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2020-12-22 生命之花3344

這個問題唯物主義者肯定會回答,我是我,從媽媽肚子裡來,終將走向死亡。可這樣回答哲學三問是不是有點好笑啊,因為這樣回答誰都知道,何必又要問?這三個問題能成為哲學三問肯定沒那麼簡單了。

因為有多少人被反覆的夢境困擾著,為什麼我老夢同一個夢,還有人有神奇的預知能力,這又是為什麼?還有中國有個少數民族有個再生村,裡面再生人很多很多,都可以記起自己的前世。所以單單拿物質能解釋清楚嗎?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就是有靈魂的存在。

中國古代有女媧造人的傳說,泥人在地上吹一口氣就活了。西方則認為是上帝創造了人類,但有意思的是也是用泥造人,也是吹一口氣就活了。也許那口氣就是人的靈魂吧!並且人類有可能是一個祖先。有人會說那是傳說好不好,好的,再往下分析。

意識是每個人都肯定認為存在的東西。。而靈魂從古到今被批上了神秘的面紗,有人一桿子打死說,都是迷信,可你不相信,但是也解釋不清這些現象的情況確實存在啊。老百姓有的相信靈魂的存在,因為只有這樣可以解釋這些神秘的現象。但沒有科學依據,還是不能讓人完全信服。

這是來自於量子力學的一種最新的解釋,它被稱為Orch-OR理論,也叫「調諧客觀還原理論」。提出者是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意識研究中心的負責人——斯圖亞特-哈默羅夫博士。

Orch-OR理論認為人類的思維活動是由於量子引力效應產生的,意識則以量子信息的形式存在於腦細胞的某種"微管結構」內,而在人類瀕臨死亡前,量子信息——也就是意識的量子態會脫離腦細胞的微管結構,傳輸到宇宙中去,因此人類去世之後,意識仍然會存在於宇宙中。但如果瀕臨死亡的人又活了過來,量子態又會重新回到腦細胞的微管裡。

坦白講,這種解釋幾乎已經等同於靈魂出竅了,只不過是將宗教術語換成了量子力學術語而已。但它也的確有一定的依據——量子態隱形傳輸技術已經向我們證實了量子態確實能夠從粒子中剝離出來,並以光速發送出去,最終還能回到粒子中讓信息重現出來。

此外,中科院的潘建偉院士也不止一次在演講中提到過,如果將量子態傳輸技術放大到人體的尺度,是完全有可能將意識一併發送出去的,因為傳輸一個人和傳輸一份信息,從原理和步驟上來說是一模一樣的,不同之處只是人體的粒子數量更多而已,信息只有幾個粒子,而人體有10^28個粒子。

宗教的解釋不能讓人完全信服,可量子力學可以完美和宗教對接,人類除了身體之外的確有一種看不見的能量存在。所以你不要隨便下結論啊!

要是這樣的話,東西方的神話就有可能在上古時期是存在的事實了,即使你不相信最起碼沒有你只相信物質那麼簡單了。

這樣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用神話去解釋也是完全可以的哦!

《道德經》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周易》講:「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萬物都是陰陽所生,陰陽又來自太極及所說的自然,而自然來自於無極,也就是宇宙。宇宙除了物質還有一種靈力,人除了物質的身體還有來自天地之靈氣,也就是所謂的靈魂。中國古人的學說現在看來,完全可以當做科學對代,它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而非所謂的迷信。

中國古人提倡的明心見性,天人合一看來不是一句空話了。我堅信終究會有那麼一天的到來,到時中國文化恩澤全世界,把人類文明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到那時大同世界的實現不是沒有可能。

