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鼓手」西蒙斯——變態老師煉成記

2021-03-03 Mtime時光網


  時光網特稿 奧斯卡的前哨吹響之前,一部讓人耳目一新的獨立影片《爆裂鼓手》 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成為頗受影迷們期待的熱門影片。這不僅因為其在1月的聖丹斯獨立電影節一舉奪得最高獎「美國劇情片單元評審團大獎」以及「劇情片觀眾大獎」,隨後金球獎、評論家選擇獎都把最佳男配的桂冠給了片中那個「魔鬼導師」的飾演者J·K·西蒙斯,更重要的,西蒙斯也毫無懸念地接過奧斯卡的最佳男配的桂冠。

  對於西蒙斯並不熟悉的觀眾或許都在疑惑,這個讓人過目難忘的光頭變態老頭究竟是誰?其實在這看起來一炮而紅的盛讚背後,完全算得上是實至名歸。在《爆裂鼓手》之前,J·K·西蒙斯確實並不是那麼有名。自帶人臉識別技術的小夥伴們或許能看出他就是《蜘蛛俠》裡的那個報社老闆,然而除此以外,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似乎又只是一個「臉熟但不知名」的演員了。其實如今已經年近60的J·K·西蒙斯,名下已經有上百部影視作品,身懷一流的演技,卻總是接演各種小角色,職業生涯當中第一座金球獎和第一個奧斯卡提名或許都在提醒我們,這個蟄伏多年的老戲骨,終於迎來了他自己「爆裂」出光輝的那一天。

殘忍的天賦,優雅的鮮血

  西蒙斯出生於密西根州底特律市,母親是行政主管,父親是大學教授。從大學時代就熱衷表演的他,在從蒙大拿大學畢業後,進入劇院工作。在戲劇舞臺上揮灑著自己的青春與熱情,大概也有過像《爆裂鼓手》中男主角安德魯那樣對打鼓狂熱又自我懷疑的時期。這段戲劇經歷並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的知名度,卻不折不扣的打磨出了他紮實的演技和極富表現力的肢體動作。


J·K·西蒙斯在《紅色警戒3》中扮演美國總統霍華德·阿克曼(Howard Ackerman)

  以傳統音樂劇起家的百老匯,在好萊塢出現之是無數藝術家追求的夢想舞臺,同樣也有著絲毫不亞於好萊塢的嚴格甑選體制。西蒙斯的另一個身份是百老匯的音樂歌舞劇演員,1992年出演著名音樂劇《紅男綠女》,1994年出演華格納歌劇《諷刺》。音樂劇的舞臺更貼近《爆裂鼓手》的的主題與領域,有著百老匯摸爬滾打經歷的西蒙斯一定更知道劇中那句臺詞「He practices, and he practices,and he practices」的意義所在。

  90年代中期,西蒙斯開始進入電影和電視圈。電視劇集讓西蒙斯開始被大眾熟知。他是NBC系列劇《法律與秩序》中有著精神病博士學位的警察艾米·斯柯達,在城市的黑白地帶之間遊走,也在制度與法律邊緣徘徊;他也是HBO監獄劇《監獄風雲》中嗜虐成性的新納粹囚犯頭子弗農,在以善良為墓志銘的罪惡烏託邦裡擔當殘忍的同義詞,同時也是父親的代言者。

  比鬍子稀疏得多的禿頭,性感的美國中西部口音,橫貫額頭的皺紋,凝聚而克制的眼神,基本讓他具備了一個高智商變態的所有外貌特徵。看過《監獄風雲》系列的觀眾可能並不會對《爆裂鼓手》中弗萊徹中近乎撕裂的臉部表情感到驚訝,因為在《監獄風雲》裡,西蒙斯早就把變態演繹到了極致。

  如果說《監獄風雲》是讓他以一個罪犯的身份去詮釋狂暴,那麼《爆裂鼓手》則是讓他用優雅和天賦去尋找另一種層面的陰影與罪惡。這也是觀眾們愛上西蒙斯的最重要的一點。單純野蠻的暴力永遠不如溫文爾雅的殘忍更讓人印象深刻,因為它需要優雅,需要學識,需要克制,需要沒日沒夜的殘酷訓練,還需要遠比殘忍來得更可怕,一種被稱之為天賦的東西。


