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學館」生活家投稿郵箱:745028379@qq.com
「生活美學館」館主馬越川先生邀約我寫一寫美國旅行見聞,我很想寫一篇照片裡高大上的美國,但是狼狽奔波的旅行經歷卻在內心深處萬馬奔騰。你想知道哪一面?如果想知道相機裡拍不到的東西,請跳過A面直接看B面。
A面:基韋斯特尋訪海明威故居
在美國奧蘭多迪士尼與環球城瘋玩之後,我們去美國最南端的小島——基韋斯特。原本這只是順道前往的目的地,卻給了這次行程最大的驚喜。除了海明威曾在基韋斯特生活,美國花鳥畫家、博物學家約翰·奧杜邦在這裡建了美國最美花園,託馬斯·愛迪生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居住在這裡,美國總統杜魯門、艾森豪、甘迺迪等也曾在此度假。
沿著美國一號公路向南,向南
從邁阿密乘上上灰狗大巴,沿著美國一號公路一直向南,42座橋將32個島連成一線,好萊塢大片《真實的謊言》中炸橋的一幕,就是在其中最長的七英裡大橋上拍攝的。沿途很多地方只有公路那麼寬,兩邊都是汪洋大海。在大西洋和墨西哥灣之間,灰狗大巴一直向南、向南、越開越輕快,這是一輛車能夠在海上飛馳的最終幻想。
日落時分,「灰狗」在機場放下我們,入住附近的酒店後,我們不及待奔向海灘。聽著墨西哥灣和佛羅裡達海峽之間的海濤聲,想到已到達美國的「天涯海角」,想到這裡接近「百慕達三角」邊緣,連心跳也變快了。海風徐徐,牽狗散步的人,或是慢跑、騎行的人都悠然自得,這裡的一切都讓人感到安靜平和。
第二天早上從酒店門口坐上了旅遊叮噹車,進入基韋斯特市區,一座座小樓被熱帶植物簇擁著,狗狗在草叢中打盹,公雞抖抖翅膀就飛上了大樹。空氣裡瀰漫著樹葉、青草和花香混合的味道。街邊售賣旅遊藝術品的小店很多,酒吧侍應生忙於灑掃,街邊餐廳飄出食物的香氣,與美國其他地方薯條漢堡為主的餐廳,氣味很不一樣,很多人買了食物邊走邊吃,這裡具有生活氣息的氛圍與海邊又不一樣。
叮噹車來到了杜瓦爾大街盡頭,這裡是基韋斯特最南端,也是美國最南端,有一個彩繪的像個大陀螺似的美國「最南點」標誌,這裡這裡到海對岸的古巴比到邁阿密還要近,只有144公裡,難怪在1982年4月23日基韋斯特市長要宣布獨立為海螺共和國,但是1分鐘後,馬上向美國海軍投降,共和國瓦解,現在這裡還保留著每年4月23日過一次獨立日活動。
海明威獨愛島居生活
沿著瓦特海德街走,在燈塔的街對面,一棟西班牙風格檸檬黃色建築非常顯眼,這裡便是海明威故居。這棟建築建於1815年。共有佔地一英畝半的庭園和長五十英尺、寬三十英尺的房舍。
海明威一生共娶過四位妻子:哈德莉、帕琳、瑪莎和瑪麗。1928年,海明威告別巴黎生活與他的第一次婚姻,搭船經過古巴,和第二任妻子帕琳重返美國。這之前,從朋友、詩人約翰·多斯·帕索斯的信中,海明威夫婦對基韋斯特這個小島便有了「夢中世界」的感覺。當他們來到這裡,立即愛上了這個氣候溫暖、風景優美、民風淳樸的小島,並決定在此安居。當年,帕琳的叔叔賈斯以八千美元的價格買下這座房子,作為結婚的禮物送給他們。1931年聖誕前夕,海明威夫婦帶著兩個孩子住進了這裡。故居書房裡至今保留著海明威使用過的打字機,樓梯間的書架上還有海明威收藏的書。而他們當年使用的家具也按原樣擺放著。
海明威1935年寫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說。1937年,海明威發表了描寫美國與古巴之間海上走私活動的小說《有的和無的》。西班牙內戰期間,他三次以記者身份親臨前線,在炮火中獲得劇本《第五縱隊》素材,並以此經歷為背景創作了以美國人參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1941年,海明威偕第三任妻子瑪莎訪問中國,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後又以戰地記者身份重赴歐洲,並多次參加戰鬥。戰後,海明威居住在美國基韋斯特島和古巴,潛心寫作。1952年,《老人與海》問世,並獲得當年年度普立茲獎。1954年,該作獲諾貝爾文學獎。1961年7月2日,舊傷遍布、百病纏身和精神憂鬱的海明威,用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是記者、作家,更是生活家