所以中國人肩上的責任重大,除了復興民族,還有光復文化的責任。

相關焦點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西方哲學之問,東方政事之本
    黃建平/文 人生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最早是由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提出的。我沒去過西方,不太了解歐美等國普通民眾的文化狀態。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說到底是世界觀的問題,是人與世界關係的問題,是生命本質的問題。日常生活中我們對此類話題不溝通、不追問、不討論,不代表我們沒有思考。對於涉及信仰、觸及靈魂的重大問題,普通中國人向來比較謹慎。這是有歷史原因的,我也不想展開來解釋。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哲學三問的最終解
    儘管這種敘事方式,給出了一個完整的邏輯敘事路徑:我是誰?你是上帝的子民。從哪裡來?從天堂降臨。到哪裡去?回到上帝那裡去。但在敘事之上,產生了西方哲學固有的形而上弊端,即【前提不可懷疑】。一旦人們開始懷疑和質問【上帝是誰?上帝從哪裡來?上帝到哪裡去?】。
  • 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問過自己:「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其實,有一句話已經很好的問答了這個問題,這句話就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從哪裡來的「來」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開始,到哪裡去的「去」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結束,因為人只不過是時空的產物,而時空又是無窮無盡的。搞不清這個問題,對個人來講,人生定會是一塌糊塗的;對家庭來講,定不會懂什麼叫家和萬事興;對企業老闆來講,企業一定不會做到長青。
  • 第6課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要到哪裡去
    你有沒有想過這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閉上眼睛,問一問你的內心,你會怎麼回答?你是某某的媽媽(爸爸)、某某的愛人、某某的女兒/兒子,某個公司的員工/創始人?你從哪裡來?你本質上是什麼?那麼,下面我們就來做遊戲。遊戲一第一步 寫出自己是誰。找一個確保半小時內不會受打擾的空間,深呼吸十次,讓自己完全沉浸於自我的狀態中,完全放鬆自己,讓意識清空,讓大腦中紛雜的思緒,減下來、慢下來。
  • 哲學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
    這一天,對於古希臘而言,是非常具有劃時代的一天,殘陽如血餘暉映照在了大地上,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緩緩地抬起頭望向天邊,提出了號稱哲學終極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各位看官請注意,蘇格拉底之問,絕非無解之題,想要解答這三個問題,可謂是見仁見智,本人認為,就拿「我是誰」這個問題來說,小時候的你是你,但很多人對七歲以前的記憶基本為空白,那麼,這個時候的你,究竟是誰是「我」?而後開始懵懂,父母養育,學校教育,社會灌輸各種思想,這時候的你無論是樣貌還是心智,如果把多年前的自己和現在相比,這明明就是兩個人,那「我」到底是誰呢?
  • 你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是人生的三個終極問題?但其實,你很難一開始就非常清楚「你是誰」,往往要到人生的終點才知道。 這是因為,「你是誰」,是由「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來定義的,而在人生的長河裡,對這件事情的認知是流動的。
  • 《縮小人生》: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即便玉蘭對他很粗魯,但他似乎對她充滿興趣,不僅跟著她一起在小人國的平民窟四處扶貧,還天天從很遠的地方跑來給玉蘭治腿。之後他一不小心把假肢弄壞了,玉蘭還賴上他了,讓他幹很多雜事。當我們以為這個故事越來越扯的時候。男主和鄰居等人準備出海去挪威,玉蘭也要跟著,而且那一段臺詞說的特別感人。
  • 賞析高更名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
    但是這幅富含哲學意味和神秘主義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卻是高更整個藝術家生涯中最知名的一幅大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是高更所創作的最大的一幅油畫,創作於1898年上半年,尺寸為139.1cm*374.6cm,現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 天文學的3個「終極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裡?
    正如我們在標題中所說的那樣,天文學的3個「終極問題」,其實和哲學的終極問題一模一樣: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裡?(當然好像也和保安大叔最常問的三句話一模一樣……)首先第一個問題:你是誰。這裡的「你是誰」,其實深層次的含義,問的是人類到底是怎樣出現的。