收下蜘蛛俠照片的報社老闆J·K·西蒙斯

  所以西蒙斯接下了如此多的小角色,《蜘蛛俠》中的報社老闆,未婚先孕的《朱諾》中的爸爸,《詹妮弗的肉體》中的中學老師。戲劇經歷讓他以嚴謹到變態的地步去對待每一個角色。《爆裂鼓手》帶給在好萊塢打拼20多年的他一座金球,在這個頒獎季,應該還會有更多的獎項等著他。這些遲來的褒獎是對演技一流的西蒙斯的一種肯定,同時大概也會讓他離自己飾演的那個嚴厲而又自負的虐待狂音樂教師更近一步。

  據西蒙斯在採訪中所談到的,他自己並沒想要到在演藝界工作那麼久,但奧斯卡的提名讓他覺得這是某種召喚,來讓他在演藝路上走得更久,提升更高。這也相當應和《爆裂鼓手》中那句「等我提示」的臺詞。這句話從老師弗萊徹口中的訓話,最終變為學生安德魯舞臺上的自我展示,代表著了男性主權的遞交完成以及少年的成長儀式。

  這麼多年來,奧斯卡總算是拋出了「Cue」的橄欖枝,這也是同為音樂人和演員的西蒙斯在等待的。

西蒙斯談爆裂鼓手

  接到劇本時,西蒙斯並沒有對這個由不知名編劇、導演寫的小製作成本影片有什麼好感。但在打開劇本的一瞬間,他立即被角色的魅力所吸引了。這魅力不僅是弗萊徹身上的,也是安德魯身上的。在安德魯身上,他看到了幾分自己年輕時候的樣子。而弗萊徹,則更多是一個塑造者,塑造一個自己所沒能成為的自己,去實現未實現的自己。


魔鬼導師J·K·西蒙斯

  「我只在劇本的紙張上就看到了天賦」,西蒙斯說。他和安德魯扮演者邁爾斯·特勒在私下常討論:「所有的東西都在劇本裡了。而我們所要做的只是努力不去搞砸它。」於是,我們在《爆裂鼓手》當中看到了弗萊徹和安德魯近乎完美地呈現出這一對師生「相愛相殺」的糾纏關係,正如在影片當中,作為導師的弗萊徹將自己的音樂夢想投射到了安德魯身上,而同時安德魯也在自我懷疑和歷練當中反覆揣度自身,在影片之外,西蒙斯和特勒各自的經歷也成為和角色性格相互應和的另一層共鳴。

  我們無法知道西蒙斯在弗萊徹身上有沒有寄託著自己在演員行當裡摸爬滾打幾十年的辛酸和感悟,但是我們可以確信的是,在弗萊徹每一次瘋狂地苛求安德魯,殘忍地將他一次次逼上絕境的背後,弗萊徹在不近人情背後那份懷著對於藝術的狂熱之心卻無人知曉的寂寞心情,與西蒙斯沉鬱厚重的表現形成了完美的結合。

  這種對於自身的質疑和對於天賦的自負,在影片當中混雜成弗萊徹的狂吼:你快了!你慢了!你節奏不對!這不是他媽的我的節奏!

  高產的西蒙斯一年中大概拍8-9部電影,他並不因自己的高產而自恃,反而覺得能這麼密集的做事的原因在於「自己只是做電影中很小一部分的工作」,在西蒙斯看來,劇本中的角色自身就帶有力量,而自己要做的,只是去表現出這種力量。演員或許在某種程度上只是一個通道,將劇本當中的力量傳達到銀幕之上,西蒙斯在銀幕上的幾十年的「配角生涯」其實正是默默承擔這個不知名「小工作」的過程。直到《爆裂鼓手》,西蒙斯在每一個小角色當中投入的熱情和認真最終匯在了一起,成為一道耀眼的光輝。


《爆裂鼓手》中嚴厲的J·K·西蒙斯

  弗萊徹讓西蒙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這對於一個演員來說無疑是讓人欣喜的。而對於一部電影來說,尤其是獨立電影,得到如此多的關注不僅讓導演僅憑處女作就初啼響亮,也讓角色本身的的內涵與力量被更多人看到。

  但角色始終只是生活被放大的某個方面,它只是提煉了一些最為基本的情感與特質。比如弗萊徹對於節奏準確的偏執,比如安德魯對於成為優秀核心鼓手的翹盼。真實的生活中的我們所抱有的情感,遠比電影中的來得充沛,來得慘烈,來得洶湧。所以西蒙斯會說「角色的純粹情感被更的多人關注這種事。對演員來說,是既興奮也慚愧的事。」