參觀故居的過程中,導遊講了一些海明威的逸聞趣事,有一個關於遊泳池的故事。故居內這個65英尺長的遊泳池是基韋斯特第一個私人遊泳池,迄今也是基韋斯特最大的一個私人泳池。建這個遊泳池最初是老海計劃的,但作為記者,在西班牙內戰期間,他必須奔赴戰場,因而不得不中斷了他的計劃。帕琳在1937到1938年的那個冬天建造了這個遊泳池,但是建造遊泳池大大超支了,當老海從西班牙回到基韋斯特看到總費用時驚得目瞪口呆:2萬美金!他從口袋裡掏出一便士遞給帕琳,大笑著說:「你乾脆把我最後一個便士也拿去算了」。
海明威住在基韋斯特期間已經非常有名,但是島上的居民從來就沒把他當成名人,在大家眼裡,他更是個平常的居家男人,過著平淡樸素的常人日子。人們見到他,都親切地叫他的綽號「老海」。
海明威平時喜歡釣魚,也喜歡清理和烹飪自己從海裡釣回的鮮魚。有一次,海明威花了整整七個小時,終於釣到一條長達十一英尺半,五百四十磅重的鮪魚。喝醉的時候,海明威就用繩子把鮪魚吊起來當作練拳的沙袋打。一般情況下,海明威都是早上寫作,下午出海釣魚,晚上則喜歡到酒館去喝上幾杯。有一段時間,基韋斯特聚集了一群知名作家或記者。在這些人當中,光是獲過普立茲獎的人就有八個,其中包括寫《欲望街車》的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詩人伊莉莎白·畢肖普等。海明威與好友們天天一塊兒喝酒聊天,有時一起到墨西哥海灣釣馬林魚,過得非常愉快。後來,這些經歷和感受都出現在小說《老人與海》和《有的和無的》裡面。
貓咪才是海明威家的主人
參觀到餐廳時,一隻大貓跳到旁邊的餐邊柜上,在一尊琉璃金魚的擺件前,蜷成一個毛團睡了起來,幾波參觀者到來都吵不醒它。而在海明威的臥室裡,一隻大貓霸佔了整張床。其實海明威故居裡,最獨特、最有趣的景觀是「六趾貓」。無論走到哪裡,隨處可見神態各異、悠然自得的貓。仔細看,還真是有六個腳趾。
海明威喜歡動物,尤其喜歡貓。一位船長朋友送給海明威一隻六趾貓,海明威給它起名叫「雪球」,精心餵養,隨著時間推移,「雪球」的子孫興旺壯大,都帶著「六趾基因」,算是海明威家的專屬貓。在海明威的花園裡,有一個世界上最有名的小便池,這是海明威從廢棄的酒吧淘來的,用來給貓咪當飲水池。
畢卡索曾送給海明威一件抽象的貓咪雕塑,結果有次房間進了小偷,雕塑被笨賊打碎了。現在雕塑的複製品在海明威臥室的柜子上展出。
海明威在遺囑中曾對這些貓做了安排:貓是這所庭院的主人,它們可以享有這裡的一切,可以隨意地嬉戲,可以在床上休息尋歡,可以在書房裡沉思未來!目前,明威故居中的貓有70多隻,這些貓咪受當地法律保護,並且有專人餵養。海明威喜歡以著名作家或影星的名字來為貓兒們命名,這個傳統至今仍然保留著。我想,院子裡那些喝水的、撒歡的、打哈欠的貓咪,說不定就是「莎士比亞」、「卓別林」、或者「瑪麗蓮·夢露」。
貓咪記錄了老宅的歷史,講述了海明威的故事,甚至延續了海明威的生命。
從海明威的故居走出,已近黃昏,正是海明威每天釣魚歸來的時間。我們走到日落廣場,去看看海明威眼中的那片大海。整個世界沐浴著落日的光輝。美得讓人說不出話來。
B面:相機拍不到東西才最銘心
說走就走的旅行、隨遇而安的生活,呵呵,那都是童話裡騙人的。否則你就等著睡機場、景區酒店全滿、或者走了一個小時好不容易找到當地著名餐廳卻排不上號。那只能用慘痛兩個字來形容。嗯,對,上面說的這些情況,我在這次美國20天自由行裡全遇到了。
旅行,我一直是計劃控,每天去哪些地方、吃什麼、住哪裡,都要提前安排好才安心。我不算誇張的,我認識的一位朋友甚至會造個表,細化到每小時幹什麼。出國旅行,出發前一個月開始訂機票、訂酒店、做路書,那是必須的。但這次為了攢假,臨行前大半個月我都連著上班沒休周末,沒有時間做路書,只有下載地圖和各種旅行軟體,截圖網友的攻略,準備來趟任性的旅行,買了機票就出發了。任性是要付出代價的,悲劇從一到美國下飛機開始——手機壞了!
