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服裝企業國外訂單延遲發貨和取消訂單,導致他們採購的飾品配件減少了,也影響到了我們。」饒飛表示,燕妃飾品主要從事服裝業輔料飾品配件的銷售,主要承接的是國內廠家的訂單,但收入依然在3月大降了50%以上。
其以往每個月給手工活農戶的幾十萬元工酬,也完全暫停了,外貿受阻的蝴蝶效應正波及底層勞作者。
不僅如此,紡織業全產業鏈都在發生共振。
根據中紡聯產業經濟研究院發布的3月25日至4月1日一周內《紡織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報告》(下簡稱《報告》)顯示,該周190戶已開工企業中,訂單量達到正常情況80%的企業比例為33.7%,訂單量不足正常情況50%的企業比例為23.2%,均與一周前的調查結果基本相當,但與兩周前相比訂單情況明顯下滑。
在此背景下,就涉外貿紡織服裝業目前的情況,4月2日嘉欣絲綢相關人士表示暫不接受採訪;4月2日與3日,記者數度撥打申洲國際上海辦事處及寧波總部電話,皆無人接聽。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國際疫情「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下,我國的紡織服裝業也正在變局之中。
全產業鏈震蕩
中紡聯產業經濟研究院發布的《報告》提到,產業鏈中下遊服裝、家紡及面料等產品出口訂單減少的壓力正在沿產業鏈向上遊傳導,出口產業鏈全線面臨較大壓力。
4月2日,紡織服裝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透露,在終端服裝產品和一線外貿企業的背後,隱藏著紡織服裝業漫長的產業鏈。
「紡織服裝業分工比較細,涉及的環節和企業都很多。」程偉雄說道。
據饒飛透露,就連他所從事的服裝輔料飾品業的背後還有許多細分的產業鏈,「我上遊還有更多更加細分化的配件,一個紐扣、一個拉鏈也是一個類目,可以支撐起一家店鋪,我們需要向更加細緻的類目去進行採購」。
饒飛採購的訂單大幅減少,自然會傳導到這些不為人知的產業鏈上。如前文所述的數百家農戶。
饒飛表示,為了減少人工成本,燕妃飾品90%以上的半成品都是交給農戶加工的,且多為江蘇、湖南、安徽等工價較低的地區。為了方便管理,按照慣例,饒飛會將貨發往十個加工點,加工點的負責人會將活計發配給農戶,每個負責人聯通的可能有數百家會做手工活的農戶。
於農戶而言,疫情期間便少了這部分的收入。
此外,裁員的腳步聲也已經在產業鏈中響起。
4月1日,位於廣州的一家服裝外貿公司的外貿業務員楊露(化名)透露,公司的大裁員已經波及自己,「此前只是發保底的基本工資,現在整個外貿部門都被裁掉了。」
程偉雄表示,目前很難預估疫情對整個紡織服裝產業鏈造成的影響。
他提到,往年會在近期舉行的秋冬服裝訂貨會肯定也會受到影響,「秋冬按慣例七八月份就要上新的,所以一般過了年之後就會開始做秋冬的規劃了,現在節奏全部打亂了。」
據程偉雄透露,紡織服裝業產業鏈很長,需要準備面輔料、印染、需要排工期和做工藝版型,目前的國際疫情已經對夏季訂單、秋季訂單乃至一些冬季訂單產生了必然的影響。
「全球疫情影響的蔓延對我們全產業鏈造成了傳導,這是一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不是單個環節可以獨善其身的。」程偉雄表示。
企業抗風險能力不一
4月3日,某國際快消服飾品牌的上海員工告訴記者,許多國際快消服飾品牌都已經停止出貨,「暫定5月前生產好的貨也不能出,國外門店都關門了,貨到了也賣不了。」
全球服裝需求的下降對於季節性明顯的紡織服裝業影響深遠,業內人士表示,庫存和資金周轉壓力成為國內紡織服裝業背上的兩座「大山」。
《報告》顯示,3月25日至4月1日一周內,反映存在資金緊張困難的產業集群比例達到50%,較一周前提高近20個百分點,也比反映資金問題的周報調查企業比例高出10多個百分點,表明小微企業資金壓力尤為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內外貿企業和國際客戶的交易過程中,甚少有國內涉外貿企業會收取訂金,這使得涉外貿企業在訂單被取消後承擔著更大的資金壓力。
「義烏都是沒有收訂金的慣例的,如果我們收了訂金,客戶就會去不需要訂金的地方採購,久而久之,我們就都不收訂金了。」饒飛無奈道。
人工和場地成本的支出也加大著相關企業的資金周轉壓力。
「目前我們一個月的固定人工成本支出在20萬元左右,但我比較幸運,3個工廠都是自有物業,不需要支付租金。」4月3日,位於浙江東陽的一家服裝類外貿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道。
據他透露,東陽目前的租金是20多元一個平方米,因此按照市價,如果需要付租金,那麼他旗下一家工廠一個月的租金是50萬元起步。而此前每個月的現金收入有200萬元,但3月份,公司基本沒有現金收入。
不過,比起小微企業,縱向一體化的規模企業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據媒體3月26日報導,申洲國際董事長馬建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訂單交付沒有問題,接單並沒有縮減。
申洲國際為中國具規模的縱向一體化針織製造商,擁有著從紗線、面料、輔料到製衣全供應鏈的掌控能力,目前產能已完全恢復,寧波工廠日產服裝達80萬件。
申洲國際此前於3月23日披露了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業績公告。作為全球龍頭服裝OEM企業,其是中國最大的垂直一體化針織成衣製造商,去年運動服飾業務收入佔比提升至72%,Nike、Adidas、Uniqlo、Puma四大外資品牌客戶貢獻了約83%收入。
但這樣的規模企業在紡織行業屈指可數。「紡織服裝產業鏈此前呈現著小、散、亂的特點,未來則會越來越向頭部企業靠近,向規模化、區域化、縱向一體化發展。」程偉雄說道。
行業升級自救
危機之下,越來越多的純線下企業開始走向線上,加快了紡織服裝業線上線下互聯互通的大趨勢。
饒飛準備在4月15日開始進行直播賣貨,將自己取名為「義烏燕妃哥」,試圖以此開源。
「疫情暴發初期我就有這個想法,感覺到如果不提升競爭力就會被淘汰。」饒飛表示,以前是想做直播但沒有時間,現在正好空下來了,就開始做直播培養粉絲,沒有在一開始就賣貨。
饒飛並沒有如許多知名品牌企業一樣一開始就選擇聘請網紅進行直播,「作為小微企業,我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支撐養一個直播團隊,如果貿然去做,很容易就做倒了,所以選擇先自己嘗試。」
此外,這也意味著饒飛需要將原先主營的半成品業務進行進一步的升級,轉向成品的生產,繼而需要更多考慮市場的喜好,跟上潮流的步伐。
這一切都讓饒飛覺得時間和精力不夠用。
「我需要學習很多新鮮的知識,還需要去拍攝題材,還要兼顧我線下線上的店鋪。」饒飛無奈表示。
程偉雄也表示,諸多企業的上線等於是千軍萬馬搶獨木橋。「流量成本會不斷增加的,甚至可能比線下的渠道成本更加昂貴。」
對於很多受到影響的紡織服裝企業而言,出口轉內銷也是一個在考慮中的舉措。但依然面臨著種種難題。
「轉內銷在實際的操作上是存在難度的,內貿有自己的供應商,產品是否適合內貿市場,內貿的渠道在哪裡,國內消費者的口味如何,都是需要考量的。」3月26日,東方國際集團上海利泰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曉東曾向記者表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