《爆裂鼓手》你不知道的N件事


燃燒鮮血的鼓

  N

  本片幾乎是導演達米恩·查澤雷的自傳,在投身電影以前,他原本也是一位爵士鼓手。對音樂的追隨,一直持續到進入哈佛大學以後。作為一名狂熱音樂分子,達米恩曾練鼓練到大腿上全是血。所以片中我們看到的安德魯飛濺鼓面上的鮮血。此「紅」非虛。

  N+1

  導演轉學電影以後在洛杉磯拍了第一部82毫米影片Guy and Madeline,此片只在6個劇院上映,票房慘澹可想而知。但卻讓讓他得以拿到進入好萊塢的門票,成為了一名職業編劇。

  N+2

  查澤雷也有一位弗萊徹一般的嚴厲導師,以至於他在高中以後,還時常在噩夢中驚醒。這大概就是《爆裂鼓手》的緣起。查澤雷說,我想拍一部表現音樂的不為人知的一面的電影,來表現那些有關音樂的恐懼與痛楚。

  N+3

  在有這個想法僅僅幾周以後,查澤雷就完成了劇本。但是找到投拍團隊卻花費了長達六個月的時間。除了看到這個故事的製片人賈森·雷特曼以外,沒有人對這個片子感興趣,也沒有人敢於拍這部電影。賈森說「這簡直就是要拍一部有關茱莉亞音樂學院版本的《全金屬外殼》,這沒法弄啊!」找不到資金的達米恩在賈森的建議下,把影片故事拍成了18分鐘的短片。「我們必須要讓人們看到,這並不只是一部關於爵士鼓手的影片。」2013年,短片獲得了聖丹斯電影節短片評委會獎,資金也不再成為問題。投拍了《夜行者》的獨立影片資助公司Bold Films為其提供了三百三十萬美元的資金。

  N+4

  相對於全片70天的製作周期,拍攝時間只有緊鑼密鼓的19天,如此倉促為的是能夠趕上聖丹斯電影節的報名截止日。

  N+5

  在片場即使導演喊了cut,邁爾斯·特勒也常常打鼓直到精疲力竭才會讓自己停下來。他本人自從15歲就開始打鼓,高中時候做過搖滾樂隊的鼓手。他為演安德魯苦練三周最終由搖滾轉爵士並掌握傳統握棍。但對導演查澤雷來說,特勒可以說不會打鼓,或者說不知道怎麼打好爵士樂裡的鼓。查澤雷把自己的山葉鼓搬到了特勒在洛杉磯家中的地下室裡,坐在他旁邊親自為他私人授課。「這基本是給他一個下馬威。」查澤雷說。


經驗老道的J·K·西蒙斯

  N+6

  片中扇耳光那場戲中,一開始J·K·西蒙斯與邁爾斯·特勒都只是做做樣子,在最後一次實拍裡,西蒙斯卻在邁爾斯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結結實實的扇了。好在效果奇佳,被導演一條過。