無奈買了新手機,但攻略沒了。只好白天遊玩,晚上回到酒店有wifi時挑燈查攻略、訂下一程的交通和酒店。就這樣從奧蘭多到聖奧古斯丁,再到邁阿密、基韋斯特、洛杉磯、拉斯維加斯、大峽谷、聖塔芭芭拉、蒙特利、舊金山,飛機、長途車、船、火車,能坐的交通工具全部都坐了一遍。
說實在的,美國的吃、住、行並不貴,比如計程車每公裡3元,一磅哈根達斯冰淇淋6元,拉斯維加斯最有名的百樂宮酒店海鮮自助周末價44元……但那是美元!對掙美元的當地人來說簡直不要太爽,但對掙人民幣到美國花的我們來說,在地廣人稀的美國打車,動輒二三十美元的車費還是肉痛得很。
在奧蘭多的迪士尼樂園和環球城瘋玩一周後,正式踏上美國城市之間的長途旅程,自由行的樂趣就是想在哪裡走走停停,想吃什麼全都自己做主,但是對當地情況不熟悉,計劃跟不上變化時,就只剩驚,沒有喜了。
在基韋斯特島,我們預定了旅遊觀光叮噹車,為了看夕陽,放棄了坐叮噹車返回酒店,想要自己乘公交或者打車回去,結果這裡並沒有公交車,Uber在當地不可用,計程車很少並且也是電話預約的,而我們並不知道電話。最後還是在一個十字路口紅燈處攔住一輛巴基斯坦裔司機的計程車才終於回到酒店。
「灰狗」長途車應當是美國最著名的陸路長途公交,可以網上訂票。「灰狗」的車況非常好,司機幫忙放行李很熱情,車上還有插座可以給手機充電。從奧蘭多往返聖奧古斯丁,以及從邁阿密到基韋斯特的行程上,我們特別選擇坐「灰狗」,因為票價便宜,還可以欣賞沿途風光。但這「灰狗」讓人又好哭又好笑,地圖上根本查不到車站地點,甚至連站牌都沒有,我們為找車站一路問人跑斷腿,最後看到在一棟建築上噴個LOGO就算站牌了。幸好我們乘車當天大巴晚點,否則預訂了車票趕不上車,真是欲哭無淚。
坐灰狗返回邁阿密機場已經接近晚上十一點,去洛杉磯的飛機早上七點起飛,至少要提前兩個小時值機,找酒店入住時間太緊張,為了省錢省時間,我們睡在了機場裡。在中國,機場出發和達到是走完全不同的通道,而美國不同,每個航空公司有自己固定的登機口,出發和到達都從同一個登機口進出,並且把登機乘客分成不同的小組,地勤人員拿話筒一組一組叫號。這也是機場一景,但對於睡機場的我們來說,簡直太吵了。
在美國旅行,碰不到多少亞洲面孔,但我們所到之處也是美國本地人熱衷的度假勝地,遇到跨年旅遊高峰期,訂酒店的難度可想而知。雖然我是走哪吃哪有啥吃啥,但我們一起出遊的同伴裡,有人是「中國胃」,完全不習慣各個餐廳沒有熱水,只有冰水,甚至連住的酒店都是每層樓一臺製冰機,每個房間給一個冰桶。我們只好將咖啡機開發出了燒開水的功能。而每天正餐都是各種肉食、漢堡、披薩,也讓她在行程最後一天看到韓式盒飯套餐走不動道,因為裡面有粉條。
就如同我在這篇文章最開篇所說的,旅行結束,我並不覺得造訪了哪些景點是旅行的全部意義,探索的過程雖然辛苦,但是接觸各種各樣的人是最有趣的。比如迪士尼樂園安檢的黑人大叔開玩笑說,你笑得很好看,但是把牙露出來更美;比如基維斯特計程車司機告訴我們他的香港朋友在當地開餐廳怎麼受歡迎;比如在舊金山梅西百貨,收銀員想盡辦法幫我們打各種「隱藏折扣」,只為了大家開心……行萬裡路,了解人生百態,這會讓我們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聖奧古斯丁,幾位老姐妹早飯後閒聊,她們晨跑後聚在一起。
在聖奧古斯丁坐叮噹車遊夜景,司機興奮地對我們喊:「Hi,It' you!Do you remember me!」原來是早上在街邊給我們指路的那位老人。
奧蘭多環球城,對條巷魔仗店,店員扮成《哈利·波特》裡一樣的形象,問遊客問題,推薦最適合你的魔仗,非常入戲。
奧蘭多迪士尼Epcot,安檢大叔很風趣。
奧蘭多迪士尼 MagicKingdom,這二位自帶光環。
好萊塢hard rock餐廳,服務員熱情揚溢,得知客人過生日,會招呼所有顧客一起拍手喊出生日祝福:Happy birthday!
基韋斯特,快遞小哥酷到爆,連陪他工作的狗狗都戴墨鏡。
基韋斯特,海邊的「美人魚」。
大峽谷國家公園,印遞安老奶奶搖擺哼唱。
洛杉磯街頭的乞丐。
舊金山市政廳,一對新人註冊結婚。
舊金山聯合廣場,保潔員面帶微笑經過摩登的櫥窗。
文字/攝影
陶然
掃一掃下面的生活美學館二維碼
主編:馬越川(資深媒體人)
發現生活之美,分享生活之美,
傳播有溫度的美,人人都是生活家
微 信 號:shmeixueguan
線上:生活美學館
互動:生活美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