  • 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曾經有一首歌這樣唱到:「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你的窗口……」,歌手毛阿敏在八八年春節晚會上演唱的這首《思念》,可以說在當時紅遍了大江南北,就是現在,有時我們也會經常不經意地唱上一句「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一句「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不僅僅是問候,有時還代表了疑問。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去哪裡?
    思考是人類最大的樂趣,我思故我在。現在這個社會上,絕大部分的人,與自己、內在、精神都是疏離的。我們確實擁有的越來越多,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可內在的空虛仍然沒辦法停止。人間這場旅程,從我們出生那一刻起,我們的父母,親人都已經確定了,這是天道的安排,身邊的一切都將在餘生與我們發生關係,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
  • 聖墟:楚風到底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所以本文方哥秉著思考的態度,和小夥伴們分析一下,辰東的「太監」之作(雖然還沒說要太監,但也相去不遠了,完全沒有看到作者要更新完結的表現和努力)《聖墟》,甚至連它的主人公楚風都是不清不楚,到底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本來,這是一個偉大的命題,多少先賢和智者曾為此事折腰。
  • 我和我的家鄉,解決了哲學三大問題: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
    問得好,其他電影我不敢說,但這部電影至少誠意滿滿,值得一看。》,解決了哲學三大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我們繼續回到這部電影。前方預警,本條涉及小劇透。,很明顯關注點更加注重第三個問題——我要到哪裡去?
  • 終極回答人生哲理三大問,我是誰?我在哪裡來?到哪裡去?(上)
    大家好我是喜歡追尋真理,探索真諦,推崇愛意的秦阿弟。我的人生目標是成為一名開創性的新一代哲理聖人我是誰以我為例,我來回答:我是誰?我是我爸爸媽媽愛情的結晶,創造出來的智慧藝術品。我爸爸媽媽創造出來的智慧藝術品就是我。我就是智慧藝術品。因為在我的認知觀念、理念裡。
  • 當孩子問「我從哪裡來」,父母應該怎麼引導回答更合適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相信很多小朋友都曾對著家長問過「我是從哪裡來的」諸如此類的問題,這其實就是哲學思辨在我們身上的最初萌芽。如果在求知慾最強的孩童時期,能夠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哲學體系培養,對孩子的成長也將是百利無一害的促進作用。
  • 我是誰?誰是我?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就能"我的青春我作主",也叫自(真我)然(造化)。《道德經》道篇。密:無,名天地之始。顯:有,名萬物之母。圓通:異名同謂,玄之有玄,眾眇之門。       《清靜經》:密:大道無形,顯:生育天地。密:大道無情,顯:運行日月。密;大道無名,顯:長養萬物。
  • 《可疑的身份》:餘秀華,我是誰,我來自哪裡,去往何處
    《可疑的身份》:餘秀華,我是誰,我來自哪裡,去往何處靈魂追問,第一個問題,總是,我是誰?許多人對此嗤之以鼻,我是我呀,其實這是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你到底是誰,難道是一個名字嗎,是一個地域嗎,是一個國籍嗎,當問題的維度越來越多,你突然發現,你並不知道你是誰。人生一世,弄不清楚自己是誰的人,不計其數,有的人苦苦追問,我是誰,我在幹什麼?
  • 哲學三問之我是誰
    今天自由和大家聊聊哲學裡面的「我是誰」?我是誰,在小編當然不會簡簡單單的問我們的名字是誰?而是我們究竟是什麼?我們是什麼。我們是現在所擁有的身體嗎?也是,也不是。是的,我們曾經什麼也沒有,離去之後也是什麼也沒有,正所謂來也空空去也空空。我們什麼都帶不來,也什麼都帶不走,甚至也許下一刻我們就將重新歸於虛無,所以生命的本質就是虛無的。雖然小編認為生命的本質是虛無,但是小編也依然認為我們存在自然有我們存在的意義。我們要學會以虛無的心態看這個世界,不害怕不執著。也要認清楚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我們更要在有限的時間發光發熱,證明這個世界,我們曾經來過。
  •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普羅米修斯》
    在我看來,現在的電影技術如此精緻,能儘量接近30多年前的野性已經不容易,雷德利在盡力呈現由他掀起的科幻片精神--不技術流地非常直接地反映恐懼。至於人類起源這麼龐大的主題,任誰都很難在120分鐘展現令人深思的哲學形態,如果將其看做是雷德利一個人的尋根之旅則更容易信服,75歲的雷德利仍然相信那個弱肉強食的外太空世界,太令人感動了!!
  • 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接著上一期,聊完工作的零零總總之後,我們再把思維半徑放大,來聊一聊人生的意義。(聽起來貌似雞湯,但你是否曾經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過呢?)放眼世界,任何一種動物的生命軌跡都是這樣的:吃飯、睡覺、玩耍、繁衍後代。