  N+7

  導演查澤雷是最初提議讓西蒙斯來飾演弗萊徹的人。而西蒙斯在看到劇本的第一反應卻是「這個劇本真是這個小孩寫的?」此後他出演了弗萊徹,也迎來了他人生中第一座小金人。

  能夠飾演殘忍與變態的角色,是西蒙斯的天賦。而擁有天賦,如果不被發現和認可的話,同樣也是一種殘忍。好在有了《爆裂鼓手》,所以我們有了J·K·西蒙斯。

相關焦點

  • 不瘋魔不成佛,《爆裂鼓手》爆裂的不只是鼓手
    也是一因為這一部《爆裂鼓手》,讓他後來獲得了《愛樂之城》的投資。而本片其實只拍攝了19天,製作周期也只有70天。關於這個《爆裂鼓手》名字,其實是整部電影的最大彩蛋。《爆裂鼓手》英文名為《Whiplash》,Whiplash 意思為「鞭繩;鞭子的頂端;鞭打」,而且在片中,主角安德魯不斷練習的曲子也是《Whiplash》。
  • 《爆裂鼓手》真的是勵志片嗎?
    《爆裂鼓手》85後的導演兼編劇Damien Chazelle,那個從羅德島冒出來的年輕人簡直像在借這部片子告訴你:選一個最有張力的老戲骨來爆粗口,然後哪怕全片粗口爆得再怎麼肆無忌憚甚至張口就是政治不正確的基佬猶太逼愛爾蘭豬,一樣可以拿獎。先是聖丹尼斯最佳,然後是獨立精神獎最佳提名,再到昨天孵化出的一個金球獎最佳男配角。你看看J•K•西蒙斯在金球獎現場鼓著腮幫笑得有多甜。
  • 《爆裂鼓手》:相愛相殺or終極腹黑
    到最後也不知如願與否,倒是腹黑老師的終極腹黑被年輕鼓手終極反殺,最後越敲越瘋狂,高潮過後相視一笑、回味無窮亦不知道這到底是逼迫還是逆襲。年度音樂電影,人的人格在狂熱之路上被壓縮得僅剩呼吸,成者坐擁天下,敗者一聲嘆息。邁爾斯·特勒,這一次這個年輕男孩和銀幕老手J·K·西蒙斯合作了這部價值觀上驚世駭俗的電影。
  • J·K·西蒙斯 我不是皮特,還好演技「爆裂」
    2002年《蜘蛛俠》系列中的報社老闆是西蒙斯令人難忘的角色之一。《爆裂鼓手》讓西蒙斯摘得奧斯卡最佳男配。  「30年配角」出演美劇《相對宇宙》過足主角癮;靠《爆裂鼓手》59歲「高齡」摘得奧斯卡  時下熱播的科幻美劇《相對宇宙》讓奧斯卡最佳男配角J·K·西蒙斯再次受到關注。
  • 迷影翻譯 看邁爾斯·特勒與J·K·西蒙斯 在才華橫溢的爵士鼓手劇情片《爆裂鼓手》中將鼓點敲到高潮
    而《爆裂鼓手》和這些電影都不一樣,邁爾斯·特勒這回扮演一名在音樂學校奮發努力的鼓手。他在劇中的表演大膽而深刻,成功地將這樣一個有點奇怪又有點混蛋的角色塑造得呼之欲出。《爆裂鼓手》在1月聖丹斯電影節中獲得評審團大獎,之後在評論界又受到讚譽,特勒對此感到驚訝,並坦誠道:「我這樣年紀的演員,很少有機會接到像這樣的劇本」他說,「我喜歡我的角色一直把自己逼到極限。」
  • 爆裂鼓手,1080P,中英字幕,ENJOY~~
    劇名:爆裂鼓手 Whiplash (2014)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主演: 邁爾斯
  • 《爆裂鼓手》:一碗長得很像心靈雞湯的胡辣湯
    文|捉刀人沒看過《爆裂鼓手》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的預告片過過癮先~單親家庭、天才少年、魔鬼導師、巧遇相逢、努力奮鬥……這樣的劇情簡介,讓《爆裂鼓手》橫看豎看是狗血勵志片的標配,然而通覽全片你會發現,這是一劑包裹著勵志糖衣的苦藥,是一碗長得很像心靈雞湯的提神醒腦胡辣湯。
  • 電影資源推薦:爆裂鼓手 在線觀看
    點擊上方藍字  「終極電影網」  訂閱公號爆裂鼓手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 爆裂鼓手丨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地區:美國語言:英語上映日期:2014-10-10(美國)片長:107分鐘看了《爆裂鼓手》,真的感悟太多!導師Fletcher(J·K·西蒙斯)在尋找下一個如巴迪裡奇般的傳奇鼓手的路上,錯殺了一眾不夠倔強不夠偏執不夠爆裂的天才,而拼死拼活通過考驗的學生Andrew(邁爾斯·特勒)在成神之前卻已成了魔。
  • 電影《爆裂鼓手》發布預告,將在韓國重映
    新京報訊 10月20日,由達米恩·查澤雷編劇並執導,邁爾斯·特勒、J·K·西蒙斯主演的電影《爆裂鼓手》發布預告,將於近日在韓國重映。《爆裂鼓手》講述了一個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努力地想要成為頂尖的爵士樂鼓手的故事,於2014年10月10日在美國上映。
  • 《爆裂鼓手》——源自魔鬼的樂與怒
    (前方預警,大量劇透)《爆裂鼓手》,這是一個孩子與心魔孤軍奮戰的故事。簡單說下情節。謝爾佛音樂學院的新生安德魯出身於單親家庭,家境平凡,性格有些懦弱自卑,爵士鼓是他最熱愛的事業,他渴望成為像自己的偶像查理•帕克那樣的傳奇鼓手,但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走多遠。
