奇鼓手的路上,錯殺了一眾不夠倔強不夠偏執不夠爆裂的天才,而拼死拼活通過考驗的學生Andrew(邁爾斯·特勒)在成神之前卻已成了魔。
  • 不瘋魔不成佛,《爆裂鼓手》爆裂的不只是鼓手
    有趣的是,電影最開始並沒有啟動資金,導演將其拍成一個短片,後來獲得了投資才拍成電影。也是一因為這一部《爆裂鼓手》,讓他後來獲得了《愛樂之城》的投資。而本片其實只拍攝了19天,製作周期也只有70天。《爆裂鼓手》英文名為《Whiplash》,Whiplash 意思為「鞭繩;鞭子的頂端;鞭打」,而且在片中,主角安德魯不斷練習的曲子也是《Whiplash》。
  • 《爆裂鼓手》結局是自我超越,還是徹底的悲劇?
    為了能夠成為一名偉大的,傳奇的爵士鼓手,每天練習打鼓是必須的。皇天不負有心人。他每晚的堅持練習,終於換來了學校頂級爵士樂團導師弗萊徹的注意。《爆裂鼓手》的故事,也由此開始。《爆裂鼓手》解釋了他當年為什麼會選擇放棄音樂之路,在進入影視圈工作了些日子之後,他決定要把這個劇本拍成長片。由於資歷尚淺,音樂片的市場前景又不好,拿不到投資,他就先拍個短片,等拿到獎項了,他才有了實現目標的資本。
  • 少壯不努力,長大玩搖滾,非典型勵志電影——《爆裂鼓手》
    爆裂鼓手他是一個19歲成長在單親家庭名叫安德魯的男孩。爆裂鼓手之後,弗萊徹便讓安德魯從替補席坐上了主鼓手的席位。爆裂鼓手樂隊選主鼓手,安德魯拼盡全力得到了主鼓手的位置。4.失敗比賽那天,命運繼續捉弄著他,前往比賽現場的大巴車在半路拋錨了。安德魯心急如焚,他租了一輛車,飛速開往比賽現場。
  • 《爆裂鼓手》致敬Buddy Rich,一個偉大的鼓手的瘋魔之路
    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這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改為了線上,而在他們公布的片單中,又看到了這部經典的音樂劇情片——《爆裂鼓手》《爆裂鼓手》由達米恩·查澤雷編劇並執導,於2014年在美國上映巴蒂·瑞奇(Buddy Rich),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鼓手」之一。無論是技術、速度、力量,還是各種高難度solo的演繹,都足以將他奉上神壇。
  • 「歐美電影」少壯不努力,長大玩搖滾——爆裂鼓手
    他的夢想是成為頂級的爵士樂鼓手,為此,他一直刻苦練習。安德魯的夢想是成為偶像——世界第一鼓手——Buddy Rich般的鼓手。爆裂鼓手之後,弗萊徹便讓安德魯從替補席坐上了主鼓手的席位爆裂鼓手第二天, 樂隊選主鼓手
  • 《爆裂鼓手》:從需求層次理論,分析主人公為何能實現自我超越
    達米恩·查澤雷是美國新銳導演,也是奧斯卡金像獎史上最年輕的「最佳導演獎」得主,他的主要代表作有《爆裂鼓手》和《愛樂之城》。其中《爆裂鼓手》囊括了第87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三項「小金人」,豆瓣8.7,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青春勵志電影。影片中的主人公安德魯從小熱愛音樂,他如願考入全國最好的謝弗音樂學院,獲得了魔鬼音樂教練弗萊徹的青睞,從此開始了極其嚴苛的訓練之旅。
  • 深度解讀《爆裂鼓手》,結局是自我超越,還是徹底的悲劇?
    為了能夠成為一名偉大的,傳奇的爵士鼓手,每天練習打鼓是必須的。皇天不負有心人。他每晚的堅持練習,終於換來了學校頂級爵士樂團導師弗萊徹的注意。《爆裂鼓手》的故事,也由此開始。《爆裂鼓手》的故事就是達米恩·查澤雷的故事,安德魯就是高中時期沉迷打鼓的那個達米恩·查澤雷。這是一部半自傳性質的電影。參照達米恩·查澤雷的經歷就可以得知,這不是老套的,教人勇敢追尋夢想的勵志片。
  • 迷影翻譯 看邁爾斯·特勒與J·K·西蒙斯 在才華橫溢的爵士鼓手劇情片《爆裂鼓手》中將鼓點敲到高潮
    而《爆裂鼓手》和這些電影都不一樣,邁爾斯·特勒這回扮演一名在音樂學校奮發努力的鼓手。他在劇中的表演大膽而深刻,成功地將這樣一個有點奇怪又有點混蛋的角色塑造得呼之欲出。《爆裂鼓手》在1月聖丹斯電影節中獲得評審團大獎,之後在評論界又受到讚譽,特勒對此感到驚訝,並坦誠道:「我這樣年紀的演員,很少有機會接到像這樣的劇本」他說,「我喜歡我的角色一直把自己逼到極限。」
  • 《爆裂鼓手》:相愛相殺or終極腹黑
    到最後也不知如願與否,倒是腹黑老師的終極腹黑被年輕鼓手終極反殺,最後越敲越瘋狂,高潮過後相視一笑、回味無窮亦不知道這到底是逼迫還是逆襲。年度音樂電影,人的人格在狂熱之路上被壓縮得僅剩呼吸,成者坐擁天下,敗者一聲嘆息。邁爾斯·特勒,這一次這個年輕男孩和銀幕老手J·K·西蒙斯合作了這部價值觀上驚世駭俗的電影。
  • 《爆裂鼓手》與虎媽狼爸,你期待嗎?
    昨晚又欣賞了電影《爆裂鼓手》,不免又是浮想聯翩。《爆裂鼓手》主人公與導師 影片主人公是一個19歲的少年,他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鼓手《爆裂鼓手》裡,那位音樂導師期望用辱罵、體罰等種種手段逼迫年輕的鼓手突破自己的極限,達成自己所期待的成就。
  • 「爆裂鼓手」西蒙斯——變態老師煉成記
    ,成為頗受影迷們期待的熱門影片。在《爆裂鼓手》之前,J·K·西蒙斯確實並不是那麼有名。自帶人臉識別技術的小夥伴們或許能看出他就是《蜘蛛俠》裡的那個報社老闆,然而除此以外,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似乎又只是一個「臉熟但不知名」的演員了。
  • 《爆裂鼓手》——源自魔鬼的樂與怒
    (前方預警,大量劇透)《爆裂鼓手》,這是一個孩子與心魔孤軍奮戰的故事。簡單說下情節。謝爾佛音樂學院的新生安德魯出身於單親家庭,家境平凡,性格有些懦弱自卑,爵士鼓是他最熱愛的事業,他渴望成為像自己的偶像查理•帕克那樣的傳奇鼓手,但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走多遠。
  • 爆裂鼓手,1080P,中英字幕,ENJOY~~
    劇名:爆裂鼓手 Whiplash (2014)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主演: 邁爾斯
  • 《爆裂鼓手》致敬Buddy Rich,一個偉大的鼓手,要走過多少極致癲狂的瘋魔之路
    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這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改為了線上,而在他們公布的片單中,又看到了這部經典的音樂劇情片——《爆裂鼓手》由達米恩·查澤雷編劇並執導,於2014年在美國上映,距今已經過去六年了。如果你看過《爆裂鼓手》,那你一定會記得這個偉大的名字: Buddy Rich 片中的教師弗萊徹讚揚男主安德魯是Buddy Rich(巴蒂·瑞奇)時,安德魯的臉上立馬泛起被認可的喜悅。
  • 《爆裂鼓手》:一碗長得很像心靈雞湯的胡辣湯
    文|捉刀人沒看過《爆裂鼓手》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的預告片過過癮先~單親家庭、天才少年、魔鬼導師、巧遇相逢、努力奮鬥……這樣的劇情簡介,讓《爆裂鼓手》橫看豎看是狗血勵志片的標配,然而通覽全片你會發現,這是一劑包裹著勵志糖衣的苦藥,是一碗長得很像心靈雞湯的提神醒腦胡辣湯。
  • 只看過《爆裂鼓手》?這5部豆瓣好評鼓手電影,你千萬不能錯過!
    聽說,都2020年了,講述鼓手故事的電影,你還只看過《爆裂鼓手》?今天給大家推薦5部關於鼓手的豆瓣好評電影,找個時間看看吧!1鼓手|TheDrummer(1983)劇情簡介:張國榮在片中飾演一個愛好打鼓和音樂的青年,他嚮往將自己的音樂傳播到四面八方。
  • 《爆裂鼓手》:不要為了追求夢想迷失自我
    《爆裂鼓手》是2014年在美國上映,由達米恩·查澤雷編劇並執導的一部音樂劇情片,由邁爾斯·特勒、J·K·西蒙斯主演。該片自上映以來提名獲獎無數,剪輯,音響,演員演技等各方面都非常突出。,因為他知道弗萊徹在找鼓手。
  • 最殘酷的勵志電影《爆裂鼓手》,一場瘋子們的相互救贖
    《爆裂鼓手》的故事,也由此開始。這部講述大一新生安德烈為了成為頂級鼓手而加入競爭激烈的小爵士樂隊,在魔鬼導師弗萊徹的訓練下得以追逐自身極限的電影,可供我們探討的內容其實有很多。《爆裂鼓手》的主線劇情其實非常簡單而常見,就是一個菜鳥修煉成宗師地過程,可是字幕冷不丁切出來的一瞬間,每個人都悵然若失。29歲的導演決絕地把影片在掌聲響起之前就乾淨利索地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