  • 《爆裂鼓手》:不要為了追求夢想迷失自我
    《爆裂鼓手》是2014年在美國上映,由達米恩·查澤雷編劇並執導的一部音樂劇情片,由邁爾斯·特勒、J·K·西蒙斯主演。該片自上映以來提名獲獎無數,剪輯,音響,演員演技等各方面都非常突出。電影《爆裂鼓手》安德魯因未能在弗萊徹規定的時間趕到表演現場,被弗萊徹剝奪了表演資格,取而代之的是候補鼓手。
  • 一心想把學生搞廢,沒想到學生逆襲《爆裂鼓手》電影推薦!
    《爆裂鼓手》(Whiplash) 由達米恩·查澤雷執導,邁爾斯·特勒、J·K·西蒙斯、保羅·雷瑟等主演的音樂、劇情、勵志類型的電影。 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有很多分歧。
  • 《爆裂鼓手》:奧斯卡6提3中,怎麼就被罵成了毒雞湯?
    《爆裂鼓手》講述的是好萊塢電影中屢見不鮮的關於教育的故事,但它並沒有落於「有教無類」的窠臼,而是執著於描繪出一個天才誕生的公式。天賦只是起點,一個偏執的人加上另一個更偏執的人,再澆灌足夠多滾燙的血與淚,才有可能鑄就一個天才。
  • 《爆裂鼓手》:站在人文教育的反面,演奏一曲天才的頌歌
    另一場側面表達安德魯對成功偏執的戲是在咖啡館和女友分手,他固執的將自己沒能當上核心鼓手歸因於女友使自己分心。,作為天才的老師,他必須比天才更加偏執,更加具有掌控欲。僭越完美,唯有爆裂。驚詫、懷疑到選擇相信,這些情緒準確傳達在JK西蒙斯這張臉上,他的眼中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 電影推薦《爆裂鼓手》,變態老師為了讓學生成才,變著法的折磨他
    今天的電影介紹的就是一個不是天才的男孩在老師的逼迫下成為大師的故事《爆裂鼓手》。小白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一心想成為頂級的爵士樂鼓手。他努力考進了全美最好的音樂學院,終日刻苦練鼓,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一代大師。一日小白正在練鼓,學校最有名望的樂隊老師大光頭突然降臨了。小白喜出望外,想好好表現一下。在小白打了一段自己認為還不錯的曲子之後大光頭消失了,結果不言而喻。
  • 《爆裂鼓手》嫉妒和怨恨激發人的鬥志,熱愛才能把人帶到更高層次
    爆裂鼓手 Whiplash (2014)19歲少年安德魯(邁爾斯·特勒 Miles Teller 飾)成長在單親家庭,一心想成為頂級爵士樂鼓手。某晚他在學校練習時被魔鬼導師弗萊徹(J·K·西蒙斯 J.K. Simmons 飾)相中,進入正規樂隊,同時也開始為追求完美付出代價。安德魯越是刻苦練習,與外部世界越是隔膜。唯一理解他的是弗萊徹,但後者的暴躁與喜怒無常扭曲了這段師生關係,更讓安德魯耳濡目染,連帶自身的性格亦發生變化。最後當安德魯終於登上紐約音樂廳的舞臺,他才驚恐的發現原來弗萊徹一直等著將他打入塵埃......
  • 【好片推薦】《爆裂鼓手》、《鳥人》、《布達佩斯大飯店》、《少年時代》、《消失的愛人》雲樂迪獨家!
    【爆裂鼓手】——我生命中的爆(cao)裂(dan)老師 19歲少年安德魯(邁爾斯·特勒 Miles Teller 飾)成長在單親家庭,一心想成為頂級爵士樂鼓手。某晚他在學校練習時被魔鬼導師弗萊徹(J·K·西蒙斯 J.K.
  • 最近評價超高的《爆裂鼓手》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
    商人憤怒的咆哮:「你怎麼可以這樣,你毀了我的人生,我本來有希望成為下一個克萊斯勒或者海菲茲的!」大師搖了搖頭。「你還是不懂。」他說:「如果你真有激情的話,那為什麼要理會我怎麼說呢?」《爆裂鼓手》講的,其實就是這個事。1985年生人的達米安•沙澤勒當年也玩過樂隊,也遇到過一位嚴師。
  • 最殘酷的勵志電影《爆裂鼓手》,一場瘋子們的相互救贖
    《爆裂鼓手》的故事,也由此開始。這部講述大一新生安德烈為了成為頂級鼓手而加入競爭激烈的小爵士樂隊,在魔鬼導師弗萊徹的訓練下得以追逐自身極限的電影,可供我們探討的內容其實有很多。影片中飾演樂隊指揮的J·K·西蒙斯,憑藉該片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他將那位獨斷專行且要求嚴苛的老師刻畫入木三分,讓人又愛又恨。而對於影片的原名《Whiplash》,本身就有「鞭笞」的含義。由此可見,這是一部光看名字就知曉影片中含著血與淚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